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刺激信号分子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莹 瞿文 +8 位作者 王一浩 刘惠 李丽娟 丁少雪 吴玉红 关晶 付蓉 王化泉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 G、CD41a^+Ig M及CD19^+B细胞内Ig G和Ig 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 G和Ig 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 G和Ig 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 G和Ig 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 G和Ig 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 G和Ig 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 被引量:1
2
作者 梅舒翀 邢莉民 +15 位作者 付蓉 王化泉 李丽娟 瞿文 王国锦 刘鸿 王晓明 宋嘉 吴玉红 关晶 阮二宝 刘惠 刘春燕 张田 丁少雪 邵宗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初治、27例完全缓解(CR)MM患者以及25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CD4+T细胞、Tregs数量...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初治、27例完全缓解(CR)MM患者以及25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CD4+T细胞、Tregs数量,并检测Tregs表面功能分子CTLA-4及其凋亡相关蛋白CD95、bcl-2、Caspase3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及疗效的关系。结果:初治组CD4+T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Ⅲ期初治患者CD4+T细胞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初治MM组Tregs占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Ⅲ期患者Tregs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初治Ⅰ、Ⅱ期患者(P<0.05)。初治组、CR组和正常对照组Tregs的表面CD95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治组CTLA-4表达高于CR组(P<0.05)和对照组(P<0.01),CR患者CTLA-4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Tregs胞浆内bcl-2水平高于CR组(P<0.05)和对照组(P<0.01),CR组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和CR组Tregs胞内Caspase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Tregs占CD4+比例与骨髓瘤数量呈正相关(P<0.05),且Tregs比例与治疗前后浆细胞下降值成反比(r=0.735,P<0.05)。结论:MM患者外周血Tregs水平升高,与瘤细胞负荷及疾病的分期呈正相关,与疗效呈负相关;Tregs水平增高与其抗凋亡能力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调节性T细胞 流式细胞术 凋亡
下载PDF
PD-1、ICOS在IT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姿 瞿文 +7 位作者 邵宗鸿 王化泉 邢莉民 董喜凤 刘召云 李晓娜 张洋 丁少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诱导型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探讨二者在ITP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就诊的ITP患者28例,包括13例...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诱导型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探讨二者在ITP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就诊的ITP患者28例,包括13例新诊断患者,15例慢性患者,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ICOS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组ITP患者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新诊断组及对照组(P<0.05);新诊断组及慢性组ITP患者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ITP患者中,PD-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942,P<0.01),与ICOS呈正相关(r=0.4342);PD-1、ICOS与淋巴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r_(PD-1)=-0.4374;r_(ICOS)=-0.4492)。结论:在ITP患者中,PD-1和ICOS的不平衡表达可能干扰机体的免疫稳态,可以作为ITP患者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诱导型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静脉滴注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丁少雪 赵伊慧 +12 位作者 王婷 关晶 邢莉民 刘鸿 王国锦 王晓明 吴玉红 瞿文 宋嘉 王化泉 李丽娟 邵宗鸿 付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对比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静脉补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GB提升的有效性和...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对比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静脉补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GB提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与同期病房应用蔗糖铁补铁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HGB相当。治疗12周内,异麦芽糖酐铁组提升HGB水平高于蔗糖铁,各个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4周患者HGB提升超过20g/L比例更高(98.7%对75.9%)。