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生态人与新浪漫精神 被引量:9
1
作者 丁来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美学生态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新浪漫精神。新浪漫精神和古典浪漫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学生态人的新浪漫精神不是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情的移入,而是要立足于时代风貌,让人更多地习惯于对自然的更为古...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美学生态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新浪漫精神。新浪漫精神和古典浪漫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学生态人的新浪漫精神不是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情的移入,而是要立足于时代风貌,让人更多地习惯于对自然的更为古老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抒情与沉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生态人 新浪漫精神 单纯 沉思
下载PDF
自然保护中的“美学生态人”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来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 :有诗意的面向自然维护自然生机之人 ,他们充满感性的力量 ,注重灵魂的价值 ,有着古典的品格与情思 ,喜欢观察、陪伴自然 。
关键词 自然保护 诗意 美学生态人 感性力量 自然生态理论
下载PDF
自然美的形而上基础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丁来先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9-23,共5页
自然美的基础不是人、人类社会或人类的实践活动 ,也不是来自自然表面的自然性 ,自然美的最根本性的依赖与基础是某种潜自然之力 ,是自然深处的神秘的创造性的力量 ;自然美的充分显现离不开人的配合与合适的态度 ,并需要人具有一种特别... 自然美的基础不是人、人类社会或人类的实践活动 ,也不是来自自然表面的自然性 ,自然美的最根本性的依赖与基础是某种潜自然之力 ,是自然深处的神秘的创造性的力量 ;自然美的充分显现离不开人的配合与合适的态度 ,并需要人具有一种特别的超越精神 :对自然深处的神奇既爱又有敬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形而上 潜自然之力 超越精神 本然状态
下载PDF
自然之美的理论还原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来先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在面对自然美的问题上,传统的"实践美学"会遇到双重诘难:从理论上讲,这种美学观点并没有超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固有局限;从实践上讲,恰恰是那些没有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才具有着一种先天的美学价值。因此,要摆脱自然的从属地位... 在面对自然美的问题上,传统的"实践美学"会遇到双重诘难:从理论上讲,这种美学观点并没有超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固有局限;从实践上讲,恰恰是那些没有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才具有着一种先天的美学价值。因此,要摆脱自然的从属地位,使其获得一种伦理性的尊严,就必须放弃"实践美学"的理论偏见,以审美人类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生态学 人类学 美学
下载PDF
内在的生态美与人的自然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来先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1-29,共9页
生态学与审美人类学重视人类的一些原初的经验,重视人的来自大地的自发性。现代社会中的经验,理性成份越来越多,经验中的自然要素越来越少,经验的有机性、宁静感以及经验的节奏与完整性受到破坏,面临一种危机,而这些经验却在古老的状态... 生态学与审美人类学重视人类的一些原初的经验,重视人的来自大地的自发性。现代社会中的经验,理性成份越来越多,经验中的自然要素越来越少,经验的有机性、宁静感以及经验的节奏与完整性受到破坏,面临一种危机,而这些经验却在古老的状态或妇女儿童身上较好地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意识 内在生态美 自发性 自然经验 审美人类学
下载PDF
人文理念与当代社会的伦理重建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来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3,共5页
伦理重建事实上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修复或修正,但任何带有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色彩的伦理倡导都离不开对人的深邃本性的全面准确理解;对人的世界特殊性的领悟是人文思想的一个关键;文化传承包括对历史发展各阶段中关于人文的理念的继承与... 伦理重建事实上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修复或修正,但任何带有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色彩的伦理倡导都离不开对人的深邃本性的全面准确理解;对人的世界特殊性的领悟是人文思想的一个关键;文化传承包括对历史发展各阶段中关于人文的理念的继承与发扬。在当代社会的伦理重建中我们需要平衡自然与超自然两个方向,并力求找到社会与个体的完美平衡点;向弱势群体倾斜是世界文化的一个大趋势,也应成为伦理重建的一个要点;更多地建立起能够深入人心的个体性较强的内在伦理也是伦理重建的目标之一;人文理念中的理性意识也会造成伦理重建的一些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理念 当代社会 伦理重建 平衡
下载PDF
