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扎罗汀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及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丁小洁 陈燕 +3 位作者 熊心猜 于春水 徐国林 邓利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638-2639,共2页
目的研究外用他扎罗汀对银屑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节作用,探讨他扎罗汀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银屑病患者经他扎罗汀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TNF-α... 目的研究外用他扎罗汀对银屑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节作用,探讨他扎罗汀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银屑病患者经他扎罗汀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TNF-α和VEGF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他扎罗汀治疗前的血清TNF-α、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后(P<0.01)及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血清TNF-α、VEGF水平与PASI分值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他扎罗汀通过下调TNF-α和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扎罗汀 寻常型银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丁小洁 王亚琴 刘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96例。其中,银屑病患者34例,一般慢性皮肤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Th17/...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96例。其中,银屑病患者34例,一般慢性皮肤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比值。结果:3组患者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t检验结果分析发现,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比值高于慢性皮肤病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组患者血清中IL-10及TGF-β水平较慢性皮肤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患者均有下降(P<0.05)。银屑病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2水平较慢性皮肤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患者均有升高(P<0.05)。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与IL-10、TGF-β水平呈负相关(P<0.05);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与IL-17、IL-22呈正相关(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二者表达水平升高,Th17/Treg比值升高,提示Th17、Treg细胞两者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而阻断两者的产生途径可能成为治疗银屑病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H17细胞 TREG细胞
下载PDF
水芹菜致接触性皮炎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小洁 于春水 +2 位作者 徐国林 陈燕 邓利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水芹菜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机制、皮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9年9月所诊治的32例水芹菜致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外敷水芹菜至发疹的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发病以中老... 目的:探讨水芹菜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机制、皮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9年9月所诊治的32例水芹菜致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外敷水芹菜至发疹的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发病以中老年女性患者为主。发病时间2-22小时,平均8小时;临床表现为外敷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渗出等皮损;经抗组胺、抗炎及局部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结论:水芹菜会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临床症状重,对中老年人要防护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接触性 水芹菜
下载PDF
高能量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丁小洁 陈燕 侯秀芹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观察高能量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应用高能量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照组96例应用液氮冷冻治疗,两组还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观察两组间总有效... 目的:观察高能量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应用高能量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照组96例应用液氮冷冻治疗,两组还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观察两组间总有效率、平均治疗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73%(P <0. 01);观察组平均治疗次数(1. 72±0. 36)次,显著低于对照组(2. 57±0. 64)次(P <0. 01);两组均未出现永久不良反应。结论:高能量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扁平疣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脉冲 二氧化碳激光 扁平疣 液氮冷冻
下载PDF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面部激光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小洁 刘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46-848,共3页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促进面部激光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95例面部激光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9例面部激光术后创面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两次,对照组46例创面外用凡士林软膏,每日两次。每...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促进面部激光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95例面部激光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9例面部激光术后创面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两次,对照组46例创面外用凡士林软膏,每日两次。每月观察创面色素恢复情况、瘙痒及不良反应,共3个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个月内创面瘙痒者分别为6例(12.24%)和29例(63.04%)(P<0.01);两组创面色素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31.35±7.08)d和(56.25±16.76)d(P<0.01)。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显著促进面部激光术后创面恢复,并有效缓解创面瘙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磺酸粘多糖 色素沉着 瘙痒