治疗过程中,异麦芽糖酐铁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比例略低于蔗糖铁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输液反应发生,输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注射部位疼痛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IDA患者应用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疗效满意,具有见效迅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静脉异麦芽糖酐铁 静脉蔗糖铁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营 袁二燕 +2 位作者 彭民 丁少雪 王志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1349-1354,共6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胰腺炎性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需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抢救治疗.近年来,其局部并发症治疗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包括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个体化治疗方案,传统开放性手术已逐步被...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胰腺炎性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需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抢救治疗.近年来,其局部并发症治疗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包括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个体化治疗方案,传统开放性手术已逐步被微创治疗所取代.本文主要针对近几年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微创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局部并发症 微创治疗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自然杀伤细胞体外杀伤功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少雪 付蓉 +16 位作者 张江勃 李丽娟 刘惠 刘春燕 王红蕾 张田 丁凯 瞿文 阮二宝 王国锦 宋嘉 王化泉 王晓明 关晶 刘鸿 吴玉红 邵宗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8期3845-3847,共3页
目的 检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体外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探讨NK细胞在SA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CS)分选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 目的 检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体外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探讨NK细胞在SA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CS)分选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例SAA患者(SAA组)及1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NK细胞(CD3-CD56+ CD16+)作为效应细胞,以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按照不同的效靶细胞比(1∶1、5∶1、10∶1)混合培养,培养后应用膜联蛋白V (Annexin-V)和碘化丙啶(PI)双标法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率,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人与SAA患者外周血NK细胞分别与K562细胞以相同效靶比(1∶1)培养,SAA组K562细胞凋亡率(10.30%±6.08%)高于健康对照组(6.30%±3.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患者NK细胞分别与K562细胞以不同效靶比(1∶1、5∶1、10∶1)共培养后,K56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30%±6.08%、16.47%±8.29%、25.45%±9.88%),效靶比越高,K562细胞凋亡比例越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A患者外周血NK细胞体外杀伤功能增强,可能在SAA免疫耐受机制异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自然杀伤T细胞 K562细胞
原文传递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疗效预测及恢复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少雪 付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0-964,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性T细胞功能亢进有关,即髓系树突状细胞(mDC)数量增多、功能增强,引起下游Th1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亢进。目前,AA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包括免疫抑制治疗(IST)及HLA相合同胞供者HSCT。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免疫抑制治疗 恢复规律 疗效预测 HLA相合同胞供者 细胞功能亢进 细胞毒性T细胞 重型
原文传递
G—CSF或SCF体外刺激前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内磷酸化STAT5的表达
8
作者 丁少雪 付蓉 +15 位作者 王红蕾 张田 阮二宝 瞿文 梁勇 王国锦 王晓明 刘鸿 吴玉红 宋嘉 王化泉 邢莉民 关晶 王珺 李丽娟 邵宗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56-959,共4页
目的观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骨髓正常造血克隆(CD34+CD59+)和异常造血克隆(CD34+CD59-)细胞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干细胞因子(SCF)体外刺激后胞质内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5(STAT5)磷酸化表达差... 目的观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骨髓正常造血克隆(CD34+CD59+)和异常造血克隆(CD34+CD59-)细胞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干细胞因子(SCF)体外刺激后胞质内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5(STAT5)磷酸化表达差异。