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21黑色素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兆习 刘执玉 +3 位作者 毕玉顺 田铧 李贵宝 宋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转移时与淋巴管内皮的作用过程,探讨肿瘤淋巴转移的机理。方法:将M21黑色素瘤细胞接种在单层淋巴管内皮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穿越淋巴管内皮的方式及两者的形态改变。结果:黑色素瘤细胞借胞... 目的: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转移时与淋巴管内皮的作用过程,探讨肿瘤淋巴转移的机理。方法:将M21黑色素瘤细胞接种在单层淋巴管内皮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穿越淋巴管内皮的方式及两者的形态改变。结果:黑色素瘤细胞借胞膜突起与内皮粘附,粘附部位多位于内皮细胞连接处;粘附处的内皮收缩,肿瘤细胞穿越并在内皮下迁移。结论: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包括粘附、浸润和迁移;肿瘤细胞可以直接或通过内皮细胞间隙穿越淋巴管内皮向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淋巴管 肿瘤转移 黑色素瘤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羊心淋巴引流阻断后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兆习 焦镛 +1 位作者 刘执玉 毕玉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3-300,共8页
用手术方法阻断了羊心的淋巴引流,发现术后心率先增快后减慢,固有心牢及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出现主性早搏及ST段上抬或下移等异常改变;形态上可见起搏细胞排列松散水肿,普肯野氏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传导束呈回住状,结缔组织增... 用手术方法阻断了羊心的淋巴引流,发现术后心率先增快后减慢,固有心牢及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出现主性早搏及ST段上抬或下移等异常改变;形态上可见起搏细胞排列松散水肿,普肯野氏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传导束呈回住状,结缔组织增生,电镜下线粒体和细胞核破坏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淋巴系 淋巴引流 阻断 心脏传导系统
下载PDF
人结直肠癌VEGF-C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兆习 刘执玉 +3 位作者 王东关 孟海伟 李贵宝 宋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47例结直肠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VEGF C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同时对伴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VEGF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47例结直肠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VEGF C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同时对伴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VEGF C表达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 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44 .7%,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 6 0 .0 %,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 1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结直肠癌可表达VEGF C ,并与肿瘤细胞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结肠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牛胸导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兆习 刘执玉 +3 位作者 毕玉顺 田铧 李贵宝 宋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3,共3页
关键词 胸导管 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淋巴管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兆习 刘执玉 毕玉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355-357,共3页
淋巴管内皮特异标志物是用以确认内皮的淋巴管属性的特异分子 ,是与血管内皮相区分的关键标志。本文总结了在内皮研究中用以确认淋巴管内皮特性的一些分子 ,其中部分还是淋巴管内皮分化、分裂、增繁。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 特异性标志物 VEGFR-3 PODOPLANIN Proxl LYVE-1 5-Nase
下载PDF
奇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丁兆习 毕玉顺 吴琦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1期23-25,共3页
解剖观察了27具成人尸体的奇静脉。奇静脉起始于脊柱的右侧或前方,在上行过程中向左侧偏移率达81.48%,其中部分跨过脊往中线者占59.26%.与一般教科书中描述的沿脊柱右侧上升不一致,这种走行在胸部断层图象检查中奇静脉的定位时... 解剖观察了27具成人尸体的奇静脉。奇静脉起始于脊柱的右侧或前方,在上行过程中向左侧偏移率达81.48%,其中部分跨过脊往中线者占59.26%.与一般教科书中描述的沿脊柱右侧上升不一致,这种走行在胸部断层图象检查中奇静脉的定位时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应用解剖学 尸检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兆习 毕玉顺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2期86-90,共5页
为提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形态学依据,在7具成人横断面标本上观察测量了L1~L5椎间盘平面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进针点、角度和深度。发现在L1~L3、L4~L5椎间盘髓核的穿刺点以距后正中线8~10cm,9~11cm,穿刺角度以46.7°... 为提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形态学依据,在7具成人横断面标本上观察测量了L1~L5椎间盘平面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进针点、角度和深度。发现在L1~L3、L4~L5椎间盘髓核的穿刺点以距后正中线8~10cm,9~11cm,穿刺角度以46.7°~59.5°,穿刺深度为110.2~128.9mm为最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髓核摘除 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后对肠系膜淋巴管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丁兆习 刘执玉 +2 位作者 毕玉顺 杨成 宋承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前后淋巴管的动力学变化,探讨神经-淋巴管-胃肠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显微录相技术观察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管。结果:迷走神经切断后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a)、静态口径(d)、总收缩活性指数...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前后淋巴管的动力学变化,探讨神经-淋巴管-胃肠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显微录相技术观察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管。结果:迷走神经切断后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a)、静态口径(d)、总收缩活性指数(IndexⅡ)均显著降低(P<0.05),淋巴管的舒缩节律及瓣膜的关启亦不规整,二者之间失去了同步性。结论:迷走神经可调节淋巴管收缩的发动、传播,维持淋巴循环,促进淋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迷走神经切断术 肠系膜淋巴管 大鼠
下载PDF
羊心窦房结的淋巴引流
9
作者 丁兆习 刘执玉 焦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用注射30%普鲁士蓝氯仿溶液的方法观察了20例山羊窦房结的淋巴引流.窦房结的淋巴管网相当丰富,其淋巴管丛向腔静脉窦侧汇成数条细淋巴管,最后在窦房结头端和尾端汇合成1条或2条集合淋巴管,主要注入心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腹侧淋巴结.
