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盛昌摄影作品
1
作者 丁盛昌 《传媒》 2024年第14期I0005-I0005,共1页
下载PDF
广东西樵山40—50 ka B P地质遗迹与古人类活动新发现
2
作者 朱照宇 黄慰文 +13 位作者 关燕萍 潘炳炎 侯亚梅 李保生 张俊岭 曾提 欧阳婷萍 李明坤 贺辰戋 丁盛昌 闫龑 彭莎莎 胡巧 吕惠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7-1747,共11页
1958—1999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一带发现了众多记录了史前人类活动的石器地点,石器中包括双肩石器和细石器。迄今为止,“西樵山遗址”被认定是4—7 ka B P的大型新石器时期采石场和加工场。2011—2022年,笔者经多次地质遗迹... 1958—1999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一带发现了众多记录了史前人类活动的石器地点,石器中包括双肩石器和细石器。迄今为止,“西樵山遗址”被认定是4—7 ka B P的大型新石器时期采石场和加工场。2011—2022年,笔者经多次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调查,在西樵山东南麓富贤村北面发现了良好的第四纪地层剖面。地质探槽剖面测量和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富贤地点存在2套原始沉积地层:上部为第四纪全新世沼泽相地层,AMS14C校正年龄为5052—5409 a B P;下部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积-洪积相地层,AMS14C校正年龄为38420—40502 a B P,OSL (光释光)年龄为41.977—43.796 ka B P;在晚更新世地层中发现2层含旧石器层,下部A1层主要石器类型有较大型刮削器、尖刃器、舌型刃器及小型石片工具,如各类刮削器、锯齿刃器、凹缺器、石刀、使用石片、石核等,包括带铤斧型小石刀;上部A2层明显出现更多石刀类型且常常附带修背和修铤工作,其中一件用于生产细小长石片的原始楔形石核引人关注。据平均沉积速率计算,下部A1石器层年龄为46.511—47.325 ka B P,上部A2石器层年龄为41.977—42.167 ka B P;距今大于5 ka的全新世沉积物中的石制品数量虽少,但器物类型仍具有明显继承性与发展性特点。本文的发现更新并延伸了西樵山国家地质公园和“西樵山文化”的内涵,首次突破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确切年代的晚更新世旧石器遗存的纪录,追踪到大约40—50 ka现代人在华南沿海的足迹,揭示了同期石器工业的面貌及其文化内涵的发展特征和演变。研究表明,在MIS3间冰段相对湿热时期以及MIS2相对干冷阶段,富贤地点的古人类面临环境变化的挑战而开启了新的生计模式,这对于揭示现代人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50 ka B P 晚更新世地层 旧石器 富贤地点 西樵山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影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3
作者 丁盛昌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6期27-29,共3页
在科技革新与数码传媒艺术发展的当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传媒不断发展,图像走向大众。从传统文字结合的视觉传递到如今丰富的图像形式,突破了传播形式。当代美术和后现代主义发展中,视频艺术关键,从初态发展到与新媒介融合,推动了传统艺术... 在科技革新与数码传媒艺术发展的当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传媒不断发展,图像走向大众。从传统文字结合的视觉传递到如今丰富的图像形式,突破了传播形式。当代美术和后现代主义发展中,视频艺术关键,从初态发展到与新媒介融合,推动了传统艺术。本文着重剖析图像在视觉传递设计的革新与运用,探究动态图形如视频与GIF为受众带来新视觉效果和美学经验,扩展至生活中的设计与信息传递,以图与视觉传递结合探索新模式,让受众有更多感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视觉传达 新媒体艺术 心理感知
下载PDF
华南沿海广从断裂带北段断层泥中石英微形貌与第四纪活动性特征
4
作者 丁盛昌 邱世藩 +2 位作者 朱照宇 詹松 张秉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对广东省中南部广(州)-从(化)活动断裂带北段断层泥中的石英碎粒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形貌分析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石英微形貌特征在断裂活动的刻蚀阶段主要表现为放射状、阶步状断口以及平直擦痕,在后期... 对广东省中南部广(州)-从(化)活动断裂带北段断层泥中的石英碎粒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形貌分析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石英微形貌特征在断裂活动的刻蚀阶段主要表现为放射状、阶步状断口以及平直擦痕,在后期溶蚀阶段以Ⅰ_(A)类和Ⅰ_(B)类特征为主兼有Ⅰ_(C)类和Ⅱ-Ⅲ类形迹;石英ESR年龄为234~296 ka BP。据此分析,该研究地段的广从断裂带在第四纪至少有4次活动,其主要活动期在中更新世中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在上新世也有轻微活动;断裂运动性质以快速滑动的粘滑为主,兼有缓慢运动的蠕滑;力学性质为压剪性和张剪性并存。尽管这些特征显示该地段广从断裂带在全新世活动性较弱,但断裂带造成的岩石破碎性和地形反差致使工程建筑的地基非常脆弱。因此,对该地段流溪河特大桥及周边地段应切实加强潜在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石英微形貌 ESR测年 第四纪活动性 广从断裂带 华南沿海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花斑粘土磁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实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贺辰戋 张桂华 +10 位作者 梁定辉 李明坤 张俊岭 李结涛 关燕萍 彭莎莎 丁盛昌 曾提 王云鹏 欧阳婷萍 朱照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9-1361,共13页
