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处理治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曹莉 陈振华 +2 位作者 杨建新 丁仲诺 孟治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期348-352,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处理治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TEAS组,每组60例。TEA...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处理治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TEAS组,每组60例。TEAS组于术前30 min在病人双上肢内关穴、合谷穴联合刺激至术毕,频率为10 Hz,强度为7~15 mA。对照组频率为0 Hz,强度为0 mA,即无效刺激。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进行谵妄评定方法(CAM-CR)测试;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时取血样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NSE、GFA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EAS组术后3 d谵妄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1 d、术后3 d GFAP、NSE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EAS与术后1 d GFAP、术后3 d GFAP、术后1 d NSE、术后3 d NSE、术后1 d CAM-CR评分、术后3 d CAM-CR评分呈负相关,GFAP与NSE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1 d GFAP、术后3 d GFAP、术后1 d NSE水平预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发生谵妄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90,0.693。结论TEAS预处理可预防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GFAP、NSE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经皮穴位电刺激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足三里对胫骨骨折小鼠术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振华 曹莉 +2 位作者 杨建新 孟治寿 丁仲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84-591,共8页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对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内α7nAChR表达及大脑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75只6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胫骨骨折组(模型组)、穴位电刺激+胫骨骨折组(电针组)、α7nAChR...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对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内α7nAChR表达及大脑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75只6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胫骨骨折组(模型组)、穴位电刺激+胫骨骨折组(电针组)、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胫骨骨折组(PNU组)及穴位电刺激+α7nAChR拮抗剂MLA+胫骨骨折组(MLA+电针组)。75只小鼠参与水迷宫定位巡航训练1周后对模型组、电针组、PNU组和MLA+电针组小鼠做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处理。造模后第1天开始对各组小鼠加用相应刺激条件,直至处死当天。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分批处死小鼠,术前1 d,术后1,3 d每组各处死3只,术后7 d每组各处死6只。整个实验采用定位巡航实验和空间探索试验评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鼠海马内IL-4、IL-10、IL-1β、TNF-α含量,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小鼠海马内α7nAChR表达情况。结果定位航行实验显示模型组在术后1,3,7 d逃避潜伏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小鼠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建立成功;术后1,3,7 d电针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空间探索实验显示术后7 d电针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电针组在术后1,3,7 d的IL-1β、TNF-α含量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术后1,3,7 d的IL-4、IL-10含量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电针组海马内α7nAChR含量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可以增加海马内α7nAChR含量,减弱大脑炎症反应并且改善小鼠胫骨骨折术后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电刺激 海马 小胶质细胞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麻醉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丁仲诺 江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6-69,共4页
背景通过多年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发现,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多根脑神经进出脑干区可导致相应的综合征,即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已经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 背景通过多年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发现,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多根脑神经进出脑干区可导致相应的综合征,即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已经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可能出现心动过缓及出现脑搏动干扰手术操作等不良事件;术后也可由于麻醉医师体液管理不当等原因,出现包括头痛、恶心及呕吐等低颅压反应。目的拟对以上不良事件总结合理解决方案,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内容主要描述三叉神经痛MVD的手术体位、方式和麻醉的基本要求,包括呼吸及循环管理、神经电生理的监测、补液原则及脑搏动的处理等;此外还叙述了麻醉相关并发症及其解决方案。趋向MVD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现有的麻醉手段已经日趋成熟,但仍需不断完善。以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麻醉
原文传递
改良法胸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关乐 杨建新 +3 位作者 丁仲诺 程子健 孙群群 王丛蕊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2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法胸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镇痛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 目的探讨改良法胸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镇痛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改良组[第3肋入路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胸大肌浅层肋间神经前皮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STG组)]、SAPB复合全身麻醉组(SG组)和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组(GP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术后30 min、2 h、4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1天、术后24 h的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后当晚睡眠时长,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停药至苏醒时间,术后氟比洛芬酯用量,恶心、呕吐、头晕、穿刺部位感染、气胸、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TG组术后30 min、2 h、4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SG组及GP组,SG组术后2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G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TG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高于SG组及GP组[(137.85±2.81)分比(134.80±2.72)分、(133.80±5.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TG组与SG组术后当晚睡眠时长均长于GP组[(6.03±0.90)h、(5.48±1.12)h比(3.85±1.7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TG组与SG组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停药至苏醒时间均低于G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TG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用量,恶心、呕吐及头晕发生率均低于SG组与GP组,SG组低于G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法胸神经阻滞可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神经传导阻滞 胸神经 肋间神经 镇痛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膈肌损伤及生存率的影响
5
作者 张海霞 丁仲诺 +1 位作者 毛燕飞 江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819-82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脓毒症大鼠膈肌收缩功能、膈肌组织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54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盲肠结扎穿...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脓毒症大鼠膈肌收缩功能、膈肌组织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54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cecalligation and puncture,CLP)组(B组)、CLP+UTI组(C组);将其中30只sD大鼠按上述分组,每组10只,观察7d生存率;余下24只大鼠按上述分组,每组8只,于术后24h时取膈肌组织,检测膈肌收缩功能,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电、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结果B组大鼠7d生存率较A组明显降低(20%比100%)(P〈0.05),而UTI治疗可显著改善CLP大鼠生存率(60%比20%)(P〈0.05)。C组大鼠膈肌在各个频率刺激下的张力及最大强直肌力明显高于B组(P〈0.01)。C组与B组比较,促炎因子TNF-α[(6.4±1.8)、(10.4±1.9)ng/g]和IL-6[(55±8)、(81±9)ng/g]水平显著降低,氧自由基MDA含量[(15.6±3.6)、(21.3±4.5)μmol/g]显著降低,SOD[(460±57)、(405±32)ng/g]消耗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UTI治疗可改善脓毒症大鼠膈肌收缩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膈肌组织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并减少膈肌内氧自由基MDA的释放、降低SOD的消耗有关;UTI治疗可明显提高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 膈肌 乌司他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