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呼吸协会2022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金静芬 丁传琦 +3 位作者 徐剑锋 成守珍 楼剑 黄添诧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欧洲呼吸协会于2022年发布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旨在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手术患者术后拔管、非手术患者拔管以及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4种情境下的氧疗管理提供指导。涵盖了8个主题,下设相应的推... 欧洲呼吸协会于2022年发布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旨在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手术患者术后拔管、非手术患者拔管以及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4种情境下的氧疗管理提供指导。涵盖了8个主题,下设相应的推荐意见。尽管该指南的制订方法规范严谨,但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临床证据质量等级并不高,尚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支持这些推荐意见的有效性。尽管如此,这份指南仍可帮助急诊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氧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指南 解读 欧洲呼吸协会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启动不复苏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英 丁传琦 +3 位作者 王钰炜 王飒 张玉萍 金静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779-784,共6页
目的调查我国急诊科护士启动不复苏(do-not-resuscitate,DNR)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抽样,随机抽取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和... 目的调查我国急诊科护士启动不复苏(do-not-resuscitate,DNR)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抽样,随机抽取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和急诊医护人员启动不复苏知信行量表两部分构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701份。知识、态度、行为维度的得分分别为(42.68±6.23)分、(44.13±6.62)分、(37.45±7.31)分,总分为(124.26±17.58)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急诊科护士启动不复苏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均存在两两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工作年限是知识的影响因素;民族、急诊工作年限、聘用形式以及既往是否有不复苏沟通经历是态度的影响因素;民族、既往是否有不复苏沟通经历以及科室是否有不复苏相关制度是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急诊科护士启动不复苏知识水平良好,态度和行为水平处于中等。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建立和完善系统的不复苏教育和培训体系,从而提高急诊科护士不复苏临床沟通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护士 不复苏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现状调查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死亡态度对其临终照护态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丁传琦 金静芬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0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与死亡态度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态度量表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15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分...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与死亡态度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态度量表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15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分为(79.78±10.03)分;死亡态度5个分量表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逃离接受(3.15±0.79)分、趋近接受(3.04±0.66)分、死亡恐惧(2.92±0.65)分、死亡逃避(2.88±0.72)分、自然接受(2.16±0.58)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能够独立解释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变异的27.8%.结论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水平不高,死亡态度对其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护士 对死亡的态度 临终医护 问卷调查
下载PDF
急诊创伤患者信息预警表在院前—院内交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传琦 王中英 +5 位作者 吕雪冰 张学峰 王飒 徐彩娟 赵小纲 金静芬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目的 探讨“年龄、受伤时间、致伤机制、受伤部位、症状体征、院前处理”(age,time,mechanism of injury,injuries,signs,treatment,ATMIST)信息预警表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前-院内交接中的应用。方法 便利选取浙江省某三级乙等医院急诊科... 目的 探讨“年龄、受伤时间、致伤机制、受伤部位、症状体征、院前处理”(age,time,mechanism of injury,injuries,signs,treatment,ATMIST)信息预警表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前-院内交接中的应用。方法 便利选取浙江省某三级乙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患者,将2022年8月-9月收治的93例创伤患者纳入试验组,使用ATMIST信息预警表进行院前-院内交接,2022年6月-7月收治的108例创伤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传统院前-院内交接。比较两组二次交接时间、启动创伤团队时间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二次交接时间3(2,5)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5(3,6) min(Z=-2.147,P=0.030),试验组启动创伤团队时间0(-1,0) min早于对照组0(0,0) min(Z=-2.161,P=0.031)。93.33%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采用标准化信息预警表,96.67%的医护人员对ATMIST信息预警表的应用表示满意。结论 ATMIST信息预警表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院前-院内交接,可显著缩短创伤患者二次交接时间,并提前启动创伤团队,且医护人员认同感和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信息预警 病人交接 满意度 护理管理研究
下载PDF
急诊医护人员启动不复苏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6
5
作者 丁传琦 金静芬 +2 位作者 王钰炜 王飒 张玉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年第5期396-401,共6页
