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格波动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从明 陈仲常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8,共7页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研究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面对较低水平价格波动的企业可能并不会立刻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和生产计划,这一"保守策略"意味着价格波动可能带来企业配置效率...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研究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面对较低水平价格波动的企业可能并不会立刻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和生产计划,这一"保守策略"意味着价格波动可能带来企业配置效率损失的增加。但是随着价格波动幅度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主动地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以便抵消较大幅度波动的不利影响。"保守策略"向"调整策略"的转变意味着价格波动引起的资源的配置效率损失可能存在门阀效应。利用197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随机前沿方法,文章实证研究证实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非线性影响,认为传统的研究可能低估了价格波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波动 配置效率 门阀效应 随机前沿分析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就业增加? 被引量:15
2
作者 丁从明 陈仲常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8,共1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持续下降。为什么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水平的显著增加?本文构建的带有雇佣成本的就业模型显示:由于雇佣和解雇成本的存在,不同类型的冲击对企业雇佣政策的影响明显不一样。具体而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持续下降。为什么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水平的显著增加?本文构建的带有雇佣成本的就业模型显示:由于雇佣和解雇成本的存在,不同类型的冲击对企业雇佣政策的影响明显不一样。具体而言,持久性的供给冲击可以带来就业水平持久性的变化;暂时性的需求冲击只能带来较小幅度的、暂时性的就业变化。所以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带来就业增加依赖于推进增长的冲击来源;利用Blanchard-Quah的结构VAR分解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冲击对就业的影响。经验研究的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说。本文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过程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提供了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暂时冲击 持久冲击
下载PDF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及其互补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丁从明 陈仲常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93,共10页
文章研究了金融深化、资本深化及其相互关系,提出金融深化是资本深化的被动反应,同时又通过渠道效应促进了资本深化。文章在1952-2004年的时间区间上验证了上述假说,并分析了导致这种资本深化的经济和体制因素。
关键词 金融深化 资本深化 渠道效应
下载PDF
技术选择与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丁从明 刘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135,共7页
基于禀赋结构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技术研发和"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差别性影响。对于劳动力相对丰富的中国,如果技术进步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将是以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利用型技术进步;... 基于禀赋结构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技术研发和"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差别性影响。对于劳动力相对丰富的中国,如果技术进步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将是以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利用型技术进步;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则是以资本替代相对稀缺的劳动力为主的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如果不顾禀赋结构的差异,"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可能造成技术进步对本国禀赋结构的偏离,从而造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扭曲。基于1996-2010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矩估计(SYS-GMM)研究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上述假说,并指出技术进步对要素结构的偏离是现阶段劳动收入比重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对外技术引进 技术选择
下载PDF
分权、区域竞争与倒U形分权效应曲线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丁从明 陈仲常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6,共11页
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吗?分权能够一视同仁地促进不同地区相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吗?文章通过构建区域间追赶模型指出:(1)财政分权在带来区域竞争激励并促进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从而使得分权的增长效应呈现"... 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吗?分权能够一视同仁地促进不同地区相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吗?文章通过构建区域间追赶模型指出:(1)财政分权在带来区域竞争激励并促进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从而使得分权的增长效应呈现"倒U形"曲线状。曲线背后的逻辑在于"政治锦标赛"下的竞争压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并不一样,不同压力来源可能诱发出地方政府的不同努力水平。(2)利用全国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四类财政分权指标,证实了分权促进区域内经济增长且依据收入水平的变化呈现倒U形曲线的基本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区域竞争 倒U曲线
下载PDF
资源诅咒及其微观机理的计量检验——基于CFPS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26
6
作者 丁从明 马鹏飞 廖舒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147,共10页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是"福"还是"祸"?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国别或省级层面进行研究,强调资源对地区收入的影响,宏观数据的研究因存在较大的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问题而无法获得无偏性估计结果,故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是"福"还是"祸"?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国别或省级层面进行研究,强调资源对地区收入的影响,宏观数据的研究因存在较大的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问题而无法获得无偏性估计结果,故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首次利用CFPS(2010)微观数据对自然资源和居民人均收入关系及其背后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再检验。文章具体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倾向性匹配得分法(PSM)进行因果识别,估计结果显示:(1)资源诅咒现象在中国村(居)层面存在,拥有自然资源的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相比于没有资源的地区低19%~23%,利用自助抽样和倾向性匹配得分法(PSM)在内的微观方法进行检验显示,上述估计结果高度稳健;(2)资源是通过挤出当地的教育投资、技术创新和降低制度质量来减少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其中资源对教育的挤出效应不仅体现在拥有资源的地区政府教育投入更低,更体现在家庭层面上,拥有资源地区的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更低;(3)资源开采的同时降低了当地的政府质量,具体表现为有资源的地区政府的公共产品投入相对于没有自然资源的地区减少16%,有资源地区居民更容易遭受政府不公正政策的影响;(4)由于城乡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资源对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挤出效应是农村的2.5倍,这一结果说明资源的诅咒效应更多体现在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后。本文的研究为资源诅咒理论提供了微观数据的新证据,同时为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诅咒 居民收入 制度质量 PSM