下载PDF
紫外线辐射对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小洁 李惠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 紫外线 辐射
下载PDF
咪喹莫特对尖锐湿疣皮损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丁小洁 熊心猜 王亚琴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用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可能的机制。方法咪喹莫特治疗前、后对3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别取同一部位皮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D1a的表达,并以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15名正常男性的包皮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外用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可能的机制。方法咪喹莫特治疗前、后对3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别取同一部位皮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D1a的表达,并以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15名正常男性的包皮作为对照。结果光学显微镜及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显示,用药前患者皮损中CD1a+朗格汉斯细胞(LC)数量与用药后皮损及正常皮肤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而用药后患者皮损中CD1a+LC的数量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尖锐湿疣皮损中典型的LC少见,咪喹莫特治疗后,皮损中形态正常的LC增多。结论尖锐湿疣皮损中LC功能的恢复可能是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咪喹莫特 朗格汉斯细胞
下载PDF
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协助诊断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小洁 徐文俊 王亚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报告1例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女,24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皮肤出现红斑,逐渐变大,中央萎缩。皮肤科检查:胸部一3 cm×4 cm暗紫红色近圆形斑块,表面光滑,中央萎缩,触之质地韧,无凸起包块,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报告1例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女,24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皮肤出现红斑,逐渐变大,中央萎缩。皮肤科检查:胸部一3 cm×4 cm暗紫红色近圆形斑块,表面光滑,中央萎缩,触之质地韧,无凸起包块,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萎缩变薄,真皮及皮下脂肪可见短梭形细胞增生,增生细胞和表皮之间可见肿瘤细胞无浸润带;真皮浅、中层区域肿瘤细胞数目较少,排列稍稀疏,细胞呈波浪状排列,平行于表皮;真皮深部和皮下脂肪层可见密集排列的梭形细胞增生,梭形细胞密集排列呈车幅状、席纹状或束状。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CD34。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阳性。诊断: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萎缩型 COL1A1-PDGFB RT-PCR
下载PDF
青年寻常型天疱疮误诊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小洁 熊心猜 +1 位作者 于春水 陈燕 《皮肤病与性病》 2010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寻常型天疱疮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反复口腔溃疡 误诊 2009年 临床资料 口腔黏膜 医院就诊
下载PDF
日光相关性皮肤肿瘤中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和形态的观察
10
作者 丁小洁 熊心猜 +1 位作者 李惠 眭维耻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LC)数量及形态变化与日光相关性皮肤肿瘤发病的关系,以及其与良恶性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脂溢性角化病(SK)、角化棘皮瘤(KA)、光线性角化病(AK)、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各15份标本...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LC)数量及形态变化与日光相关性皮肤肿瘤发病的关系,以及其与良恶性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脂溢性角化病(SK)、角化棘皮瘤(KA)、光线性角化病(AK)、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各15份标本中CD1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各标本中LC形态的变化,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各标本单位面积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SK皮损中LC的数量略有减少(P>0.05),而KA、AK、BCC和SCC皮损中LC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SK、KA分别与AK、BCC和SC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皮损中LC的形态也发生明显变化,且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变化更为明显。结论LC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降低,促进了皮肤肿瘤的发生,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LC的数量越少,形态变化越明显。紫外线辐射可能在这些皮肤肿瘤LC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 皮肤肿瘤 日光 数量 形态
下载PDF
吡啶硫锌气雾剂治疗头皮糠疹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丁小洁 熊心猜 +1 位作者 眭维耻 李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0-630,共1页
头皮糠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头皮有肉眼可见的糠状细小鳞屑,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脱发。最近我科应用吡啶硫锌气雾剂(商品名:适今可)治疗头皮糠疹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糠疹 头皮 吡啶硫锌
下载PDF
输卵管系膜囊肿蒂扭转术后突发心肌梗塞死亡1例
12
作者 丁小洁 阳志宁 屈俐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输卵管系膜囊肿蒂扭转 外科手术 术后 心肌梗塞 死亡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卵巢平滑肌瘤蒂扭转1例
13
作者 丁小洁 屈俐 谢贤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卵巢平滑肌瘤蒂扭转 卵巢肿瘤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辛二酰-双羟肟酸对B16黑色素瘤增殖的影响及抗瘤机制研究
14