方法26例PNH患者及14名健康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经和不经100ng/mlG—CSF、SCF刺激,应用蛋白磷酸化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中CD34+CD59+和CD34+CD59-细胞磷酸化STAT5(P—STAT5)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1)细胞因子刺激前,PNH患者CD34+CD59-细胞内P—STAT5的MFI(单位:道数)为(24±18),明显低于CD34+CD59+细胞(644-49)和健康对照CD34+CD59+细胞(614-33)(均P〈0.01);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CSF刺激后,PNH患者CD34+CD59-细胞P-STAT5的MFI为(36±35),明显低于CD34+CD59+细胞(124±84)和健康对照CD34+CD59+细胞(116±59)(均P〈0.01);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CF刺激后,PNH患者CD34+CD59-细胞P—STAT5的MFI为(34±27),明显低于CD34+CD59+细胞(124±97)和健康对照CD34+CD59+细胞(128±62)(均P〈0.01);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G—CSF或SCF刺激后,PNH患者及健康对照CD34+CD59+细胞P—STAT5的MFI较刺激前的增高程度,均明显超过PNH患者CD34+CD59-细胞(均P〈0.01)。结论PNH克隆在体外应用G—CSF、SCF刺激后,胞内信号传导(STAT5)磷酸化明显低于正常造血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造血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因子 STAT5
原文传递
造血细胞膜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路研究进展
9
作者 丁少雪 付蓉 邵宗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重要的造血调控因子,可刺激骨髓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及分化,并可促进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关键词 造血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信号传导通路
原文传递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记忆B淋巴细胞(CD5+CD19+CD27+)亚群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一浩 付蓉 +17 位作者 刘惠 王红蕾 张田 丁少雪 张江勃 高珊 刘春燕 王珺 邢莉民 王化泉 李丽娟 刘鸿 阮二宝 宋嘉 吴玉红 关晶 瞿文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9-723,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IRP)患者外周血记忆B淋巴细胞(Bm)亚群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86例IRP患者和11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m水平[CD5+CD19+CD27+细胞比率]、骨髓单个核细胞膜抗体类型,... 目的 初步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IRP)患者外周血记忆B淋巴细胞(Bm)亚群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86例IRP患者和11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m水平[CD5+CD19+CD27+细胞比率]、骨髓单个核细胞膜抗体类型,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①52例初治患者均接受常规免疫抑制治疗(43例明显显效).34例复发患者中16例接受利妥昔单抗(RTX)治疗(14例明显显效),18例接受常规免疫抑制治疗(13例明显显效).②外周血Bm水平比较:复发组患者水平[(23.00±7.04)%]显著高于初治组[(1.81±0.97)%]及正常对照组[(1.75±0.55)%](P值均<0.05),初治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X治疗组和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患者治疗前Bm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明显显效后,RTX治疗组Bm水平[(0.22±0.21)%]显著低于常规免疫抑制治疗组[(22.30±10.09)%](P<0.05).复发组患者经RTX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B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治疗显效后复发者初诊时Bm水平[(3.22±0.67)%]较未复发者[(1.20±0.58)%]明显升高(P<0.05).③复发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抗体类型以IgG(82.4%)为主,初治患者以IgM(69.2%)为主.结论外周血Bm可能与IRP患者病情复发有关;Bm对RTX治疗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记忆 免疫相关 全血细胞减少
原文传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调节性B细胞数量及功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一君 瞿文 +14 位作者 王一浩 刘惠 丁少雪 张洋 李丽娟 付蓉 王化泉 王国锦 刘鸿 王晓明 吴玉红 宋嘉 邢莉民 关晶 邵宗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数量及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ITP患者35例、完全缓解ITP患者32例及健康志愿者30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数量及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诊ITP患者35例、完全缓解ITP患者32例及健康志愿者30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Breg数量(CD19^+ CD24^hiCD38^hi/CD19^+)及其功能分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量,并将Breg与ITP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外周血Breg占CD19^+淋巴细胞比例:ITP初诊患者(3.09%±2.57%)显著低于完全缓解患者(7.78%±6.59%,P =0.002)和健康对照(5.42%±3.31%,P=0.003).外周血Breg中IL-10^+细胞比例:初诊患者比例(32.30%±12.71%)低于完全缓解患者(71.73%±18.08%,P=0.000)和健康对照(51.01% ±17.08%,P=0.026),完全缓解患者高于健康对照(P =0.026).Breg与髓样树突细胞(mDC)数量呈正相关(r=0.644,p=0.003),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327,P=0.006).结论 Breg参与了ITP的发病,是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介素10 调节性B细胞
原文传递