下载PDF
财政分权与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基于AS-AD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丁从明 陈仲常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15,共12页
文章基于AS-AD的分析框架,利用Blanchard-Quah的SVAR分解方式,研究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由于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资本效率部门间的差异,财政分权在带来需求冲击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负向的供给冲击效应,二者共同的作... 文章基于AS-AD的分析框架,利用Blanchard-Quah的SVAR分解方式,研究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由于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资本效率部门间的差异,财政分权在带来需求冲击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负向的供给冲击效应,二者共同的作用使得:(1)经济运行中表现出"价格与产出正向关联";(2)经济波动表现出"收—放"循环的特征,即分权导致产出增加、物价上涨,限制经济过热则导致产出与物价的下降;(3)分权促进经济增长并非源于分权增加社会供给能力,而是源于分权增加了社会需求水平。根据1952—2007年的数据,文章检验了上述推论,并指出频繁调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经济波动"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周期波动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结构VAR
下载PDF
内循环格局下方言多样性与专业分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丁从明 毛健 王聪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8,共15页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经济内循环的梗阻,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体系。本文基于中国264个地级市的方言多样性与城市分工数据,从文化视角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专业分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经济内循环的梗阻,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体系。本文基于中国264个地级市的方言多样性与城市分工数据,从文化视角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专业分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方言多样性是抑制城市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因素。平均而言,方言种类每增加1种,城市分工水平会降低3.11%,这意味着方言种类数量前5%的地区比方言种类数量后5%的地区专业化分工水平低21.77%左右。打通内循环的梗阻,需要鼓励要素流动,推进以城市圈建设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进而打破方言背后的身份认同机制。本文同时从交通、人口流动、城市化等角度,为打破文化壁垒、打通国内循环提供了政策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方言多样性 专业化分工 城市化 市场规模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的收入差距与社会信任 被引量:5
9
作者 丁从明 张亮王聪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5,共11页
基于CFPS(2014)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地降低了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基尼系数每增加1单位,平均而言社会信任水平下降27.4%;另一方面,收入差距对社会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是... 基于CFPS(2014)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地降低了居民社会信任水平,基尼系数每增加1单位,平均而言社会信任水平下降27.4%;另一方面,收入差距对社会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是“关系依存”的。关系网络越是紧密的群体,收入差距对其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越小;关系网络越是松散的群体,收入差距对其信任水平的破坏效应越大。相对于农村而言,城镇收入差距扩大对社会信任水平的不利影响相对更大。为提高转型期社会信任水平,不仅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降低收入差距,更要重视“关系网络”的软环境建设,实现社会资本的可持续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关系网络 社会信任 社会资本
下载PDF
政府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门槛效应——基于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明 刘渝琳 丁从明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31,共11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水平达到某一极值后,...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水平达到某一极值后,继续对其投资会显著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也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对此,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差异,本文提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发展 双门槛效应
下载PDF
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门槛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明 刘渝琳 丁从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5-40,共6页
本文在采用DEA方法估算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当工业部门资本深化程度较低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与创造效应"占主导地位,... 本文在采用DEA方法估算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当工业部门资本深化程度较低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与创造效应"占主导地位,能极大地促进我国工业部门的就业。然而,随着资本深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路径开始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偏离,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逐渐增强,甚至超过了"补偿与创造效应",使技术进步对就业产生了负的净效应。基于此,我国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选择一条尽可能发挥对就业具有"补偿与创造效应"的技术进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 资本深化 门槛效应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庆行 高倩 丁从明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21,共3页
文章借助于新古典研究收敛的框架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研究结论主要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非常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而市场化程度或改革强度是各俱乐部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改革力度
下载PDF
