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土地问题
1
作者 《史学集刊》 1981年第0期18-20,38,共4页
本文为丁则良同志生前的学术报告,保留在苏金源同志手里。1957年丁同志含冤逝世后,遗作未得机会发表。现值《史学集刊》复刊,为纪念本刊的创办者,特发此文。 本文由苏金源同志作了技术性处理,并增补了全部注释。
关键词 土地问题 技术性 学术报告 良同志 创办者 金源 为纪念 史学 遗作 特发
下载PDF
孙中山与亚洲民族解放斗争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則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57年第1期109-127,共19页
孙中山不僅是近代中国的偉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而且也是亞洲民族解放斗爭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亞洲国家反殖民主义的斗爭空前高漲的今天,研究孙中山对亞洲民族解放斗爭的貢献和影响,說明他如何从亞洲民族解放斗爭得到鼓舞和吸取經驗教... 孙中山不僅是近代中国的偉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而且也是亞洲民族解放斗爭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亞洲国家反殖民主义的斗爭空前高漲的今天,研究孙中山对亞洲民族解放斗爭的貢献和影响,說明他如何从亞洲民族解放斗爭得到鼓舞和吸取經驗教訓,探討他对亞洲民族解放斗爭的看法的发隧,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族解放 帝国主义者 日本 亚洲 民主主义革命 战争 兴中会 武装斗争 近代中国
下载PDF
对胡適的疑古论的批判 被引量:2
3
作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55年第1期6-20,共15页
一 胡適是疑古派「理论」的创始者。 解放前三十年间,疑古、辨伪的风气,曾经盛极一时。单是「古史辨」一书,就先後出了七集九大册,集中了国内古史学界所撰写的疑古、辩伟的文字三百五十篇左右。就其影响而言,更还及於古史学界以外。
关键词 古史辨 史料 古文献 疑古派 三十年 史学界 疑古论 否定 批判 周公
下载PDF
评榮孟源同志有關一九○五年俄国革命对中国资产階级革命派的影响的几个论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56年第3期69-78,共10页
一九○五年俄國革命对中國的影响,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问题。这个问题有着丰富的內容,例如一九○五年俄國革命对当时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革命活动究竟發生了哪些影响,就是这个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 社会革命 革命派 孙中山 同盟会 革命活动 革命党人 宋教仁 政治革命 留学生 俄国革命
下载PDF
有关辛亥革命时期东北若干史事的一些资料(上)——辽宁省图书馆档案辑录之一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学集刊》 1956年第1期157-165,共9页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东北人民大学历史系教师柳春藩、李庆龄、谈阳、陈贵宗、马金科等同志和我同赴沈阳辽宁省图书馆(即前东北图书馆),就该馆所藏档案中,抄录了一些有关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原始资料。在这以前,该馆的一些工作同志曾进行过...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东北人民大学历史系教师柳春藩、李庆龄、谈阳、陈贵宗、马金科等同志和我同赴沈阳辽宁省图书馆(即前东北图书馆),就该馆所藏档案中,抄录了一些有关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原始资料。在这以前,该馆的一些工作同志曾进行过一些拣选的工作,这给我们的抄录工作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东三省 清政府 史事 人民大学 张作霖 中国近代 历史系 现代史 史学
下载PDF
近代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三次高涨与中国 被引量:2
6
作者 《历史研究》 1955年第4期19-50,共32页
一问题的提出在亚洲近代史上,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亚洲近代史的最后八十年中,即大致从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到伟大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曾经出现了三次高涨。中国人民在这三次高涨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 一问题的提出在亚洲近代史上,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亚洲近代史的最后八十年中,即大致从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到伟大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曾经出现了三次高涨。中国人民在这三次高涨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并且还以自己的斗争丰富了这三次高涨的内容。这就是本文试图阐明的基本论点。这三次高涨的具体情况,将在本文各节中加以论述。在本文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解放 半殖民地 民主革命 本主 四十年代 近代史 亚洲 政治 人民 民族资本
原文传递
章炳麟与印度民族解放斗争——兼论章氏对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一些看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历史研究》 1957年第1期25-40,共16页
一、前言 "近代以来,中国和印度同样受到了外国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但是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为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由于同样原因而受到的痛苦,为了同样目的而进行的斗争,都加深了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同情和了解... 一、前言 "近代以来,中国和印度同样受到了外国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但是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为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由于同样原因而受到的痛苦,为了同样目的而进行的斗争,都加深了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同情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解放 章炳麟 印度文化 互助合作 印度人 雨团 革命派 亚洲人 同情 半殖民地
原文传递
关于一八五七年印度大起义中的封建势力和这次起义的性质问题——兼评杜德同志对一八五七年印度大起义的性质的看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历史研究》 1957年第5期35-54,共20页
一、问题的提出一八五七年的印度大起义有封建势力参加在内,而且除开个别时期在个别地区出现过起义群众起来争夺领导权的情况外,他们在起义中一般还居于领导的地位——这是一个可以肯定下来的事实。但是,怎样看待这一事实,却还存在着不... 一、问题的提出一八五七年的印度大起义有封建势力参加在内,而且除开个别时期在个别地区出现过起义群众起来争夺领导权的情况外,他们在起义中一般还居于领导的地位——这是一个可以肯定下来的事实。但是,怎样看待这一事实,却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英国资产阶级历史学者站在反对印度大起义的立场,对这个问题或则不作分析,或则加以曲解,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来研究问题的学者和进步作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抱持着一些有待商榷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势力 印度人 殖民者 起义 封建主 看法 作用 人民 民族 回教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