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塑壳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特性修正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登峰 丁发根 《低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52,共4页
提出了塑壳式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CT)的软件修正方法。分析了小电流、无畸变和大电流时的CT波形,编写了Matlab程序对CT的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并给出了实测和拟合的曲线。修正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和可靠性高,在实际应用中简化了设计。
关键词 塑壳断路器 电流互感器 特性修正
下载PDF
高加速寿命试验在智能电能表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鲍进 周超 +5 位作者 田正其 纪峰 宋锡强 马粉莲 吴建国 丁发根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7-23,共7页
智能电能表作为一种大宗电子产品,在投入批生产以后,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如原材料、元器件和制造工艺所带来的缺陷,很难达到原始设计的固有可靠性水平。为满足产品上市时间的需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检验出产品的可靠性。因此,近几年来一些... 智能电能表作为一种大宗电子产品,在投入批生产以后,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如原材料、元器件和制造工艺所带来的缺陷,很难达到原始设计的固有可靠性水平。为满足产品上市时间的需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检验出产品的可靠性。因此,近几年来一些国际大型企业纷纷将思维模式转为如何在产品开发阶段,采用最快速而且有效的方法来寻找产品可能潜在的缺陷。而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正是这种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产品缺陷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对目前市场主流智能电能表产品进行相关试验验证,结果验证了该试验方法的科学有效性,为HALT试验技术在智能电能表行业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能表 可靠性 HALT
下载PDF
磁共振与关节镜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发根 金新安 龚少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7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膝关节镜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膝关节镜进行诊断。对患者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膝关节镜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膝关节镜进行诊断。对患者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诊断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上检出率为98.0%,对照组检出率则为70.0%,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准确度高,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膝关节镜 诊断 膝关节韧带损伤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丁发根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119-120,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组:扫描范围覆盖脑干与大脑半球,定位线为AC-PC,图像为40层。在扫描中使用到的弥散权重共为两个,b值为1000 s/mm2、0;CT组:在检查前先进行过敏测试,...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对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组:扫描范围覆盖脑干与大脑半球,定位线为AC-PC,图像为40层。在扫描中使用到的弥散权重共为两个,b值为1000 s/mm2、0;CT组:在检查前先进行过敏测试,如30 min后患者未出现碘过敏反应即可以行CT检查。结果 DWI组阳性率为83.33%,CT组阳性率为57.17%,两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组病灶共为65处,CT组为32处。结论 DWI能够有效诊断TIA患者的病情,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弥散成像 磁共振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发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5期88-8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胸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胸廓骨折的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4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64排螺旋CT检查后,给患者... 目的:探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胸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胸廓骨折的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4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64排螺旋CT检查后,给患者作X线胸廓检查,比较40例患者两种检查的检查效果。结果:40例患者在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后,检出胸骨体骨折4人,胸骨柄骨折5人,胸腰椎骨折22人,肋骨骨折7人,总检出率为95%,40例患者在接受X线胸廓检查后,检出胸骨体骨折患者4人,胸骨柄骨折5人,胸腰椎骨折22人,肋骨骨折患者0人,总检出率为77.5%。患者64排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X线胸廓检查,两种检查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胸廓骨折患者做检查时,可以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此种检查可以精确获取患者胸廓骨折的三维图形,为进一步判断患者骨折类型提供依据,且此种检查还具有具体操作方法简单便捷,扫描速度快,成像分辨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胸廓骨折 X线检查
下载PDF
不同年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睡眠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黎柱培 何婉婷 +5 位作者 郑丽华 甘晓文 黄淑平 吴傲雯 梁光辉 丁发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3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特征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298例,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44岁)139例、中年组(45~59岁)96例、老年组(60~89岁)63例。三组均进行匹兹堡睡...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特征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298例,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44岁)139例、中年组(45~59岁)96例、老年组(60~89岁)63例。三组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及多导睡眠图(PSG)整夜监测,并对相关指标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三组PSQI量表评估及PSG整夜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长,PSQI评分、TIB、微觉醒指数、N1和N2睡眠时间及睡眠比例、睡眠期AHI、OSA平均时间、睡眠期PLM、鼾声指数均呈升高趋势,REM和N3睡眠时间及睡眠比例、TST、SWS、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REM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上述指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睡眠特征,年长的患者更多表现出睡眠时间缩短,觉醒增加,浅睡眠多,深睡眠、REM睡眠少,睡眠不良事件发生增多、使用助眠药多等特点,临床应根据年龄特点采取个性化治疗,以更好改善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的睡眠,从而提高其心身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睡眠特征 多导睡眠图 睡眠结构
下载PDF
劳拉西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黎柱培 何婉婷 +5 位作者 郑丽华 甘晓文 黄淑平 吴傲雯 梁光辉 丁发根 《四川精神卫生》 2019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劳拉西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慢性失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劳拉西泮联合低频rTMS治疗... 目的探讨劳拉西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慢性失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劳拉西泮联合低频rTMS治疗组(研究组)与劳拉西泮联合伪低频rTMS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周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①治疗第4周末,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t=-3.506,P=0.001),研究组睡眠质量疗效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658、5.926,P均<0.05);研究组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t=2.333~3.784,P均<0.05),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t=-2.903^-2.214,P均<0.05)。②治疗第4周末,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t=-2.072,P<0.05);治疗第1、2、4周末,研究组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190^-1.701,P均<0.05)。结论劳拉西泮联合低频rTMS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并缓解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面向台区中压设备的透明感知技术研究
8
作者 滕明茂 丁发根 +1 位作者 朱瑞 田团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0033-0038,共6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将传统物联网技术与配电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电网全景透明感知,设备运行状况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在低压台区中,基于网、管、边、端系统实现对台区数据与低压线路进行拓扑识别、故障研判、负荷监测、新能源接...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将传统物联网技术与配电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电网全景透明感知,设备运行状况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在低压台区中,基于网、管、边、端系统实现对台区数据与低压线路进行拓扑识别、故障研判、负荷监测、新能源接入,然而针对台区中压设备,目前的监测手段有限,难以实现实时可观、可测,本文主要从如何利用配电物联网技术实现台区中压侧的透明感知进行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台区中压侧 透明感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