目的 编制急诊医护人员启动不复苏知信行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法和专家函询法形成预测试量表。2020年8月,便利选取浙江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室的18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急... 目的 编制急诊医护人员启动不复苏知信行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法和专家函询法形成预测试量表。2020年8月,便利选取浙江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室的18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急诊医护人员启动不复苏知信行量表共3个维度、31个条目。其中知识维度10个条目、态度维度11个条目、行为维度10个条目。启动不复苏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方差贡献率依次为24.86%、21.24%、19.33%,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42%,平均内容效度指数分别为0.962、0.988、0.900,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57~1.000。该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3,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9~0.940;总折半信度为0.770,各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843~0.909。结论 急诊医护人员启动不复苏知信行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急诊医护人员启动不复苏认知与行为水平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医务人员 不复苏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元民族志研究方法及报告标准
6
作者 丁传琦 金静芬 +1 位作者 朱俊红 张玉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0-93,101,共5页
概述了元民族志的内涵、特征、类型和步骤,介绍了元民族志eMERGe指南的编制、报告标准(包括选择元民族志并开始、确定研究选题、阅读纳入的研究、确定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相互转化、整合转化、发表综合结果7个阶段共19个条目)以及... 概述了元民族志的内涵、特征、类型和步骤,介绍了元民族志eMERGe指南的编制、报告标准(包括选择元民族志并开始、确定研究选题、阅读纳入的研究、确定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相互转化、整合转化、发表综合结果7个阶段共19个条目)以及各条目的详细解释,反思元民族志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护理学者开展元民族志研究提供借鉴,丰富国内循证护理证据综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整合方法 报告标准 元民族志 Meta整合 护理研究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的Nomogram模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芝廷 单燕敏 +2 位作者 张玉萍 丁传琦 金静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CVD)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为临床早期筛查及靶向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72例CVD中高危...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CVD)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为临床早期筛查及靶向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72例CVD中高危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血管疾病风险态度和信念量表(ABCD-C)、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进行调查,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CVD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列线图模型。结果272例研究对象中,男150例,女122例,年龄(60.59±10.64)岁。ABCD-C总分(56.57±5.69)分,HPLP-Ⅱ总分为(111.92±12.47)分,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1)。以HPLP-Ⅱ总分中位数(111分)为界分为低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111分)和高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111分)2类,并将其作为因变量,吸烟(OR=0.215,95%CI 0.104~0.446)是CVD中高危人群采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障碍因素,已婚(OR=14.237,95%CI 1.963~103.238)、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OR=4.101,95%CI 1.369~12.288),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OR=1.660,95%CI 1.373~2.007)、感知到的益处和身体活动改变意图(OR=1.445,95%CI 1.255~1.663)、感知到的益处和健康饮食改变意图(OR=1.322,1.058~1.654)得分高为促进因素。结论CVD中高危人群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吸烟、婚姻和经济状态、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风险态度和信念的影响,应用列线图模型开展早期筛查和重点人群靶向风险沟通,有助于提高其健康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风险感知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相关性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与客观估算风险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芝廷 陈洁 +5 位作者 郭二菱 沈国丽 丁传琦 黄玉香 张玉萍 金静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病风险感知与总体风险的关系,为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3月—7月便利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体检人群和来院就诊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735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病风险感知与总体风险的关系,为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3月—7月便利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体检人群和来院就诊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735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VD总体风险评估工具和CVD风险感知评估工具进行调查,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CVD绝对风险感知与总体风险值的相关性,比较绝对风险感知与总体风险值的差异。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6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1%。CVD总体风险值为1.0%(0.2%,6.4%),绝对风险感知为2.0(1.0,3.0)。CVD绝对风险感知与总体风险值呈正相关(r_(s)=0.181,P<0.001)。分层分析显示,40~59岁、低体重或肥胖、少数民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单身、吸烟、饮酒、有无糖尿病现病史、有无服用降糖药、有高血压现病史、服用降压药、高胆固醇血症人群中,绝对风险感知与总体风险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绝对风险感知分级与总体风险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P=0.003),风险感知低估率、一致率、高估率分别为30.3%、56.5%、13.2%。结论风险感知低估普遍存在,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风险感知与总体风险不一致的人群,并针对个体风险特征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改善其风险感知、降低CV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风险感知 预测模型 相关性 护理管理研究
原文传递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芝廷 毛越 +2 位作者 张玉萍 丁传琦 金静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79-1584,共6页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是个体采取健康促进行为的基础,对落实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策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至关重要。该文从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普适性、特异性层面,综述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内容、特征及应用情...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是个体采取健康促进行为的基础,对落实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策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至关重要。该文从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普适性、特异性层面,综述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内容、特征及应用情况。建议进一步在风险感知概念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开展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的开发与本土化验证研究,为后续医护人员开展风险沟通和风险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风险感知 评估工具 社区保健护理 综述
