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美国空军隐身飞机的使用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步东 《现代军事》 2000年第12期25-26,共2页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便开始了把隐身技术应用于作战飞机的尝试。为减小雷达发现距离,曾在U-2高空侦察机和P-2V低空侦察机的表面使用了吸波涂层;为降低敌方红外制导导弹的自动寻的效果。
关键词 美国空军 隐身飞机 使用特点
原文传递
“捕食者”在阿富汗首开杀戒
2
作者 丁步东 《航空世界》 2001年第12期8-9,共2页
2001年10月17日,经过改装的美国空军RQ-1绰号为"捕食者"(PREDATOR)无人驾驶侦察机,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无人驾驶攻击机。该机悄然飞临阿富汗塔利班"基地"组织上空,在对准目标连续发射了数枚精确制导炸弹后,扬长而去... 2001年10月17日,经过改装的美国空军RQ-1绰号为"捕食者"(PREDATOR)无人驾驶侦察机,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无人驾驶攻击机。该机悄然飞临阿富汗塔利班"基地"组织上空,在对准目标连续发射了数枚精确制导炸弹后,扬长而去。这是美国无人驾驶飞机史无前例地携带武器直接用于攻击地面目标的精彩一幕,是朝着把无人侦察机改装成无人攻击机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开创了世界战争史上无人驾驶飞机战斗使用的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空军 RQ-1“捕食者”无人驾驶侦察机 作战性能 作战地位 军事价值
原文传递
美国航空武器发展的“秘诀”
3
作者 丁步东 《航空世界》 2002年第2期32-33,共2页
美国空军航空武器装备为什么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空军?很多认为,是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和科技全面先进造成的,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本文详细介绍的“密诀”。一是能力与数量的有机统一,二是... 美国空军航空武器装备为什么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空军?很多认为,是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和科技全面先进造成的,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本文详细介绍的“密诀”。一是能力与数量的有机统一,二是减少武器的弱点也就减少了消耗,三是必须有利于后勤,技术保障,四是尽可能达到通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航空武器 通用性 发展原则
原文传递
建设一体化的航空航天作战力量
4
作者 丁步东 《现代军事》 2003年第11期27-29,共3页
航空技术成果对航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航空与航天活动共同在地球表面上空进行,共同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影响。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航空与航天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世界各国军方的重视。然而,在建制... 航空技术成果对航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航空与航天活动共同在地球表面上空进行,共同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影响。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航空与航天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世界各国军方的重视。然而,在建制体制上,航天力量应当归属于陆军、海军、空军,还是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进行建设?美国、苏联/俄罗斯等世界航天大国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和探索,日益趋向于空军体制。可以況,航空航天活动的环境和自身特点决定了这样的选择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 一体化
原文传递
对空军进攻作战的战略思考
5
作者 丁步东 《现代军事》 2000年第4期21-23,8,共4页
进攻是实现防御的有效途径。然而,战争的奥妙往往使人误入怪圈,以为防御容易进攻难。
关键词 进攻 空军 作战思想
原文传递
美军军事演习的四大特征
6
作者 丁步东 牟庆森 《现代军事》 2002年第5期45-46,共2页
美军认为,在和平时期有充裕的时间深入考虑自己的战略,找出薄弱环节并提高作战能力,而在战争时期的险恶环境中就难以深入思考和采取补救措施;经常性的接近实战的演习就是进行“难以深入思考和采取补救措施”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和平时期... 美军认为,在和平时期有充裕的时间深入考虑自己的战略,找出薄弱环节并提高作战能力,而在战争时期的险恶环境中就难以深入思考和采取补救措施;经常性的接近实战的演习就是进行“难以深入思考和采取补救措施”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和平时期所进行的演习越逼真,就越能提高部队战时生存和获胜的能力。在越南战争初期,飞行员中刚到达战区、对作战毫无准备的新手的损失率极高这一事实,就给了美军沉痛的教训。美国空军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旗”系列战术演习,就是在吸取这些教训的基础上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演习 美军
原文传递
台湾航空与防空武器装备发展透视
7
作者 丁步东 牟庆森 《现代军事》 2001年第6期28-29,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了达到两岸长期分离和台湾独立的政治目的,一方面积极发展与美国的传统关系,谋求美国的政治、军事庇护;另一方面,主动调整其军事战略,即由“守势防卫”战略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台湾军方根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了达到两岸长期分离和台湾独立的政治目的,一方面积极发展与美国的传统关系,谋求美国的政治、军事庇护;另一方面,主动调整其军事战略,即由“守势防卫”战略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台湾军方根据这一军事战略,加速武器装备发展步伐。加强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全面提高空军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能力台军认为,空军是达成高技术战争目的的主导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航空与防空武器装备
