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低IMPDH1对结肠癌SW480、HT29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飞飞 王光林 +6 位作者 孟泽松 李保坤 曹龙飞 张娟 周超熙 丁源一 王贵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4-890,共7页
目的探讨敲低IMPDH1后对人结肠癌SW480、HT29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法验证人体正常结肠粘膜细胞FHC及结肠癌细胞SW480、HT29中IMPDH1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敲低SW480、HT29细胞中IMPDH1的表达,采用qRT-PCR法及Western ... 目的探讨敲低IMPDH1后对人结肠癌SW480、HT29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法验证人体正常结肠粘膜细胞FHC及结肠癌细胞SW480、HT29中IMPDH1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敲低SW480、HT29细胞中IMPDH1的表达,采用q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W480、HT29细胞中IMPD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果;通过MTT、Transwell及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敲低IMPDH1基因表达后,对SW480、HT29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IMPDH1在FHC、SW480及HT29细胞中均有表达,且IMPDH1在SW480、HT29细胞中的表达高于FHC细胞;siRNA转染SW480、HT29细胞后,IMPDH1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TT的实验结果显示,敲低IMPDH1的表达能抑制SW480、HT29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P<0.05);Transwell的实验结果显示,敲低IMPDH1的表达能抑制SW480、HT29细胞体外侵袭能力(P<0.05);划痕愈合实验显示,敲低IMPDH1的表达,能抑制SW480、HT29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P<0.05)。结论IMPDH1在SW480、HT2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FH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敲低IMPDH1表达后,在体表抑制SW480、HT29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肌苷一磷酸脱氢酶1 基因表达 生物功能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下动脉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博天 丁源一 +2 位作者 牛文博 胡旭华 于滨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4-614,共11页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腹腔镜下的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上。在腹腔镜下左侧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是最重要的解剖标志之一,其处理也是手术过程中重要步骤,对手术质量、患者术后恢复及患...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腹腔镜下的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上。在腹腔镜下左侧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是最重要的解剖标志之一,其处理也是手术过程中重要步骤,对手术质量、患者术后恢复及患者预后有影响。术中不恰当的处理IMA会造成术中血管损伤,出血会污染手术视野,延长手术时间,血管的不恰当结扎有可能会导致手术部位结肠缺血,进而增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在左侧结直肠癌手术中,对血管解剖的准确理解是一台成功的肿瘤根治手术的基础。IMA的解剖结构变化很大,通过各种方式如解剖学、血管造影或者外科研究所得到的解剖结构不尽相同,又因人种甚至地域不同存在解剖差异,有必要进行总结归类。虽然IMA的起源变异较小,但在分支类型、分支的数量和某些分支的存在与否方面在不同个体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在IMA的解剖分型上,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系统,但相似之处都包括3个主要的分支类型,即左结肠-乙状结肠共干、直肠-乙状结肠共干以及三支血管同时从IMA上发出的类型。从结直肠肿瘤疾病手术治疗角度考虑,对术前通过影像检查及手术过程中记录的IMA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归纳既往文献报道的解剖类型及不同分支之间的相对关系,对IMA的正常和变异的解剖结构进行描述,包括相关胚胎学的简要概述,并引入一种新的分型系统来评估概括IMA的解剖结构,为外科医生在术前和术中评估肠系膜下血管系统,提高手术总体质量,达到充分合理肿瘤根治范围,优化手术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外科手术 肠系膜下动脉 解剖变异 综述
原文传递
回结肠静脉参与胃结肠静脉干的罕见解剖变异一例报告及系统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旭华 潘江洋 +7 位作者 张娟 王光林 丁源一 李政 王真真 于滨 张振亚 王贵英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6-632,共7页
目的胃结肠静脉干(Henle干)解剖学变异多样、属支众多,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最容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部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回结肠静脉(ICV)参与Henle干构成这一罕见的解剖学变异形式。方法报道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发... 目的胃结肠静脉干(Henle干)解剖学变异多样、属支众多,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最容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部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回结肠静脉(ICV)参与Henle干构成这一罕见的解剖学变异形式。方法报道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发现ICV参与Henle干构成的新形式,胃网膜右静脉(RGEV)+右结肠静脉(RCV)+上右结肠静脉(SRCV)+ICV,并通过多层螺旋CT冠状面二维重建右半结肠血管造影获得证实。