原文传递
护理时间追踪表结合创伤复苏时间轴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英 丁传琦 +6 位作者 赵小纲 王飒 王中英 张学峰 吕雪冰 徐彩娟 金静芬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6-1119,共4页
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有600-800万人遭遇创伤,严重创伤造成的死亡在人类总死因中占第4位,而在40岁以下人群中则占第1位,对社会危害巨大[1]。严重创伤患者生存与死亡的时间窗很窄,抢救时机稍纵即逝[2-3]。医护人员能否在“黄金期”内明确... 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有600-800万人遭遇创伤,严重创伤造成的死亡在人类总死因中占第4位,而在40岁以下人群中则占第1位,对社会危害巨大[1]。严重创伤患者生存与死亡的时间窗很窄,抢救时机稍纵即逝[2-3]。医护人员能否在“黄金期”内明确诊断实施抢救,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4]。当前院内救治缺乏规范化流程,在抢救的关键节点形成“时间黑洞”,导致患者错失抢救的“黄金期”,成为严重创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4-5]。本院急诊科于2022年7月采用护理时间追踪表结合创伤复苏时间轴流程规范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在严重创伤患者的全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患者 护理时间 抢救时机 复苏时间 全流程管理 急诊科 规范化流程 流程规范
原文传递
急诊科患者不复苏应用现状及决策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传琦 金静芬 +1 位作者 王钰炜 崔念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3期1830-1834,共5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高龄、慢性病终末期、晚期肿瘤及脑血管意外等患者急诊科就诊数量逐渐增多,急诊临终患者生命质量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急诊科不复苏(DNR)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介绍国内外急诊科DNR应用现状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高龄、慢性病终末期、晚期肿瘤及脑血管意外等患者急诊科就诊数量逐渐增多,急诊临终患者生命质量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急诊科不复苏(DNR)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介绍国内外急诊科DNR应用现状及决策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急诊科DNR应用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不复苏 影响因素 综述
原文传递
开封市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知老化与生命质量相关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超然 丁传琦 卢光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27期2102-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开封市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知老化与生活质量的现况及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感知老化问卷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对河南大学淮河医院156例老年高血压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感知老化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中... 目的探讨开封市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知老化与生活质量的现况及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感知老化问卷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对河南大学淮河医院156例老年高血压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感知老化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中间值,其中,消极控制维度得分最高(3.72±0.47)分,情感表征维度得分最低(2.59±0.65)分。开封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情况、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6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常模(t=-17.074~-3.492,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积极控制维度、积极结果维度和认同维度与生命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221~0.352,P〈0.01);急/慢性时间维度、情感表征维度和消极结果维度与生命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478~-0.310,P〈0.01);周期性时间维度与精神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r=-0.314,P〈0.01)。结论开封市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感知老化与生命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受自我感知老化的影响,其生命质量显著低于我国正常人群常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自我感知老化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急诊科终末期患者护理伦理困境及对策
13
作者 丁传琦 金静芬 《中国医学人文》 2022年第11期17-20,共4页
本文围绕急诊科终末期患者护理伦理困境,描述了伦理困境与伦理原则的关系,综述了急诊科护理伦理困境常见情境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改善急诊科护理人员伦理困境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急诊科 终末期患者 伦理困境 综述
原文传递
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芸 金静芬 +2 位作者 郭芝廷 秦家胜 丁传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2019—2021年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县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长兴县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中户籍居民发病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 目的通过分析2019—2021年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县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长兴县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中户籍居民发病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慢性病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2019—2021年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共报告7201例。其中,急性心血管事件1025例(14.2%),急性脑血管事件6176例(85.8%)。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以冬春季为主。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在性别、年龄构成、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嗜烟、嗜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报告年龄男性低于女性(P<0.05)。急性脑血管事件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显著长于急性心血管事件(P=0.034),死亡占比显著低于急性心血管事件(P<0.001)。结论了解长兴县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点、好发季节和重点人群,为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监测 预防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