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起中国戏曲科学的大旗——“昆剧学”刍议 被引量:2
1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9-94,共6页
(一) 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以其特出优异的历史,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虽然落后于近代,直到目前,但并非一切方面尽皆落后,华夏式的睿哲智思。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昆剧学 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 华夏式 思想家 艺术规律 中国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 代表性
下载PDF
昆曲三谈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昆曲是什么 ?”这一根本问题 ,至今未能解决。虽然国际权威机构已定位中国昆曲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国内有关方面并未在认识上解决昆曲遗产的定位问题 ,还在买椟还珠 ,加速遗产流失 ,加速“隐性失传”。昆曲的价值 ,源于其精致的古典文... “昆曲是什么 ?”这一根本问题 ,至今未能解决。虽然国际权威机构已定位中国昆曲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国内有关方面并未在认识上解决昆曲遗产的定位问题 ,还在买椟还珠 ,加速遗产流失 ,加速“隐性失传”。昆曲的价值 ,源于其精致的古典文化内在结构。做好昆曲工作 ,必须提高其理论阐述深度 ,提高到学术层面。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昆曲工作 ,只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背道而驰 ,永远失去了保护、保存昆曲遗产的最后时机。昆曲呼唤学术型艺术家 ,昆曲呼唤“昆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隐性失传 学术性 昆曲学
下载PDF
初识昆剧 被引量:1
3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0,共5页
消失在古罗马烟尘里的希腊古剧,可以通过考据基本复原,因为它是诗、朗诵和歌队等“人类幼年”简朴的表现手段所构成。昆剧比希腊古剧晚出2000年。今天的昆剧虽然也是“剧”,但更重要的是充满了更多的人类智慧和活力,有极其丰厚的中... 消失在古罗马烟尘里的希腊古剧,可以通过考据基本复原,因为它是诗、朗诵和歌队等“人类幼年”简朴的表现手段所构成。昆剧比希腊古剧晚出2000年。今天的昆剧虽然也是“剧”,但更重要的是充满了更多的人类智慧和活力,有极其丰厚的中国文明历史积淀。其中有学术密集度极高的传统国学、历史社会形态和戏剧学的本质法则,其表演技法又充满根植于古代哲学思维的精湛绝伦的神来之笔,这些都是远离农业时代的现代人无法“创造”的,所以,昆剧的抢救和保存永远是第一位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明 形象的历史 尚未开启的又一“敦煌藏 经洞”
下载PDF
中国昆剧与西方戏剧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15,共5页
人类文明历程中的戏剧学说,经过数千年筛选,只形成东、西两大学派。作为东方戏剧学派之典型代表的中国昆剧,其虚实相济和相生的戏剧法则,却是包括全部东西方戏剧在内的世界戏剧学的核心真谛和规律。我们需要更新认识昆剧的视点。
关键词 戏剧经验 戏剧学说 昆剧
下载PDF
中国上古演艺述略——《中国演艺史稿》系列之一
5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121,112,共10页
中国演艺史是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基础工程。中国演剧体系是中华文明之"乐文化"的戏剧阐述。中国"乐文化"萌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初始阶段。1978年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距今8000年前的骨笛,音列完备,是具有音律理念指导... 中国演艺史是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基础工程。中国演剧体系是中华文明之"乐文化"的戏剧阐述。中国"乐文化"萌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初始阶段。