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感染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宣伟玲 王秀娟 +3 位作者 张燕 周阳科 陈祖华 丁忠祥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 探讨HIV感染对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影响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为HIV感染并行颅脑磁共振(MRI)检查的患者266例为观察组;并收集行MRI检查非HIV感染者2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WMH发生情况、一般资料及各项指... 目的 探讨HIV感染对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影响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为HIV感染并行颅脑磁共振(MRI)检查的患者266例为观察组;并收集行MRI检查非HIV感染者2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WMH发生情况、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WMH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HIV阳性患者发生WMH的年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均高于无WMH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SII是HIV感染者发生WM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IV感染者可能更容易发生WMH,年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SII是影响HIV感染者发生WMH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核磁共振影像 脑白质高信号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诊断 被引量:9
2
作者 丁忠祥 梁碧玲 +3 位作者 沈君 谢榜昆 黄穗乔 张彬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背景与目的明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舌癌的治疗与预后评价意义重大,单纯触诊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难以令人满意,MRI越来越多地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本研究旨在分析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特点及规律,探讨MRI在诊断舌鳞癌颈部... 背景与目的明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舌癌的治疗与预后评价意义重大,单纯触诊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难以令人满意,MRI越来越多地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本研究旨在分析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特点及规律,探讨MRI在诊断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92例舌鳞癌患者共448个颈部淋巴结区进行MRI鄄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48个淋巴结区中,166区(37.1%)病理为淋巴结转移,其中Ⅱ区最常受累,Ⅰ、Ⅱ区MRI诊断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较高。舌体鳞癌颈部淋巴结各区转移率与舌根鳞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6个淋巴结区有明确的淋巴结中央坏死,病理证实均为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34区,MRI上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周围脂肪带模糊、不完整,其中2例包绕颈内动脉。以淋巴结最小直径≥8mm,或中央坏死作为MR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标准,敏感性79.5%,特异性90.4%,准确性86.4%。结论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以Ⅱ区最高,淋巴结的大小、有无中央坏死及边缘是否规则可作为MRI诊断的主要依据。MRI对于Ⅲ、Ⅳ及Ⅴ区诊断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高,但对Ⅰ、Ⅱ区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RTOG分区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丁忠祥 梁碧玲 +3 位作者 沈君 孙颖 谢榜昆 袁建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3-537,共5页
背景与目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等组织联合发表了对于头颈部肿瘤的淋巴结分区方法及N0期病例亚临床靶区勾画的推荐标准,但对于N+的患者是否同样适用没有明确的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RTOG分区... 背景与目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等组织联合发表了对于头颈部肿瘤的淋巴结分区方法及N0期病例亚临床靶区勾画的推荐标准,但对于N+的患者是否同样适用没有明确的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RTOG分区对勾画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颈部靶区的价值。方法:收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初治鼻咽鳞癌患者254例,全部病例进行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RTOG推荐的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分区方法进行淋巴结分区。结果:RTOG分区的标志在横断位MRI图像上均清晰可辨。254例患者中,107例(42.1%)出现淋巴结坏死,78例(30.7%)有包膜外侵犯,4例(1.6%)出现跳跃性转移。51例(20.1%)患者出现了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侵犯,Ⅱb区上界以上区域有42例,斜方肌前缘以后的区域有6例受累,Ⅳ区的下界以下有23例。51例患者中,20例为两处出现了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侵犯。本组未见单纯发生在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转移病例。结论:MRI可以用来进行颈部淋巴结的RTOG分区;应用RTOG分区勾画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颈部靶区时,边界应适当放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颈部淋巴结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靶区勾画 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在鼻咽癌斜坡改变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丁忠祥 梁碧玲 +3 位作者 沈君 黄穗乔 钟镜联 叶瑞心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了解正常、鼻咽癌(NPC)侵犯及放疗后纤维化的斜坡动态增强MRI特点,为进一步鉴别斜坡部位NPC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奠定基础。