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历史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其中,全新世与更新世界线附近“花斑粘土”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气候条件是最有兴趣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珠江三角洲陆地西北部的广东省佛山市西樵山XQS-ZK7钻孔岩芯(... 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历史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其中,全新世与更新世界线附近“花斑粘土”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气候条件是最有兴趣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珠江三角洲陆地西北部的广东省佛山市西樵山XQS-ZK7钻孔岩芯(全长16 m),对花斑粘土及其邻近6.1 m特定层位岩芯进行了AMS14C和OSL测年,同时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参数测量和粒度分析,并对代表性样品进行了岩石磁学参数测量。其中磁学参数主要包括χlf、χfd%、S_(-300)、HIRM、IRM、κ-T曲线等。将610 cm岩芯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层位,第一层年龄约67~60 ka B.P.,第二层年龄约60~59 ka B.P.,第三层(花斑粘土层)年龄约59~49 ka B.P.,这3层分别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MIS 4后半期、MIS 4/MIS 3过渡期和MIS 3早期的沉积层;第四层年龄小于11 ka B.P.,对应于MIS 1早期。缺失MIS 3中后期至MIS 2时期的沉积物。研究结果显示:本地花斑粘土与其下伏沉积物具有一种自下而上从粗到细的“正粒序层理”沉积构造,花斑粘土层中夹有3层灰色砂、粉砂、粘土并含有贝壳碎片,其原始沉积为水成成因类型;从花斑粘土到下伏地层,沉积物颜色由红黄杂色→灰白色→青灰色逐渐变化,与经典的风化作用程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的规律一致;花斑粘土层下伏第一层灰色沉积层中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并含部分碎屑赤铁矿,而花斑粘土层则含有较多的成土作用新生成的赤铁矿和针铁矿以及超细磁铁矿;花斑粘土中的亚铁磁性超顺磁(SP)颗粒矿物与高矫顽力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同时形成,即原始水成沉积在后期高温高湿环境下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而产生了磁性矿物的转变。据此认为:由于华南地区湿热气候导致的强烈风化成土作用,本地花斑粘土经历了多期水下沉积→暴露地表→差异风化的气候-沉积环境变化过程,其最终形成是在MIS 3升温阶段(尤其是中后期)遭受了强烈风化作用的基础上叠加了MIS 2末次盛冰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的暴露风化作用。这一认识说明珠江三角洲花斑粘土的形成时代与演化过程尚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学特征 沉积环境 气候变化 花斑粘土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错鄂钻孔更新世早期古气候变化周期及其气候-构造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丁盛昌 朱照宇 闫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8-1702,共15页
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隆升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影响巨大,因此研究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古气候重建研究多集中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阶段,而更新世早期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错鄂... 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隆升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影响巨大,因此研究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古气候重建研究多集中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阶段,而更新世早期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错鄂钻孔(CE)揭露了整套第四纪地层,其中岩芯124.6~174.4 m地层连续,古地磁年龄约为1.8~2.6 Ma,是进行青藏高原更新世早期古气候变化周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良好材料。本研究使用Acycle软件对错鄂钻孔1.8~2.6 Ma的425个样品磁化率(χ)、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非磁滞剩磁磁化率(χARM)3个磁学指标进行频谱分析。频谱分析结果显示3个磁学指标均表现出100 ka和22 ka的周期。其中,100 ka周期可能是受东亚季风的影响,说明在更新世早期,东亚季风可进入高原内部影响错鄂湖区的气候变化;22 ka周期可能是源于印度季风的影响。全球冰量在这一时期对东亚季风和错鄂湖区气候环境变化影响较小,因此错鄂钻孔中没有记录到41 ka的周期。2.2 Ma时岩芯磁化率100 ka周期滤波振幅变大,结合前人孢粉记录显示这一时期存在一次气候干旱事件,推测2.2 Ma时青藏高原发生局部构造活动导致印度季风对错鄂湖区的影响减弱,并发生干旱事件。这也使得错鄂湖区在2.6~2.2 Ma气候变化主要受印度季风影响,在2.2 Ma之后转变为主要受东亚季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错鄂 更新世早期 旋回地层学 古气候周期 东亚季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