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英国议会代表团对战时重庆的访问与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如平
丁书颖
《晋阳学刊》
2021年第1期43-52,共10页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是同盟各国访华与交流的中心。1942年英国议会派遣代表团访问重庆,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社会。英国派遣代表团访华,不仅表达了战时英国支持中国抗战的意愿,...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是同盟各国访华与交流的中心。1942年英国议会派遣代表团访问重庆,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社会。英国派遣代表团访华,不仅表达了战时英国支持中国抗战的意愿,而且一定程度承认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国际地位。议会代表团的访华,加深了英国对战时中国的了解,为英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英国
重庆
中英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对国共关系的报道与尺度
2
作者
肖如平
丁书颖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在国共关系中一直支持国民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驻华记者开始对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予以关注,对国共关系进行深入报道,对国民党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做法和...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在国共关系中一直支持国民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驻华记者开始对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予以关注,对国共关系进行深入报道,对国民党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做法和新闻审查政策进行批评。1944年,英国驻华记者格尔德对国共关系的系列报道和对国民党的批评,不仅引起了国民政府的不满,还引发了英国内部对驻华记者报道审查制度的争议。在各部门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中国内政和国共关系报道的原则,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朝野对国共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英关系
新闻审查
国共关系
原文传递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的对华宣传——以英国新闻部为中心
3
作者
丁书颖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23,M0004,共1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新闻部是英国政府负责新闻和宣传工作的专门机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闻部协助英国驻华大使馆设立新闻处,其驻华代表以外交官身份工作,并在昆明、成都、桂林等地设立宣传机构。为配合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新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新闻部是英国政府负责新闻和宣传工作的专门机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闻部协助英国驻华大使馆设立新闻处,其驻华代表以外交官身份工作,并在昆明、成都、桂林等地设立宣传机构。为配合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新闻部根据中国舆论制定《对华宣传计划》,指导在华机构开展活动,包括运送英国宣传品、发行宣传刊物、撰写新闻稿和安排人员互访。新闻部的对华宣传工作以打破英国在中国的既有形象为长远目标,在改善中英关系、塑造英国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在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对华宣传也成为英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英国新闻部
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
宣传
对华政策
原文传递
英国与南京事件交涉(1927—1928)
被引量:
3
4
作者
肖如平
丁书颖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102,M0004,共17页
南京事件发生后,英国先是联合美日等国向武汉国民政府提出五国联合通牒,后又力图推动五国联合制裁,但因列强内部意见不一而被迫放弃。宁汉分裂后,英国选择从汉口撤使,转而与南京国民政府交涉。然而,由于中国政局动荡、南京政府改组频繁...
南京事件发生后,英国先是联合美日等国向武汉国民政府提出五国联合通牒,后又力图推动五国联合制裁,但因列强内部意见不一而被迫放弃。宁汉分裂后,英国选择从汉口撤使,转而与南京国民政府交涉。然而,由于中国政局动荡、南京政府改组频繁,加上英方拒绝道歉和承诺修约,中英交涉一波三折。但随着中美协定的签订,五国联合阵线的瓦解,英方不得不放弃强硬政策,同意在中美协定的基础上换文。而日本出兵山东,制造济南事件也促使蒋介石与国民党高层决心对英妥协,解决“宁案”,以英美牵制日本。因而中英在北伐结束后重启谈判,迅速达成协议。中英南京事件的交涉过程,既是英国对国民党政权由观望到承认的过程,也是国民政府谋求与英国修订新约、建立新型中英关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事件
中英关系
英国
济南事件
原文传递
题名
英国议会代表团对战时重庆的访问与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如平
丁书颖
机构
浙江大学历史系
出处
《晋阳学刊》
2021年第1期43-5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35)。
文摘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是同盟各国访华与交流的中心。1942年英国议会派遣代表团访问重庆,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社会。英国派遣代表团访华,不仅表达了战时英国支持中国抗战的意愿,而且一定程度承认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国际地位。议会代表团的访华,加深了英国对战时中国的了解,为英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英国
重庆
中英关系
Keywords
China's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
Britain
Chongqing
China-UK relations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对国共关系的报道与尺度
2
作者
肖如平
丁书颖
机构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ZD23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在国共关系中一直支持国民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驻华记者开始对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予以关注,对国共关系进行深入报道,对国民党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做法和新闻审查政策进行批评。1944年,英国驻华记者格尔德对国共关系的系列报道和对国民党的批评,不仅引起了国民政府的不满,还引发了英国内部对驻华记者报道审查制度的争议。在各部门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中国内政和国共关系报道的原则,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朝野对国共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英关系
新闻审查
国共关系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K561.46 [历史地理—世界史]
D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152 [历史地理—世界史]
D829.561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的对华宣传——以英国新闻部为中心
3
作者
丁书颖
机构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23,M0004,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20&ZD23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新闻部是英国政府负责新闻和宣传工作的专门机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闻部协助英国驻华大使馆设立新闻处,其驻华代表以外交官身份工作,并在昆明、成都、桂林等地设立宣传机构。为配合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新闻部根据中国舆论制定《对华宣传计划》,指导在华机构开展活动,包括运送英国宣传品、发行宣传刊物、撰写新闻稿和安排人员互访。新闻部的对华宣传工作以打破英国在中国的既有形象为长远目标,在改善中英关系、塑造英国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在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对华宣传也成为英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英国新闻部
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
宣传
对华政策
分类号
D829.561 [政治法律—外交学]
K152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英国与南京事件交涉(1927—1928)
被引量:
3
4
作者
肖如平
丁书颖
机构
浙江大学历史系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102,M0004,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黄郛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19BZS008)阶段性成果。
文摘
南京事件发生后,英国先是联合美日等国向武汉国民政府提出五国联合通牒,后又力图推动五国联合制裁,但因列强内部意见不一而被迫放弃。宁汉分裂后,英国选择从汉口撤使,转而与南京国民政府交涉。然而,由于中国政局动荡、南京政府改组频繁,加上英方拒绝道歉和承诺修约,中英交涉一波三折。但随着中美协定的签订,五国联合阵线的瓦解,英方不得不放弃强硬政策,同意在中美协定的基础上换文。而日本出兵山东,制造济南事件也促使蒋介石与国民党高层决心对英妥协,解决“宁案”,以英美牵制日本。因而中英在北伐结束后重启谈判,迅速达成协议。中英南京事件的交涉过程,既是英国对国民党政权由观望到承认的过程,也是国民政府谋求与英国修订新约、建立新型中英关系的过程。
关键词
南京事件
中英关系
英国
济南事件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英国议会代表团对战时重庆的访问与观察
肖如平
丁书颖
《晋阳学刊》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对国共关系的报道与尺度
肖如平
丁书颖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3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的对华宣传——以英国新闻部为中心
丁书颖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4
英国与南京事件交涉(1927—1928)
肖如平
丁书颖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