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雨综合指数的安徽省台风灾害房屋风险评估方法
1
作者 宋阿伟 田红 +6 位作者 王胜 刘前 谢五三 唐为安 戴娟 丁小俊 吴蓉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363-370,共8页
台风致灾因子具有多重性,相对于其他灾种其风险评估更加复杂。采用安徽省81个国家气象站及1035个区域气象站台风过程逐日降水量、最大风速资料,构建台风风雨综合指数;利用台风风雨综合指数及孕灾环境影响系数,开展台风致灾危险性评估;... 台风致灾因子具有多重性,相对于其他灾种其风险评估更加复杂。采用安徽省81个国家气象站及1035个区域气象站台风过程逐日降水量、最大风速资料,构建台风风雨综合指数;利用台风风雨综合指数及孕灾环境影响系数,开展台风致灾危险性评估;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理论,综合致灾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信息,评估安徽省台风灾害房屋风险。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台风年均个数为1.9个,持续天数以2~4 d居多;台风降水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台风致灾高危险区位于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较高危险区位于江淮之间东部,低危险区位于沿淮淮北大部及江淮之间西北部。台风灾害房屋高及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江淮之间东部及皖南山区,这些区域海拔总体较高,台风过境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加之房屋脆弱性较高,房屋倒塌及损毁风险高;中等风险区位于沿淮至江淮之间、江南部分地区,呈零星分布;较低和低风险区位于淮河以北中西部、沿江部分地区及城市主城区。利用全省各县区台风造成的房屋倒损数据,从空间一致性及散点相关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得到,区划结果与灾损具有高度的空间一致性,二者散点相关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安徽省台风灾害房屋风险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风险评估 致灾因子 风雨综合指数 承灾体 栅格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及“旱涝急转”现象 被引量:58
2
作者 王胜 田红 +2 位作者 丁小俊 谢五三 陶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主汛期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利用淮河流域126个地面气象站降水资料,采用EOF分解、线性变化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主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典型旱涝年降水特征以及"旱涝急转&...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主汛期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利用淮河流域126个地面气象站降水资料,采用EOF分解、线性变化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主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典型旱涝年降水特征以及"旱涝急转"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主汛期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近海多于内陆的特征,并且旱、涝均主要是以南部为主发生;降水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尤其是最近10a的年际变率在增大,集中强降水主要出现在7月上旬;淮河流域"旱涝急转"现象频繁发生,尤其是2000年以来频次显著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水气候特征 旱涝急转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夏季旱涝急转的低频环流成因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敏 丁小俊 +2 位作者 罗连升 程智 徐胜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5,共10页
利用1960 2007年4—8月逐日降水资料挑选了淮河流域各分区旱涝急转事件,分析了旱涝急转夏季,逐日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夏季逐日降水30 60 d周期振荡明显加强,流域大部分地区30—60 d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与夏季降水量呈... 利用1960 2007年4—8月逐日降水资料挑选了淮河流域各分区旱涝急转事件,分析了旱涝急转夏季,逐日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夏季逐日降水30 60 d周期振荡明显加强,流域大部分地区30—60 d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与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低频方差贡献大(小)对应夏季降水量多(少),并且,相关显著区域位于流域南部。欧亚中高纬度高度场、经向风场的低频位相在少雨、多雨期呈相反纬向分布是造成旱涝急转的环流成因。通过对典型年份分析,给出了低频分布型的形成过程。在少雨期,北半球中高纬度扰动场为4—5波列,从东北大西洋经欧洲和贝加尔湖至东亚太平洋沿岸为"+、-、+、-",与低频位相分布一致。在多雨期,副极地波导从欧洲北部沿急流流向亚洲高纬度地区,并在鄂霍次克海形成强盛的正扰动中心,有利于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与维持。当中纬度中亚为负扰动中心,印度季风偏弱时,由于下游效应在日本海形成负扰动,导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在低纬度孟加拉湾到中国南海对流层高层为负扰动时,中国南海对流活动偏弱。少雨、多雨期的欧亚中高纬度纬向低频环流型实际上反映了副极地、副热带急流罗斯贝波导结构及其传播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旱涝急转 低频振荡 波作用通量
下载PDF
淮河流域旱涝急转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程智 徐敏 +1 位作者 罗连升 丁小俊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9,共7页