资料与方法47例斜坡分为3组:正常斜坡(正常组)、NPC侵犯斜坡(NPC组)及斜坡放疗后纤维化(RF组)。常规鼻咽部MR... 目的了解正常、鼻咽癌(NPC)侵犯及放疗后纤维化的斜坡动态增强MRI特点,为进一步鉴别斜坡部位NPC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奠定基础。资料与方法47例斜坡分为3组:正常斜坡(正常组)、NPC侵犯斜坡(NPC组)及斜坡放疗后纤维化(RF组)。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后,行动态增强MRI检查。动态增强后,行常规增强T1WI扫描。测量动态早期斜坡、原发肿瘤、髁突、鼻甲的相对信号强度并作出动态曲线。结果正常斜坡骨皮质呈完整的低信号,骨髓则呈低、混杂或高信号;动态早期(40s时),3组斜坡相对信号强度有显著差异;3组斜坡的相对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亦明显不同;NPC组斜坡相对信号强度明显较鼻甲高,但RF组相对信号强度较鼻甲低。结论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特征及动态曲线有助于正常、NPC侵犯及放疗后纤维化斜坡的鉴别,值得在斜坡部位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鉴别中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斜坡 磁共振成像 放疗后纤维化 复发 动态增强MRI 鼻咽癌 初步应用 相对信号强度 强度-时间曲线
下载PDF
CT、MRI及PET/CT在鼻咽癌第七版UICC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忠祥 张福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06-912,共7页
CT作为基本的鼻咽癌影像学评估手段,在鼻咽癌分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颅底骨质破坏及咽后淋巴结的界定方面明显优越于CT。PET/CT融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成像,对原发灶的累及范围、远处转... CT作为基本的鼻咽癌影像学评估手段,在鼻咽癌分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颅底骨质破坏及咽后淋巴结的界定方面明显优越于CT。PET/CT融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成像,对原发灶的累及范围、远处转移的筛查及肿瘤复发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这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优缺点及对鼻咽癌第七版UICC分期、复发后再分期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影像诊断 分期 MRI CT PET/CT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忠祥 赵卫 +6 位作者 邹智荣 后嘉麟 李兴国 宋滇平 向述天 李莉媛 袁建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的解剖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介入栓塞治疗Graves病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对16具成人尸体(尸体组)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并对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片进行影像学研...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的解剖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介入栓塞治疗Graves病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对16具成人尸体(尸体组)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并对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片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甲状腺动脉发出较多非腺体支。尸体组与正常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甲亢组甲状腺动脉延长,主干及腺体干支内径明显增粗,甲状腺动脉与颈动脉的角度增大,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体支之间的吻合和腺体内外的危险吻合支丰富。结论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改变有利于进行介入栓塞。避开非腺体支和危险吻合支是降低介入栓塞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动脉 栓塞 介入性
下载PDF
儿童脑性瘫痪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忠祥 袁建华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1期1278-1279,共2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成像研究 中枢性运动障碍 磁共振 儿童 运动发育迟缓 感知觉障碍 姿势异常
下载PDF
254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忠祥 梁碧玲 +3 位作者 沈君 孙颖 宋亭 赵继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进行大样本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MRI信号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315例,全部病例进行鼻咽部MRI检查,行自旋回波轴位、冠状、矢状位T1WI、轴位T2WI扫描及常规增强MRI... 目的进行大样本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MRI信号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315例,全部病例进行鼻咽部MRI检查,行自旋回波轴位、冠状、矢状位T1WI、轴位T2WI扫描及常规增强MRI扫描。结果315例患者中,254例(80.6%)有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最常受累。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其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与鼻咽病灶均匀信号不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中央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颈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施策略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忠祥 张大宏 +2 位作者 余苔痕 王莹 龚向阳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198-200,203,共4页
