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DWI和ADC表现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丁汇清 李长城 +5 位作者 李春阳 张海军 张名忠 黄克勇 方立俭 戴善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肝癌和门脉癌栓DwI和ADC表现。材料和方法报道36例肝癌(45个癌灶)伴门脉癌栓(39支),所有患者均作肝脏MRI平扫、DWI和ADc成像、多期增强或动态扫描。结果在增强动脉期,有41个癌灶和32支门脉癌栓强化。在DwI和ADC图上... 目的初步探讨肝癌和门脉癌栓DwI和ADC表现。材料和方法报道36例肝癌(45个癌灶)伴门脉癌栓(39支),所有患者均作肝脏MRI平扫、DWI和ADc成像、多期增强或动态扫描。结果在增强动脉期,有41个癌灶和32支门脉癌栓强化。在DwI和ADC图上,癌灶表现高、低信号的分别有43和35个,PVTT表现为高、低信号的分别有37个和30支。癌灶和PVTT的DWI、ADC表现与癌灶和PVTT的动脉期强化表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癌灶和PVTTADC值分别为(1.134±0.205)×10-3mm2/s和(1.016±0.473)×10-3mm2/S,无显著差异P〉0.05:癌灶和PVTT的ADC值双侧95%置信限分别为1.062~1.206×10-3mm2/s和0.909~1.123×10-3mm0/S,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VTT与肝癌的DWI和ADC表现相似,这些表现可以为肝癌和PVTT的MRI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
下载PDF
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类型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丁汇清 张海军 +4 位作者 张名忠 陈岩 黄小明 朱云炜 乔乃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APF)的发生机制,研究螺旋CT(H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的分型及介入治疗中的问题。方法:48例肝癌伴APF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DSA检查。根据HCT和DSA表现,APF可分为周围型、肝段型和中央型。结果...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APF)的发生机制,研究螺旋CT(H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的分型及介入治疗中的问题。方法:48例肝癌伴APF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DSA检查。根据HCT和DSA表现,APF可分为周围型、肝段型和中央型。结果:HCT对48例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4例(14/48)、肝段型15例(15/48)、中央型19例(19/48)。DSA对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3例(13/48)、肝段型16例(16/48)、中央型19例(19/48)。HCT和DSA对APF分型的相关性Kappa=0.779,u=10.17(P<0.01);HCT和DSA对APF分型的一致性为85.42%。19例(19/48)肝癌伴中央型APF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11例APF消失,6例减轻,无效和APS再通各1例;29例(29/48)伴肝段型和周围型APF的肝癌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20例APF消失,8例减轻,1例无效。结论:HCT和DSA对APF的分型对于指导肝癌伴APF患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静脉瘘 放射学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巨大肝血管瘤的双重介入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丁汇清 张海军 +4 位作者 杨立民 张名忠 朱云炜 陈岩 乔乃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巨大肝血管瘤(HCH)的双重介入治疗技术及疗效。方法103例经临床、影像学证实的HCH中,18例巨大HCH患者共27个瘤灶均接受肝动脉栓塞术(THAE)和瘤内注射术(PEI)双重介入治疗。根据术前与术后3~6个月螺旋CT表现,比较HCH缩小程度。... 目的探讨巨大肝血管瘤(HCH)的双重介入治疗技术及疗效。方法103例经临床、影像学证实的HCH中,18例巨大HCH患者共27个瘤灶均接受肝动脉栓塞术(THAE)和瘤内注射术(PEI)双重介入治疗。根据术前与术后3~6个月螺旋CT表现,比较HCH缩小程度。HCH缩小程度分级:≤1/4原瘤体的为Ⅰ级,等于原瘤体1/4~1/2的为Ⅱ级,<原瘤体1/2~3/4的为Ⅲ级,<3/4瘤体的为Ⅳ级。强化程度分级:轻度强化:≤1/3瘤周、充填范围≤1/3瘤体,中度强化:≤1/2瘤周、充填范围≤1/2瘤体,明显强化:充填>1/2瘤周、充填范围>1/2瘤体三种类型。碘油沉积程度判断:HCH瘤内碘油沉积≤1/3瘤体的为一般,1/3~1/2瘤体的为较好,>1/2瘤体的为很好。结果18例27个瘤灶的缩小程度分别为:Ⅰ级2个,Ⅱ级3个,Ⅲ级8个,Ⅳ级14个。27个瘤灶中,3个轻度强化,其中1个碘油沉积情况一般;9个中度强化,其中7个油沉积情况较好;15个明显强化,其中13个碘油沉积很好。结论双重介入治疗巨大HCH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瘤 海绵状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学类型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丁汇清 张海军 +4 位作者 杨立民 乔乃春 张名忠 王炳良 朱云炜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9期64-65,8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学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肝癌伴PVTT32例,肝癌伴PVBT18例。均排除肝动静脉瘘。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后,肝癌伴PVTT32例、肝癌伴PVBT中4例做了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依据门静脉栓子、管壁受累情况,...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学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肝癌伴PVTT32例,肝癌伴PVBT18例。