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眼新品种(系)引种南宁的生长与开花结果特性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嘉楠 彭杰椿 +11 位作者 邓英毅 潘介春 徐炯志 赵蓉梅 吴诗妍 毛俊儒 廖天蓝 陈云杰 丁承培 吴玉 黄俊豪 胡国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9-667,共9页
‘宝石1号’‘晚香’和‘福晚8号’是2017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到广西南宁市的龙眼新品种(系)。为研究其在本地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规律,该文以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对照材料,研究其树体生长发育情况、... ‘宝石1号’‘晚香’和‘福晚8号’是2017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到广西南宁市的龙眼新品种(系)。为研究其在本地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规律,该文以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对照材料,研究其树体生长发育情况、产量、物候期、开花和落花落果规律及雌花开放数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引进的3个龙眼新品种(系)高接后的植株长势和产量与‘石硖’相近,‘宝石1号’的单穗重最重,其次是‘福晚8号’,‘晚香’与2个主栽品种相近;‘福晚8号’的果实成熟期最晚,生育期最长,达196 d,比‘桂明1号’长15 d。‘宝石1号’的花期最长,‘晚香’的最短,3个新品种(系)的雌雄花开放顺序均为“雄-雌-雄-雌-雄”,‘宝石1号’和‘福晚8号’的雌雄花相遇时间较长,为18~19 d;3个龙眼新品种(系)在南宁均有3次落果高峰期,落果主要集中在6月份的第二次生理落果期。3个龙眼新品种(系)的雌花开放数与花前温湿度的关系密切,花期前后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空气湿度有利于‘宝石1号’和‘福晚8号’的雌花开放,而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晚香’的雌花开放。综上结果表明,3个引进的福建龙眼新品种(系)在广西均能正常开花结果且表现较好,‘宝石1号’较早熟,‘福晚8号’成熟期最晚、雌雄花相遇时间长且落果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新品种(系) 生长 开花结果 比较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地区木材腐朽真菌四个中国新记录种
2
作者 黄海思 邵元元 +4 位作者 丁承培 郑海富 韦秋路 黄福常 刘斌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62,共13页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采集于桂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木材腐朽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4个中国新记录种:有根刺革菌Rhizochaete radicata、拟白边干皮孔菌Skeletocutis subalbomarginata、卵孢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ovoidospora和...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采集于桂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木材腐朽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4个中国新记录种:有根刺革菌Rhizochaete radicata、拟白边干皮孔菌Skeletocutis subalbomarginata、卵孢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ovoidospora和肿丝大孔菌Megasporoporia inflata。R.radicata的主要特征为担子果膜质、有裂纹;菌丝系统单系型,囊状体呈纺锤形,担孢子近卵形至椭圆形。S.subalbomarginata新鲜子实体呈红棕色;囊状体近纺锤形,具隔膜,担孢子窄腊肠形。F.ovoidospora硬木质,多年生;囊状体纺锤形,担孢子卵圆形或圆形。M.inflata一年生,菌丝在KOH试剂中变得肿大。本研究提供了4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图示;另外,采用ITS或nLSU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为形态学鉴定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分类学 系统发育 大型真菌
原文传递
草菇响应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Z9侵染后的代谢组分析
3
作者 陈晗 黄在兴 +3 位作者 丁承培 韦植元 苏广林 刘斌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5-2449,共15页
【背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Z9是引起草菇黄斑病的病原,称之为草菇黄斑病菌,但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目的】研究草菇黄斑病菌侵染草菇后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认识其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被病菌侵染前后不同时间的... 【背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Z9是引起草菇黄斑病的病原,称之为草菇黄斑病菌,但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目的】研究草菇黄斑病菌侵染草菇后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认识其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被病菌侵染前后不同时间的草菇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细胞膜透性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以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变化,同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菌株Z9侵染草菇24 h后的代谢物差异。【结果】接种病菌48 h内的草菇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CK组(P<0.05);CAT和SOD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24h时达到峰值,PPO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两组处理草菇相对电导率均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12h后趋于稳定;草菇两组样本间的代谢物差异显著,共筛选并鉴定出131个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途径,其中色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是差异代谢物富集最多的通路。丁香酸是草菇被黄斑病菌Z9侵染后含量增加最大的代谢物,其计算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值达1.3556。【结论】草菇受黄斑病菌侵染后细胞膜被持续过氧化;推测草菇通过产生丁香酸清除由Pseudomonas sp.Z9刺激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来避免细胞氧化损伤,酪氨酸代谢途径是病原侵染草菇产生病斑的一个重要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假单胞菌 侵染 抗氧化酶 代谢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