铁过载对骨髓Coombs试验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造血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蕾 付蓉 +17 位作者 李丽娟 刘惠 王一浩 王红蕾 张田 丁凯 丁少雪 阮二宝 瞿文 关晶 王国锦 宋嘉 王化泉 吴玉红 邢莉民 刘鸿 王晓明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究铁过载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又称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造血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铁过载|RP患者、26例非铁过载IRP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骨髓造血细... 目的探究铁过载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又称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造血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铁过载|RP患者、26例非铁过载IRP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骨髓造血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Bcl-2、Caspase-3水平及凋亡情况;并检测铁过载组BMMNC经N一乙酰半胱氨酸处理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IRP患者T细胞数量、比例及凋亡率。结果铁过载组BMMNC、粒系、红系和干细胞ROS水平及凋亡率均明显高于非铁过载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铁过载组BMMNC、红系和干细胞Bcl-2水平均明显低于非铁过载组(P〈0.05);铁过载组粒系、红系和干细胞Caspase.3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铁过载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铁过载组经N一乙酰半胱氨酸处理后,BMMNCROS、Caspase.3水平及凋亡率均较前明显下降,Bcl一2水平较前明显升高。铁过载组外周血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40.86±8.74)%及1.44±0.36,均明显高于非铁过载组[(35.96±7.03)%及1.14±0.37]和正常对照组[(28.00±6.73)%及0.79-4-0.21](P〈0.05),铁过载组CD8’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非铁过载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铁过载组骨髓CD8’细胞凋亡率、CD8‘细胞凋亡*/CD4’细胞凋亡率比值分别为(27.35±10.76)%及2.52±0.81,均明显高于非铁过载组[(15.47±8.99)%及1.39±0.47](P〈0.05)。在骨髓有核红细胞膜抗体或干细胞膜抗体阳性IRP患者中,铁过载组骨髓红系或干细胞凋亡率均高于非铁过载组(P〈0.05)。结论铁过载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影响IRP患者骨髓造血功能:①过量铁沉积可诱导骨髓造血细胞ROS生成增加,影响Bcl一2、Caspase一3凋亡信号的表达,引起IRP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增加;②铁过载可通过影响T细胞数量及比例加重IRP患者免疫异常;③铁过载可增加IRP患者被覆自身抗体的骨髓有核红细胞和干细胞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COOMBS试验 铁过载 骨髓损伤 抗体
原文传递
血清骨代谢物检测在骨髓瘤骨病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彭凤平 付蓉 +16 位作者 刘惠 王一浩 丁凯 丁少雪 刘召云 阮二宝 瞿文 王化泉 邢莉民 王晓明 王国锦 宋嘉 吴玉红 李丽娟 刘鸿 关晶 邵宗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3436-343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中骨代谢物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根据全身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将骨病的发生分为两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骨代谢物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根据全身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将骨病的发生分为两期,骨病A期:无溶骨性病变或仅有骨质疏松;骨病B期:出现溶骨性病变和(或)病理性骨折.36例初治MM患者中骨病A期12例,骨病B期24例.所有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唑来膦酸方案治疗均达到部分缓解以上.以性别、年龄相近的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验(ECLIA)方法测定血清Ⅰ型胶原蛋白交联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OCN)和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观察这些骨代谢物水平在治疗前、后及骨病不同阶段的差异.结果 MM患者治疗前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及治疗后(中位数:4.16比2.63 U/L,P=0.014;4.16比2.61 U/L,P=0.037);治疗前CT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中位数:1.05比0.26 μg,/L,P=0.003);治疗后CTX/OCN和CTX/PINP比值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骨病B期患者TRACP-5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中位数:4.20比2.63 U/L,P=0.015);骨病A期和B期患者CTX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中位数:1.16比0.48 μg/L,P =0.002;0.88比0.48 μg/L,P=0.040);骨病A期患者血清OCN和PINP水平绝对值高于骨病B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病A期及B期MM患者CTX/OCN和CTX/PINP比值均高于健康志愿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治疗有效的MM患者骨破坏指标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骨质失衡,提示MBD的治疗是一长期过程.骨质吸收代谢物(TRACP-5b和CTX)异常早于X线影像学异常,提示其可作为MBD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吸收 骨质形成 胶原蛋白交联羧基末端肽
原文传递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SLAMF6表达状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立洁 刘春燕 +3 位作者 丁少雪 张田 邵宗鸿 付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7-931,共5页