利用标准化旱涝指数和灾情资料挑选出了1960~2009年淮河流域各水资源二级分区的旱涝急转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旱涝急转事件的时空分布、水位特征和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在这50年中共有13年出现了旱涝急转,约4年一遇,其频次... 利用标准化旱涝指数和灾情资料挑选出了1960~2009年淮河流域各水资源二级分区的旱涝急转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旱涝急转事件的时空分布、水位特征和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在这50年中共有13年出现了旱涝急转,约4年一遇,其频次和降水强度的大值区都位于流域上游和南部;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淮河流域的旱涝急转事件更频繁、平均强度更大。旱涝急转具有先减少后增加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就年内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上旬;干流各水文控制站的水位对旱涝急转的响应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王家坝站水位涨幅最大,对强降水的响应时间最短。从环流成因来看,三种典型的大气环流形势可以引发旱涝急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淮河流域 SPI指数
下载PDF
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连升 段春锋 +2 位作者 毕云 唐为安 丁小俊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4-621,共8页
利用1961—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7—8月)日极端最高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分析了春季(4—5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特征,找到了影响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热源关键区域,并就关键区大气热源对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影响进行了诊... 利用1961—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7—8月)日极端最高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分析了春季(4—5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特征,找到了影响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热源关键区域,并就关键区大气热源对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影响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主体中南部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关系密切,当该区域大气热源偏弱(强),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日数偏多(少)的可能性大。当春季青藏高原关键区大气热源偏弱(强)时,春季南海到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偏强(偏弱),南海上空为气旋性(反气旋性)异常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西),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往往有利于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南),从而导致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日数偏多(偏少)。春季青藏高原关键区大气热源可以作为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一个前期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长江中下游 盛夏高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模拟评估及订正 被引量:3
6
作者 罗连升 段春锋 +3 位作者 杨玮 徐敏 程智 丁小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0-1332,共13页
本文利用CMAP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NOAA的ERSST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气耦合模式(MRI-CGCM)的输出结果,从东亚夏季风气候态、主模态和年际变率等方面分析了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预测性能,并且利用观测的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 本文利用CMAP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NOAA的ERSST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气耦合模式(MRI-CGCM)的输出结果,从东亚夏季风气候态、主模态和年际变率等方面分析了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预测性能,并且利用观测的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与模拟PC(principal component)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订正EASMI(简称PC订正法)。结果表明:MRI-CGCM模式能够较好再现东亚夏季风降水和低层风场的气候态,但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偏弱、偏东,使得模拟的副热带地区降水量偏小。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东亚夏季风降水第一模态(EOF1)及相应的低层风场,能够较好再现出EOF1对应El Ni?o衰减位相;模拟降水的EOF1与观测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ACC)为0.72,且能较好地再现其对应的年际变率,其时间系数PC1与观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1,能模拟出观测EOF1的2 a和5 a主导周期;但模拟的我国以东梅雨锋区雨带位置偏南,这与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偏南有关。模式对降水第二模态EOF2的模拟能力比EOF1明显下降,模拟EOF2与观测之间的ACC降到0.36;虽然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出EOF2对应El Ni?o发展位相,但模拟的西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偏南,使得雨带位置偏南,模拟的我国梅雨锋区雨带位于江南,与观测场上江南少雨相反。