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菜叶红色素的提取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丁皓玥 胡迎芬 +1 位作者 郑妮 王莉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以红甜菜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甜菜叶红色素提取条件进行初步探究,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初步探讨了红甜菜叶色素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提取最显著的因素是提取液的pH值,其次是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最后... 以红甜菜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甜菜叶红色素提取条件进行初步探究,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初步探讨了红甜菜叶色素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提取最显著的因素是提取液的pH值,其次是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最后是提取温度。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液pH4.5,70%乙醇浓度,提取4.0h,提取温度20℃。对提取的甜菜叶红色素粗提液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对其稳定性影响显著,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和蔗糖有助于提高甜菜叶红色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甜菜叶 色素 正交试验 稳定性
下载PDF
液氮速冻对火龙果块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瑾莉 罗司嘉 +1 位作者 丁皓玥 王永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101,共11页
本文以火龙果块为原料,研究了-40℃、-60℃、-80℃和-100℃喷淋式液氮速冻及-18℃冰箱缓冻处理对火龙果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了最佳液氮速冻温度。结果表明:样品冻结速率随液氮速冻温度的降低而加快,冻结时间由1.25 min降至0.367 m... 本文以火龙果块为原料,研究了-40℃、-60℃、-80℃和-100℃喷淋式液氮速冻及-18℃冰箱缓冻处理对火龙果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了最佳液氮速冻温度。结果表明:样品冻结速率随液氮速冻温度的降低而加快,冻结时间由1.25 min降至0.367 min,但-100℃出现低温断裂现象;液氮速冻处理对样品的多酚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其中,-80℃液氮速冻处理后样品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降至47.27%,而缓冻处理后的酶活升高至301.09%;相比于缓冻处理,液氮速冻处理后的样品的质构保持更好,其汁液流失率在8.88%~10.50%之间,而缓冻处理则高达38.29%;随着液氮速冻温度的降低,样品的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色苷、抗坏血酸等品质保持更好。所以在不同温度液氮速冻处理中,-80℃对样品的品质保持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速冻 火龙果块 品质
下载PDF
花生粕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胡迎芬 丁皓玥 +1 位作者 魏玉西 于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144,共4页
为探究花生粕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以花生粕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3个对花生粕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影响比较显著的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测定了花生粕黄酮类物质... 为探究花生粕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以花生粕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3个对花生粕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影响比较显著的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测定了花生粕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花生粕总黄酮得率与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乙醇体积分数的关系;花生粕黄酮类物质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次数1次,该条件下花生粕总黄酮得率为1.197%;花生粕黄酮类物质对DPPH·、·OH和O-2·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25.0、24.5、204.0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粕 黄酮类物质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复合果汁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婧昕 刘旭 +2 位作者 丁皓玥 廖小军 王永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8-130,共13页
以苹果、石榴、布朗李制备复合果汁,对不同配比的复合果汁进行感官评价以确定最佳配比,并研究超高压(HHP)处理参数(处理压力、保压时间)对复合果汁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确定复合果汁的最佳复配比例为m苹果汁∶m石榴汁∶m布... 以苹果、石榴、布朗李制备复合果汁,对不同配比的复合果汁进行感官评价以确定最佳配比,并研究超高压(HHP)处理参数(处理压力、保压时间)对复合果汁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确定复合果汁的最佳复配比例为m苹果汁∶m石榴汁∶m布朗李浆=16∶3∶1。在400 MPa/5 min,500 MPa/1 min,500 MPa/3 min,500 MPa/5 min超高压处理条件下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数均符合GB 710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要求。与未处理组相比,HHP处理和热处理后样品的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色泽均无显著性变化。HHP处理样品的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与热处理组样品无显著性差异,而HHP处理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显著高于热处理组样品。其中,HHP处理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热处理组高8.57%~18.10%,铁还原能力高11.50%~24.78%。HHP处理使样品的黏度上升,而热处理使样品的黏度下降。HHP处理和热处理都使样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发生改变,而热处理后蒸煮味成分含量增加更多。与热处理相比,HHP处理对内源酶活性的钝化能力较弱,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脂肪氧化酶残存酶活分别在65.13%~76.97%,75.00%~85.42%,75.00%~85.00%范围,而热处理组为15.35%,7.29%,4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复合果汁 微生物 品质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富含叶酸果蔬泥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一璇 任爽 +2 位作者 邵妍慧 丁皓玥 王永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3-62,共10页
以南瓜、牛油果、蜂蜜、即食酵母粉为原料,制备富含叶酸的复合果蔬泥,与热处理(90℃,1.5 min)进行对比,探究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处理(400、500 MPa,1、5、10 min)对果蔬泥杀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确定果... 以南瓜、牛油果、蜂蜜、即食酵母粉为原料,制备富含叶酸的复合果蔬泥,与热处理(90℃,1.5 min)进行对比,探究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处理(400、500 MPa,1、5、10 min)对果蔬泥杀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确定果蔬泥的最佳复配比例为南瓜:牛油果6:1(w/w),蜂蜜添加量10%(w/w),酵母粉添加量2%(w/w)。结果表明:在热处理及HHP条件为400 MPa/5 min、400 MPa/10 min、500 MPa/1 min、500 MPa/5 min和500 MPa/10 min下,菌落总数均可降至2 lg cfu/g以下,霉菌酵母菌降至1 lg cfu/g以下。HHP处理的样品可溶性固形物(TSS)、抗坏血酸(Vc)和清除·DPPH能力与热处理组对比无显著差异,而总酚、叶酸、铁还原能力(FRAP)显著高于热处理组(P>0.05),分别较热处理组高出25%~50%、25%~45%、25%~50%。与热处理相比,HHP处理对内源酶活性钝化能力较弱,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残存酶活分别在75%~85%和65%~95%,而热处理组则为38%和71%。此外,热处理和HHP处理均使产品黏度增加,但热处理黏度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果蔬泥 叶酸 微生物 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