1978年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距今8000年前的骨笛,音列完备,是具有音律理念指导的乐器,证实了中国"乐文化"的开端。"乐"是歌、诗、乐、舞的总称,许多情况下,"乐"就是演艺,也是上古先民们摆脱蒙昧状态,踏入文明进程的标志之一。上古的"乐",包裹在神话之中。在上古人的眼里,"乐"与神、与圣人、与祖先、与大自然(天)紧密联系在一起。远在国家机构出现之前,氏族部落已经有了管理"乐"事的官员——"典乐",也出现了专业乐舞演员——"乐倡"。产生于史前时期的笛、琴、瑟、磬、钟等等许多乐器,是中国原生文明的产物。乐器和原生原创的中国律学、作曲法及其音乐理念形成的中国音乐学,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一大贡献,亟待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演艺史 中国演剧体系 太一 神话 传说历 考古实证
下载PDF
昆曲演剧方法与中国演剧体系——关于《昆曲表演学》(技术技巧卷)中的一些问题
6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134,共12页
昆曲上承中国古代演艺和古剧的合理成果,下开近代民族戏曲新天,是中国乃至东方最具代表性戏剧形式。昆曲演剧的核心——程式方法,解决了"表演无法保留"的世界性难题。其虚实相生理念背景,是戏剧科学的完整体现,并以此构成中... 昆曲上承中国古代演艺和古剧的合理成果,下开近代民族戏曲新天,是中国乃至东方最具代表性戏剧形式。昆曲演剧的核心——程式方法,解决了"表演无法保留"的世界性难题。其虚实相生理念背景,是戏剧科学的完整体现,并以此构成中国戏曲演剧法则。昆曲演剧方法和原理厘清之日,便是中国演剧体系诞生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代表性剧种 昆曲 曲为本体 舞台自由 程式方法 表演保存 制式立范
下载PDF
昆曲表演遗产的世界意义
7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31,33,共10页
昆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名列其榜首,是在世界范围对中国昆曲于戏剧文化和古典文化遗产两个方面的肯定。其实,早在70年前,即20世纪30年代,分别在美国纽约和苏联莫斯科的世界顶... 昆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名列其榜首,是在世界范围对中国昆曲于戏剧文化和古典文化遗产两个方面的肯定。其实,早在70年前,即20世纪30年代,分别在美国纽约和苏联莫斯科的世界顶级戏剧大师们,目睹中国昆曲后的心悦诚服,甚至近乎顶礼膜拜的惊奇和赞美,已是世界剧坛认识昆曲的先声。中国昆曲之为西方戏剧大师们所赞叹,就是西方戏剧吸取东方智慧,从中国昆曲诠释的希腊古剧诸特征中得到借鉴,同时也再度接续希腊传统而重新辉煌的希望所在。将中国昆曲仅仅定位为中国古典文化遗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中国昆曲由于蕴涵了人类共同的戏剧本质和特征而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跨越了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距离,能够在当前东、西方文化交汇日益增强的大趋势下,提供历史经验,为未来国际戏剧的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昆曲 表演 文化遗产 希腊古剧 国际性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昆剧的属性——关于“阳春白雪”、“士大夫艺术”问题
8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1988年第1期73-77,共5页
关于“阳春白雪” 问题 由于昆剧艺术的内在学术性强,包容的传统文化全面而深邃 故有“阳春白雪”之称,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多年来,在民族虚无主义和极左思潮影响下,事物的本来面目遭到扭曲,“阳春白雪”居然成了贬意词,并以此来... 关于“阳春白雪” 问题 由于昆剧艺术的内在学术性强,包容的传统文化全面而深邃 故有“阳春白雪”之称,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多年来,在民族虚无主义和极左思潮影响下,事物的本来面目遭到扭曲,“阳春白雪”居然成了贬意词,并以此来贬低昆剧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士大夫 传统文化 民族虚无主义 极左思潮 学术性 属性 民族文化 中国戏曲 元杂剧作家
下载PDF
希腊古剧的启示
9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8-66,共9页
