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冠状动脉生理学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丁代欣 杨峻青 +3 位作者 余炜 宋雷 吕滨 涂圣贤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4年第1期114-130,共17页
引言目前,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评估狭窄程度仍是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常用方法。然而,仅凭冠状动脉造影有时无法准确判断狭窄病变的生理学意义[1],基于有创压力导丝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引言目前,基于冠状动脉造影评估狭窄程度仍是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常用方法。然而,仅凭冠状动脉造影有时无法准确判断狭窄病变的生理学意义[1],基于有创压力导丝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2]。循证医学证据提示,基于FFR指导PCI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并降低费用[3-6]。最新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7]、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指南[8]及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操作规范[9]中对FFR的推荐等级均为(Ⅰ,A),FFR已经成为评判狭窄是否造成下游心肌缺血的最佳标准。然而,FFR检查需要置入冠状动脉的压力导丝或压力微导管,费用昂贵,测量过程复杂,有潜在在相关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受限[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病学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 压力导丝 冠状动脉造影 生理学意义 血流动力学 操作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