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电子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鑫(综述)
张静
丁士刚 (审校 )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6-930,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SQ2016YFJC02054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L172011)。
文摘
胃癌的早诊早治有助于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在诊断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方面,内镜检查和活检钳钳夹活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获取病灶形态特征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通过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内镜技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水平。图像增强内镜是指为了增强对比度而在内镜检查中使用染料、光学和(或)电子方法的内镜技术,可分为染料染色内镜和电子染色内镜。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检查
内镜技术
早诊早治
敏感性和特异性
染色内镜
活检钳
图像增强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题名 图像增强内镜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鑫(综述)
张静
丁士刚 (审校 )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9-743,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SQ2016YFJC02054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L172011)。
文摘
胃癌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癌症发病率方面胃癌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在癌症死亡率方面胃癌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居第2位[1]。尽管近年来胃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受到我国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的影响,仍有大量新发胃癌病例出现。胃癌的发生是多步骤的过程,由正常胃黏膜至肠型胃癌需要经过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多个阶段[2],这些较易转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被称为胃癌前病变。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肠上皮化生
癌症死亡率
胃癌病例
异型增生
癌症发病率
病理学变化
图像增强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题名 食管癌前病变及黏膜内癌的射频消融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温越(综述)
丁士刚 (审校 )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1-494,共4页
文摘
管癌是我国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肿瘤所致死亡的第4位[1]。与西方国家食管腺癌为主的情况不同,我国食管癌组织学分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呈现自癌前病变至癌的阶梯进展趋势,腺癌多是经由Barrett’s食管背景下低级别异型增生(low-grade dysplasia,LGD)至高级别异型增生(high-grade dysplasia,HGD)再到癌,鳞癌则是由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中级别上皮内瘤变(moderate-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M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发展而来[2,3]。
关键词
异型增生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射频消融治疗
组织学分型
食管腺癌
鳞状细胞癌
进展趋势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题名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断及治疗进展
4
作者
李国丽(综述)
俎明
丁士刚 (审校 )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病变[1]。根据组织学分类,胃腺癌分为分化型胃癌和未分化型胃癌,未分化型胃癌包括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2]。由于社会因素及经济水平不同,各国EGC的检出率不同,相较于日本、韩国,我国EGC检出率仅不到10%[3]。生存率方面,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30%,而EGC可高达90%[4],是进展期的大约3倍,故胃癌的早期发现对于提高整体生存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未分化型
组织学分类
印戒细胞癌
低分化腺癌
胃腺癌
进展期胃癌
黏液腺癌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题名 静脉曲张套扎术在食管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瑞生(综述)
丁士刚 (审校 )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2-365,共4页
文摘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是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时最易形成的侧支循环,是反映门静脉高压最可靠的指标,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患病率为30%~40%,在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高达85%[1]。GOV破裂出血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具有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易复发、病死率高等特点,在肝硬化患者中患病率高达55.6%[2],年发生率达5%~15%,6周内病死率可达20%[3]。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失代偿性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
侧支循环
破裂出血
门静脉系统
静脉曲张套扎术
分类号
R57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题名 超声内镜评估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乌雅罕(综述)
张静
丁士刚 (审校 )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9-1103,共5页
基金
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
文摘
早期胃癌主要治疗方式有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切除。术前评估准确判断病变范围、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的关键。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广泛用于消化道肿瘤分期。尽管有许多研究比较EUS和常规内镜检查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有效性,但目前EUS在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胃癌浸润深度
早期胃癌
常规内镜检查
消化道肿瘤
术前评估
病变范围
内镜下切除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题名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珂彦(综述)
张静
丁士刚 (审校 )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2-41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50024)。
文摘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癌症发病率,胃癌位列全球第5位[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35.8%[2~4]。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ESD应用的前提是无淋巴结转移。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淋巴结转移率
早期胃癌
淋巴结微转移
癌症发病率
内镜技术
无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题名 多发性早期胃癌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芷均(综述)
丁士刚 (审校 )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上胃肠疾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文摘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指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随着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应用,多发性早期胃癌(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MEGC)并不少见。一般将MEGC分为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和异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两类。前者定义为同时发现1处以上的EGC病灶,或者1年内发现1处以上EGC病灶;后者定义为在初始内镜下切除1年后,在原发部位之外新发的EGC病灶。多发性胃癌的主副病灶定义为:病灶浸润深度一样时,直径最大的病灶是主病灶,余为副病灶;当浸润深度不同时,侵犯深度最深的病灶是主病灶,余为副病灶;如果病灶超过3个,第2处主病灶为副病灶。
关键词
多发性早期胃癌
消化道内镜
原发部位
多发性胃癌
黏膜下层
浸润深度
同时性
异时性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