作者 丁小洁 刘艳 +2 位作者 陈燕 王理 熊芬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辛二酰-双羟肟酸(suberoyl bis-hydroxamic acid,SBHA)对B16黑色素瘤增殖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取对数期细胞进行试验,细胞增殖能力测试采用MTT法,Western Blot检测B16... 目的探讨辛二酰-双羟肟酸(suberoyl bis-hydroxamic acid,SBHA)对B16黑色素瘤增殖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取对数期细胞进行试验,细胞增殖能力测试采用MTT法,Western Blot检测B16黑色素瘤细胞中Akt、p-Akt、PTEN 3种蛋白的表达。结果SBHA作用48h后,细胞活力随着SBHA浓度增加而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HA作用72h后,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明显比48h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2h药物浓度为200μ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化,IC50值为(43.50±0.98)μmol/L。结果表明,SBHA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P<0.05);不同浓度的SBHA均对B16细胞Akt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B16细胞Akt的表达量随着SBHA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P<0.05),72h后B16细胞Akt的表达量下降趋势较48h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16细胞PTEN的表达量随着SBHA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增长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B16细胞PTEN表达量的增长趋势较48h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SBHA均对B16细胞p-Akt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B16细胞p-Akt的表达量随着SBHA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HA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蛋白的表达并抑制Akt、p-Akt蛋白的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二酰-双羟肟酸 B16黑色素瘤 细胞增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卵巢平滑肌瘤蒂扭转1例
15
作者 丁小洁 屈俐 谢贤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卵巢平滑肌瘤蒂扭转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结节性黄瘤1例
16
作者 丁小洁 李惠 单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28-528,共1页
患者 女,16岁。因双肘关节伸侧皮肤增厚3年、股部黄色斑块2年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肘关节伸侧各出现一拇指头大淡黄红色结节,周围散在或呈片状淡黄色丘疹或斑片,双上肢属侧有条状、片状黄色斑片或斑块,无自觉症状,未进行治... 患者 女,16岁。因双肘关节伸侧皮肤增厚3年、股部黄色斑块2年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肘关节伸侧各出现一拇指头大淡黄红色结节,周围散在或呈片状淡黄色丘疹或斑片,双上肢属侧有条状、片状黄色斑片或斑块,无自觉症状,未进行治疗、2年前双股后侧出现小儿拳头大及不规则黄红色或黄色结节、斑块。既往患风湿性心脏病7年,有高胆固醇血症,平素喜高脂饮食,家族中其祖母有高胆固醇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瘤 结节性
下载PDF
氨基酸转氨/脱羧双功能酶克隆表达、功能鉴定及其机理研究
17
作者 丁小洁 刘嘉荔 +2 位作者 杨静文 胡雪芹 张洪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14,I0001,共9页
大肠杆菌来源的L-天冬氨酸转氨酶(L-AspAT)是一种具有严格立体选择性、高效一步合成特性的生物催化剂,研究该酶对于手性胺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该研究将野生大肠杆菌来源的L-天冬氨酸转氨酶基因克隆表达至大肠杆菌工程菌BL21(DE3... 大肠杆菌来源的L-天冬氨酸转氨酶(L-AspAT)是一种具有严格立体选择性、高效一步合成特性的生物催化剂,研究该酶对于手性胺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该研究将野生大肠杆菌来源的L-天冬氨酸转氨酶基因克隆表达至大肠杆菌工程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分离纯化出该酶,并对该酶催化的反应进行功能鉴定。结果表明该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氨基酸转氨和二羧酸底物非氧化脱羧2种催化能力的双功能酶,该研究对其催化的2种反应酶学性质分别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酶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检测反应液中底物和产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反应体系中先进行转氨反应,待反应液中脱羧底物浓度足够多时才开始进行脱羧反应,脱羧反应同时又促进转氨反应,2种反应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同时将L-AspAT分别与转氨和脱羧的底物小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天冬氨酸转氨酶对于谷氨酸和酮戊二酸而言,对接获得的结合位点是不同的,该双功能酶存在2个催化活性中心用来催化不同的反应。实验发现转氨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脱羧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2种反应的最适pH均为8,5 mmol/L的Cu^(2+)和Mg^(2+)能够促进转氨反应,5 mmol/L的Ni^(2+)能够促进脱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天冬氨酸转氨酶 克隆表达 双功能酶 酶学性质 机理研究
下载PDF
依匹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熊心猜 丁小洁 +2 位作者 邓利丽 陈燕 徐国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223-3223,3230,共2页
目的观察依匹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口服依匹斯汀20 mg,每天1次,同时治疗组联合口服转移因子6 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 目的观察依匹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口服依匹斯汀20 mg,每天1次,同时治疗组联合口服转移因子6 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61.76%,对照组有效率为3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匹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单用依匹斯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病 依匹斯汀 转移因子
下载PDF
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熊心猜 丁小洁 +2 位作者 侯秀芹 熊芬 徐国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799-800,共2页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稳定,治疗后易复发。为了寻求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患者,...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稳定,治疗后易复发。为了寻求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液氮冷冻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液氮冷冻 扁平疣 人类乳头瘤病毒 病毒性皮肤病
下载PDF
阿维A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熊心猜 丁小洁 +5 位作者 牟韵竹 熊芬 徐国林 张正中 刘成才 眭维耻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7-728,共2页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疗效。方法 45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均给予阿维A30mg/d,分3次服用,连续服用4周,改为20mg/d,分2次服用,再服用4周,最后改为10mg/d...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疗效。方法 45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均给予阿维A30mg/d,分3次服用,连续服用4周,改为20mg/d,分2次服用,再服用4周,最后改为10mg/d维持治疗,连用4周,治疗组同时联合外用他扎罗汀,每晚使用1次。两组还同时使用依巴斯汀10mg/d口服、卤米松乳膏每天外用1次。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0.83%和2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维A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疗效优于单用阿维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他扎罗汀 淀粉样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