均排除肝动静脉瘘。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后,肝癌伴PVTT32例、肝癌伴PVBT中4例做了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依据门静脉栓子、管壁受累情况,将肝癌伴PVTT的影像学表现分型: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7例(17/32)、不全阻塞型6例(6/32)和侵犯门静脉管壁型9例(9/32)。PVTT、PVBT和门静脉壁的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供血情况:18例PVBT中,彩超检查仅1例(1/18)示PVBT内疑有少许血供。32例PVTT,彩超检查示有血供29例(29/32),HCT和DSA显示PVTT内有血供的分别为26例(26/32)、21例(21/32)。PVBT与PVTT血供有非常显著差异[χ02.01(1)=38.11,P<0.01]。肝癌伴PVBT组影像学表现分型: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0例(10/18)和不全阻塞型6例(8/18)。结论加深对各种门脉栓子的影像学表现及类型的认识,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 癌栓 血栓 类型 影像学
下载PDF
肝血管瘤螺旋CT新征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汇清 卢同贵 +6 位作者 徐崇开 汪长胜 张群 杨立民 孙志先 赵华北 孙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螺旋CT新征象及其发生原因。方法 报道 3 6例肝血管瘤共 5 1个瘤灶 ,均作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在动脉期 :① 3 6例中 8例出现瘤周肝实质高灌注区 14处 ;② 9例肝血管瘤中出现 19支门脉早显。三期螺旋CT扫描中出...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螺旋CT新征象及其发生原因。方法 报道 3 6例肝血管瘤共 5 1个瘤灶 ,均作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在动脉期 :① 3 6例中 8例出现瘤周肝实质高灌注区 14处 ;② 9例肝血管瘤中出现 19支门脉早显。三期螺旋CT扫描中出现瘤周肝实质高灌注区和早显门脉分支的密度变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这两个征象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0 .80 16,P <0 .0 5 )。结论 肝血管瘤这两个新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可能是因瘤体内存在着不同水平的动门静脉瘘和分流等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征象 螺旋CT 门脉 肝实质 灌注 动脉期 初步研究 正相关 分流
下载PDF
骶骨冠状位CT扫描方法及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丁汇清 张群 姜冬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骶骨冠状位 CT扫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表现类型和介入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汇清 张海军 +3 位作者 杨立民 朱云炜 乔乃春 封士顺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类型和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方法分析46例肝癌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螺旋CT等影像学表现,分析侧支供血类型,提出相应介入治疗方法。结果46例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表现类型可分为:①肝动脉型,又可分... 目的探讨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类型和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方法分析46例肝癌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螺旋CT等影像学表现,分析侧支供血类型,提出相应介入治疗方法。结果46例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表现类型可分为:①肝动脉型,又可分为叶间(3例)和段间(15例)两个亚型;②非肝动脉型,包括固有血管亚型(16例)和寄生血管亚型(5例);③混合型(7例)。结论肝癌侧支供血分型对避免侧支供血形成和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固有血管亚型中的无优势供血侧支、寄生血管亚型者不适宜常规介入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侧支供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DWIBSS表现及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丁汇清 李长城 +2 位作者 黄克勇 李春阳 汤其岭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DWIBSS表现及其应用。方法总结分析31例中、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DWIBSS和MRM表现。结果在DWIBSS图像中,除C4外,C5~T1神经干几乎均可显示,并追踪到腋神经。MRM成像能显示整个颈和上胸段脊髓、各神经根袖和其内走...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DWIBSS表现及其应用。方法总结分析31例中、重度神经根型颈椎病DWIBSS和MRM表现。结果在DWIBSS图像中,除C4外,C5~T1神经干几乎均可显示,并追踪到腋神经。MRM成像能显示整个颈和上胸段脊髓、各神经根袖和其内走行的神经根。颈、臂丛的各神经结构DWIBSS显示情况间(x2=778.3,P<0.01)。结论 DWIBSS结合MRM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神经根 颈椎病 DWBSS
下载PDF