中国转轨时期的存量要素交易与货币需求——基于股票、土地市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仲常 杨祥 丁从明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7,共5页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要素市场的培育使得土地、资产等非流通的生产要素上市流通,这是我国金融不断深化的主要解释变量。因此,在凯恩斯的货币交易预防需求m1与投机需求m2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转轨时期为培育要素市场、实现存...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要素市场的培育使得土地、资产等非流通的生产要素上市流通,这是我国金融不断深化的主要解释变量。因此,在凯恩斯的货币交易预防需求m1与投机需求m2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转轨时期为培育要素市场、实现存量要素交易的第三种货币需求m3;并且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实体经济中的m1、证券市场中的m2与要素市场中的m3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在转轨时期必须采用特殊的货币政策,以满足三方面的货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深化 存量要素交易 货币需求m3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庆行 高倩 丁从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31-34,共4页
借助于新古典研究收敛的框架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结论主要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非常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而市场化程度或改革强度是各俱乐部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改革力度
下载PDF
人口结构转型、市场化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叠加效应分析——对中国“人口红利”的新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仲常 郑良蔚 丁从明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5期14-18,共5页
对于我国经济持续30年高速增长这一举世瞩目的经济现象,本文试图寻找中国因素加以解释,认为中国两次特殊的人口政策导致的劳动人口扩张只有在"市场化"与"国际产业转移"同步条件下才能转化为"人口红利"并... 对于我国经济持续30年高速增长这一举世瞩目的经济现象,本文试图寻找中国因素加以解释,认为中国两次特殊的人口政策导致的劳动人口扩张只有在"市场化"与"国际产业转移"同步条件下才能转化为"人口红利"并支撑中国经济近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经验性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转型 人口红利 市场化 国际产业转移
下载PDF
从人力资本积累角度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庆行 高倩 丁从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8,共1页
本文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象,文章认为,劳动力转移可以增加农民工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边干边学等途径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积累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收入
下载PDF
论大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青 丁从明 《求知导刊》 2016年第10期43-44,共2页
在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基础架构的大背景下,复合型人才不仅仅是"专才",而且同时要向"经济人"和"社会人"转变,要具备分析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经济学思维方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要培养大学生经济... 在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基础架构的大背景下,复合型人才不仅仅是"专才",而且同时要向"经济人"和"社会人"转变,要具备分析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经济学思维方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要培养大学生经济学素养,应突出应用性,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管类大学生 经济学素养 培养
下载PDF
股票市场、货币余额和经济增长的均衡分析
18
作者 周庆行 高倩 丁从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股票市场 经济增长 余额 货币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长期均衡关系 动态调整 反应函数
下载PDF
社会信任与关系型融资的供给行为——基于CFPS2014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诗涵 丁从明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1期60-71,共12页
论文重点研究了社会信任与关系型融资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CFPS(2014)微观数据,发现信任水平越高的债权人,越愿意提供关系型融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对非正式融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地区,在年龄结构上主要集... 论文重点研究了社会信任与关系型融资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CFPS(2014)微观数据,发现信任水平越高的债权人,越愿意提供关系型融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对非正式融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地区,在年龄结构上主要集中于25~50岁的年龄范围。考虑到可能的内生性估计偏误,文章不仅要解决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宗族力量等遗漏变量问题,还利用"南稻北麦"的种植方式作为社会信任的工具变量进行IV估计,进一步证实信任对关系型融资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在正式金融制度短缺的落后地区,积累社会资本、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促进非正式金融市场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金融需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最后针对关系型融资的互联网化和乡村宗族文化式微下社会信任作用的不断消解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关系型融资 社会资本 南稻北麦
下载PDF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南北经济均衡发展——限制经济秩序向开放经济秩序的演进
20
作者 丁从明 王聪 陈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9,共20页
南北地区因初始经济禀赋的微小差异,政商互动分别演化出“开放经济秩序”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不同类型营商环境培育出南方“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北方“大企业顶天立地”的经济景观。“开放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以低制度成本... 南北地区因初始经济禀赋的微小差异,政商互动分别演化出“开放经济秩序”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不同类型营商环境培育出南方“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北方“大企业顶天立地”的经济景观。“开放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以低制度成本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高水平集聚;以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南方地区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则带来北方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失速。本文采用南北城市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指标“两两捉对”回归的实证策略,直接识别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均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经济差距的解释能力在5.8%~14.2%,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佐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强调,实现南北经济均衡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推进城市营商环境从“限制经济秩序”向“开放经济秩序”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南北经济均衡 企业集聚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