探讨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和实施策略,以期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效果。本研究从放射专业基地管理、基地基础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住院医师总体培训方案,以及教学效果分析等4个方面展开介绍。内容涉... 探讨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和实施策略,以期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效果。本研究从放射专业基地管理、基地基础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住院医师总体培训方案,以及教学效果分析等4个方面展开介绍。内容涉及组织管理框架、有效的运行模式、规范的教学会议;基地基础条件和师资情况、师资能力评估和激励制度;住院医师入科教育、带教制度、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和福利待遇等。其中,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是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合理的激励措施和福利待遇是促进住培工作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严格的培训考核是住培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训模式 放射专业基地
下载PDF
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10
作者 丁忠祥 袁建华 +4 位作者 毛德旺 李玉梅 陈方宏 郑劼 狄幸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超急性脑梗死、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颅脑MRI及DTI检查。测量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及对侧镜像区的FA、DCavg值,并得到DWI图、DCavg图、FA图...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超急性脑梗死、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颅脑MRI及DTI检查。测量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及对侧镜像区的FA、DCavg值,并得到DWI图、DCavg图、FA图、彩色编码FA图及皮质脊髓束图。结果:DWI图、DCavg图、FA图及彩色编码FA图可清楚显示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病灶。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灶中心区FA值分别为(0.481,0.284)×10-4mm2/s,边缘区FA值分别为(0.473,0.306)×10-4mm2/s,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FA值与超急性脑梗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灶中心区DCavg值分别为(4.207,4.924)×10-4mm2/s,边缘区DCavg值分别为(5.805,5.420)×10-4mm2/s,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与超急性脑梗死组DCavg值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白质纤维束三维重建显示皮质脊髓束为无受累、部分受累、完全受累,其临床肌力分别表现为无减退、治疗后肌力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无恢复。结论:DTI技术对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张量 白质纤维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甲状腺栓塞治疗甲亢的解剖学基础及治疗现状
11
作者 丁忠祥 赵卫 《云南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244-246,共3页
关键词 治疗 甲亢 甲状腺栓塞 解剖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应用MRI动态增强技术鉴别鼻咽癌放疗后枕骨斜坡纤维化与肿瘤复发 被引量:17
12
作者 钟镜联 梁碧玲 +5 位作者 丁忠祥 沈君 黄穗乔 叶瑞心 谢榜昆 孙颖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背景与目的:枕骨斜坡是鼻咽癌复发的常见部位之一,因位置深在,周围解剖复杂,很难进行枕骨斜坡部位活检,只能根据临床表现及随访情况作出判断。早期鉴别鼻咽癌放疗后枕骨斜坡纤维化(Radiofibrosis,RF)与复发(RecurrentNPC,RNPC)十分困难... 背景与目的:枕骨斜坡是鼻咽癌复发的常见部位之一,因位置深在,周围解剖复杂,很难进行枕骨斜坡部位活检,只能根据临床表现及随访情况作出判断。早期鉴别鼻咽癌放疗后枕骨斜坡纤维化(Radiofibrosis,RF)与复发(RecurrentNPC,RNPC)十分困难。本研究对放疗后纤维化与复发的枕骨斜坡进行动态MRI检查,旨在了解这两种枕骨斜坡的动态增强特点,探讨动态增强MRI技术在鼻咽癌放疗后枕骨斜坡纤维化与复发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8例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第二附属医院放射治疗并随访1~5年的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鼻咽癌枕骨斜坡放疗后纤维化组22例(RF组)及枕骨斜坡复发组16例(RNPC组)。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后,行动态增强MRI检查。动态增强后,行常规增强T1WI扫描。应用分析软件,分别得到两组枕骨斜坡、髁突及鼻甲的最大对比增强率(Maximalcontrastenhancementratio,MCER)、到达最大对比增强率的时间(Tmax)及动态早期(40s时)对比增强率(CER40s)。结果:鼻咽癌放疗后枕骨斜坡纤维化,其MCER、CER40s较低,Tmax较长。而枕骨斜坡复发,其MCER、CER40s较高,Tmax较短,与放疗后纤维化斜坡明显不同。分别以枕骨斜坡CER40s≥150%、枕骨斜坡CER40s≥鼻甲CER40S、两者均符合作为诊断鼻咽癌枕骨斜坡复发的标准,枕骨斜坡CER40s≥鼻甲CER40s的敏感性最高(81.3%),而CER40s≥150%并且枕骨斜坡CER40s≥鼻甲CER40s时,特异性最高(86.4%)。结论:动态增强MRI技术对于鼻咽癌放疗后枕骨斜坡纤维化与复发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当CER40s≥150%并且枕骨斜坡CER40s≥鼻甲CER40s时,提示为鼻咽癌枕骨斜坡复发;当两者不一致时,应首先以枕骨斜坡CER40s≥鼻甲CER40s为标准,结合MCER、Tmax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枕骨斜坡 磁共振成像 放疗后纤维化 复发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干和脊髓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亭 梁碧玲 +3 位作者 黄穗乔 谢榜昆 丁忠祥 沈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7-361,共5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放射治疗后脑干和颈髓放射性损伤的诊断相当重要。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用于诊断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已有较多报道,但脑干和颈髓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文献报道较少...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放射治疗后脑干和颈髓放射性损伤的诊断相当重要。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用于诊断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已有较多报道,但脑干和颈髓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脑干和颈髓放射性损伤的MRI特征。