目的 探讨SLAMF6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CD8+ 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免疫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治SAA患者21例,以15例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 目的 探讨SLAMF6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CD8+ 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免疫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治SAA患者21例,以15例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8+ T细胞SLAMF6表达量,并与患者HGB、PL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骨髓造血功能(粒系百分比、红系百分比、淋系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等临床指标及CD8+ T细胞功能分子穿孔素、颗粒酶B、IFN-γ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采用anti-SLAMF6 Ab阻断其功能,FCM检测CD8+ 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IFN-γ分泌量。结果 初治SAA患者CD8+ T细胞SLAMF6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9±12.97)%对(80.96±7.36)%,t=-7.672,P〈0.001];初治SAA患者CD8+ T细胞SLAMF6表达量与HGB、PL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骨髓粒系百分比、骨髓红系百分比均呈正相关(P〈0.05),与CD8+ 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IFN-γ表达量均呈负相关(P〈0.05);anti-SLAMF6 Ab阻断该信号分子后,初治SAA患者CD8+ T细胞anti-SLAMF6 Ab处理组穿孔素、颗粒酶B、IFN-γ表达量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SLAMF6在SAA患者CD8+ T细胞中明显低表达,其可能作为负性免疫调节分子通过影响CD8+ T细胞功能分子的分泌参与SAA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SLAMF6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长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江勃 付蓉 +17 位作者 王一浩 李丽娟 刘惠 丁凯 刘春燕 张田 丁少雪 阮二宝 瞿文 王化泉 王晓明 王国锦 吴玉红 宋嘉 刘鸿 邢莉民 关晶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5-608,共4页
目的 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19+淋巴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端粒长度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40例初治IRP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外周血CD3+... 目的 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19+淋巴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端粒长度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40例初治IRP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以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端粒相对长度,并分析端粒长度与IR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端粒相对长度分别为(27.754±16.323)%、(7.526±3.745)%、(25.854±14.789)%,与健康志愿者的(54.555± 19.782)%、(12.096±2.805)%、(38.367±4.626)%比较明显缩短(P<0.05);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为(22.136±16.142)%,与健康志愿者的(42.846±16.353)%比较亦明显缩短(P<0.01);IRP患者骨髓CD34+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为(22.528±21.601)%,与健康志愿者的(23.936±19.8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淋巴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706,P=0.015),而与临床表现积分呈负相关(r=-0.613,P=0.045),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r=0.775,P=0.005).结论 初治IRP患者存在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端粒长度的缩短,且与IRP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骨髓CD34+细胞端粒长度无明显异常.该结果提示IRP为一种后天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疾病 淋巴细胞亚群 端粒
原文传递
WT1基因异常表达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媛媛 付蓉 +17 位作者 王一浩 李丽娟 刘惠 刘春燕 张田 丁少雪 李丽燕 阮二宝 瞿文 王化泉 王晓明 王国锦 吴玉红 宋嘉 刘鸿 邢莉民 关晶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6-600,共5页
目的 探讨WT1基因异常表达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CD59及CD59-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WT1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敲低WT1基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T1基因敲低前后B... 目的 探讨WT1基因异常表达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CD59及CD59-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WT1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敲低WT1基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T1基因敲低前后BMMNC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 