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分析与机械通气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丁士芳 王可富 +2 位作者 周炜 王德江 陈晓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8-819,共2页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与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7月~ 2 0 0 3年 5月 48例开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因素与年龄大、镇痛不充分、营养支持不合...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与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7月~ 2 0 0 3年 5月 48例开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因素与年龄大、镇痛不充分、营养支持不合理和术前存在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有关。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 5 86± 4 67d ,均建立人工气道和实施有创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时间为 1 3 68± 1 4 80d ,2 7例撤机成功 ,2 1例死亡。结论 术后合理镇痛 ,及早实施鼻空肠肠内营养 ,鼓励咯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望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一旦发生呼吸衰竭 ,宜行有创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出现是撤机的合理时机 ,应避免不必要的撤机延迟 ,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士芳 陈玉国 +6 位作者 张运 李继福 刘黎明 李贵双 纪求尚 刘同涛 蒋世亮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接受静脉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患者分别为51例、182例、34例、14例,接受再灌注治疗以男性为主,常伴有糖尿病史,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年龄偏小.心肌梗死部位无差异性,发病至入院时间无差异性,入院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冠状动脉造影示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补救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冠状动脉搭桥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狭窄程度、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血管数有明显差异(P<0.001),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1).住院期间仅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有4例行再次血运重建,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无差异性,但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21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因支架内再狭窄分别有6例和9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切割球囊+支架植入术.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重视对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开展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8.2%),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士芳 王可富 +3 位作者 周炜 孙恩华 陈晓梅 李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CRC)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对3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导管真菌培养结果、治疗措施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易患因素... 目的初步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CRC)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对3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真菌败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导管真菌培养结果、治疗措施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2个或以上易患因素,中心静脉置管(CVC)留置时间≥7d。分离得到34株真菌,以非白色念珠菌(24株/34株)为主。3例患者拔管2~3d后体温降至正常,余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10~14d,12例死亡。结论CRC的发病机制以肠源性菌群失调、真菌移位为主,及时恢复胃肠粘膜功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败血病 真菌
下载PDF
念珠菌败血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丁士芳 周炜 +4 位作者 孙恩华 王可富 陈晓梅 李琛 翟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发生特点 ,病原菌的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3月— 2 0 0 3年 9月间的2 3例念珠菌败血症患者的易患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病情危重 ,均有 3种或以上易患因素 ,其中主要为使... 目的 :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发生特点 ,病原菌的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3月— 2 0 0 3年 9月间的2 3例念珠菌败血症患者的易患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病情危重 ,均有 3种或以上易患因素 ,其中主要为使用广谱抗生素 (2 3例 /2 3例 )、应用抗生素≥ 4d时仍发热 (≥ 38.5℃ ,2 3例 /2 3例 )、中心静脉插管 (16例 /2 3例 )、全胃肠外营养(12例 /2 3例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 (12例 /2 3例 )、气管切开 (12例 /2 3例 )和机械通气 (10例 /2 3例 )等 ,少数患者 (5例 /2 3例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自入院至念珠菌血培养阳性时间为 (76 .2± 75 .6 )d ,非白念念珠菌是主要致病真菌 (18株 /2 3株 )。17例经抗真菌治疗者 3例死亡 ,而 6例未治疗者均死亡。结论 :真菌败血症多发生在具有多种易患因素者 ,特别是入住ICU者。念珠菌属是主要致病真菌 ,其中以非白念念珠菌为主。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测定 ,消除易患因素 ,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败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腹部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士芳 周炜 +3 位作者 翟茜 陈晓梅 王可富 李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及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患者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结果诱因包括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3例,严重腹腔感染或急性重症胰腺...