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思想的表率——胡绳晚年思想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伟志 《学术界》 2003年第5期212-229,共18页
胡绳同志在晚年以无畏的独立思考的精神 ,发表了许多探讨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重要论文。《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关于防“左”》、《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等 ,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出的著名文献。这些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维... 胡绳同志在晚年以无畏的独立思考的精神 ,发表了许多探讨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重要论文。《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关于防“左”》、《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等 ,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出的著名文献。这些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维护改革开放事业的无所畏惧的胆略和深邃的历史的眼光 ,为社会科学界和理论界树立了一个解放思想、探索真理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绳 改革开放 探索精神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
下载PDF
要从动态上研究儒学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伟志 《中华文化论坛》 1994年第1期7-8,共2页
要从动态上研究儒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丁伟志儒学,是门大学问。因为是大学问,研究它自然可以选择多种角度,采取多种方法,用不着强求一律。正是有鉴于此,乃敢在这里献上一点可以当作耳旁风的刍荛之言。清朝人最喜欢说"唯我孔子之教... 要从动态上研究儒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丁伟志儒学,是门大学问。因为是大学问,研究它自然可以选择多种角度,采取多种方法,用不着强求一律。正是有鉴于此,乃敢在这里献上一点可以当作耳旁风的刍荛之言。清朝人最喜欢说"唯我孔子之教,如日月行天,江河亘地,万古不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当作耳旁风 中华儒学 神道设教 地位和作用 文化论坛 中华文明史 孔子 万世不竭 人类文明
下载PDF
辨析国情、选择出路之争──对于“五四”过后发生的社会主义大辩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3
3
作者 丁伟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31,共9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 梁启超 开发实业 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运动 陈独秀 资本主义经济 《新青年》 大辩论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反孔思潮的兴起 被引量:2
4
作者 丁伟志 《社会科学研究》 1981年第2期89-94,共6页
近代中国,伴随着社会的大变动,思想界也发生了大变动。两千多年来高踞庙堂之上的儒学,受到猛烈震撼。儒学为主体的统治思想大厦,柱摇墙倾,坍塌崩毁之势,不可遏止。某一时代思想界的变动状况,总是该时代整个社会机体所发生的变动的鲜明... 近代中国,伴随着社会的大变动,思想界也发生了大变动。两千多年来高踞庙堂之上的儒学,受到猛烈震撼。儒学为主体的统治思想大厦,柱摇墙倾,坍塌崩毁之势,不可遏止。某一时代思想界的变动状况,总是该时代整个社会机体所发生的变动的鲜明标志。十九世纪末叶儒学在中国遭受到空前冲击,正可以看作沉睡于封建长梦中的中国开始醒来的重要信息。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态。就拿宋元以降的历史看,改朝换代、统治者易姓乃至易族的事,在中国大地上不是迭次发生了吗?可是那并没有在思想界引起如此剧烈的变化。儒家统辖思想界的威势同,曾经是历数朝变制而安然无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学 中国思想界 资产阶级 封建制度 统治思想 康有为 新文化 社会机体 梁启超 思想家
下载PDF
“中体西用”论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43
5
作者 丁伟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1-118,共18页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中体西用”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演进过程作了新的探索。文章认为,“中体西用”虽以“中学为体”,但其着重点在提倡“西用”,确认西学辅助作用之价值,强调引进西学的必要。随着洋务运...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中体西用”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演进过程作了新的探索。文章认为,“中体西用”虽以“中学为体”,但其着重点在提倡“西用”,确认西学辅助作用之价值,强调引进西学的必要。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中体西用”文化观论式的内容也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中学的内含越来越小,西学的范围则日益扩大,层次日益深入。到19世纪80—90年代,当洋务派中的激进分子提出仿照西法进行政教法度的全面改革的要求,西学的扩充达到这种理论形式难以容纳的地步,“中体西用”论便渐渐变成了妨碍着从“大本大原”处学习西学的羁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论 文化观 中学与西学 洋务运动时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洋务派 中西文化 郑观应 郭嵩焘 “西学中源”说
原文传递
“中体西用”论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嬗变 被引量:19
6
作者 丁伟志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7-154,共18页
甲午战争的惨重失败,引起举国上下的震惊与悲愤。如何从亡国灭种的险恶前景中解脱出来,已成为朝野上下一切有识之士所共虑的迫切课题。一场以救亡保国为宗旨的维新变法运动终于兴起,并异常迅速地形成高潮。与这场政治运动相适应,一场为... 甲午战争的惨重失败,引起举国上下的震惊与悲愤。如何从亡国灭种的险恶前景中解脱出来,已成为朝野上下一切有识之士所共虑的迫切课题。一场以救亡保国为宗旨的维新变法运动终于兴起,并异常迅速地形成高潮。与这场政治运动相适应,一场为维新变法寻求学理根据和指导思想的新型文化运动,也以狂飙之势,席卷中国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论 张之洞 文化观念 《劝学篇》 洋务派 中西文化 西学 维新派 康有为 变法改制
