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注射和口服铁剂治疗透析前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丁焦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铁剂和口服铁剂治疗透析前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选的4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铁剂(静脉组)和口服铁剂(口服组)治疗。静脉组予蔗糖铁静脉滴注,完成总量后,根据患者铁蛋白...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铁剂和口服铁剂治疗透析前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选的4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铁剂(静脉组)和口服铁剂(口服组)治疗。静脉组予蔗糖铁静脉滴注,完成总量后,根据患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Hb)水平,定期给予100mg维持量。口服组每天口服相当于200mg铁的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连续服用。以铁剂治疗前后患者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等衡量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Hb、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Hb、Hct差异无显著性(P>0.05),静脉组SF、TSAT上升幅度高于口服组(P<0.01)。结论静脉组与口服组比较疗效更好,静脉组治疗肾性贫血更具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静脉内 投药 口服 肾性贫血 蔗糖铁 多糖铁复合物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与凯时注射液对抗离体鼠肾灌注压升高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丁焦生 《华夏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为解析丹参注射液与凯时注射液缓解慢性肾病进程的作用环节,采用离体大鼠肾脏灌流系统,对两种药物对抗离体肾脏灌注压升高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应用离体肾灌流装置,观察丹参注射液与凯时注射液对离体大鼠肾脏灌注压的影响。结果:2mg... 目的:为解析丹参注射液与凯时注射液缓解慢性肾病进程的作用环节,采用离体大鼠肾脏灌流系统,对两种药物对抗离体肾脏灌注压升高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应用离体肾灌流装置,观察丹参注射液与凯时注射液对离体大鼠肾脏灌注压的影响。结果:2mg.g-1.L-1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正常离体鼠肾的灌注压,其效应可持续30min,丹参和凯时注射液对抗去甲基肾上腺素引起的升高离体鼠肾灌注压和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作用,对尿钠无明显作用。结论:丹参注射液与凯时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病的机理可能与降低肾小球血管灌注压和保护肾小球滤过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凯时注射液 离体肾灌流 去甲基肾上腺素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难治性肾病72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丁焦生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23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72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方法,其余38名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并观察患者24小时尿蛋...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72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方法,其余38名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并观察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的TNFα、IL-1含量均显著少于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激素联用环磷酰胺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可提高疗效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活血化瘀 难治性肾病
下载PDF
活血化瘀方中黄芪不同剂量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焦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第7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剂中不同剂量黄芪组方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以探讨黄芪适宜的使用剂量。方法:分别采用牛的肾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H2O2诱导肾匀浆脂质过氧化和诱导红细胞溶血的生物测定法。结果:模型组MDA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剂中不同剂量黄芪组方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以探讨黄芪适宜的使用剂量。方法:分别采用牛的肾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H2O2诱导肾匀浆脂质过氧化和诱导红细胞溶血的生物测定法。结果:模型组MDA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药组、B药组、C药组、维生素E组能明显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C药组降低MDA含量作用弱于B药组。中药组方体外能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A药组、B药组、C药组、维生素E组能明显抑制溶血,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C药组作用弱于B药组。结论: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益气活血复方配伍中,黄芪的用量宜大。但随着其剂量的增大,其抗氧化效应反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黄芪 抗氧化
下载PDF
黄芪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丁焦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72-1674,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黄芪对体外AGE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内皮细胞膜与Alcain Blue(AB,阿利新蓝)结合量为指标,观察黄芪对... 目的:研究黄芪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黄芪对体外AGE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内皮细胞膜与Alcain Blue(AB,阿利新蓝)结合量为指标,观察黄芪对AGEs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利用AO/EB染料诱导AGEs作用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黄芪的抑制作用。结果:黄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对抗AGEs导致的内皮细胞膜负电荷减少,并且对抗AGEs诱导凋亡的作用,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结论:黄芪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拮抗剂,可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并有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增殖作用 负电荷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及其靶抗原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丁焦生 赵明辉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1年第2期49-51,共3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相关疾病指在循环中或在脏器中沉积了抗GBM抗体的一组临床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 ,特别是对其靶抗原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对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 ,以及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 ,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 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相关疾病指在循环中或在脏器中沉积了抗GBM抗体的一组临床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 ,特别是对其靶抗原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对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 ,以及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 ,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抗GBM抗体及其靶抗原的特性 ,抗原决定簇的定位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抗原决定簇 Goodpasture病
