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青年人格形象塑造的启示
1
作者 孙婷婷 丁成际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理想人格的建构,实质是在日常伦理生活中探索成人之道,是对个体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追问。孟子对居仁由义的君子、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以及人伦之至的圣人形象的描绘,呈现了理想人格的基本样貌。理想人格是自由且独立人格的典范,也是道德... 理想人格的建构,实质是在日常伦理生活中探索成人之道,是对个体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追问。孟子对居仁由义的君子、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以及人伦之至的圣人形象的描绘,呈现了理想人格的基本样貌。理想人格是自由且独立人格的典范,也是道德人格的集中体现,内蕴感知是非的道德认知、推己及人的道德情感、坚毅不屈的道德意志、人皆尧舜的道德信念和达济天下的道德行为,是塑造青年人格形象的精神内核。新时代青年应在实践中涵育道德人格,以成就个体德性的道德自觉、成己达人的道德觉悟、担当大任的道德抱负,为社会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理想人格 道德人格 新时代青年 人格形象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胸怀天下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及启示
2
作者 朱文良 丁成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在毛泽东关于胸怀天下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中,形成了“立场—基点—方式—目标”四位一体的逻辑架构。永不称霸是基本立场,回答了胸怀天下的方向问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作为基本立足点,回答了胸怀天下的现实基础问题;支持世... 在毛泽东关于胸怀天下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中,形成了“立场—基点—方式—目标”四位一体的逻辑架构。永不称霸是基本立场,回答了胸怀天下的方向问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作为基本立足点,回答了胸怀天下的现实基础问题;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解放运动、开展反帝反霸斗争是实现方式,回答了胸怀天下的路径选择问题;消灭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构成了崇高目标,回答了胸怀天下的价值归宿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胸怀天下 人类进步事业 全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孟子思想相结合的内在契合与实践路径
3
作者 袁梦 丁成际 《党史文苑》 2024年第7期145-147,共3页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路径 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孟子思想 内在契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其规避 被引量:7
4
作者 丁成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2,共3页
如何处理好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是行政伦理的核心问题,解决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导致行政权力寻租普遍化与政府信用缺失经常化的伦理失范,其原因是行政人员没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如何处理好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是行政伦理的核心问题,解决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导致行政权力寻租普遍化与政府信用缺失经常化的伦理失范,其原因是行政人员没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这相应地要求行政人员树立合理的行政伦理观、建立行政伦理法与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来规避这些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规范 原因 规避
下载PDF
生命之完足与他者的接纳--从《礼记》看古代婚礼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成际 成守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不同文明对两性结合的形式与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一系列礼仪程序,华夏文化赋予男女结合诸多意义。昏礼成为人伦之始,恭敬、谨慎、尊重并以正当的方式行礼成为婚礼的内在要求,在"合二姓之... 不同文明对两性结合的形式与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一系列礼仪程序,华夏文化赋予男女结合诸多意义。昏礼成为人伦之始,恭敬、谨慎、尊重并以正当的方式行礼成为婚礼的内在要求,在"合二姓之好"以"事宗庙"与"继后世"中所体现出的男女之别,内在蕴涵着两性间的相互补充与完善。汉文化中有关婚礼意义的阐释,有助于人们深思两性结合之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礼 人伦 男女之别
下载PDF
试论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丁成际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3期80-83,共4页
乡村的善治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支撑。传统乡村文化一般由家族文化、礼俗文化与乡土文化构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先民共同的文化认同,极易产生共鸣,同时给人以归属感、自豪感与荣誉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文化能把相关的社... 乡村的善治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支撑。传统乡村文化一般由家族文化、礼俗文化与乡土文化构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先民共同的文化认同,极易产生共鸣,同时给人以归属感、自豪感与荣誉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文化能把相关的社会成员安排在约定俗成的社会结构中,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变成一种内在约束,形成现实的社会秩序,这对维持乡村秩序产生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当代乡村治理之中,可以节约乡村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实现和谐乡村与美丽乡村的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传统文化 作用
下载PDF
荀子的心论——礼法规范人群的可行性 被引量:7
7
作者 丁成际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12期31-35,共5页
众所公认的是,礼是荀子的核心思想,而礼(法)都是规范人性而使人合群的需要。心是情欲与礼法之间的媒介,心使礼法约束群成为可行。人性之所以能够受礼义之范导正是通过心的体知来实现的。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与"诚"... 众所公认的是,礼是荀子的核心思想,而礼(法)都是规范人性而使人合群的需要。心是情欲与礼法之间的媒介,心使礼法约束群成为可行。人性之所以能够受礼义之范导正是通过心的体知来实现的。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与"诚"来治心,治心之目的是为了保证礼义对人性约束与改造的实现。在荀子看来,人之所以能合群,心的作用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虚壹而静