原文传递
晚清国粹主义述论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伟志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5,共15页
晚清国粹主义述论丁伟志清朝末年国粹主义文化流派的出现,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是一件引人注目的新事态。鸦片战争以后的大半个世纪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是沿着向西方学习的路子,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固守传统、排拒西方文化,则... 晚清国粹主义述论丁伟志清朝末年国粹主义文化流派的出现,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是一件引人注目的新事态。鸦片战争以后的大半个世纪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是沿着向西方学习的路子,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固守传统、排拒西方文化,则是愚昧、腐朽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粹主义 《国粹学报》 章太炎 国粹派 国学保存会 古学复兴 辛亥革命前 文化观念 西学 民族革命
原文传递
辨析国情、选择出路之争——对于“五四”过后发生的社会主义大辩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7
8
作者 丁伟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7,204,共15页
本文对20年代初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认为,梁启超、张东荪等所提出的中国应当发展资本主义实业、而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是基本上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的;只是他们不懂得只有谋取到国家的独立主权,中国... 本文对20年代初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认为,梁启超、张东荪等所提出的中国应当发展资本主义实业、而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是基本上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的;只是他们不懂得只有谋取到国家的独立主权,中国的资本主义才可能得到发展。他们又极为惧怕民主革命的爆发,所以他们消极企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这种主张,又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取得任何实效。至于年轻的共产主义者,认定在当时的中国就应当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则是不合当时中国国情实际的、无法实行的主张。不过,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逐步校正了早年的误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 张东荪 梁启超 开发实业 民主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 陈独秀 大辩论 资产阶级
原文传递
《校邠庐抗议》与中国文化近代化 被引量:7
9
作者 丁伟志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4-91,共18页
太平军起义,成为19世纪50年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农民起义势力在南方的迅猛推进,构成了对清王朝统治的致命威胁。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这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不能不给中国的文化领域也造成猛烈的震荡。但是,冷静观察这个时期的中国... 太平军起义,成为19世纪50年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农民起义势力在南方的迅猛推进,构成了对清王朝统治的致命威胁。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这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不能不给中国的文化领域也造成猛烈的震荡。但是,冷静观察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论坛,当可发现,这场悲壮的农民大起义,除了在政治上对后世反对清王朝的民族革命有着重大的启动作用之外,在文化上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重大改观,没有能够开拓出一个中国文化的新生之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桂芬 中国文化 李鸿章 近代化 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 京师同文馆 师夷长技 曾国藩 采西学议
原文传递
历史是多样性的统一——谨以此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伟志 《历史研究》 1983年第2期17-31,共15页
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历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他更加具体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何以是多样性的统一,以及人们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种多样性的统一,从而为研究人类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 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历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他更加具体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何以是多样性的统一,以及人们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种多样性的统一,从而为研究人类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年之后,我们依然亲切地感到马克思的这一光辉思想,仍旧是指导历史研究的科学指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历史上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人类社会 人类历史 特殊性 历史研究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原文传递