原文传递
作战飞机的发展及其对战争的影响
8
作者 丁步东 《现代军事》 2000年第5期25-27,共3页
本世纪初叶,当飞机问世并用于战争之后,使战争形态由二维平面转变为三维立体,人类战争由此发生了重大革命。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不断物化于航空技术装备,使作战飞机日益向隐身化、无人化、多能化、通用化方向发展,这必将对21世纪的战争产... 本世纪初叶,当飞机问世并用于战争之后,使战争形态由二维平面转变为三维立体,人类战争由此发生了重大革命。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不断物化于航空技术装备,使作战飞机日益向隐身化、无人化、多能化、通用化方向发展,这必将对21世纪的战争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作战飞机的隐身化,可能导致拥有隐身技术优势的一方在战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和主动作战飞机的隐身化,主要是指作战飞机将广泛采用隐身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来降低敌方雷达、红外、光学和声波等探测系统的观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飞机 发展
原文传递
美军对科索沃战争的作战指导
9
作者 丁步东 《现代军事》 2000年第5期10-12,共3页
c 把多维联合优势作为赢得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多维联合优势,是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战争中,将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作战空间的精锐力量联结为一个整体,使己方完全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方完全丧失抵抗能... c 把多维联合优势作为赢得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多维联合优势,是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战争中,将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作战空间的精锐力量联结为一个整体,使己方完全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和意志而形成的决定性优势。该文件认为,传统的单一军种、单一手段、单一系统的对抗已难以形成优势,必须用多维联合优势的思想作指导,打破军种界限,按照统一目的和计划,把作战系统所包含的先进分系统集成起来,把主要作战单元和重要作战要素协调控制好,把有形力量和无形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巨大合力和向心力。美军用多维联合优势的指导思想统揽科索沃战争的全局,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战争力量的对比上,谋求“绝对”优势。第二,在战争行动的决策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索沃战争 美军
原文传递
论空军装备系统配套与空中作战
10
作者 丁步东 《现代军事》 2000年第8期32-34,共3页
“米格-29”战斗机是苏联70年代中期研制的,8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F-16战斗机是美国60年代中期研制的,7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米格-29”战斗机在研制和装备部队的时间上要比 F-16战斗机晚大约10年。这两种战斗机,无论是战术技术性能,还是... “米格-29”战斗机是苏联70年代中期研制的,8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F-16战斗机是美国60年代中期研制的,7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米格-29”战斗机在研制和装备部队的时间上要比 F-16战斗机晚大约10年。这两种战斗机,无论是战术技术性能,还是配置的机载电子火控系统,都互有长短,难分上下,同属第三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军装备系统配套 空中作战
原文传递
现代联合作战中空军的使用
11
作者 丁步东 《现代军事》 1998年第5期49-51,共3页
未来的战争主要是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其基本作战形式将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在联合作战中如何使用空军,已经成为作战指导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早在本世纪20年代,空军理论的奠基人——杜黑就曾说过:“现今。
关键词 联合作战 空军使用
原文传递
现代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特征
12
作者 丁步东 牟庆森 《现代军事》 2001年第2期44-46,共3页
现代空袭方式多,手段多,发展中的国家难于组织有效的抗击。图为美国空军远征部队的关键空袭平台——B-18轰炸正在投放高阻炸弹。现代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强权国家在空袭作战方面获得了巨大优势。纵观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 现代空袭方式多,手段多,发展中的国家难于组织有效的抗击。图为美国空军远征部队的关键空袭平台——B-18轰炸正在投放高阻炸弹。现代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强权国家在空袭作战方面获得了巨大优势。纵观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尤其是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空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