创造世界戏剧第一次辉煌的希腊古剧体现了人类戏剧“虚实兼行”的普遍本质,然而未能将虚与实有机结合为一个产生“化生”和“相生”效应的艺术统一体。当希腊古剧传统中断以后,“反映自然”的写实主义统治了西方戏剧数百年,在理论上... 创造世界戏剧第一次辉煌的希腊古剧体现了人类戏剧“虚实兼行”的普遍本质,然而未能将虚与实有机结合为一个产生“化生”和“相生”效应的艺术统一体。当希腊古剧传统中断以后,“反映自然”的写实主义统治了西方戏剧数百年,在理论上主实弃虚。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新的条件下向虚实兼行的人类戏剧共同法则实现了回归,但还处于不完全自觉的探索性实践阶段。中国昆剧从虚实兼行进而上升为虚实相济和相生,生生不息,创造出戏剧天地的大千世界,其创造法则涵盖人类戏剧学的全部本质内容。昆剧既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与实 希腊古剧 中国昆剧
下载PDF
关于中国戏曲剧种的个性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修询 《戏剧艺术》 1981年第4期113-120,133,共9页
中国戏曲艺术,不仅得到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而且由于它独辟蹊径,自成体系,包含着文明古国数千年文化精髓的优秀秉赋,其创造方法的许多方面解决了西方剧坛千百年未能解决的问题,受到世界剧坛的瞩目。可以说,中国戏曲的创造原理,在世... 中国戏曲艺术,不仅得到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而且由于它独辟蹊径,自成体系,包含着文明古国数千年文化精髓的优秀秉赋,其创造方法的许多方面解决了西方剧坛千百年未能解决的问题,受到世界剧坛的瞩目。可以说,中国戏曲的创造原理,在世界范围内是先进的。但是,正如大家所关注的那样,许多剧种,产生了所谓的“危机感”。而且奇怪的是,越是传统深厚(也就是体系越完整,表现手段越丰富,包涵的学识越多)的剧种,“危机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艺术 剧种 艺术个性 昆剧 高度重视 戏曲文学 京剧 创造方法 打击乐 表现形式
原文传递
京昆之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修询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
3.技艺流失 昆曲表演技艺是从古代社会生活形态中粹取、抽象、美化和程式化而产生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当代人已经远离古代社会生活,所以要掌握昆曲技艺,需要师承、有传授、“专戏专演”(目前存在于昆曲舞台上的“技艺通用化... 3.技艺流失 昆曲表演技艺是从古代社会生活形态中粹取、抽象、美化和程式化而产生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当代人已经远离古代社会生活,所以要掌握昆曲技艺,需要师承、有传授、“专戏专演”(目前存在于昆曲舞台上的“技艺通用化”现象,其实是出于一种误解),这就是昆曲传统精华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形态 表演技艺 昆曲 程式化 当代人 通用化 古代 艺术
原文传递
苏昆生答客问——从苏州昆剧传习所70周年说起
12
作者 丁修询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16,共7页
话说当年河南苏昆生,携着一支曲笛,几函秘谱,浪迹扬、吴故郡,授曲为生。玉蜂山下,水绘园中,妙音留迹,真格长存。正是。吹彻关河蓼霭,阅尽世事风尘。其间一度感叹梨园花黯,法曲日稀。亦曾隐姓埋名,遁入僻乡。不觉山中方七日,世上数百年... 话说当年河南苏昆生,携着一支曲笛,几函秘谱,浪迹扬、吴故郡,授曲为生。玉蜂山下,水绘园中,妙音留迹,真格长存。正是。吹彻关河蓼霭,阅尽世事风尘。其间一度感叹梨园花黯,法曲日稀。亦曾隐姓埋名,遁入僻乡。不觉山中方七日,世上数百年。近悉苏州昆剧传习所七十华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传习所 苏昆生 答客问 法曲 雅部 戏曲文化 水绘园 燕兰小谱 贵妃醉酒 民间戏曲
原文传递
昆剧表演程式的本质、构成和运用
13
作者 丁修询 《戏剧艺术》 1983年第2期49-59,共11页
一昆剧表演程式的本质程式方法,是昆剧表演技法的核心。昆剧表演程式是植根于我国民族的哲理观念、创作方法论、美学思想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方法。仅仅从表象上来认识它,不可能真正把握它的复杂的内在规律及与其它有关方面的联系... 一昆剧表演程式的本质程式方法,是昆剧表演技法的核心。昆剧表演程式是植根于我国民族的哲理观念、创作方法论、美学思想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方法。仅仅从表象上来认识它,不可能真正把握它的复杂的内在规律及与其它有关方面的联系,也不可能真正继承和发展这一杰出的创作技法。要在已有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我们必须作进一步深入的剖析。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程式 戏曲程式 昆剧 戏曲表演 形式美 中国戏曲 戏曲艺术 动作 摹拟 美学思想