肝癌TAE后残癌灶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汇清 乔乃春 +8 位作者 刘君 卢同贵 汪长胜 徐崇开 杨立民 孙志先 张海军 贾惠英 赵华北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TAE后RHL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30例共46个肝原发癌灶,TAE后有73个NDRL。结果:TAE后3~4WRHL的CT表现为NDRL区73个,大小~2、~4,和~6cm各有36、32和5个。结论:CT和血管造影诊断RHL较肝区平片准确。根据RHL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肝癌TAE后RHL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30例共46个肝原发癌灶,TAE后有73个NDRL。结果:TAE后3~4WRHL的CT表现为NDRL区73个,大小~2、~4,和~6cm各有36、32和5个。结论:CT和血管造影诊断RHL较肝区平片准确。根据RHL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用以指导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AE后 残癌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癌TAE后残癌灶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汇清 王丙良 +8 位作者 卢同贵 汪长胜 杨立民 孙志先 张海军 徐崇开 张毅 石国富 刘君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肝部TAE后残癌灶的治疗方法,并比较TAE与TAE+PEI的疗效。方法 86例大肝癌分为TAE(54例)和TAE+PEI(32例)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介绍了两组病人治疗措施和选择方法。并分别计算其介入治疗后1~... 目的探讨肝部TAE后残癌灶的治疗方法,并比较TAE与TAE+PEI的疗效。方法 86例大肝癌分为TAE(54例)和TAE+PEI(32例)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介绍了两组病人治疗措施和选择方法。并分别计算其介入治疗后1~2个月RHCL体积改变和1~3年的生存率。结果 (1)TAE组54例患者治疗1~2月RHCL体积缩小>50%的有24.1%(13/54)和<50%是16.7%(9/54),无变化29.6%(16/54) 和增大27.7%(15/54);TAE+PEI组32例患者治疗1~2月RHCL的体积缩小>50%的有59.4%(19/32),<50%的有37.5%(12/32),无变化9.4%(3/32)和体积增大为0。两组RHCL治疗后缩小差异具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0.01)。(2)TAE组54例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3%(25/54),18.5%(10/54)和0。TAE+PEI组32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32),50%(16/32)和21.9%(7/32)。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不能切除的大肝癌TAE后RHCL的TAE+PEI疗效较TAE好。除此之外,尚可采取其他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残癌灶 酒精注射 介入放射学 栓塞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肝恶性肿瘤CT—G—PEII新技术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汇清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87-188,共2页
自1983年日本学者Sugiura等报道经皮乙醇肝内注射治疗肝癌[1]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努力,已积累了丰富经验(2~11),但是,迄今尚无直观可靠的CT评价方法。有鉴于此,自1995年4月,作者设计了一种兼具治疗和... 自1983年日本学者Sugiura等报道经皮乙醇肝内注射治疗肝癌[1]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努力,已积累了丰富经验(2~11),但是,迄今尚无直观可靠的CT评价方法。有鉴于此,自1995年4月,作者设计了一种兼具治疗和CT评价技术。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治疗 CT-G-PEⅡ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探讨
12
作者 丁汇清 卢同贵 +5 位作者 王丙良 杨立民 孙志先 张海军 孙咏梅 赵华北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3年第6期426-427,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方法 报道 42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结果 根据介入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时间 ( <2周 ,2~ 4周和 >4周 )分组为 :急型、亚急型和慢性上消化道大出...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方法 报道 42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结果 根据介入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时间 ( <2周 ,2~ 4周和 >4周 )分组为 :急型、亚急型和慢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分别有 5例、14例和 2 3例。结论 介入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 ,搞清楚这些对本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 发生机制 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肝恶性肿瘤CT-G-PEII新技术初步应用
13
作者 丁汇清 《医学研究杂志》 1998年第12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肝恶性种瘤CT-G-PEII新技术及初步应用。材料和方法:26例肝恶性种瘤均经HAI\HAE后,CT-G-PEII。EIO混合方法为振荡器和注射器法。于CT-G-PEII前后和一个月作CT扫描,观察癌灶的分布和聚集情况。结果:两种混合方法中,碘油析出时... 目的:研究肝恶性种瘤CT-G-PEII新技术及初步应用。材料和方法:26例肝恶性种瘤均经HAI\HAE后,CT-G-PEII。EIO混合方法为振荡器和注射器法。于CT-G-PEII前后和一个月作CT扫描,观察癌灶的分布和聚集情况。结果:两种混合方法中,碘油析出时问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以注射器法较简便。EIO中乙醉碘油比例比10:2-3佳。癌灶内EIO分布情况按充满靶区为-、靶区充填3/4为-、靶区充镇全1/2为-和靶区充填<1/2为+计。按此标准,本组26例43个癌灶的各期EIO分布和聚集情况是:CT-G-PEII后即刻:达-20个、-16个、-5和+2个;CT-G-PEII后一个月:达-5、-17、-5和+6个。上述两时相的EIO在癌灶中聚集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患者的上述两时相间的CT表现及4例患者的肝种瘤获二期切除,术后病理学(大体标本、组织学诊断)、X线相靶摄影和CT表现等对比观察:癌灶的EIO分布范围聚集和缩小与癌组织坏死、纤维收缩的改变一致。结论:GT-G-PEII具有治疗和影像学评价双重优点、且简单、安全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CT引导经皮无水乙酵-碘油注射 新技术