下载PDF
牛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α链非胶原区1的分离纯化及其在抗肾小球基底膜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辛岗 赵明辉 +1 位作者 丁焦生 王海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目的 :分离纯化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的特异性靶抗原 ,并评价其在抗GBM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孔径不同的筛网从牛肾脏中提取牛肾小球 ,采用改良的 4 0g·L-1去氧胆酸钠破坏肾小球细胞而获得GBM ,经胶原酶消化后收集... 目的 :分离纯化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的特异性靶抗原 ,并评价其在抗GBM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孔径不同的筛网从牛肾脏中提取牛肾小球 ,采用改良的 4 0g·L-1去氧胆酸钠破坏肾小球细胞而获得GBM ,经胶原酶消化后收集可溶性牛GBM粗抗原。在 pH 7.5的条件下经MonoQ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纯化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α链非胶原区 1[α(Ⅳ )NC1],并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鉴定其纯度及活性。应用 2mg·L-1纯化的牛α(Ⅳ )NC1包被酶标板 ,建立牛α(Ⅳ )NC1-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GBM抗体 ,并与经典的以人GBM可溶性蛋白为粗抗原的ELISA法进行对照研究。血清来自 90例已知抗人GBM抗体阳性的患者、10 0例正常人和 5 0例其他肾脏疾病患者。对两种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并计算牛α(Ⅳ )NC1-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纯化的牛α(Ⅳ )NC1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为 2 5× 10 3 和 5 0× 10 3的蛋白并可被抗GBM抗体阳性血清所识别 ;应用牛α(Ⅳ )NC1-ELISA法检测抗GBM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10 0 %和 98% ,与人GBM粗抗原 -ELISA的相关性为 0 .6。结论 :应用改良的去氧胆酸钠方法破坏肾小球内细胞并进一步经MonoQ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牛α(Ⅳ )NC1,可以得到高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分离 提纯 肾小球膜 免疫学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下载PDF
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慢性肾衰竭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随亮 陈红霞 丁焦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脉络宁 静脉滴注 治疗 慢性肾衰竭 临床分析 CRF
下载PDF
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爱华 丁焦生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1期115-115,117,共2页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54例早期DN患者分为3组,给予贝那普利、替米沙坦及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治疗12周,各组检测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尿素氮(BUN)...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54例早期DN患者分为3组,给予贝那普利、替米沙坦及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治疗12周,各组检测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结果3组治疗后UAlb、FBG、BUN和SCR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高于单一治疗(P<0.01)。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可有效减少UAlb,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依那普利 氯沙坦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衰22例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随亮 陈红霞 丁焦生 《中原医刊》 2004年第9期6-7,共2页
目的 :观察活血化淤类中药针剂静脉点滴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上确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缺血及肾毒性药物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患者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 2 40mg及脉络宁2 0ml,每日 1次静脉点... 目的 :观察活血化淤类中药针剂静脉点滴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上确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缺血及肾毒性药物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患者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 2 40mg及脉络宁2 0ml,每日 1次静脉点滴 1~ 2周 ,统计少尿期时程及恢复期后血肌酐 ,尿素氮水平。结果 :4例死亡 ,18例治愈或病情相对稳定。对非死亡病例少尿期时程进行统计 ,最短 1天 ,最长达 2 2天 ,平均 6 6天。恢复期后有 4例血肌酐不能降到正常 188~ 3 60umol/L ,其余 14例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正常 ,与文献资料少尿期时程平均 10天对比 ,本组病例少尿期时程明显缩短。结论 :由缺血 ,休克 ,肾毒性药物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活血化淤 少尿期 中西医结合 肾小管坏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抗原决定簇与患者肾损伤程度相关
11
作者 崔昭 辛岗 +1 位作者 丁焦生 赵明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抗原决定簇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层析纯化的抗GBM自身抗体(APab-HRP)和抗α1、3、5(IV)NC1单克隆抗体(Mab1、3、5)作为识别GBM上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探针,应用竞争...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抗原决定簇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层析纯化的抗GBM自身抗体(APab-HRP)和抗α1、3、5(IV)NC1单克隆抗体(Mab1、3、5)作为识别GBM上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探针,应用竞争性ELISA法测定抗GBM抗体的抗原决定簇。结果59例患者中,58(98.3%)例可抑制Mab3,20(33.9%)例可抑制Mab1,均不抑制Mab5。同一血清对APab-HRP和对Mab3的抑制率呈平行关系(P<0.01)。不同患者血清抗体对APab-HRP的抑制率与该患者确诊时的血肌酐浓度呈正相关(P<0.05)。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患者血清抗体对APab-HRP的抑制率较高(P<0.01)。单纯抗GBM抗体阳性组较合并ANCA阳性组对APab-HRP的抑制率较高(P<0.05)。是否出现咯血、肾脏病理新月体所占比例、肾转归以及其他临床表现不同的患者,对各种探针的抑制率均无差异。结论抗GBM抗体的主要抗原决定簇位于α3(IV)NC1,但并不完全一致。抗原决定簇的差异可能与肾损害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抗原决定簇 肾损害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肾病38例治疗体会