活着的传统——关于传统文化现实作用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伟志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3,共4页
活着的传统——关于传统文化现实作用的若干思考丁伟志传统文化具有现实价值,本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打人类从兽类中分化出来以后,人总得生活在某种既成的文化环境中。这正像婴儿牙牙学语只能学习母语那样,不存在选择的自由或... 活着的传统——关于传统文化现实作用的若干思考丁伟志传统文化具有现实价值,本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打人类从兽类中分化出来以后,人总得生活在某种既成的文化环境中。这正像婴儿牙牙学语只能学习母语那样,不存在选择的自由或拒绝的可能。现实的人活在传统中,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实作用 律己修身 儒学 现实价值 《论语》 孔子学说 伦理学说 佛教文化 现代社会管理
原文传递
重评“文化调和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伟志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20,共18页
破题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时候,写这么一篇《重评"文化调和论"》,似乎有些煞风景。为求得读者肯看下去,不得不在此先作简要的题解。"文化调和论",是为标题省事而自选的一个简称。把它的含义说完全,就是指五四新... 破题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时候,写这么一篇《重评"文化调和论"》,似乎有些煞风景。为求得读者肯看下去,不得不在此先作简要的题解。"文化调和论",是为标题省事而自选的一个简称。把它的含义说完全,就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种主张调和中国固有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意见,用当时流行的语言来说,就是一种主张调和新旧文化的意见。不叫调和"派",而叫调和"论",是为了避免一种误会,免得叫人误以为本文所评论的对象是"五四"期间提倡新文化和维护旧文化的新旧两派之间的一个中间派。当时的文化论战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处于新旧两派之间的骑墙派。况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调和论 两种文化 新旧文化 中西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国文化 文化传统 西方文化 陈独秀
原文传递
黎澍论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伟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58,共10页
本文认为,论学,即关于治学之道的议论,是黎澍的一项重要思想成就。其精髓就是提倡解放思想,破除现代迷信、新蒙昧主义、新奴隶主义以及新老教条主义,坚持学术自由,坚持实践检验标准,致力于发现、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本文认为,论学,即关于治学之道的议论,是黎澍的一项重要思想成就。其精髓就是提倡解放思想,破除现代迷信、新蒙昧主义、新奴隶主义以及新老教条主义,坚持学术自由,坚持实践检验标准,致力于发现、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黎澍身体力行,毕生倡导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屏弃一切形式的本本主义。他从不满足于已有成绩,在科学的道路上奋进不已,探索不止。黎澍认为,充分的学术自由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前提,因而必须建立一种适宜的自由的学术环境,创造一种讨论学术问题的高尚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教条主义 解放思想 中国古代史 五四运动 学术事业 现代迷信 学术研究 自由讨论 思想解放
原文传递
张载理气观析疑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伟志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4期123-142,共20页
许多哲学史家认为张载是"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本文对这一论断提出异议,并依次从自然观、人性论、认识论三方面分析了张载理气观的内在矛盾。本文认为,两宋理气哲学的出现,是中国哲学思维发展史上的重要进展;程朱的&qu... 许多哲学史家认为张载是"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本文对这一论断提出异议,并依次从自然观、人性论、认识论三方面分析了张载理气观的内在矛盾。本文认为,两宋理气哲学的出现,是中国哲学思维发展史上的重要进展;程朱的"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哲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最重要的一派哲学,但是在这个阶段上并未形成与之旗鼓相当的"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人为地描画出一幅阵线分明的两军对垒的图画,并不符合当时哲学论坛的历史实际。本文解剖张载的理气观,便是为了阐述这一见解而做的一项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致知 人性论 理气观 张载哲学
原文传递
辨析国情、选择出路之争的意义
15
作者 丁伟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6,共1页
1920年开始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论战,是五四时期就如何认识国情、制定怎样的救国道路问题进行的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辩论。罗素来华讲学之初,对新闻界谈到对华观感时曾说,“中国除了开发实业无以自立”。张东荪就此发表议论道:中... 1920年开始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论战,是五四时期就如何认识国情、制定怎样的救国道路问题进行的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辩论。罗素来华讲学之初,对新闻界谈到对华观感时曾说,“中国除了开发实业无以自立”。张东荪就此发表议论道:中国救国只有一条路,这就是“增加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 张东荪 民主革命 梁启超 资本主义发展 陈独秀 中国国情 开发实业 利用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对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科学探索——《胡绳文集1979—1994》评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惠 丁伟志 徐宗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14,共11页