方法:对6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后6个月至5年内进行了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T1-weightedimage(T1WI)、T2-weightedimage(T2WI)、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所有患者均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6例为颈髓放射性损伤;54例为脑干放射性损伤,其中脑桥20例,桥脑基底部与延髓上段26例,中脑受累3例,延髓5例。病灶在MRI上T1WI表现为等信号和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强化者11例(18.3%),强化者49例(81.7%)。强化者有2种强化形式:均匀斑片状强化(21例,42.9%)和不均匀的既有环形又有斑片状的强化(28例,57.1%)。结论: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脑干和脊髓放射性损伤的病灶,结合病史可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损伤 脑干 脊髓 MRI
下载PDF
鼻咽癌局部侵犯的CT与MRI对比研究:附283例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颖 沈君 +5 位作者 马骏 卢泰祥 梁碧玲 陈健宇 黄莹 丁忠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检测鼻咽癌局部病灶侵犯范围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同时有治疗前鼻咽部的增强螺旋CT与MRI资料的初诊鼻咽癌283例。由两名放射学专家分别进行CT与MRI的阅片,采用χ2检验比较CT与MRI检测各部位受侵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检测鼻咽癌局部病灶侵犯范围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同时有治疗前鼻咽部的增强螺旋CT与MRI资料的初诊鼻咽癌283例。由两名放射学专家分别进行CT与MRI的阅片,采用χ2检验比较CT与MRI检测各部位受侵的发生率。结果MRI显示软组织超腔侵犯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95.1%和74.6%,均明显高于CT的90.5%和65.0%(P分别为0.035和0.013)。MRI上颅底骨质及通颅孔道受侵的发生率分别为44.2%和39.6%,均明显高于CT的29.0%和18.7%(P值均小于0.001)。MRI上颅内及海绵窦的侵犯率为17.3%,明显高于CT的5.7%(P<0.001)。结论MRI对于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颅底骨质及通颅孔道侵犯、海绵窦及颅内侵犯以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均明显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 被引量:13
15
作者 顾苏兵 林高平 +4 位作者 施天明 王奕琪 张剑梅 陈桂花 丁忠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5-397,408,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定222例腔隙性脑梗死和22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结果 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12例(50.45%),其中在30~44岁、45~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定222例腔隙性脑梗死和22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结果 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12例(50.45%),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6.67%、21.43%和60.12%。112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38例(33.93%)和多发动脉狭窄74例(66.07%)。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59.82%,2级狭窄30.36%,3级及以上狭窄9.82%。228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91例(83.77%),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42.86%、80.77%和86.39%。191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83例(43.46%)和多发动脉狭窄108例(56.54%)。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34.56%,2级狭窄41.36%,3级及以上狭窄24.08%。两组30~44岁患者中以前循环单发颅内动脉狭窄为主,≥60岁组中以多发动脉狭窄多见,后循环动脉狭窄相对多见。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颅内动脉1级狭窄为主,而脑血栓形成以2级以上狭窄为主。两组≥60岁患者随年龄增长多发动脉狭窄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术前介入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庭杨 俞文强 +6 位作者 毛颖民 袁建华 陈方宏 罗祖炎 丁小南 周兵 丁忠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术前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比较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和栓塞治疗2种介入方法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1998年6月至2009年4月间,3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介入治疗,根据患者造影情况,分别...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术前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比较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和栓塞治疗2种介入方法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1998年6月至2009年4月间,3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介入治疗,根据患者造影情况,分别采用经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和经导管栓塞治疗。评价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手术的影响,比较2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止血率和复发率。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软件使用SPSS11.0。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垂体后叶素灌注组和栓塞组的术后止血率分别为69.2%(9/13)、94.4%(17/18),复发率分别为4/9、23.7%(4/17)。31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其中择期手术20例,未出现手术和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患者。结论术前介入治疗能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提供的手术机会,使部分急症手术变为择期手术,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介入治疗后 外科手术治疗 动脉灌注 栓塞