知识论与诠释学:导向差异对精神体验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来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知识论与诠释学代表着人类历史上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知识论倾向于对周围世界作精确、规范、有秩序的把握;诠释学则重视主体的种种预期、精神特性在与种种"文本"交流沟通中的作用,认为人类的理解、解释的参与对形成另一种真... 知识论与诠释学代表着人类历史上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知识论倾向于对周围世界作精确、规范、有秩序的把握;诠释学则重视主体的种种预期、精神特性在与种种"文本"交流沟通中的作用,认为人类的理解、解释的参与对形成另一种真理是必要的。这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态度及其导向会对人类的精神体验产生很大影响。人类客观如实的知识渴求如果走得太远,必将与内在的价值意义呼唤产生冲突与矛盾。为了社会精神生活的完美发展,人们需要鼓励哲学等人文科学的多元化发展,并尽可能在知识论倾向与诠释倾向两者之间作出某种均衡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诠释学 导向差异 精神体验
下载PDF
自然美的视野与审美人类学学科的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来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1,共4页
从自然美的视野来看 ,民间的或民俗的文化是一种自然的文化风景。审美人类学更应强化自己审美的思路 ,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一般的文化人类学区别开来 ,才能突出本学科的审美的特性。在研究方法上 ,审美人类学也应更多地从美学的角度着眼 。
关键词 自然美 审美思路 文化风景 审美人类学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知识传授、审美教育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来先 《高教论坛》 2013年第6期11-13,共3页
单纯的知识灌输会让教育失去感动学生心灵的功能,让教育失去价值与意义方面的鼓舞与引领。审美教育对改善整体教育的形式化问题是很重要的。审美教育正是要让受教育者更加敏锐地去体会生命中的那些能给人带来美好的生活与精神内容。通... 单纯的知识灌输会让教育失去感动学生心灵的功能,让教育失去价值与意义方面的鼓舞与引领。审美教育对改善整体教育的形式化问题是很重要的。审美教育正是要让受教育者更加敏锐地去体会生命中的那些能给人带来美好的生活与精神内容。通过审美教育也可让受教育者获得一种近似宗教情感般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传授 形式化 审美教育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中国审美的人文意蕴
10
作者 丁来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
传统的中国审美和中国特殊的人文路线相关,和中国特殊的走向人的(精神的人)方式有关,对人的理解及走向人的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美的基本方向、基调与审美风格。西方文化传统认为人主要在走向神的过程中成为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传统的中国审美和中国特殊的人文路线相关,和中国特殊的走向人的(精神的人)方式有关,对人的理解及走向人的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美的基本方向、基调与审美风格。西方文化传统认为人主要在走向神的过程中成为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则认为人主要在和谐融入社会之中成为人。因此,传统的中国审美对阴柔秀美风格,对基于和谐的审美情感,对含蓄的审美表达有所偏重。对审美社会性及审美道德感的强调也是这种特殊的人文思考的延伸,这种特殊强调尤其体现在对女性美的理解塑造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认为,人格的最后完成和审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中国审美 人文路线 风格 道德性 人格完成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浪漫文化意识与自然的层面
11
作者 丁来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91,共6页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带有浪漫色彩,这一点在他的《手稿》中也有明显流露。但后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浪漫文化意识在对自然看法上差别扩大,在看待自然的角度以及所触及的层面上迥异。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其客观性倾向很容易为物质性社...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带有浪漫色彩,这一点在他的《手稿》中也有明显流露。但后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浪漫文化意识在对自然看法上差别扩大,在看待自然的角度以及所触及的层面上迥异。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其客观性倾向很容易为物质性社会实践所认可、所证明。当代浪漫文化意识日渐苏醒,这是对近代以来人类过度理性启蒙的一种精神上的弥补,其同现代阐释学及其追求文化多样性的文化立场相一致。这些思想潮流对新时代的自然伦理影响深广,在人们的心灵层面上发挥了作用。新时代的中国呼唤能把传统马克思主义与浪漫文化意识完美融合的新型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浪漫文化意识 自然 层面
下载PDF
自然美的衰退与人的审美行为的成熟
12
作者 丁来先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5-80,共6页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行为愈益成熟,即对自然进行审美时运用太多的分析技巧,合理化意识支配着他;这足以导致自然美的衰退。要想使自然美有更多的呈现就必须恢复审美行为的单纯性,借助情感、联想、想象同自然进行富有生...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行为愈益成熟,即对自然进行审美时运用太多的分析技巧,合理化意识支配着他;这足以导致自然美的衰退。要想使自然美有更多的呈现就必须恢复审美行为的单纯性,借助情感、联想、想象同自然进行富有生气的沟通,并对自然有一种描写与抒情的欲望。在当代生态环境面临恶化的条件下,这种面对自然的单纯性的审美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衰退 审美危机 审美行为 成熟 单纯性 新浪漫主义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创作
13
作者 丁来先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2-46,共5页