PNH患者CD59细胞组、CD59+细胞组及正常对照组W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6±0.12、0.90±0.12和0.86±0.05,CD59细胞组明显高于CD59+细胞组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而CD59+细胞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H患者W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CD59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2=0.490,P=0.016),而与CD59+细胞数量无明显相关性.PNH患者骨髓CD59细胞转染靶向WT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后,WT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NH患者空白对照组和转染无义序列组(siRNA-scr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92.73±3.71)%和(93.06±4.14)%,S期分别为(6.99±3.61)%和(6.73±4.08)%;siRNA-WT1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94.46±3.71)%,S期为(5.40±3.55)%,与空白对照组和siRNA-scr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WT1转染组细胞凋亡率[(35.91±22.36)%]较空白对照组[(27.39±18.99)%]和siRNA-scr转染组[(26.12±17.10)%]明显增加(P<0.05).结论 转染WT1 siRNA能有效抑制PNH患者CD59-细胞中WT1基因的表达,减弱其增殖能力,促进其凋亡.WT1基因过表达可能参与PNH克隆的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基因 肾母细胞瘤 RNA干扰
原文传递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小板膜补体复合物沉积及其异常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银苹 付蓉 +17 位作者 刘惠 王一浩 李丽娟 刘春燕 张田 丁少雪 李丽燕 阮二宝 瞿文 王化泉 王晓明 王国锦 刘鸿 吴玉红 宋嘉 邢莉民 关晶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伴或不伴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小板膜补体复合物(C5b-9)、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表达及血清可溶性C5b-9(sC5b-9)水平探究PNH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25例PNH/... 目的 通过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伴或不伴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小板膜补体复合物(C5b-9)、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表达及血清可溶性C5b-9(sC5b-9)水平探究PNH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25例PNH/PNH-AA患者血清sC5b-9、补体C3和C4水平,并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NH/PNH-AA患者与正常人血小板PNH克隆数(CD59-CD61+/CD61+)、血小板膜C5b-9沉积率(C5b-9+CD61+/CD61+)以及血小板活化标志分子CD62p表达率(CD62p+CD61+/CD61+),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PNH/PNH-AA组患者血清sC5b-9水平为390.27(265.73~676.87)μ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40.39(344.20~1 576.78)tg/L(P<0.01).②PNH/PNH-AA组患者血小板PNH克隆数[50.58(23.29~81.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57(15.58~29.02)%](P<0.01);PNH/PNH-AA组患者PNH克隆血小板膜C5b-9沉积率[(17.53±6.27)%]与患者正常血小板[(11.33±5.03)%]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10.88±3.58)%]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③PNH/PNH-AA组患者PNH克隆血小板CD62p表达率[(61.98±11.71)%]与患者正常血小板[(43.76±11.30)%]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38.23±8.07)%]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PNH/PNH-AA组患者正常血小板膜CD62p表达率比正常对照组血小板显著增高(P<0.05).④血小板膜C5b-9沉积率与CD62p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449,P=0.002).结论 PNH/PNH-AA患者血小板锚连蛋白(CD59)缺失导致补体复合物C5b-9沉积于异常血小板膜并使其激活,这一过程可能参与PNH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成骨细胞培养及CCL3对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思捷 付蓉 +15 位作者 刘惠 王一浩 李丽娟 刘春燕 张田 丁少雪 高珊 阮二宝 瞿文 王化泉 王晓明 吴玉红 宋嘉 刘鸿 关晶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3-627,共5页
目的 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检测成骨细胞膜CCL3受体(CCR1)表达,研究CCL3对MM患者成骨细胞(OB)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应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及维生素C诱导... 目的 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检测成骨细胞膜CCL3受体(CCR1)表达,研究CCL3对MM患者成骨细胞(OB)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应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及维生素C诱导并纯化获得MM患者成骨细胞,以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s钙染色鉴定成骨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培养后成骨细胞纯度.采用FCM分别检测成骨细胞膜CCR1的表达水平,并在培养体系中加入CCL3干预后比较成骨细胞数量、形态及钙质沉积的变化.结果 经联合诱导培养获得的细胞形态不规则,有较多突起,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s钙染色均为阳性,提示培养获得的细胞为成骨细胞,经FCM测定纯度均在90%以上.MM患者成骨细胞膜CCR1的表达水平为(74.48±7.31)%,高于正常对照组[(48.35±8.81)%](P<0.05).加入CCL3干预后,MM患者成骨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不显著,Von Kossa's钙染示钙结节明显减少.结论 采用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可用于体外培养MM患者成骨细胞.MM患者成骨细胞膜高表达CCR1,CCL3可抑制成骨细胞功能.提示CCL3可能在MM骨病成骨受抑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3 骨髓瘤骨病 成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