原文传递
昆剧研究一知谈
14
作者 丁修询 《戏曲艺术》 1986年第3期72-77,共6页
昆剧,几乎是以整个民族文化艺术、艺术哲学为依傍的一种集大成的艺术品类。人们譬喻说,从一滴水中可以见到世界,假使这“世界”是中华传统文化,则这“一滴水”就是昆剧。 昆剧诞生于十六世纪中后期的明代嘉靖年间。这时,中国封建社会的... 昆剧,几乎是以整个民族文化艺术、艺术哲学为依傍的一种集大成的艺术品类。人们譬喻说,从一滴水中可以见到世界,假使这“世界”是中华传统文化,则这“一滴水”就是昆剧。 昆剧诞生于十六世纪中后期的明代嘉靖年间。这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形态已经基本完成,开始趋向末期;民族文化已经有了漫长的史前传说时代、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艺术 艺术哲学 戏曲文化 历史形态 明代嘉靖 元杂剧 十六世纪 戏剧文化 白罗衫 唱念
原文传递
京昆之别
15
作者 丁修询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5.当前的京昆合流 清末至民国期间的“昆乱不挡”,是造就雄踞全国剧坛的京剧大获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犹如越剧由原来的“的笃班”,发展为风靡神州的大剧种,是以昆曲为“乳娘”(袁雪芬语)的。用昆曲达到的戏剧学全面成就,作为... 5.当前的京昆合流 清末至民国期间的“昆乱不挡”,是造就雄踞全国剧坛的京剧大获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犹如越剧由原来的“的笃班”,发展为风靡神州的大剧种,是以昆曲为“乳娘”(袁雪芬语)的。用昆曲达到的戏剧学全面成就,作为民间戏曲到达成功彼岸的借鉴手段,这是昆曲应有的历史贡献,也是文化生成的自身规律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期间 民间戏曲 历史贡献 文化生成 袁雪芬 昆曲 戏剧学 京剧
原文传递
论京昆之别
16
作者 丁修询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32,共3页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之门,迎来了英国伦敦莎士比亚剧组,他们在南京演出《第十二夜》后,江苏省昆剧院尽地主之谊,为远方来客演出了《盗甲》、《杀惜》、《题曲》、《痴梦》四出折子。剧终,客人登台向演员致谢交谈...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之门,迎来了英国伦敦莎士比亚剧组,他们在南京演出《第十二夜》后,江苏省昆剧院尽地主之谊,为远方来客演出了《盗甲》、《杀惜》、《题曲》、《痴梦》四出折子。剧终,客人登台向演员致谢交谈。英方导演约翰·弗雷泽问一位主要演员:“为什么这四出戏前后风格、方法不一样?”事出突然,被问的演员也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恰巧笔者在场,遂告以前两折原是昆曲,长期以来,为京剧所移植,并在许多细节和整体风格方面,做了京剧化的改造,成为京剧演出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演出剧目 整体风格 80年代 改革开放 莎士比亚 江苏省 演员
原文传递
京昆之别
17
作者 丁修询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44,共3页
4.艺术精神蜕变 昆曲是中华文化原创性艺术,区别于外来戏剧,自成体系,体系内部结构有机而缜密。昆曲的艺术精神根植于中华古典学术文化极其深厚的土壤之中。昆曲外在的可视状态,都有艺术精神作其支撑与背景,不明了这一点,就不知... 4.艺术精神蜕变 昆曲是中华文化原创性艺术,区别于外来戏剧,自成体系,体系内部结构有机而缜密。昆曲的艺术精神根植于中华古典学术文化极其深厚的土壤之中。昆曲外在的可视状态,都有艺术精神作其支撑与背景,不明了这一点,就不知古典遗产为何物。数十年中无数昆曲工作的失误,此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精神 中华文化 内部结构 学术文化 昆曲 原创性 古典
原文传递
论京昆之别
18
作者 丁修询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20,共4页
(接10期)在“昆乱不挡”过程中,京剧吸取昆曲艺术经验,壮大和发展自己,是主要的一面。与此同时,昆曲也从京剧中借鉴了一些有助于自身的有益成分。
关键词 艺术经验 昆曲 京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