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戊四醇醚化氨基树脂为基材的膨胀型防火清漆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志领 李晓英 丁春月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4,共6页
采用季戊四醇代替部分正丁醇做醚化剂制得氨基树脂,与酸式磷酸酯树脂固化剂(PRA)复配,制得一种双组分水性膨胀型防火清漆.采用大板燃烧法和热分析法考察了漆膜的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引入季戊四醇可使漆膜的膨胀度和... 采用季戊四醇代替部分正丁醇做醚化剂制得氨基树脂,与酸式磷酸酯树脂固化剂(PRA)复配,制得一种双组分水性膨胀型防火清漆.采用大板燃烧法和热分析法考察了漆膜的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引入季戊四醇可使漆膜的膨胀度和剩炭率提高,炭层的致密度和高温抗氧化性得到改善,且热降解产物燃烧放热量减少,从而提高了漆膜阻挡火焰侵蚀底材的能力.季戊四醇的引入也提高了氨基树脂储存稳定性,但不利于漆膜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防火清漆 季戊四醇醚化氨基树脂 酸式磷酸酯树脂 阻燃机理 耐水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丙烯酸树脂增容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的阻燃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志领 丁春月 +2 位作者 李晓英 宋洪赞 魏海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5-50,共6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水平燃烧等手段研究了丙烯酸树脂(AR)增容聚丙烯/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盐(PP/PPEM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AR用量为2.5~3.75份(质量份,下同)时...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水平燃烧等手段研究了丙烯酸树脂(AR)增容聚丙烯/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盐(PP/PPEM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AR用量为2.5~3.75份(质量份,下同)时,复合材料的熔体黏度最大,燃烧时可形成封闭性较好的泡沫膨胀炭层,阻燃性能最好。热分析曲线表现为热失重延迟,放热量减少,且放热温度范围变宽。这说明AR的羧基和PPMER的—NH2反应,减缓了材料的分解,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同时,复合材料的熔体黏弹性增大,有利于膨胀过程中隔热效果较好的封闭性泡沫膨胀炭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阻燃剂 阻燃机理 聚丙烯 丙烯酸树脂 流变行为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庞国阔 丁春月 丁美月 《益寿宝典》 2022年第4期22-24,共3页
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心内科在实际治疗中应用规范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所具备的各类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我院心血管科室所收治的共计 110 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患者均患冠心病心绞痛。 通过随机平均... 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心内科在实际治疗中应用规范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所具备的各类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我院心血管科室所收治的共计 110 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患者均患冠心病心绞痛。 通过随机平均模式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55 人,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 55 人,实际治疗过程中应用规范疗法,对患者治疗时心绞痛发作的频次症状以及实际的持续时间治疗的综合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探究。 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所具有的发病频次与对照处相比相对较低,观察组患者的实际症状持续时间与对照度相比同样相对较低,两组患者在治疗对比过程中,各项数据具有的统计学差异。 另外在对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时,也可发现观察组对比数据更加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相对优异。 结论:心内科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用规范化治疗模,对心绞痛冠心病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心绞痛的发病频次可以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实际的治疗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升,由此,相关治疗能够对临床的症状进行改善,在临床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推广,需要进行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冠心病心绞痛 规范治疗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提高病房护士疼痛评估的准确率
4
作者 张晨 何苗 +8 位作者 王秀丽 高倩 王茜 丁春月 张旭彤 乔燕 龚晶晶 刘丽娟 徐莹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6-282,共7页
目的评价品管圈在提升病房护士疼痛评估准确率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分别选取2022年8月1日至19日及2022年10月10日至2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创伤骨科、骨关节科、重症监护病区术后携带镇痛泵患者为常规组和品管圈组,分别... 目的评价品管圈在提升病房护士疼痛评估准确率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分别选取2022年8月1日至19日及2022年10月10日至2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创伤骨科、骨关节科、重症监护病区术后携带镇痛泵患者为常规组和品管圈组,分别进行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调查,每组各75例,其中不含携带镇痛泵未满24 h的患者。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病房护士疼痛评估准确率为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最后效果确认,形成疼痛管理标准化模式。活动后,比较病房护士疼痛评估准确率,并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评估不准确的原因。结果品管圈组病房护士疼痛评估准确率高于常规组[80%(60/75例)比44%(33/75例),χ^(2)=20.63,P<0.001];圈员完成院内护理规章制度流程及疼痛评估规范的修订;两组患者柏拉图比较,品管圈组疼痛原因较常规组减少(P<0.05),且改善重点无制度因素影响。全体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凝聚力、责任感、荣誉感、积极性、自信心、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分均有所提高(P均<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病房护士疼痛评估准确率,利于医护人员对疼痛的判断和处理,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评估 护士 品管圈 准确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