12
作者 徐爱华 丁焦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2期163-163,共1页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3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Ualb)、空腹血糖(FBG)血压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3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Ualb)、空腹血糖(FBG)血压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替米沙坦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FBG、血压及肾功能基本稳定.结论 替米沙坦有效地降低DN的尿蛋白,对早期DN患者肾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清热通淋饮治疗热淋86例临床观察
13
作者 王长禄 丁焦生 周丽英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6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清热通淋饮 热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抗原决定簇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焦生 赵明辉 王海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863-865,共3页
目的 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的抗原决定簇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以抗Ⅳ型胶原α3 链非胶原区 1[α3(Ⅳ )NC1]单抗 (Mab3)和抗α5(Ⅳ )NC1单抗 (Mab5) ,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层析纯化的抗GBM自身抗体 (APab HRP) ,... 目的 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的抗原决定簇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以抗Ⅳ型胶原α3 链非胶原区 1[α3(Ⅳ )NC1]单抗 (Mab3)和抗α5(Ⅳ )NC1单抗 (Mab5) ,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层析纯化的抗GBM自身抗体 (APab HRP) ,作为识别GBM上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探针 ,应用竞争性ELISA法测定 33例抗GBM抗体的抗原决定簇 ,同时初步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33例患者血清均可抑制Mab3,30 / 33例可抑制APab HRP ,11/ 33例可抑制Mab5。但不同血清对同一探针 ,同一血清对不同探针的抑制率均不平行。单纯抗GBM抗体组 (2 7例 )对APab HRP的平均抑制率为 5 5 %± 18% ,而抗GBM抗体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组 (6例 )仅为 32 %± 2 2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在有或无肺出血患者之间 ,对各种探针抑制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抗GBM抗体血清均识别位于α3(Ⅳ )NC1上的主要抗原决定簇。但不同患者所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并不完全一致 ,少数血清可识别α5(Ⅳ )NC1。是否合并ANCA ,所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基底膜 抗体 抗原决定簇 肾疾病 急进性肾炎I型 Goodpasture病
原文传递
41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明辉 丁焦生 +2 位作者 刘玉春 邹万忠 王海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6-320,共5页
目的 了解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不同临床类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近 6年来检测出的 41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2 / 41例为Goodpasture病 (GP) ,其中 2例肾功能正常。 32 / 4... 目的 了解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不同临床类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近 6年来检测出的 41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2 / 41例为Goodpasture病 (GP) ,其中 2例肾功能正常。 32 / 41例患者为单纯抗GBM抗体阳性 ,其中 31/32例男性 ,平均年龄 (2 6 8± 9 7)岁。 9/ 41例抗GBM抗体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 ,其中 7/ 9例为女性 ,平均年龄 (4 4 5± 19 6 )岁。两组在性别和发病年龄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2 /41例作了肾活检 ,平均发病至肾活检时间为 (6 2 7± 43 5 )d。 2 / 32例肾功能正常的GP患者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 30 / 32例为新月体肾炎 ,其中 2 4/ 30例 (80 % )患者的肾小球 10 0 %受累 ,多伴有毛细血管襻和球囊严重破坏。免疫荧光检查仅 16 / 2 3例呈典型的IgG、C3 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 (GCW)呈线样沉积 ;7/ 2 3例表现为IgG和 (或 )C3 等沿GCW呈细颗粒状沉积 ,少数伴有系膜区沉积。典型和不典型的免疫荧光改变与光镜病理的严重程度不相关 (P >0 0 5 )。所有患者均有贫血、血尿和蛋白尿 ,其中7/ 4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经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4例患者临床完全缓解或好转 ,包括 2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的GP患者。其余患者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 症状 普通病理学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GBM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抗凝方法在出血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海燕 赵娟 +2 位作者 柳臣霞 丁焦生 杨小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20期2868-2870,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抗凝方法在出血患者CBP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4月我院行CBP治疗的出血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枸橼酸钠抗凝,行CBP治疗53次;B组18例采用无肝素抗凝,行 CBP 治疗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抗凝方法在出血患者CBP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4月我院行CBP治疗的出血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枸橼酸钠抗凝,行CBP治疗53次;B组18例采用无肝素抗凝,行 CBP 治疗27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滤器和管路凝血程度、滤器使用时间、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下降值、治疗目标完成情况及不良反应、护士工作强度及职业防护等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A组APTT在2、4及6 h的延长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滤器和静脉壶凝血程度明显轻于B组,A组滤器使用平均时间明显长于B组,管路更换频次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肌酐下降率较高(P〈0.05),治疗后无高钠血症、碱中毒出现;A组护士工作强度明显低于B组,降低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护士更愿意使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结论枸橼酸钠抗凝用于出血患者CBP治疗,既经济又安全有效,延长有效治疗时间、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降低了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节约了成本,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钠抗凝 无肝素抗凝 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职业防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