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改下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学习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廷东 《中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15期93-93,共1页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得到知识与成长,正因如此,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构建以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为主的课堂,相应的,听课时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而不是教师的课堂设计。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提出如何更有效关注听课过程中...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得到知识与成长,正因如此,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构建以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为主的课堂,相应的,听课时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而不是教师的课堂设计。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提出如何更有效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教学路径,以便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听课 积极性 学生 学习
下载PDF
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
作者 丁廷东 《新课程学习》 2012年第11期23-23,共1页
一、关注学生。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应该关注学生,更新教学理念;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或自主学习知识的发生与发展。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具有多样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自... 一、关注学生。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应该关注学生,更新教学理念;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或自主学习知识的发生与发展。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具有多样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与方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从许多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以创造最大的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从而达到社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生 主人 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 知识点 教材内容 高中数学
下载PDF
探讨类比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廷东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7年第2X期4-4,共1页
在高中教学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老师们也越来越重视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循序渐进的使学生明白分析、综合、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其中,类比思想在高中数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可以跨越各个种类,进... 在高中教学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老师们也越来越重视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循序渐进的使学生明白分析、综合、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其中,类比思想在高中数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可以跨越各个种类,进行不同事物的类比,因而具有较强的探索和预测作用.本文在对当下的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后,对关于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运用类比思想来进行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帮助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更上一个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类比思想 应用策略 探讨
下载PDF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廷东 《内蒙古教育(D)》 2016年第6期56-56,共1页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数学已经不再是一门普通的基础学科,它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散...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数学已经不再是一门普通的基础学科,它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认识周边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原文传递
高考创新题解答对数学逆向思维培养的新要求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廷东 《高考》 2015年第12X期270-270,共1页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层培养,促使学生对于问题思考角度能够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从高考创新题的解答路径之中可以得出,逆向思维作为重要的构成因素,是对学生思维创新形成有效检验。对此在高中数学内向思维的培养中,...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层培养,促使学生对于问题思考角度能够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从高考创新题的解答路径之中可以得出,逆向思维作为重要的构成因素,是对学生思维创新形成有效检验。对此在高中数学内向思维的培养中,需强调学生思维的可逆性以及思维定势的有效转变等多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逆向思维 高考创新题 培养要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