下载PDF
HIFU术后子宫肌瘤消融区内残余灶MRI增强与超声造影比较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昭波 丁汇清 +3 位作者 杨杰 李长城 李春阳 杨静秀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5-81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术后早期子宫肌瘤消融区内残余灶磁共振成像(MRI)增强与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子宫肌瘤HIFU术后消融区内残余灶(共32个)采用MRI增强和超声造影,并进行比较。结果 26例子宫肿瘤患者HIFU术后32个残...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术后早期子宫肌瘤消融区内残余灶磁共振成像(MRI)增强与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子宫肌瘤HIFU术后消融区内残余灶(共32个)采用MRI增强和超声造影,并进行比较。结果 26例子宫肿瘤患者HIFU术后32个残余灶中,超声造影显示有7个残余灶(21.88%),MRI增强显示有30个残余灶(93.75%),两种影像学检查显示残余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0.01)。结论超声造影可用于肌瘤HIFU术后早期疗效粗略评价,MRI多期增强显示HIFU术后早期肌瘤消融区内残余灶较超声造影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残余灶 磁共振成像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的ADC和DW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克勇 丁汇清 +2 位作者 李长城 张名忠 李春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PVTT)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和MRI诊断为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的31例患者,共43个肝癌癌灶、63个门静脉主干支癌栓。31例均行常规MRI、DWI和ADC成像,... 目的探讨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PVTT)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和MRI诊断为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的31例患者,共43个肝癌癌灶、63个门静脉主干支癌栓。31例均行常规MRI、DWI和ADC成像,观察肝癌癌灶和PVTT的MRI、ADC和DWI表现,分析癌灶和PVTT 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43个肝癌癌灶中,DW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1个、4个和38个;其ADC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36个、5个和2个。63支PVTT中,DW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4支、7支和52支,其ADC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54支、6支和3支。2名观察者观察癌灶ADC表现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334,P<0.05),观察PVTT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15,P<0.05)。同个体癌灶和PVTT的ADC均值分别为(1.127±0.268)×10-3 mm2/s和(1.021±0.363)×10-3 mm2/s,癌灶和PVTT的ADC值呈正相关(r=0.246,P<0.05)。结论 PVTT的ADC低信号、低ADC值和DWI高信号表现,对其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 栓塞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克勇 丁汇清 +2 位作者 韩向前 李长成 李春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4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对其采用腹部CT和(或)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分析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对其采用腹部CT和(或)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分析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25例患者采取腹部CT检查,诊断为结石的患者有13例,检出率为52.00%;60例患者全部采取了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为结石患者50例,检出率为83.33%。对比这两种检查方法 ,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腹部CT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腹部CT的检出率,且准确率更高,相对于腹部CT而言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门静脉癌栓和血栓MRI增强、DWI和ADC表现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名忠 丁汇清 +3 位作者 杨杰 李长城 黄克勇 李春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PVTT和PVBT的MRI增强、DWI和ADC表现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报道27例门静脉癌栓和10例血栓患者。