本文指出,《胡绳文集1979—1994》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胡绳同志近十五年来进行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文集》中的政论文章,阐述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问题、中国的现状与前途问题,这些是八十年代以来,作者... 本文指出,《胡绳文集1979—1994》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胡绳同志近十五年来进行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文集》中的政论文章,阐述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问题、中国的现状与前途问题,这些是八十年代以来,作者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又由于作者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以来,对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重要问题的阐释,也构成了本文集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大家,文集还收入了多篇作者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文章和讲话,都是在深厚的研究基础上有所为而发的作品,有益于推动学术研究。 把现实、历史和理论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构成了本文集最突出的特色,人们从这部文集中,可以加深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现实问题 辛亥革命 历史问题 学术研究 科学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伟志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17-21,1,共6页
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本来是种很不确切的命名,我在一本书的短序中就此做过以下说明:用晚清通用的语言来说,是叫做“中学”和“西学”,后来才渐渐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类的叫法。这种借... 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本来是种很不确切的命名,我在一本书的短序中就此做过以下说明:用晚清通用的语言来说,是叫做“中学”和“西学”,后来才渐渐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类的叫法。这种借用地区方位或国别来界定不同文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 近代中国 中国文化史 佛教文化 西方文化 欧洲文化 耶稣会士 向西方学习 明清之际
原文传递
要为真理而斗争——重读《再思集》怀黎澍同志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伟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12,共10页
科学是为真理而斗争的事业。即使冒犯上帝,也要无所畏惧。——黎澍1935年"一二·九",就学于北平大学的黎澍同志,在民族危亡的关头。
关键词 封建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历史研究 真理 四人帮 五四运动 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斗争 批判
原文传递
试论历史的暂时性、延续性和变异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伟志 《社会科学战线》 1985年第2期103-116,共14页
长时期来,历史学家们对于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意见相左,争议不休。为了澄清这方面存在的混乱,大约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首先是要把客观的社会历史过程和记载、研究这个过程的历史学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清楚,讲明白历史过程是... 长时期来,历史学家们对于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意见相左,争议不休。为了澄清这方面存在的混乱,大约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首先是要把客观的社会历史过程和记载、研究这个过程的历史学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清楚,讲明白历史过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在过程,并不依历史学家们有没有把它记载下来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质 历史学家 人类历史 延续性 暂时性 人类社会 历史变异 历史观念 历史发展 变异性
原文传递
理解先驱——读华岗早期著作有感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伟志 《百年潮》 CSSCI 1999年第8期36-42,共7页
华岗(1903-1972),浙江龙游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理论家之一。他曾长期担任党、团宣传舆论部门的领导工作,先后创办并主持了《列宁青年》半月刊、《新华日报》和《... 华岗(1903-1972),浙江龙游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理论家之一。他曾长期担任党、团宣传舆论部门的领导工作,先后创办并主持了《列宁青年》半月刊、《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并发表过大量有关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史的重要著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还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并继续从事教学和著述,至1955年蒙冤入狱,1972年瘐死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岗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近代史 中国大革命 新华日报 马克思主义史学 重要贡献 先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