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及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患者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结果诱因包括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3例,严重腹腔感染或急性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8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8例,重度营养不良32例,低钾血症14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4.08±2.45)d,机械通气维持时间(21.66±21.42)d。死亡33例(36.3%),撤机成功58例(63.7%)。结论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应合理实施机械通气并调整撤机策略,避免机械通气依赖。及时处理原发病,有效控制腹腔感染,积极进行对症与支持治疗是影响机械通气成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学 呼吸衰竭/病因学 呼吸衰竭/治疗 通气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丁士芳 周炜 +4 位作者 孙恩华 隋晓俊 陈晓梅 王可富 李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9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真菌(41.1%),革兰阳性球菌(35.6%),革兰阴性杆菌(23.3%)。非白念珠菌已成...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9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真菌(41.1%),革兰阳性球菌(35.6%),革兰阴性杆菌(23.3%)。非白念珠菌已成为主要的致病真菌(19/30株),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常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念珠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并缩短留置时间,是有效预防CRS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败血症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士芳 刘黎明 +5 位作者 张运 李继福 陈玉国 李贵双 纪求尚 刘同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的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196例AM I患者分为老年组(108例)和非老年组(88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是否进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情况、近远期疗效...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的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196例AM I患者分为老年组(108例)和非老年组(88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是否进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情况、近远期疗效。结果老年组患者多有冠心病史(44.4%vs 23.9%,P=0.003);老年组梗死相关动脉(IRA)以LAD(50.9%)和RCA(44.4%)为主,非老年组IRA以LAD(59.1%)为主(P=0.005);两组IRA狭窄程度、病变形态无差异性(P均>0.05);老年组常有2支或3支冠脉病变(80.6%),非老年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46.6%,P=0.001);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支架植入前常需进行球囊预扩张(89.2%vs 72.3%,P=0.004),但植入支架直径、长度及血运重建程度无差异性。住院及随访期间老年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死亡率均较非老年组偏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M I患者进行直接PC I安全有效,但与非老年患者相比,支架植入前常需进行球囊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机械通气并发气胸3例报道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士芳 王可富 +3 位作者 周炜 李琛 陈晓梅 翟茜 《临床肺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65-265,共1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并发症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气管插管
下载PDF
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士芳 李继福 +5 位作者 陈玉国 张运 刘黎明 李贵双 纪求尚 刘同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失败后进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96例A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34例静脉溶栓失败的AMI患者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PCI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失败后进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96例A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34例静脉溶栓失败的AMI患者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PCI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支架置入情况,比较住院与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判断其疗效。结果:与直接PCI组相比,补救PCI组年龄偏低[(52.47±11.93)岁vs(60.28±11.02)岁,P=0.001],较少伴有高血压(32.4%vs56.1%,P=0.01)。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分布、病变形态、冠脉病变支数无差异性(P均>0.05);直接PCI组“罪犯”病变狭窄程度较补救PCI组重[(95.47±7.83)%vs(90.73±11.02)%,P<0.05];置入支架的直径小[(3.07±0.41)mmvs(3.23±0.39)mmCP<0.05];直接PCI组IRA开通率偏低(89.8%vs100%CP>0.05)。两组患者血运重建程度有差别(P<0.05),但近期与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结论:补救性PCI与直接PCI均是AMI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下载PDF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呼吸衰竭的救治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士芳 王可富 +1 位作者 周炜 陈晓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03年第6期420-420,421,共2页
关键词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衰竭 救治 治疗
下载PDF
机械通气救治一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经验总结
11
作者 丁士芳 吴大玮 +4 位作者 李琛 陈晓梅 张建宁 翟茜 李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07-408,共2页
关键词 肺炎患儿 机械通气 重症 救治 临床资料 阿齐霉素 医院应用 红霉素
下载PDF
急性肠梗阻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士芳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第11期828-829,F0003,共3页
关键词 肠梗阻 肾功能衰竭 气胸 通气机 机械 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
下载PDF
老年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13
