目的观察麻醉时对肺结核患者手术中肺损伤进行预处理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结核行肺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A组和B组,各50例。B组麻醉前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甲泼尼龙80 mg,切皮前将乌司他丁10万U加入1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目的观察麻醉时对肺结核患者手术中肺损伤进行预处理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结核行肺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A组和B组,各50例。B组麻醉前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甲泼尼龙80 mg,切皮前将乌司他丁10万U加入1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输注1 h,每4 h各重复用药1次至患者出麻醉恢复室回病房;A组不用药。分别于手术切皮前(T1)、术中单肺通气结束时(T2)、回病房前(T3)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抽取外周静脉血查血常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常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结果 B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明显高于A组(P<0.05);B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和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麻醉时对肺结核患者肺部手术中肺损伤进行预处理,可减轻患者肺损伤程度,改善肺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单肺两种通气模式应用时,病人的氧合、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效果和肺保护作用。方法 96例病人分为两类,第一类53例单肺通气后采用VCV模式通气,第二类43例单肺先采用VCV模式通气,在出现气道峰压持续升高(PPEA...目的观察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单肺两种通气模式应用时,病人的氧合、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效果和肺保护作用。方法 96例病人分为两类,第一类53例单肺通气后采用VCV模式通气,第二类43例单肺先采用VCV模式通气,在出现气道峰压持续升高(PPEAK>40 cm H2O),改用PCV模式通气,观察病人的氧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第一类病人VCV模式通气时能保证基本组织氧合;第二类病人PCV模式与VCV模式通气时相比较,气道压明显降低,PH值增大(P<0.01),PaO2增高(P<0.01),PaCO2降低(P<0.05),SpO2升高,PET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CVP、MAP略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气压伤等机械通气并发症。结论同期双侧开胸微创手术中,灵活运用两种机械通气模式可较好的维持麻醉病人单肺通气时的呼吸循环管理,有效的避免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实施肺保护。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单肺两种通气模式应用时,病人的氧合、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效果和肺保护作用。方法 96例病人分为两类,第一类53例单肺通气后采用VCV模式通气,第二类43例单肺先采用VCV模式通气,在出现气道峰压持续升高(PPEAK>40 cm H2O),改用PCV模式通气,观察病人的氧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第一类病人VCV模式通气时能保证基本组织氧合;第二类病人PCV模式与VCV模式通气时相比较,气道压明显降低,PH值增大(P<0.01),PaO2增高(P<0.01),PaCO2降低(P<0.05),SpO2升高,PET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CVP、MAP略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气压伤等机械通气并发症。结论同期双侧开胸微创手术中,灵活运用两种机械通气模式可较好的维持麻醉病人单肺通气时的呼吸循环管理,有效的避免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实施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