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化痰法在针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丁兆琳 周红 周德安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法在针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将中风风痰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健脾化痰合祛风通络法、对照组仅以祛风通络法针刺治疗,各30次后观察疗效及检测血脂情况。结...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法在针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将中风风痰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健脾化痰合祛风通络法、对照组仅以祛风通络法针刺治疗,各30次后观察疗效及检测血脂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痰证辨证积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减低;血脂分析,观察组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减低,高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健脾化痰法能有效提高针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的临床疗效,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治疗 健脾化痰法 血清脂蛋白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丁兆琳 高利 谷世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的疗效。方法急性期脑卒中失语症患者63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中药+常规西药)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比较2组病例治疗前后自发谈话、理...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的疗效。方法急性期脑卒中失语症患者63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中药+常规西药)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比较2组病例治疗前后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4项言语功能的得分和患者神经功能(NIHSS)积分变化,以及中医证候学和构音器官的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自发言语和复述两项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候学及构音器官症状的改善率观察组也有更好的变化趋势。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和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 失语症
下载PDF
姜揖君教授针刺手法经验节要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兆琳 谷世喆 姜揖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565-1567,共3页
介绍姜辑君教授的针刺手法经验特点。关于针刺手法技巧,认为是针入的深浅、旋转的幅度、行针的速度与时间、针力的大小、力向的变化等因素的巧妙结合运用。关于针刺补泻,从提插幅度、捻转角度和频率3个方面总结了针刺补泻的特点。进针... 介绍姜辑君教授的针刺手法经验特点。关于针刺手法技巧,认为是针入的深浅、旋转的幅度、行针的速度与时间、针力的大小、力向的变化等因素的巧妙结合运用。关于针刺补泻,从提插幅度、捻转角度和频率3个方面总结了针刺补泻的特点。进针时强调要从立体的角度看穴位,针刺时体会进针点、经过点和到针点。非常重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认为针刺治疗关键是手法,手法要到位。针灸刺激量的调节因病、因人而异,强调做全身调整时要使针感平衡,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揖君 针刺 手法 补泻 得气 经验
下载PDF
姜揖君教授妙用期门穴临证应用探要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兆琳 姜揖君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期12-12,30,共2页
关键词 姜揖君 名医经验 期门穴 综述 中医 临证应用
下载PDF
砭石与刮痧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波 谷世喆 +4 位作者 秦丽娜 丁兆琳 陈燕芬 刘东明 徐秋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5-96,共2页
古砭术由于砭石材料的失传,长期从中医学体系中消失,而其分支衍生出的刮痧术却一直在民间流传使用。当古砭术再一次被发现后,一个问题也出现在人们面前,砭石与刮痧有哪些区别?许多人接受砭术治疗时还很自然的将其认为是刮痧,而将各种砭... 古砭术由于砭石材料的失传,长期从中医学体系中消失,而其分支衍生出的刮痧术却一直在民间流传使用。当古砭术再一次被发现后,一个问题也出现在人们面前,砭石与刮痧有哪些区别?许多人接受砭术治疗时还很自然的将其认为是刮痧,而将各种砭具看作是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刮痧板。这样造成了本末倒置,不利于砭术的推广。因此很有必要对砭术和刮痧做一比较,明确二者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 中医学体系 砭术 疗法 黄帝内经 砭石 材质 浮石 综合治疗方法 不同形状
下载PDF
“砭石操”五步法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侯中伟 秦丽娜 +3 位作者 丁兆琳 陈燕芬 金普敬 谷世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97-98,共2页
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应用的临床医疗工具之一。经过千年的沉埋,现在不仅重见天日,而且在临床上有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治疗皮肤肌肉经筋等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喆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针对砭石治疗颈椎病进行了临床研究,... 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应用的临床医疗工具之一。经过千年的沉埋,现在不仅重见天日,而且在临床上有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治疗皮肤肌肉经筋等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喆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针对砭石治疗颈椎病进行了临床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在跟随谷教授临床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砭石应用方法,称之为"砭石操"五步法。具体可以归纳为开颈关、理经筋、调脏腑、通上下、和气血5个步骤。临床应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五步法 砭石 背俞穴 我国古代 患者 经筋 颈椎病 临床研究 脏腑
下载PDF
《内经》中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和应用特点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兆琳 程莘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23-625,共3页
关键词 内经 胃经 调理脾胃 补气 调经
下载PDF
姜揖君教授治疗面神经炎经验举隅
8
作者 丁兆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面神经炎 针灸疗法 姜揖君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砭石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侯中伟 谷世喆 +2 位作者 秦丽娜 丁兆琳 衣华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6年第5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砭石操 临床应用 疏通经脉 温养脏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