本组患者均作肝脏MRI平扫、DWI和ADC成像、多期或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PVTT和PVBT动脉期强化情况经X^2检验,X^2=33.0(P<0.01)。PVTT... 目的探讨PVTT和PVBT的MRI增强、DWI和ADC表现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报道27例门静脉癌栓和10例血栓患者。本组患者均作肝脏MRI平扫、DWI和ADC成像、多期或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PVTT和PVBT动脉期强化情况经X^2检验,X^2=33.0(P<0.01)。PVTT动脉期强化与其DWI高信号和ADC低信号表现kappa检验,kappa值分别为:0.4871、0.4876;PVBT动脉期无强化与其DWI稍高或等信号、与ADC等或稍高信号情况的kappa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610、0.6610。PVTT和PVBT的ADC总体均值分别为(1.052±0.220)×10-3mm2/s和(1.439±0.356)×10-3mm2/s。结论 MRI增强时门静脉栓子强化是诊断PVTT和鉴别PVBT的重要征象,DWI和ADC表现对PVTT和PVB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血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皮椎间盘旋切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28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炳良 丁汇清 +4 位作者 黄小明 王昭波 孙伟 喻国栋 李兴侠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椎间盘旋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共治疗1282例病人1912个椎间盘,其中有3例3个椎间盘未能成功进行切吸,实际手术1909个椎间盘。文章回顾性地分析了①临床疗效与适应症和禁忌症;②疗效与椎间盘... 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椎间盘旋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共治疗1282例病人1912个椎间盘,其中有3例3个椎间盘未能成功进行切吸,实际手术1909个椎间盘。文章回顾性地分析了①临床疗效与适应症和禁忌症;②疗效与椎间盘突出类型及程度的关系;③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疗效;④患者的年龄及病程长短与疗效的关系;⑤髓核摘除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手术成功率99.5%;显效率79.7%(1022/1282);有效率15.3%(196/1282)无效率4.8%(61/1282)。总有效率为95%。结论①侧隐窝狭窄、病变椎间隙狭窄及突出的髓核钙化可作为相对适应症进行选择,“椎间盘手术史”不应作为绝对禁忌症;②包容型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好;③疑有运动神经纤维不可逆性损伤者,不宜行PLD;④对外伤后出现较重症状的年轻患者,施行PLD应慎重;⑤髓核摘除量越多,疗效越好,但部分只行破环减压者亦能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经皮穿刺 髓核摘除术 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复方丹参经脐静脉置管门静脉灌注防治肝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德清 立全晰 +3 位作者 丁汇清 黄继超 汪锡尧 施乐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研究经脐静脉置管门静脉复方丹参灌注+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防治价值。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单纯肝癌切除,实验组30例肝癌切除术后采用复方丹参加丝裂霉素、阿霉素方案门静脉化疗作者对30例肝癌肝切除术中经脐静脉... 目的研究经脐静脉置管门静脉复方丹参灌注+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防治价值。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单纯肝癌切除,实验组30例肝癌切除术后采用复方丹参加丝裂霉素、阿霉素方案门静脉化疗作者对30例肝癌肝切除术中经脐静脉留置门静脉导管或化疗泵,术后通过B超、CT检查,AFP监测,门静脉造影等措施随诊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肝癌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5.3%、60.7%(P<0.05)2年复发率分别为30.0%和75.1%(P<0.05)。结论复方丹参灌注加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有明显防治作用,可为肝癌的术后随访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丹参 复发
下载PDF
介入放射学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乃春 丁汇清 +1 位作者 陈来荣 朱云伟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和导管定位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 9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表现 ,4例通过导管、导丝标记定位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9例血管造影 8例为阳性 ,4例导管均准确...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和导管定位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 9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表现 ,4例通过导管、导丝标记定位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9例血管造影 8例为阳性 ,4例导管均准确定位。结论 :血管造影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 ,导管、导丝定位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应用 选择性血管造影 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