下载PDF
文化软实力刍议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成际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61-63,共3页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况下,各国都在尽力地提高各自国家的综合国力,其中,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又是构成了国家综合国力重要因素之一,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与有识之士高度的重视。文章试图从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如何提高...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况下,各国都在尽力地提高各自国家的综合国力,其中,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又是构成了国家综合国力重要因素之一,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与有识之士高度的重视。文章试图从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这些方面来作一简要的探论,着重论述的是在当前国内外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国力 软实力 硬实力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成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共4页
"群己之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价值观之辨,它内在地关涉到群体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在比较孔孟荀的群己观时,我们可以看出:三者共同指向了群体价值认同,其中,荀子对群体价值表述得最为充分与明确,同时凸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切对以... "群己之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价值观之辨,它内在地关涉到群体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在比较孔孟荀的群己观时,我们可以看出:三者共同指向了群体价值认同,其中,荀子对群体价值表述得最为充分与明确,同时凸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切对以及生存价值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苟子 群己 各得其宜 群居和一 孔子 孟子 先秦儒学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问题及建设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成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注重功利性与个体价值的实现,其突出地表现在人生目标与学习目标上面,这也体现于其实用主义的价值信仰方面。而当代大学生在人格、生命、恋爱、公德等观念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与缺失。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注重功利性与个体价值的实现,其突出地表现在人生目标与学习目标上面,这也体现于其实用主义的价值信仰方面。而当代大学生在人格、生命、恋爱、公德等观念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与缺失。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就学校层面来说,则需要从管理机制、学园文化、教师教学、媒体渠道等多角度、多方位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价值观 现状 建设
下载PDF
试论传统“孝道”文化——传统孝道的历史嬗变以及孝与忠、刑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成际 《兰州学刊》 2006年第9期25-28,共4页
传统孝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最具特色。从历史上说,它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相关;从内容上说,它能够成功地把政治、法律与之进行有机地整合。这集中体现在孝与忠、刑的关系。孝与忠是密切相关的,“忠孝一体”、“移孝作... 传统孝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最具特色。从历史上说,它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相关;从内容上说,它能够成功地把政治、法律与之进行有机地整合。这集中体现在孝与忠、刑的关系。孝与忠是密切相关的,“忠孝一体”、“移孝作忠”。但孝与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孝与忠的分歧,集中地反映了私与公两种道德、父权与君权两种关系的矛盾。在实际操作中,孝已经上升到由法律来担保其落实。如此以来,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孝道的极端化、片面化与绝对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之以辩证地、具体地态度来对待,从而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现代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尊 亲亲 忠孝两全 不孝入罪
下载PDF
荀子礼法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成际 成守勇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23,共4页
礼是荀子的核心思想,但荀子的礼与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其突出表现在理论层面上荀子是援法入礼,在实践层面上是"隆礼重法"。荀子以礼为本,这决定了荀子的思想内核仍是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但其又内... 礼是荀子的核心思想,但荀子的礼与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其突出表现在理论层面上荀子是援法入礼,在实践层面上是"隆礼重法"。荀子以礼为本,这决定了荀子的思想内核仍是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但其又内蕴着法家的法的思想因子,这又决定其非醇儒。荀子礼法观凸显了荀子思想的多重面相的综合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下载PDF
荀子礼之功能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成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0,共5页
