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时代的新艺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彭锋 丁培利 《艺术设计研究》 2013年第2期5-10,共6页
本文是根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锋教授在北京服装学院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的,他与在座的师生分享了有关全球化时代新艺术的多个方面,相信能够带给大家思考。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当代艺术 世界当代艺术 艺术与科技
下载PDF
高山仰止——王亚蓉先生访谈录
2
作者 王亚蓉 丁培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5-13,共9页
本文是对中国著名的纺织考古学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专家、中国文物学会纺织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亚蓉先生进行的访谈。在文中,王先生回顾了自己在纺织考古事业上的重要历程:从早年追随沈从文先生学习开始,到与王先生并肩作战;再到后来... 本文是对中国著名的纺织考古学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专家、中国文物学会纺织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亚蓉先生进行的访谈。在文中,王先生回顾了自己在纺织考古事业上的重要历程:从早年追随沈从文先生学习开始,到与王先生并肩作战;再到后来两位长者和尊者离去后,只能自己孤独前行,为中国纺织考古事业培养接班人。最后,在文末,王先生对年轻学子寄予了殷切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亚蓉 纺织考古 服饰研究 丝织品
下载PDF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培利 《美术教育研究》 2017年第18期171-171,共1页
随着高中教育事业的推进,美术鉴赏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将探究性学习融入整体教育过程,不但能够增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成效,而且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开放、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该文针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意义... 随着高中教育事业的推进,美术鉴赏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将探究性学习融入整体教育过程,不但能够增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成效,而且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开放、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该文针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意义、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美术鉴赏 探究性 学习 环境 创新
下载PDF
明代品官的身份认同——以常服为例
4
作者 丁培利 王亚蓉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明代制定了非常繁琐、严格的品官服饰制度,统治者试图通过服饰来达到贵贱有别、望而知之的效果,官员也想通过特定服饰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本文以官服中受众最广泛、穿着场合最多、最深入人心的品官常服为例,从视觉层面和文化心理层... 明代制定了非常繁琐、严格的品官服饰制度,统治者试图通过服饰来达到贵贱有别、望而知之的效果,官员也想通过特定服饰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本文以官服中受众最广泛、穿着场合最多、最深入人心的品官常服为例,从视觉层面和文化心理层面来分析,明代官员如何通过以乌纱帽、装饰着不同花样的圆领袍服、各种贵重材质制作的腰带组合成的常服完成了世人对于其身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官常服 身份认同 补子 腰带
原文传递
明代女衫的时尚演变——从一件出土四合如意暗花云纹云布女衫说起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培利 王亚蓉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2001年,江西省南昌市发现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这座墓保存状况良好,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丝织品和首饰。笔者参与了其中一件女衫的修复工作,在对其复原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这件女衫的面料为丝经棉纬的云布,形制为交领右衽大袖短衫,是明... 2001年,江西省南昌市发现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这座墓保存状况良好,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丝织品和首饰。笔者参与了其中一件女衫的修复工作,在对其复原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这件女衫的面料为丝经棉纬的云布,形制为交领右衽大袖短衫,是明中期以前女衫的基本形制,但明代中后期,社会消费水平提高,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奢侈炫富、僭越违制、尚异求奇的风气。这种风气导致服饰风尚发生急速变化,本文即借由这件女衫来探讨一下明代中晚期社会风尚对服饰形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女衫 服饰风尚 僭越 钮扣 立领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 -- 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
6
作者 丁培利 王亚蓉 贾荣林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6-200,共5页
中国古代字书中对“布”字的解释,记录了作为纺织品的“布”所经历的材质的转变。最初“布”指的是苎麻纤维织成的纺织品,宋元之后,棉纤维和麻纤维织成的纺织品均称为“布”,到了明代,则特指棉纤维织成的纺织品。这一转变和棉花在中国... 中国古代字书中对“布”字的解释,记录了作为纺织品的“布”所经历的材质的转变。最初“布”指的是苎麻纤维织成的纺织品,宋元之后,棉纤维和麻纤维织成的纺织品均称为“布”,到了明代,则特指棉纤维织成的纺织品。这一转变和棉花在中国的传入和普及过程是分不开的,文章对这一过程做出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棉花
原文传递
杨慎“傅粉簪花”的文化内涵——以陈洪绶《杨升庵簪花图》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培利 《故宫学刊》 201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在中国古代,男子簪花并不鲜见,借此可以传达诸多信息,有时甚至是一种仪式性的簪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陈洪绶所绘《杨升庵簪花图》。经过考订,图中所绘杨慎"傅粉簪花"之事,其实并不存在,很有可能是后世艺术家、文学家及... 在中国古代,男子簪花并不鲜见,借此可以传达诸多信息,有时甚至是一种仪式性的簪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陈洪绶所绘《杨升庵簪花图》。经过考订,图中所绘杨慎"傅粉簪花"之事,其实并不存在,很有可能是后世艺术家、文学家及史学家为了让杨慎的形象更加鲜活而杜撰出来的。此画除了表达作者对杨慎的敬佩之意外,从中亦不难发现作者自己和杨慎一样怀才不遇的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升庵簪花图 杨慎 王世贞 陈洪绶 簪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