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法录是为证明所传教法之合理性而撰写的一种特殊的文献类型。该类文献肇始于公元8世纪末的吐蕃僧诤及诸多禅宗典籍被译成藏文的背景下,而敦煌藏文文献P.T.996号可视为闻法录文本的原始雏形。公元11世纪时西藏出现新旧密续派之争,加之...闻法录是为证明所传教法之合理性而撰写的一种特殊的文献类型。该类文献肇始于公元8世纪末的吐蕃僧诤及诸多禅宗典籍被译成藏文的背景下,而敦煌藏文文献P.T.996号可视为闻法录文本的原始雏形。公元11世纪时西藏出现新旧密续派之争,加之文本传规(lung rgyun)观念在西藏的兴盛,到12世纪时喇嘛尚(bla ma zhang brtson vgrus grags pa)撰写了其《闻法录》(《brgyud pa sna tshogs》和《rtsa bavi bla ma sna tshogs kyi vthob byang》)之后,这类文献方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本类型而一直延续至今。其内容包含闻法者的师承及其主要上师和弟子的生平等诸多历史信息,是研究藏传佛教历史和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资料。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闻法录的写作目的及背景、雏形、名称、种类、发展阶段等进行了概述。展开更多
文摘闻法录是为证明所传教法之合理性而撰写的一种特殊的文献类型。该类文献肇始于公元8世纪末的吐蕃僧诤及诸多禅宗典籍被译成藏文的背景下,而敦煌藏文文献P.T.996号可视为闻法录文本的原始雏形。公元11世纪时西藏出现新旧密续派之争,加之文本传规(lung rgyun)观念在西藏的兴盛,到12世纪时喇嘛尚(bla ma zhang brtson vgrus grags pa)撰写了其《闻法录》(《brgyud pa sna tshogs》和《rtsa bavi bla ma sna tshogs kyi vthob byang》)之后,这类文献方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本类型而一直延续至今。其内容包含闻法者的师承及其主要上师和弟子的生平等诸多历史信息,是研究藏传佛教历史和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资料。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闻法录的写作目的及背景、雏形、名称、种类、发展阶段等进行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