模式较好地模拟出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和气温空间异常分布和年际变化,模拟与观测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多年平均ACC分别为0.74和0.68。模式模拟我国东部、江淮流域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多年平均PS评分分别为69、70和68分,略高于我国夏季降水业务预测多年平均评分(65分)。模拟的我国东部夏季气温与观测多年平均PS评分为74分。PC订正后EASMI与实况的相关系数由0.51提高到0.65、符号一致率由84%升到91%、标准差由0.75增大到1.4、大于1个标准差年数由6年变为12年,订正后在模拟变幅偏小和梅雨锋区雨带偏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对应西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和梅雨锋区雨带位置与实况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主模态分析 海气耦合模式 模式订正
下载PDF
淮河流域典型旱涝年夏季大气低频振荡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敏 罗连升 丁小俊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5-451,共7页
分析了淮河流域典型旱涝年夏季逐日降水的主要周期,涝年30 d以上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大于旱年。500 hPa高度场30~60 d低频振荡方差贡献大值区与持续正高度异常对应,涝年欧亚中高纬度的低频振荡方差贡献大于旱年,而副热带、热带地区方差... 分析了淮河流域典型旱涝年夏季逐日降水的主要周期,涝年30 d以上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大于旱年。500 hPa高度场30~60 d低频振荡方差贡献大值区与持续正高度异常对应,涝年欧亚中高纬度的低频振荡方差贡献大于旱年,而副热带、热带地区方差贡献小于旱年。旱年夏季,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较涝年弱,北半球低纬度地区850 hPa低频西风和印尼附近低频越赤道气明显强于涝年。涝年中国大陆沿海的低频反气旋位置较旱年偏南,江南、华南为低频西南气流控制。涝年ITCZ位于菲律宾附近,位置也比旱年偏南。旱、涝年夏季,200 hPa伊朗高原均为低频反气旋,南亚高压呈伊朗高压模态。旱年夏季,欧亚中纬度的低频反气旋导致南亚高压活动偏北,而涝年夏季南亚高压活动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持续异常 低频振荡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对安徽淮河以南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胜 宋阿伟 +4 位作者 谢五三 唐为安 戴娟 丁小俊 吴蓉 《干旱气象》 2020年第2期179-187,共9页
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一季稻的可能影响,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5个气候模式(glob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和3种RCPs情景输出的逐日气候要素资料以及安徽淮河以南50... 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一季稻的可能影响,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5个气候模式(glob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和3种RCPs情景输出的逐日气候要素资料以及安徽淮河以南5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观测资料和各县一季稻生育期、单产资料,预估未来21世纪安徽淮河以南一季稻生育期气候变化,并基于潜力衰减法估算近期(2018-2039年)、中期(2040-2069年)和远期(2070-2099年)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5个GCMs对安徽淮河以南气温与降水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且气温模拟效果更佳。(2)不同RCPs情景下未来一季稻各生育期将提前、全生育期缩短。预估的安徽淮河以南一季稻生育期持续增暖,北部增温幅度高于南部,其中RCP8.5情景下变暖幅度更显著;未来全生育期降水量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南部增加较为明显,而太阳总辐射均显著减少。(3)不同RCPs情景预估的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以远期降幅最大。(4)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与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显著相关,且增暖负效应突出。可见,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未来气候情景 一季稻 安徽淮河以南
下载PDF
淮河流域汛期典型旱涝年的低频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智 徐敏 +1 位作者 罗连升 丁小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516,共6页
利用小波分析、Butterworth滤波器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典型旱涝年降水和大气的低频特征,结果表明典型涝年、旱年降水的周期和方差贡献最明显的差异都位于30~60 d周期段。从30~60 d滤波降水峰值位相对应的低频环流来看,高层主要的差异... 利用小波分析、Butterworth滤波器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典型旱涝年降水和大气的低频特征,结果表明典型涝年、旱年降水的周期和方差贡献最明显的差异都位于30~60 d周期段。从30~60 d滤波降水峰值位相对应的低频环流来看,高层主要的差异位于东亚,在东西伯利亚地区涝年存在大片负异常区,而旱年则为正异常;涝年平均在东亚自北向南存在"-+-+"的异常配置,而旱年平均的位相近乎相反;低层风场上涝年副热带的低频反气旋比旱年更明显。此外,典型涝年的高低纬地区存在低频信号相向传播的特征,典型旱年则不明显;涝年存在低频信号自太平洋向东亚西传的特征,而旱年的西传仅局限于120 E以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旱涝 低频振荡 环流特征 淮河流域
下载PDF
2022年安徽省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综合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胜 田红 +4 位作者 吴蓉 丁小俊 谢五三 戴娟 唐为安 《干旱气象》 2022年第5期771-779,共9页