关键词 淋巴管 窦房结 山羊 心脏 解剖学
下载PDF
VEGF-C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孟海伟 毕玉顺 +2 位作者 邢子英 丁兆习 冯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SGC 790 1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 6例胃癌标本和一株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细胞株SGC 790 1,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 C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SGC 790 1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 6例胃癌标本和一株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细胞株SGC 790 1,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 C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 :5 6例胃癌标本中有 18例VEGF C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 32 % ,SGC 790 1胃癌细胞株中VEGF C强阳性表达 ;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 ,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结论 :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胃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
下载PDF
肝淋巴水肿的超微结构及实验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执玉 毕玉顺 +4 位作者 谈恩清 丁娟 李辅湘 丁兆习 李贵宝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05-210,共6页
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与治疗组,后两组行胸导管结扎术,治疗组术后腹腔注射苯毗哺酮,并做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及光、电镜观察。手术组动物光镜下淋巴管、微静脉肿胀扩张,内皮细胞可见溶解破坏,Disse间隙扩... 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与治疗组,后两组行胸导管结扎术,治疗组术后腹腔注射苯毗哺酮,并做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及光、电镜观察。手术组动物光镜下淋巴管、微静脉肿胀扩张,内皮细胞可见溶解破坏,Disse间隙扩张,出现淋巴管—静脉—胆管瘘;肝细胞肿胀,核缩小减少。电镜下,淋巴管、静脉及微胆管内皮细胞明显缺损,线粒体空泡化,间质组织纤维化。血清化验显示GOT、GGT升高,而总蛋白降低,尤以白蛋白降低明显。而治疗组动物光镜及电镜下结构病理变化轻微,但淋巴管内皮细胞开放连接明显增加;血清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血中WBC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电镜下,枯否氏细胞增加,并有活跃的伪足,表明苯吡喃酮可刺激体内巨噬细胞的生长,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超微结构 苯吡喃酮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淋巴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孟海伟 毕玉顺 +3 位作者 丁兆习 刘执玉 田铧 邢子英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3-14,I002,共3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6例中18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3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6例中18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32%,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肿瘤 肿瘤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
下载PDF
肝右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分布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贵宝 宋涛 +3 位作者 丁兆习 邹智荣 周小龙 刘执玉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在 62具成人体尸体上 ,对肝右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分支分布进行了观察。有58例肝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 (93.5% ) ,多经胆囊三角 (Calot三角 )分出胆囊动脉入胆囊 ,终支入肝右叶。胆囊动脉起于肝右动脉者占 76.2 % ,起于肝固... 在 62具成人体尸体上 ,对肝右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分支分布进行了观察。有58例肝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 (93.5% ) ,多经胆囊三角 (Calot三角 )分出胆囊动脉入胆囊 ,终支入肝右叶。胆囊动脉起于肝右动脉者占 76.2 % ,起于肝固有动脉占 9.5%。胆囊动脉以单支型为主 ,多经Calot三角入胆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动脉 胆囊动脉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心脏淋巴引流阻断慢性期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铧 刘执玉 +5 位作者 丁兆习 毕玉顺 焦镛 李贵宝 甄娟兰 宋涛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271-274,共4页
手术阻断羊心脏淋巴引流后30~180d,用光镜、电镜观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术后30d,动脉壁病变明显,动脉壁增厚、水肿,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内膜局灶性增厚,动脉壁外膜及其周围心肌间质结... 手术阻断羊心脏淋巴引流后30~180d,用光镜、电镜观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术后30d,动脉壁病变明显,动脉壁增厚、水肿,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内膜局灶性增厚,动脉壁外膜及其周围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并存在局灶性水肿。60d以后,无明显病理改变。提示心淋巴引流障碍慢性期仍可引起冠状动脉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淋巴郁滞 冠状动脉病变 病理学
下载PDF
羊心室淋巴管的分布及微细结构研究
15
作者 毕玉顺 刘执玉 +2 位作者 田铧 丁兆习 焦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山羊心室淋巴管的分布和微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光镜下显示心外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管网,心肌层淋巴管较少,两心室心内膜下近浦肯野氏纤维网处、室间隔右侧及乳头肌处淋巴管网丰富.左心室心内膜下淋巴管较少.电镜下显示毛...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山羊心室淋巴管的分布和微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光镜下显示心外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管网,心肌层淋巴管较少,两心室心内膜下近浦肯野氏纤维网处、室间隔右侧及乳头肌处淋巴管网丰富.左心室心内膜下淋巴管较少.电镜下显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有许多伸向管腔的突起,胞突间有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基膜断续存在.胞质中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吞噬小泡、散在的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较小且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淋巴管 分布 电镜
