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基于“985工程”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文本内容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丁仕潮 周密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79-86,共8页
制定国际化战略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主动管理和控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推动国际化战略需要有效的实施方法。通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文本内容分析,总结出其国际化活动的独特性、综合性、周期性和量化性特征,提出以项目管理方... 制定国际化战略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主动管理和控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推动国际化战略需要有效的实施方法。通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文本内容分析,总结出其国际化活动的独特性、综合性、周期性和量化性特征,提出以项目管理方法去管理大学国际化活动,同时阐述该方法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适用性。以目标分解为依托、以项目整合为导向,设计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组织矩阵结构,提出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国际化战略 战略实施 项目管理
下载PDF
基于AHP的大学国际化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丁仕潮 周密 李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9-65,共7页
大学国际化建设过程中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这给国际化目标的实现带来了较大风险。结合我国大学国际化的内涵,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构建大学国际化风险指标体系;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进... 大学国际化建设过程中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这给国际化目标的实现带来了较大风险。结合我国大学国际化的内涵,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构建大学国际化风险指标体系;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由此确定大学国际化风险的等级程度,为大学国际化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大学国际化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大学国际化: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丁仕潮 周密 李媛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4年第8期46-48,共3页
国际化是大学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是大学向高级形态不断演化的结果,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大学国际化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源全球共享的浪潮中,以国际化为推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和使用各类国际化资源,... 国际化是大学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是大学向高级形态不断演化的结果,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大学国际化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源全球共享的浪潮中,以国际化为推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和使用各类国际化资源,由此形成大学国际化能力。国际化将在大学创新发展中起着支撑引领作用,并促使大学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此形成大学新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国际化 概念模型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大学国际化风险及防范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仕潮 戚巍 周密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5期22-26,共5页
目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大学国际化理论,且发展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决定了我国大学国际化高风险的特征。大学对国际化风险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提升大学国际化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国际化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风险识别,本... 目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大学国际化理论,且发展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决定了我国大学国际化高风险的特征。大学对国际化风险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提升大学国际化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国际化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风险识别,本文将可能的大学国际化风险划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其中内部风险主要有两层:战略形成层面风险及战略实施层面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等。通过构建风险应对战略,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策略,旨在降低可能产生的损失,增加大学国际化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国际化 风险 策略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动态演进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仕潮 魏引娣 张飞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1,共7页
文章从要素协同的视角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模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采用系统聚类、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收敛模型刻画了其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新... 文章从要素协同的视角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模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采用系统聚类、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收敛模型刻画了其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水平最高,增速最快,东高西低格局明显。(2)总体差异呈现先降后升的发散态势,其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且东-中地区间、东-西地区间差异均呈现扩大态势。(3)全国及东部地区存在逐渐减弱的极化现象。(4)邻近省份能够产生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本省向高等级状态转移。(5)全国及三大地区不存在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且中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障碍度排名前三的指标依次为技能型劳动力、产业前沿性、创新型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耦合协调度 MARKOV链 Σ收敛 Β收敛
下载PDF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高校国际化渠道构成及管理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密 丁仕潮 《中国高校科技》 2013年第4期27-30,共4页
开放式创新模式使高校突破了资源渠道瓶颈,拓展了高校国际化过程中资源的使用范围,同时也为高校内部进行机制变革创新了思路,提高了高校国际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与高校国际化发展有关联的外部实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 开放式创新模式使高校突破了资源渠道瓶颈,拓展了高校国际化过程中资源的使用范围,同时也为高校内部进行机制变革创新了思路,提高了高校国际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与高校国际化发展有关联的外部实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中介组织,高校要与这些外部实体构建国际化渠道,认真分析这些外部国际化渠道对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影响,了解高校内部国际化变革,构建一种满足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通用渠道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高校国际化 渠道 管理
下载PDF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密 丁仕潮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4年第4期42-46,共5页
随着大学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制定国际化战略来主动管控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对国际化的主要手段。大学国际化组织变革已经成为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重要步骤,而组织机构与结构的确定是其两大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对大学国际化组... 随着大学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制定国际化战略来主动管控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对国际化的主要手段。大学国际化组织变革已经成为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重要步骤,而组织机构与结构的确定是其两大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对大学国际化组织问题的研究十分有限,对于组织机构的权责和组织结构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理论指导。从战略实施角度分析大学国际化组织的重要性,通过调查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组织的现状,引入企业组织结构理论,设计出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组织结构模式——变革型矩阵结构。同时,经过系统总结国际化工作内容,对各工作流程环节进行了项目性划分,明确国际化各类工作的权责。这个理论的提出对我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国际化 战略实施 组织机构 组织结构 流程
下载PDF
高校国际化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密 丁仕潮 《中国高校科技》 2012年第9期74-76,共3页
国际化是现代高校创新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充足的经费支持,良好的政策制度和完善的国际化基础设施条件是高校国际化成功的保证。高校应通过对国际化建设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成熟不同阶段资源配置模式的分析,主动"走出去&q... 国际化是现代高校创新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充足的经费支持,良好的政策制度和完善的国际化基础设施条件是高校国际化成功的保证。高校应通过对国际化建设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成熟不同阶段资源配置模式的分析,主动"走出去"寻找国际化资源与高校需求相匹配,并将其整合与分配到各教学学院、科研机构与行政职能部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国际化 资源配置模式 人力资源 资金
下载PDF
高校国际化的组织模式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密 丁仕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1-87,共7页
高校国际化作为中国高校目前的发展重点,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创新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不仅是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高校内外部组织机构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为高校持续创新提供有... 高校国际化作为中国高校目前的发展重点,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创新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不仅是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高校内外部组织机构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为高校持续创新提供有力的体制保证。针对目前我国对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的研究不足,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调查分析了我国高校国际化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根据现代组织结构设计原则,提出了我国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演进轨迹,即直线二级星型模式-参谋三级星型模式-星型环状模式-开放式网络模式。在此基础上,调查了我国高校的国际化组织模式的情况,实现了组织模式与战略的良性匹配,为国际化战略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国际化 组织模式 影响因素 轨迹
下载PDF
高校国际化程度的系统测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密 丁仕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3-88,共6页
高校国际化程度的测量是高校国际化研究的基本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采取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学者们通常从不同角度片面的选择测量指标,因而普及性不强。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对高校国际化概念进行界定,认为... 高校国际化程度的测量是高校国际化研究的基本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采取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学者们通常从不同角度片面的选择测量指标,因而普及性不强。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对高校国际化概念进行界定,认为高校国际化是一项系统管理活动过程,提出了高校国际化管理五项职能,通过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方法,构建了我国高校国际化程度的系统测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蛛网数学模型法,提出了测量我国高校国际化程度的计算公式。它不仅能全面测量出各高校的国际化程度,而且还能横向比较高校国际化各方面的差异,为如何从整体上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国际化 霍尔三维结构 蛛网模型 测量模型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评价与动态演进