基于1961—2022年安徽省8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识别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进一步提取过程历时、影响范围、过程强度指标,并应用于已构建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对2022年高温干旱开展异... 基于1961—2022年安徽省8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识别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进一步提取过程历时、影响范围、过程强度指标,并应用于已构建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对2022年高温干旱开展异常气候特征分析和区域性过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安徽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2℃,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6—9月降水量偏少达4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少。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安徽省淮河以南出现严重干旱。2022年夏季出现6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8月1—23日综合强度达“特强”等级,虽不及1966、1967和2013年高温过程,为历史第四强,但年度累计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最强。夏秋季出现2次区域性干旱过程,与1961年以来最强的其他9次区域性伏秋连旱过程相比,截至9月30日,7月28日以来的区域性干旱过程已持续65 d,综合强度等级为“特强”,但不及1966、1967、1978和2019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 区域性气候事件 异常特征 安徽省
下载PDF
未来RCPs情景下淮河流域夏玉米卡脖子旱风险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阿伟 王胜 +5 位作者 段春锋 谢五三 唐为安 戴娟 丁小俊 吴蓉 《暴雨灾害》 2021年第2期201-207,共7页
针对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淮河流域夏玉米的可能影响,基于历史灾损构建的致灾阈值模型,应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GCMs)和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输出的逐... 针对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淮河流域夏玉米的可能影响,基于历史灾损构建的致灾阈值模型,应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GCMs)和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输出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计算不同RCPs情景下致灾阈值以上气象干旱发生频率,结合承灾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构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开展淮河流域21世纪近期(2020—2039年)、中期(2040—2069年)和远期(2070—2099年)夏玉米抽雄—乳熟期卡脖子旱风险预估。结果表明:不同气候模式对淮河流域的气温和降水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气温模拟效果更佳。未来夏玉米抽雄—乳熟期将有所提前,该生育期日数缩短;预估未来淮河流域夏玉米抽雄—乳熟期气象干旱日数年际变幅大,从其线性趋势看,RCP4.5和RCP8.5情景下气象干旱日数线性趋势不明显,而RCP6.0情景下线性增加显著。在致灾因子及承灾体的综合影响下,未来淮河流域夏玉米卡脖子旱风险年际波动大,干旱灾害风险增大,21世纪各时期,其风险远期最高、中期最低;不同情景由低向高排放情景下干旱风险依次增高。预估的干旱风险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该流域北部风险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旱 风险预估 RCPs情景 夏玉米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S3C2410A的嵌入式系统的U-Boot移植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小俊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22期26-28,共3页
嵌入式系统中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Bootloader的引导程序中最常用且功能最强大的就是U-Boot。详细分析U-Boot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着重讨论其基于S3C2410A芯片所搭建的在嵌入式系统上的移植。特别选取NAND FL... 嵌入式系统中Bootloader的设计与实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Bootloader的引导程序中最常用且功能最强大的就是U-Boot。详细分析U-Boot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着重讨论其基于S3C2410A芯片所搭建的在嵌入式系统上的移植。特别选取NAND FLASH作为硬件存储设备,并实现NAND FLASH上的直接启动,完成嵌入式系统中U-boot的移植和Linux系统内核的引导,有助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OOT 引导程序 移植 S3C2410A
下载PDF
金花消痤丸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13
作者 丁小俊 李桂双 王玉英 《湖北中医杂志》 2006年第1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痤疮 中医药疗法 金花消痤丸
下载PDF
戏曲《打金枝》中皇后原型考述及其现代意义分析
14
作者 丁小俊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8-80,共3页
本文对《打金枝》中皇后的原型进行了史料考述,重点分析其在戏曲故事中的形象,发掘戏曲人物对现代观众的教化意义,启发现代家长在面对和干预儿女家庭矛盾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让古老的戏曲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艺术生命。
关键词 戏曲 打金枝 皇后 原型 现代意义
下载PDF