作者 丁士芳 周炜 +3 位作者 陈晓梅 王可富 翟茜 李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2-1113,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癌术后 胺碘酮 普罗帕酮
下载PDF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士芳 王风铭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1-193,共3页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是一类病因不明的疾病,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不全是其发病的关键。一方面,肺循环内皮素产生过多及内皮素强烈的缩血管效应和促有丝分裂作用,导致肺动脉张力升高;另一方面,内皮细胞依赖性抗凝及纤...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是一类病因不明的疾病,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不全是其发病的关键。一方面,肺循环内皮素产生过多及内皮素强烈的缩血管效应和促有丝分裂作用,导致肺动脉张力升高;另一方面,内皮细胞依赖性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异常造成肺动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肺疾病 内皮素 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理
下载PDF
机械通气与脱水治疗对脑复苏的影响
15
作者 丁士芳 王可富 +1 位作者 周炜 陈晓梅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机械通气与脱水剂治疗对心搏骤停后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方法观察心肺复苏后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52例,其中Ⅰ组(单纯机械通气组)10例,Ⅱ组(机械通气十脱水剂组)42例。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 目的:初步探讨机械通气与脱水剂治疗对心搏骤停后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方法观察心肺复苏后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52例,其中Ⅰ组(单纯机械通气组)10例,Ⅱ组(机械通气十脱水剂组)42例。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方面无差异性,机械通气期间pH、PaO2及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异性,Ⅰ组的PaCO2高于Ⅱ组眼(29.71±3.62)mmHgvs(25.80±6.72)mmHg熏P=0.02演。经治疗后Ⅰ组4例死亡,1例持续植物状态,5例脑复苏成功;Ⅱ组28例死亡,13例持续植物状态,1例脑复苏成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c=2.30熏P<0.05)。结论:慎用脱水剂、避免持续性过度通气、维持脑组织的有效灌注压,有利于脑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复苏 机械通气 脱水
下载PDF
机械通气救治危重支气管哮喘经验和教训
16
作者 丁士芳 周炜 +2 位作者 王山水 陈晓梅 王可富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第7期471-472,共2页
关键词 哮喘持续状态 治疗 通气机 机械
下载PDF
警惕急危重症医学中的伪科学
17
作者 丁士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危重症医学 伪科学 危重症患者 循证医学证据 急危重症 加强医疗科 伦理学原则 医学发展 基层医院
下载PDF
对右室梗塞的几点认识
18
作者 丁士芳 《医学综述》 1995年第9期394-396,共3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右室梗塞 研究
下载PDF
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0
19
作者 仲琳 张运 +5 位作者 张梅 季哓平 陈文强 姚桂华 丁士芳 张鹏飞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建立的兔模型的易损斑块。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纯种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和高脂(1%胆固醇)饲料喂养8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兔模型。应用IVUS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同一血管段中多个病变...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建立的兔模型的易损斑块。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纯种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和高脂(1%胆固醇)饲料喂养8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兔模型。应用IVUS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同一血管段中多个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各项指标,然后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药物触发,造成实验性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结果破裂与未破裂斑块相比较,破裂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P<0.05),破裂斑块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而未破裂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结论IVUS应用于已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上,能够准确地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为以后实验性大样本研究药物稳定易损斑块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腹主动脉 IVUS 血管内超声 大样本研究 特点分析 球囊损伤 病变部位 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 主要表现 动物模型 兔模型 实验性 未破裂 影像学 新西兰 胆固醇 蝰蛇毒 偏心性 药物 重构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用于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和体积定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鹏飞 张梅 +2 位作者 丁士芳 姚桂华 张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RT-3DU)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检测和体积定量的可行性。方法自29例患者中分别应用外周血管探头和实时三维超声探头扫查颈动脉,共检测到35个AS斑块,分别在二维(2D)和RT-3DU图像中判定斑块的类型;并将获...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RT-3DU)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检测和体积定量的可行性。方法自29例患者中分别应用外周血管探头和实时三维超声探头扫查颈动脉,共检测到35个AS斑块,分别在二维(2D)和RT-3DU图像中判定斑块的类型;并将获取的全容积数据转入TomTec图像工作站由两名超声医师双盲、随机的在8切面模式下测量体积,其中一位医师在1个月后再次进行体积定量。结果应用RT-3DU可获取满意的颈动脉AS斑块图像,RT-3DU和2D技术对斑块类型判定的一致率为89%,Kappa值=0.83;TomTec工作站可对斑块进行体积定量,35个斑块平均体积为(233±206)mm3,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部测量值的变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3DU可用于颈动脉AS斑块的检测,尤其是空间几何形状的显示;斑块体积定量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部均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检查 斑块 动脉硬化 体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