与孔子注重个人内在的反省不同,荀子更注重作为社会规范的礼。对荀子来说,作为规范性的礼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功能:礼具有"养人"与"别人"的功能;礼具有使政治制度化的功能;礼具有对人的情感的规约功能;礼具有引导... 与孔子注重个人内在的反省不同,荀子更注重作为社会规范的礼。对荀子来说,作为规范性的礼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功能:礼具有"养人"与"别人"的功能;礼具有使政治制度化的功能;礼具有对人的情感的规约功能;礼具有引导伦理教化与现世实践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之养 礼之别 礼之文 礼之情 礼之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儒学化与儒学马克思主义化之辨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成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2,共6页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已然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学界主要有"融通说"、"综合说"、"并存说"、"排斥说"、"主辅说"等观点,"融通说"成为主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交织着...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已然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学界主要有"融通说"、"综合说"、"并存说"、"排斥说"、"主辅说"等观点,"融通说"成为主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交织着"儒学马克思主化"与"马克思主义儒学化"之争,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从文化建设、社会心理、价值认同、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等方面进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中国特色 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儒学化
下载PDF
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丁成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6-58,共3页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孝道已难以维系,同时却出现了长幼颠倒、小依长、“养儿防不了老”等,与父母缺乏自省自律这些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构建当代的“新孝道”日益显得重要。构建当代的“新孝道”主要应在体现义务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孝道已难以维系,同时却出现了长幼颠倒、小依长、“养儿防不了老”等,与父母缺乏自省自律这些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构建当代的“新孝道”日益显得重要。构建当代的“新孝道”主要应在体现义务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提倡互益性四个原则性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观,并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实现代际和谐,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孝道 新孝道 当代建构
下载PDF
荀子“分”“和”思想的四重内涵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成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荀子以礼来构建社会秩序,始终贯穿着"分"的思维与"和"的原则。其"分""和"思想具有四重内涵:"天人之分"反映的是代际正义,体现的是天人和谐;"性伪"之分反映的是秩序正义,... 荀子以礼来构建社会秩序,始终贯穿着"分"的思维与"和"的原则。其"分""和"思想具有四重内涵:"天人之分"反映的是代际正义,体现的是天人和谐;"性伪"之分反映的是秩序正义,体现的是人性和谐;"明分使群"反映的是关系正义,体现的是差序和谐;"义分则和"反映的是制度正义,体现的是人群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正义
下载PDF
现代性的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成际 《兰州学刊》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先论述了现代性的语源及其多重语义,接着阐述了现代性的特性及其内涵的矛盾,最后重新解读现代性的四个维度。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化 后现代性 传统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思想道德状况及建设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成际 《唯实》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传统的家庭与家族意识在当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中仍为主导意识,但其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方面却出现了游离状态:一方面,难于融入到现代城市思想道德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他们又脱离了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农民工这种思想道德状况... 传统的家庭与家族意识在当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中仍为主导意识,但其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方面却出现了游离状态:一方面,难于融入到现代城市思想道德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他们又脱离了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农民工这种思想道德状况是由其乡土性为主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并根源于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而一元性中多元性与变化性共存的思想道德特点则与其所依赖的不同社会资源支持息息相关。在农民工社会物质生活与社会心理被双重"边缘化"的进程中,应特别注重城乡协调发展,除加强物质层面的协调建设外,更应重视城乡人民社会心理与思想道德层面的和合,以提高与加强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思想道德 现状 理据 路径
下载PDF
“分”与“和”的智慧——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解读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成际 《铜陵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义分则和
下载PDF
论功利主义的得与失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成际 刘怡青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9-75,共7页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具有很大影响的理论派别。本文试图对功利主义理论的得与失来作一番辩证的考查。功利主义之得在于其理论优势,这表现于其思想的历史悠久性、内容的丰富性与较强的实践性。功利主义之失主要体现于政治、科学...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具有很大影响的理论派别。本文试图对功利主义理论的得与失来作一番辩证的考查。功利主义之得在于其理论优势,这表现于其思想的历史悠久性、内容的丰富性与较强的实践性。功利主义之失主要体现于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与对人的片面性理解等诸多方面,其难以满足所有群体和个人利益要求,其幸福总量在实践中无法有效地计算,功利原则中存在着的功利与公正的矛盾,功利主义科学观还忽视了科学对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商谈或辩谈的方式,在人类交往行动中达成公共理性的共识,以超越功利主义之失,使功利主义具有普世性的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科学主义 普世伦理 公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