维药药西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飞 张洁 +3 位作者 丁小俊 张现法 孟鹏鹏 代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维吾尔族传统民族药物药西瓜有多种药用功效,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但对药西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理活性和化合物的分离,对提取工艺的优化工作却是空白。本文对药西瓜中总黄酮的提取进行系统地工艺优化,以此为日后工业放大和黄酮... 维吾尔族传统民族药物药西瓜有多种药用功效,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但对药西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理活性和化合物的分离,对提取工艺的优化工作却是空白。本文对药西瓜中总黄酮的提取进行系统地工艺优化,以此为日后工业放大和黄酮类化合物单体的分离提供参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溶剂体积分数作为工艺参数,分别采用回流提取和微波辅助2种方法在不同的提取条件下对维药药西瓜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从而确定在2种方法下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回流提取药西瓜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2h,乙醇体积分数为95%,料液比1∶80,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1.72%。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0℃,乙醇体积分数为95%,提取时间为提取时间为25 min,料液比为1∶90,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4.28%。对比2种提取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需要时间短,提取率更高,是更适宜的药西瓜黄酮提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西瓜 总黄酮 回流提取 微波提取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小俊 秦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6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为试验组,另择取同期8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肝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为试验组,另择取同期8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肝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观察两组指标差异及试验组不同肝硬化分期患者的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血流动力学参数R(13.77±0.93)mm、S(1.42±0.16)cm2、V(11.87±3.04)cm/s、PCI(0.13±0.07)、Q(1022.35±94.67)ml/min,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失代偿期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参数R(14.59±0.90)mm、S(1.51±0.15)cm2、V(10.03±2.54)cm/s、PCI(0.15±0.03)、Q(984.42±67.30)ml/min,各项指标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改变能够为肝硬化临床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参考,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改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Blankophor ER在涤纶纤维上增白的应用
17
作者 丁小俊 《染料与染色》 CAS 1984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前,国内涤纶织物的增白,一般采用DT增白剂的高温浸染和轧染焙烧两种方法。浸染法需一定的高温高压设备,时间长,工效低,耗能多。同轧染法一样,还需添加着色剂来改善产品的视觉效果。最近我们用拜耳公司的Blankophor ER liquid 330%增... 目前,国内涤纶织物的增白,一般采用DT增白剂的高温浸染和轧染焙烧两种方法。浸染法需一定的高温高压设备,时间长,工效低,耗能多。同轧染法一样,还需添加着色剂来改善产品的视觉效果。最近我们用拜耳公司的Blankophor ER liquid 330%增白剂(以下简称ER增白剂)做了涤纶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的增白小样和大样试验,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纤维 固着 荧光增白剂 练漂助剂 Blankophor ER 浸染法 化学纤维织物
下载PDF
戏曲《打金枝》中皇后原型考述及人物形象的现代意义分析
18
作者 丁小俊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7-128,共2页
本文对《打金枝》中皇后的原型进行了史料考述,重点分析其在戏曲故事中的形象,发掘戏曲人物对现代观众的教化意义,启发现代家长在面对和干预儿女家庭矛盾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让古老的戏曲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艺术生命。
关键词 戏曲 打金枝 皇后 原型 现代意义
下载PDF
戏曲《打金枝》中郭子仪原型考述
19
作者 丁小俊 《鄂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41-42,共2页
文章对戏曲《打金枝》中人物郭子仪的历史原型进行考述,重点分析郭子仪在中唐时期建功立业而能善始善终、青史留名的主客观原因,发掘了郭子仪的人格特质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戏曲 打金枝 郭子仪 原型
下载PDF
桥梁健康监测之传感器优化布置
20
作者 丁小俊 朱艳 刘杰 《山西建筑》 2011年第27期187-189,共3页
讨论了以桥梁健康监测为目标的传感器优化配置问题,以模态置信度MAC矩阵最大非对角元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对传感器的配置进行组合优化,并给出算法中各种参数的选取原则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算例表明,该方法应用于桥梁健康监测... 讨论了以桥梁健康监测为目标的传感器优化配置问题,以模态置信度MAC矩阵最大非对角元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对传感器的配置进行组合优化,并给出算法中各种参数的选取原则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算例表明,该方法应用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健康监测 传感器 优化布置 模拟退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