人们越来越多地在谈论生态人类学,事实上这是同人们转向自然的倾向有关。自然及其特性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在现代的艺术创作中,生态与审美人类学的眼光,具有一种超前的意义。这种眼光的实质就是强调文学艺术家... 人们越来越多地在谈论生态人类学,事实上这是同人们转向自然的倾向有关。自然及其特性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在现代的艺术创作中,生态与审美人类学的眼光,具有一种超前的意义。这种眼光的实质就是强调文学艺术家应对自然及其自然特性予以重视,并以其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艺术创作 自然素养 文学艺术家 审美人类学 创作活动
下载PDF
从审美幻象到审美人类学——王杰《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读后
14
作者 丁来先 《百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25-128,132,共5页
审美幻象理论是王杰教授美学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 ,审美幻象理论的立脚点是对于真实的追求 ,充满了一种辩性与历史意识 ,非常重视日常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 王杰 <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 审美幻象理论 审美人类学
下载PDF
简论艺术家的生命倾向性
15
作者 丁来先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81-83,56,共4页
人们对艺术家的通常印象是:他们是狂放的,孤独的,病态而不合常规的。这些未经追问的印象或多或少地抓住了艺术家生命倾向的某些现象特点。的确,在他们的创作、沉思与爱情状态中呈现着这些特点。他们和普通人差异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艺... 人们对艺术家的通常印象是:他们是狂放的,孤独的,病态而不合常规的。这些未经追问的印象或多或少地抓住了艺术家生命倾向的某些现象特点。的确,在他们的创作、沉思与爱情状态中呈现着这些特点。他们和普通人差异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家可以不经历普通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日常生活 倾向性 宗教倾向 塞尚 艺术意味 原始生命力 种生命 普通人 艺术作品
下载PDF
生态—审美人类学精神与当代生活方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来先 《惠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9-106,共8页
当代精神生活出现的问题和自然要素的减少有关;当代人日常生活是否安宁、幸福也取决于对自然性的吸收与尊重;生态—审美人类学精神对当代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自然要素 生态-审美人类学精神 当代生活方式
下载PDF
现代文明与自然之美
17
作者 丁来先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4期12-18,共7页
现代文明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影响、改变了自然之美 ,即科技文明、市场化倾向、都市化趋势。克服现代文明的局限 ,恢复人对自然的和谐性感情 ,这是任何一种生态或环境学说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现代文明 自然美 生态学转向
下载PDF
浅谈飘筛的机理和应用
18
作者 丁来先 《蚕桑茶叶通讯》 1989年第2期31-31,40,共2页
一、前言飘筛是茶叶精制工艺技术之一,历史悠久,我国老一辈茶师早有发现和研究,它对分离劣异,提高茶叶净度,节省拣工,具有一定的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制茶机械化大生产,工艺流程不统一。有关眉茶精制工艺中的飘筛过程,有的茶厂采用风选多... 一、前言飘筛是茶叶精制工艺技术之一,历史悠久,我国老一辈茶师早有发现和研究,它对分离劣异,提高茶叶净度,节省拣工,具有一定的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制茶机械化大生产,工艺流程不统一。有关眉茶精制工艺中的飘筛过程,有的茶厂采用风选多清,用阶梯拣梗或静电拣梗机取代。有的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飘筛 精制工艺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中的“审美”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来先 《东方丛刊》 200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审美人类学给人的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具体地建设起来似乎却并不轻松,这其中有值得思考与探索的地方。从审美人类学这门学科的提出到现在已好多年过去了,这门学科依然还停留在摸索探寻阶段,学科的面目依然还是有些模糊不清,学科... 审美人类学给人的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具体地建设起来似乎却并不轻松,这其中有值得思考与探索的地方。从审美人类学这门学科的提出到现在已好多年过去了,这门学科依然还停留在摸索探寻阶段,学科的面目依然还是有些模糊不清,学科理念也不是十分明确。这种有些尴尬的情形的出现涉及很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审美方向 文化无意识
原文传递
保护自然之美
20
作者 丁来先 《东方丛刊》 2002年第4期53-67,共15页
我们已经看到:自然之美正在日益消减,并有一种离我们现代人而去的倾向。这是人类大规模的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种种新的文明带来的结果之一。资源大量浪费,森林面积减少,河流干涸,美丽的动植物伙伴的濒危与消失,古朴的生活方式... 我们已经看到:自然之美正在日益消减,并有一种离我们现代人而去的倾向。这是人类大规模的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种种新的文明带来的结果之一。资源大量浪费,森林面积减少,河流干涸,美丽的动植物伙伴的濒危与消失,古朴的生活方式受到严重侵害,以及乡土景观不断地遭到浩劫。与此相连,人自身的自然也受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浪费 森林面积 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浪漫主义 审美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