11
作者 丁仕潮 桂代运 魏引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9-104,共6页
文章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Markov链、空间自相关分析、收敛模型及障碍度模型考察了其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新发展格... 文章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Markov链、空间自相关分析、收敛模型及障碍度模型考察了其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三大地区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总体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其中东-西部地区间差异最大;全国、东部及中部地区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出现了极化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协调度各等级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上升,等级锁定程度逐渐下降;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度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高西低”格局明显;全国及三大地区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条件β收敛;各二级指标障碍度排名前三的依次为社会服务现代化、经济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 耦合 MARKOV链 收敛性
下载PDF
安徽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
12
作者 丁仕潮 桂代运 张飞扬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0-51,共12页
基于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从“双效统一”的角度构建包括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发展环境、产业民生6个维度18个指标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2—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文化... 基于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从“双效统一”的角度构建包括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发展环境、产业民生6个维度18个指标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2—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和空间Markov链描述其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皖中-皖南-皖北”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安徽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表现为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部差异;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区绝对差异缩小,极化现象减弱;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锁定较为严重,不同等级水平的地级市之间较难实现等级跃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向上转移概率大于向下转移概率,低水平城市有望实现跨越。产业民生成为制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20
13
作者 丁仕潮 张飞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09-113,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Moran’s I等方法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事实特征、地区...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Moran’s I等方法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事实特征、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中东西部之间的差异最大;二者耦合协调度呈分散化趋势,绝对差异增大,且西部地区极化现象正在增强;全国耦合协调状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难以发生状态等级跃迁,考虑空间关联后,相邻省份的影响效果明显;多数省份呈现低水平空间集聚现象,东部地区以“高-高”集聚为主,西部地区则以“低-低”集聚为主,全国极化程度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地区差异
下载PDF
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仕潮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19-122,共4页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空间样本,从供需协同视角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1个省份2013—2019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采取DP矩阵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 文章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空间样本,从供需协同视角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1个省份2013—2019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采取DP矩阵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供给侧、需求侧及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存在时空差异,且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遥遥领先,上海最高,浙江、北京、天津、广东等次之,长江中游的安徽、湖南等发展潜力巨大;考察期内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类型可分为均衡领先型、市场带动型及基础培育型三种,并呈现"基础培育型—市场带动型—均衡领先型"的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化 DP矩阵
下载PDF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仕潮 胡方晨 魏引娣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0-67,共8页
在界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求引领、环境保障5个维度和29个指标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17年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各... 在界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求引领、环境保障5个维度和29个指标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17年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各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和维度指数。研究表明: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各省份之间差距明显,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优势较大,领跑全国。文化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各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同的维度优势和劣势,各地区应扬长避短,加大内容创作和文化科技创新力度,深入推动融合创新和市场繁荣,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融合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仕潮 佘雯雯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85-94,共10页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路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强调特色与产业支撑.文化产业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渠道,而新型城镇化也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者耦合关系显著.通过筛选指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文...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路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强调特色与产业支撑.文化产业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渠道,而新型城镇化也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者耦合关系显著.通过筛选指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5年度我国3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不同省市和不同区域的两个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表现出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文化产业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仕潮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9-93,共5页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之一,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实证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利用2016年省际截面数据,对全...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之一,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实证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利用2016年省际截面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的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各省市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效应差异明显,整体偏低,且呈现自东向西的递减趋势,耦合协调效应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文化产业发展 耦合
下载PDF
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仕潮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地方院校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思想重视不够、教学体系不完整、教学模式单一、平台与师资建设不足等问题。开放式创新理念为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地方院校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思想重视不够、教学体系不完整、教学模式单一、平台与师资建设不足等问题。开放式创新理念为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资源的搜索与获取、整合与利用、动态更新及评估等方面提供了有益思路,对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开放式创新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安徽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仕潮 张飞扬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8-89,共12页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基于2012—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基于2012—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表现。研究表明:基准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提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居民文化消费来提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且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中介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皖中南地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心区城市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为了更好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安徽省应当加大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力度,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文化消费的联动发展,精准施策,激发农村文化消费市场,为实现安徽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仕潮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文化产业已成为新时期安徽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之一。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机制,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利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 文化产业已成为新时期安徽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之一。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机制,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利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不同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呈现由东向西的递减特征,而且合肥市表现一枝独秀,合芜蚌创新试验区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文化产业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