检索PubMed、Cochran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数据库中ICV参与Henle干构成的文献报道,分析其解剖变异的发生概率和构成情况。结果本例为47岁女性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解剖血管,发现ICV并未与回结肠动脉伴行,而直接汇入Henle干参与其构成。二维重建的右半结肠血管CT图像显示,Henle干的构成存在罕见变异,其具体构成为RGEV+RCV+SRCV+ICV。文献检索纳入5篇文献,共报道12例ICV参与Henle干构成,发生率为0.27%~6.31%,Henle干构成形式有6种。本例RGEV+RCV+SRCV+ICV构成为首次报道。结论ICV参与Henle干构成罕见,应该充分认知这种血管变异类型,术中应精细解剖,防止手术操作不当造成的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回结肠静脉 胃结肠静脉干 解剖变异 系统综述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牛文博 于滨 +3 位作者 丁源一 王贵英 于跃明 周超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17-2819,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106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规定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并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106例结直肠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规定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并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结果 106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占55.2%,革兰阳性菌56株占35.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5.0%、11.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9.4%;表皮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均为12.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最易受到革兰阴性菌感染,将药物联合治疗则比单独使用一类药物效果更好,对结直肠癌手术后感染病原学及药敏进行分析,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病原学 分析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娟 牛文博 +4 位作者 周超熙 王光林 刘有强 丁源一 安广权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患者,每组拟选择10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术中腹腔放置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0ml,...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患者,每组拟选择10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术中腹腔放置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0ml,术区及腹腔喷洒用药,于术后第1、3、7d采集静脉血行流式细胞学(FCM)检测相关指标。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分析细胞凋亡。结果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实验组CD3+T分别为67.12±11.03、56.98±11.52、63.51±12.06、73.56±13.39,CD4^+T分别为41.72±7.22、35.41±6.53、40.01±8.64、50.65±9.69,NK分别为12.51±4.62、10.16±4.45、11.65±5.16、15.51±4.68,CD4^+CD25^+T分别为5.16±1.08、4.58±0.92、4.22±1.02、3.96±1.16;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对照组CD3+^T分别为66.57±10.76、57.65±12.31、61.98±11.57、67.02±11.78,CD4^+T分别为40.36±8.59、34.96±6.79、38.54±7.82、40.51±9.12,NK分别为11.13±4.57、10.34±4.82、10.95±5.02、12.03±4.81,CD4^+CD25+^T分别为4.52±0.92、4.27±0.97、4.31±0.85、4.43±0.91。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肾功能BUN、CRE,肝功能ALT、AST和血常规WBC均在术前和术后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常规RBC和HGB在术前和术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但无统计学意义。MTT比色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示,加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后各组48h后均产生不同的抑制效果。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直肠癌细胞有抑制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直肠癌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乳腺管状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比较
6
作者 赵冀安 陈进军 丁源一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管状腺癌(tubular carcinoma,TC)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乳腺癌手术治疗分期为I/II的41例TC患者和分期为I/II的2 568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 目的比较乳腺管状腺癌(tubular carcinoma,TC)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9年乳腺癌手术治疗分期为I/II的41例TC患者和分期为I/II的2 568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与IDC相比较,TC更容易用钼靶X线检测出(71%vs.22.9%,P<0.05),肿物较小,很少有淋巴结浸润(8.6%vs.22.9%,P<0.05)。TC和IDC的复发率分别为7.9%和25.7%(P<0.05),TC的无病生存期显著高于IDC(P<0.05)。结论 TC有着较好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此外,TC患者与正常人的预期寿命相似,所以辅助性化疗可能不适于作为TC的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管状腺癌 导管癌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