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柔相济与天人之道——帛书《衷》篇刚柔思想透视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柏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6-28,51,共4页
帛书《衷》篇通过对卦象的分析,描述了刚柔、文武、健顺等几组相对概念的涵义,表现了对刚柔相济、文武兼备之德的崇尚。同样是对刚柔思想进行阐发,《老子》与帛书《衷》篇的区别是明显的。《衷》篇解《易》以“刚柔”串联起卦象和爻辞,... 帛书《衷》篇通过对卦象的分析,描述了刚柔、文武、健顺等几组相对概念的涵义,表现了对刚柔相济、文武兼备之德的崇尚。同样是对刚柔思想进行阐发,《老子》与帛书《衷》篇的区别是明显的。《衷》篇解《易》以“刚柔”串联起卦象和爻辞,融摄了对天地之德、天人之道的抽象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衷》篇 刚柔思想
下载PDF
论柳宗元对中唐天人观的超越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柏伊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77-81,共5页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唐代儒学基本继承了先哲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强调天人感应,而中唐思想家柳宗元则明确批驳这种天人观,提出“天人不相予”的观点。梳理柳宗元天人观的逻辑路径,他对天人感应说的“破”与对天...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唐代儒学基本继承了先哲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强调天人感应,而中唐思想家柳宗元则明确批驳这种天人观,提出“天人不相予”的观点。梳理柳宗元天人观的逻辑路径,他对天人感应说的“破”与对天人相分观的“立”是相辅相成的。柳宗元的天人观是建立在其元气宇宙论的唯物思想基础之上的。对柳宗元天人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分析中唐儒学发展的新趋向,明确柳宗元为儒学作出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天人不相予 天人感应
下载PDF
以“前见”释“成心”--《齐物论》“成心”之新解
3
作者 丁柏伊 《学理论》 2020年第7期46-47,共2页
"成心"是《齐物论》中的重要概念,人的是非观念都从它生发出来,阻碍着人们体认大道。作为认识的前结构,"成心"与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前见"有相似性。庄子主张开放心灵,泯灭"成心",齐是非以齐万物... "成心"是《齐物论》中的重要概念,人的是非观念都从它生发出来,阻碍着人们体认大道。作为认识的前结构,"成心"与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前见"有相似性。庄子主张开放心灵,泯灭"成心",齐是非以齐万物;而伽达默尔坚持保留"前见"来帮助理解,以"视域"融合沟通过去未来的认识。"前见"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概念,能够帮助理解庄子要超越的"成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心 《齐物论》 前见 视域
下载PDF
从偏见到效果历史——浅析伽达默尔历史意识理论的关键词
4
作者 丁柏伊 《求知导刊》 2017年第12期156-157,共2页
伽达默尔在分析历史意识时,着重强调了几个特殊概念,分别是偏见、解释距离、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他在对每一个概念的分析中发展了他对历史意识的思考。他从为偏见正名开始了历史意识批判,同时也意识到理解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偏见传... 伽达默尔在分析历史意识时,着重强调了几个特殊概念,分别是偏见、解释距离、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他在对每一个概念的分析中发展了他对历史意识的思考。他从为偏见正名开始了历史意识批判,同时也意识到理解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偏见传递过去,于是发展了解释距离的思想,注意到理解的视域,进而综合提出效果历史理论来强调理解的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见 效果历史 解释距离 视域融合
下载PDF
修炼与修身 《青华秘文》与《正蒙》“气质之性”之比较
5
作者 丁柏伊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青华秘文》全称为《玉清金筒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一说为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所作,一说为道教金丹派假托张伯端所作),《正蒙》为宋代大儒张载所著,二者分别在道教和儒家的视域下,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二元人性论思想。... 《青华秘文》全称为《玉清金筒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一说为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所作,一说为道教金丹派假托张伯端所作),《正蒙》为宋代大儒张载所著,二者分别在道教和儒家的视域下,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二元人性论思想。“天地之性”至清至善,成为人性善的源泉:“气质之性”蕴含了不善的因素和可能。张岱年曾说:“自性两元论成立,人性学说乃得到一种相对的统一,不似以前众说纷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张伯端 《正蒙》 人性学说 人性善 金丹派 二元人性论
原文传递
新时期以来《庄子·说剑》辨伪研究综述
6
作者 丁柏伊 《理论界》 2022年第11期85-91,共7页
《说剑》是《庄子》三十三篇之一,自宋代苏轼以来,谓此篇为伪作之声时有出现,但大多没有论证。新时期以来,学界在《说剑》的辨伪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方观点认为《说剑》文风与内容全不似庄,是伪作混入《庄子》,关于其作者,或出自... 《说剑》是《庄子》三十三篇之一,自宋代苏轼以来,谓此篇为伪作之声时有出现,但大多没有论证。新时期以来,学界在《说剑》的辨伪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方观点认为《说剑》文风与内容全不似庄,是伪作混入《庄子》,关于其作者,或出自纵横家,或与庄辛有关,或暂不确定;另一方观点则认为不宜轻易判定为伪作,《说剑》具有庄子学派特征,退一步讲,即使对此篇有怀疑,在没有可靠证据之时应有疑从无。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明确学界对《说剑》真伪问题的研究现状,以期推动《说剑》研究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剑 庄子 辨伪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