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德经 余承惠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药治疗 肾实质损害 原发病
下载PDF
开泄法在干燥综合征中的运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丁德经 周学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共2页
开泄法是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为湿邪偏盛而设,是温病重要治法之一,备受温病学家推崇,后世不断发展,并移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取得良效。江苏近贤李石青、徐景藩教授分别移治于咳嗽哮喘、慢性胃病疗效颇著。笔者仿其意用于干燥综合征治... 开泄法是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为湿邪偏盛而设,是温病重要治法之一,备受温病学家推崇,后世不断发展,并移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取得良效。江苏近贤李石青、徐景藩教授分别移治于咳嗽哮喘、慢性胃病疗效颇著。笔者仿其意用于干燥综合征治疗疗效亦佳,兹就其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中医治法 开泄法
下载PDF
周仲瑛教授运用瘀热病机理论治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经验 被引量:9
3
作者 丁德经 《国医论坛》 2016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周仲瑛教授应用瘀热病机理论治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周师经验,并应用于临床。结果:瘀热病机理论是周老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理论,瘀热阻窍证是瘀热病机理论运用... 目的:探讨周仲瑛教授应用瘀热病机理论治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周师经验,并应用于临床。结果:瘀热病机理论是周老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理论,瘀热阻窍证是瘀热病机理论运用于临床系列子证之一,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机关键;其辨识要点按临床病情轻重不同、病位各异而分为中血脉、中腑、中脏;凉血通瘀是其基本治法;以犀角地黄汤化裁而成的凉血通瘀方为其基本方药。结论:用周师瘀热病机理论,指导急性期出血性中风的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 出血性中风 急性期 周仲瑛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清热利湿法为主辨病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德经 《北京中医》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湿热 清热利湿法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慢性房颤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高志良 丁德经 +3 位作者 牛大威 顾严严 仝猛泽 周丽坤 《智慧健康》 2017年第23期119-120,共2页
目的就慢性房颤并发脑梗塞患者临床特点展开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所接诊慢性房颤并发脑梗塞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于本院接诊非房颤并发脑梗塞患者42例作为参照,即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 目的就慢性房颤并发脑梗塞患者临床特点展开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所接诊慢性房颤并发脑梗塞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于本院接诊非房颤并发脑梗塞患者42例作为参照,即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统计:经由我院具备多年临床诊断经验医师综合评估可知,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严重(P<0.05);(2)两组对象肢体功能缺损情况分析:从统计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缺损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严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房颤并发脑梗塞患者病症较为严重,且预后欠佳,需采用有效对策针对脑梗塞发生率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房颤 脑梗塞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被引量:9
6
作者 丁德经 周学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058-5061,共4页
辨中医的"证"和"病"强调的是宏观,辨西医的"病"强调的是微观。类风湿性关节炎就现代研究来看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单一的辨证已不能有效把握本病的本质、治疗、转归及预后,必须运用辨病与辨证相合的方法... 辨中医的"证"和"病"强调的是宏观,辨西医的"病"强调的是微观。类风湿性关节炎就现代研究来看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单一的辨证已不能有效把握本病的本质、治疗、转归及预后,必须运用辨病与辨证相合的方法来论治。风寒湿热等外感因素是发病的条件,在本病发展过程中起诱发作用,而肾督阳气亏虚与肝肾阴精不足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故而温肾壮督、补益肝肾是本病的治本之道,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辨病同时结合辨证,据风、寒、热之不同,痰、瘀、虚之别,以及邪实正虚矛盾主次之转化进行辨证论治更符合临床实际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病 辨证 中医药
原文传递
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实证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建香 丁德经 +4 位作者 张兰坤 何小刚 过伟峰 赵杨 王敬卿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凉血通瘀方,每日1剂,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凉血通瘀方,每日1剂,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14天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7、14天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和NIHSS评分降低,血清BDNF和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和NIHSS评分降低,血清BDNF、NGF和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实证患者可改善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营养因子和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通瘀方 脑出血 实证 神经营养因子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