下载PDF
拉帕替尼和AZD0530联合化疗对PTEN低表达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16
作者 李波 刘呈祥 +1 位作者 王静 丁兆习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研究拉帕替尼和AZD0530对PTEN基因低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TEN-shRNA转入表达PTEN的乳腺癌细胞M231内,构建PTEN基因沉默的细胞株。拉帕替尼和AZD0530单独或联合处理两组细胞,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 目的:研究拉帕替尼和AZD0530对PTEN基因低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TEN-shRNA转入表达PTEN的乳腺癌细胞M231内,构建PTEN基因沉默的细胞株。拉帕替尼和AZD0530单独或联合处理两组细胞,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三维培养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blot检测M231-PTEN-shRNA细胞中Akt和Src信号蛋白的改变。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对拉帕替尼具有明显的耐受表现;和单独使用拉帕替尼或AZD0530比较,联合使用拉帕替尼和AZD0530后,细胞的增殖和在三维立体培养中形成克隆的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拉帕替尼和AZD0530分别降低PTEN低表达组细胞中p-Akt-S473和p-Src-Y416的表达;两药联合使用后,p-Akt-S473和p-Src-Y416的表达极其微量。结论:抑癌基因PTEN的低表达可导致乳腺癌细胞对拉帕替尼敏感性降低;联合使用Src抑制剂能明显增强对耐药细胞生长能力的抑制,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协同抑制Akt和Src活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治疗 基因 PTEN
下载PDF
腰淋巴结形态学研究
17
作者 毕玉顺 丁兆习 +5 位作者 吴琦 周珂扬 王月初 李振华 王怀经 田铧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观察与测量了34具成人尸体标本(男18,女16)的腰淋巴结形态、配布、数目及大小。腰淋巴结有22~60个结,平均38.81±10.55个,配布在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周围,分为主动脉左、前、后,主动脉腔静脉间,腔静脉... 观察与测量了34具成人尸体标本(男18,女16)的腰淋巴结形态、配布、数目及大小。腰淋巴结有22~60个结,平均38.81±10.55个,配布在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周围,分为主动脉左、前、后,主动脉腔静脉间,腔静脉右、前、后淋巴结7群。淋巴结呈圆形、椭圆形和长条状,大小不一,其长轴与大血管长轴平行排列。淋巴结的长、宽、厚径分别为11.19±7.41mm,5.53±2.56mm和2.45±1.24mm,讨论了淋巴结厚径在淋巴系影像学诊断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腰骶部 形态学 成年人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小肠淋巴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成 刘执玉 +2 位作者 丁兆习 毕于顺 许复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1,共4页
选用30只家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三组.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2周、1周观察肠系膜淋巴管流体动力学和小肠壁内淋巳管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肠系膜淋巴管内压力即到显著升高.并逐渐恢复,术后1~2周小肠粘膜... 选用30只家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三组.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2周、1周观察肠系膜淋巴管流体动力学和小肠壁内淋巳管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肠系膜淋巴管内压力即到显著升高.并逐渐恢复,术后1~2周小肠粘膜有炎症.上皮破坏,各层淋巴管均扩张.尤其中央乳糜管扩张明显,术后4周其形态基本修复:表明迷走神经损伤近期对小肠淋巴系统形态及功能有较明巴的影响、提示迷走神经对小肠淋巴系统的功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淋巴管 迷走神经切断术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下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力 毕玉顺 +2 位作者 刘执玉 丁兆习 李贵宝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因子D(VEGF-D)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64例下咽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VEGF-D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D阳性表达率为57.8%(37/64)。根据VEGF-D的染色强度,6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因子D(VEGF-D)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64例下咽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VEGF-D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D阳性表达率为57.8%(37/64)。根据VEGF-D的染色强度,64例标本被分为阴性组(27例)、局限阳性组(23例)、广泛阳性组(1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5.9%、78.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血管转移无相关性。结论:VEGF-D可用来预测下咽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阻断VEGF-D的表达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下咽肿瘤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氩氦刀消融结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72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旭东 魏璐婉 +6 位作者 隆新霞 吴琦 巩瑞红 张茂臣 王保明 丁兆习 刘执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736-738,共3页
氩氦刀采用超低温快速冷冻的方法摧毁肿瘤组织,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高效等优点。我国1999年引进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肺癌、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1-3]。氩氦刀治疗实体肿瘤有多种方法,
关键词 肝肿瘤 氩氦刀 冷冻消融术 肝康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