下载PDF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亭 沈君 +2 位作者 丁忠祥 梁碧玲 郭昊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做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黏液型脂肪肉瘤MRI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组织学上以黏液成...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做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黏液型脂肪肉瘤MRI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影。高分化脂肪肉瘤,成熟脂肪成分占75%,并可见纤细的间隔影。圆细胞型和多形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没有特征性;其中圆细胞型脂肪肉瘤可见瘤内出血。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中可见少许脂肪成分,且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性实性组织间分界非常清楚。【结论】不同组织亚型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不同,取决于其组织学成分;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其形态、内部成分和周边结构,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脂肪肉瘤 MRI 病理
下载PDF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律)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健 毛德旺 +2 位作者 张玉江 陈军法 丁忠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律)的条件下,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将259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窦性心律组(S组)220例;心律失常组(N组)39例。其中S组分为:A组79例,心率<65bpm;B组102例...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律)的条件下,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将259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窦性心律组(S组)220例;心律失常组(N组)39例。其中S组分为:A组79例,心率<65bpm;B组102例,65≤心率<80bpm;C组39例,心率≥80bpm。扫描完成后选用最佳的时相,对冠状动脉进行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按照4分法将图像质量分类并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冠状动脉血管段的优良率、可评价性;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比较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S组与N组之间冠状动脉血管段优良率和可评价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共有9段冠状动脉不可评价。所有病例平均辐射剂量为(9.49±6.54)mSv;S组和N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8.45±5.7)mSv、(15.36±7.79)mSv,两组之间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00)。窦性心律各组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26.43,P=0.000)。结论:320排CT能较好适应心率(律)变化,保证诊断图像质量,对于心率<65bpm以下的窦性心律患者辐射剂量降低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小南 袁建华 +4 位作者 俞文强 胡庭扬 周俊 丁忠祥 毛颖民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脲苷(FUDR),丝裂霉素(MMC),碘油和明胶海绵颗粒,治疗前后做肝肾功能、血常规和肝脏B超或CT检查并与顺铂方案对照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采用奥铂方案治...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脲苷(FUDR),丝裂霉素(MMC),碘油和明胶海绵颗粒,治疗前后做肝肾功能、血常规和肝脏B超或CT检查并与顺铂方案对照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采用奥铂方案治疗后两周内患者ALT值,总胆红素值和白细胞数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一月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素氮值、肌酐值、红细胞数、血小板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顺铂方案对照,除肌酐值用顺铂方案治疗后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顺铂方案比较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奥铂方案对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有一定影响,但与顺铂方案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对肾功能无影响,较顺铂方案为优,对部分肝癌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介入治疗 肝癌
下载PDF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卫 丁忠祥 +5 位作者 宋滇平 庞瑞麟 李兴国 邹智荣 后嘉麟 易根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2具(44侧)成人尸体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尸体组),8例(16侧)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34侧)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从介入治疗的角...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2具(44侧)成人尸体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尸体组),8例(16侧)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34侧)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从介入治疗的角度得到了甲状腺上、下动脉起点位置及方位,非腺体支与腺体血管内径、长度、角度等的解剖及影像统计学资料,并对腺体支的吻合和危险吻合进行了观察。结论①Graves病具有介入栓塞治疗的血供基础,其甲状腺动脉改变有利于介入栓塞治疗。自动塑形软头导管可超选择插入甲状腺动脉腺体支。甲状腺下动脉的袢状走行是识别它的重要影像学标志。栓塞应达到腺体小叶动脉,并避开非腺体支和危险吻合。②尸体组所测值可作为正常人甲状腺动脉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动脉 解剖 影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