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脊椎动物化石室内修理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丁今朝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出处
《贵州地质》
200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
文摘
化石修理是古生物研究中最重要的先期工作。本文介绍了脊椎动物化石修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以及标本从野外运抵实验室后的各项工作,包括暴露化石的步骤、工具、方法以及各种注意事项。以对辽西、贵州等地化石的修理为例,详细阐述了化石修理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手段以及器材、药品的使用方法。
-
关键词
脊椎动物
化石
修理
-
Keywords
vertebrate
fossil
renovation
-
分类号
Q915.8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脊椎动物化石的野外发掘与采集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丁今朝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出处
《贵州地质》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
文摘
化石的野外发掘和采集是古生物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各种类型脊椎动物化石挖掘过程的介绍,详细讲述了这项工作的一般步骤、技术要点、器材设备、人员组织以及注意事项。
-
关键词
脊椎动物
化石
发掘
-
Keywords
vertebrate
fossils
excavation
-
分类号
Q915.8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青藏高原科考纪行(下)
- 3
-
-
作者
丁今朝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出处
《大自然》
2021年第1期58-63,共6页
-
文摘
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成的高原古生物科考队历时20天,展开了一段行程近4 000千米的神奇的青藏高原"穿越"之旅。一口馕半嘴沙9月21日,天气晴朗,今天的考察地点位于札达盆地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内。札达土林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特殊地貌,为远古大湖盆及大河河床历经千万年地质变迁而成,方圆近几百平方千米内土林高低错落、形态各异。
-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地质变迁
古人类研究所
国家地质公园
古脊椎动物
天气晴朗
流水侵蚀
特殊地貌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青藏高原科考纪行(上)
- 4
-
-
作者
丁今朝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出处
《大自然》
2020年第6期4-11,共8页
-
文摘
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成的高原古生物科考队历时20天,展开了一段行程近4000千米的神奇的“穿越”之旅。2019年9月,我有幸参与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吴飞翔博士组织并协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园)苏涛研究员团队的高原古生物科考队,以执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考察任务。
-
关键词
古人类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
综合科学考察
科考队
青藏高原
古生物
-
分类号
Q94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半甲齿龟标本修理始末
- 5
-
-
作者
丁今朝(文/图)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出处
《大自然》
2022年第5期9-11,共3页
-
文摘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位脊椎动物化石的专业修理人员,最珍爱的宝贝便是办公室和标本库房周围随处可见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保存状态的化石。在多年的化石修复工作中,半甲齿龟标本的修理过程让他深有感触。
-
关键词
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
修理人员
修理过程
修复工作
保存状态
标本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贵州龙考察记
- 6
-
-
作者
丁今朝
-
出处
《大自然》
2004年第5期43-44,共2页
-
-
关键词
贵州龙
动物群
海生爬行动物
贵州龙化石
动物化石
-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贵州关岭发掘记
- 7
-
-
作者
丁今朝
-
出处
《大自然》
2002年第5期47-48,共2页
-
-
关键词
贵州关岭
脊椎动物
海龙类
泥晶灰岩
发掘工作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