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种类及4种新记录 被引量:17
1
作者 田世民 张志铭 +3 位作者 李济宸 谭宗九 王文泽 丁朝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9-62,共4页
1991~1993年,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主要研究基地,辅以张家口、保定、邯郸等地,进行了马铃薯病害调查和病原菌鉴定,共确定真菌性病害11种: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早疫病(Alternar... 1991~1993年,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主要研究基地,辅以张家口、保定、邯郸等地,进行了马铃薯病害调查和病原菌鉴定,共确定真菌性病害11种: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黄萎病(Verticillumdahliae,v,albo-atrum)、枯萎病(Fusariumoxysporium,F.avecnaceum)、干腐病(F.solani.var.coerleumm)、黑痣病(Rhizoctoniasolani)、炭疽病(Colletotrichumcoccodes)、灰霉病(Botrytiscinerea)、叶斑病(Cercosporaconcors)、茎点坏死病(Phomaglomereta,P.medicaginis)、红周刺座霉干腐病(Volutellaciliatta)。其中后4种病害为省内新记录,茎点环死病和红周刺座霉干腐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马铃薯 真菌病害
下载PDF
玉米“自330”的血缘与系谱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艳天 丁朝瑞 +3 位作者 张运伟 李继昌 黄玉禄 赵文龙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自330”自交系 系谱 育种效率 血缘
下载PDF
辽宁玉米晚熟品种的适应性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运伟 丁朝瑞 +1 位作者 郑洪伟 李艳天 《辽宁农业科学》 2003年第5期36-37,共2页
近年辽宁气候反常,干旱、低温、早霜。玉米晚熟品种的适应性差,籽粒灌浆不足,籽粒含水量高,米质差,增产效果下降,但育种成果与苗头中晚熟品种居多。如何应用好玉米晚熟品种,进而提高其适应性?文中对此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辽宁 玉米 晚熟品种 适应性 育种
下载PDF
围场——国家级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宗九 丁明亚 +1 位作者 高秀明 丁朝瑞 《中国马铃薯》 200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关键词 河北围场县 马铃薯 种薯基地 繁种体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自330”的应用与研究动态综述
5
作者 李艳天 丁朝瑞 +4 位作者 刘汉庆 张运伟 李继昌 毕志常 江水清 《辽宁农业科学》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玉米自交系“自 330”在辽宁玉米育种史上 ,是第一个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的自交系 ,它已应用 30多年了。当前西部省份仍在利用。各地玉米科研工作者 ,对它做过不少研究。对有关信息 ,加以综述 ,为“自 330”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自330” 杂优模式 选育 特征特性 利用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G39”的选育利用
6
作者 李艳天 丁朝瑞 张运伟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18-19,共2页
“G39”选自一环系“凤白 2 9”的“天然杂株” ,是用早代测验与晚代测配和连续自交系谱法育成的。测配时借鉴了“测用结合”与“杂优模式”的经验。“G39”选配出的“莲丰 1号 (G39× 136_87)” ,于 2 0 0 0年 12月经大连市农作物... “G39”选自一环系“凤白 2 9”的“天然杂株” ,是用早代测验与晚代测配和连续自交系谱法育成的。测配时借鉴了“测用结合”与“杂优模式”的经验。“G39”选配出的“莲丰 1号 (G39× 136_87)” ,于 2 0 0 0年 12月经大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产上已推广 1 3万多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G39 品种资源 杂优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