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及有创方法在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丁礼仁 王凯 +2 位作者 徐卫华 李阿娜 沈华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51-1453,1456,共4页
目的:观察无创和有创方法在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HR)中的应用。方法:以卵白蛋白激发制备C57BL/6小鼠哮喘模型,分为哮喘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地塞米松(DXM)处理组,均以有创和无创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AHR),无创方法采用Buxco系统,... 目的:观察无创和有创方法在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HR)中的应用。方法:以卵白蛋白激发制备C57BL/6小鼠哮喘模型,分为哮喘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地塞米松(DXM)处理组,均以有创和无创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AHR),无创方法采用Buxco系统,测量指标为Penh;有创方法选取气管插管,以肺阻力为测量指标。同时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做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做病理切片染色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OVA激发后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明显升高,DXM处理后可显著降低;(2)OVA组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DXM处理后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可以明显减轻;(3)Penh和肺阻力测量结果,经重复测量及方差分析后显示无论在不同激发药物之间,还是不同组间,其主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25g/L和50g/L乙甲酰胆碱(Mch)激发时,OVA组的Penh比值显著高于NS组,而DXM组显著低于OVA组。结论:肺阻力和Penh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评价哮喘小鼠模型的AHR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反应性 小鼠
下载PDF
人禽流感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华浩 丁礼仁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163-165,168,共4页
关键词 人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 呼吸道症状 禽流行性感冒 甲型流感病毒 传染性疾病 禽流感病毒 经济损失 病毒抗体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炎症调节作用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林琳 丁礼仁 +1 位作者 王杰 史继波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IL-10、IL-6、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ECOPD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IL-10、IL-6、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ECOPD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临床疗效及IL-10、IL-6、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2.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呼吸困难消失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均升高,IL-6和TNF-α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调节IL-10、IL-6、TNF-α水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10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36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舒彩敏 丁礼仁 季巧英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75-476,共2页
肺栓塞(PE)是由于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的总称,其中以肺血栓栓塞症(PET)为多见,而PET的血栓大多来源于深静脉血栓。近年来PET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且漏诊率、误诊率和病死... 肺栓塞(PE)是由于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的总称,其中以肺血栓栓塞症(PET)为多见,而PET的血栓大多来源于深静脉血栓。近年来PET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且漏诊率、误诊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而文献报道若能对本病予及时、恰当的治疗,病死率可降低至2%。现笔者将近年来收治的急性PE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临床分析 肺血栓栓塞症 病理综合征 肺循环障碍 深静脉血栓 PET 动脉主干
下载PDF
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 in China:Analysis of 64 Cases and A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7
5
作者 丁礼仁 李雯 +4 位作者 王凯 陈亚红 徐浩 汪慧英 沈华浩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5期599-603,共5页
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 (TBA) is a rar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64 cases of primary TBA in China and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s discussed.The... 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 (TBA) is a rar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64 cases of primary TBA in China and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s discussed.The Chinese biological and medical databases from 1970 to 2010 were searched and 75 cases of complet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were identified.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were summarized and longitudinal comparisons were made of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methods over tim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TBA has increased over recent year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non-specific.Progressive dyspnea, cough and sputum were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has increased over the years.The bronchoscopy and transbrochial lung biopsy (TBLB) were usually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the diagnosis.Treatment was reported for a total of 44 cases.Bronchoscopic Nd:YAG laser irradiation,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such as steroids and colchicines were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some patient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rimary TBA patients in China are largely consistent with findings reported in other countries.Dramatically more cases were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 mainly due to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bronchoscopy since 1990s.Chest CT scan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The definit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bronchoscopic findings and Congo red staining of biopsy specimen.Bronchoscopic Nd:YAG laser irradiation,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such as steroids and colchicines were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som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 META-ANALYSIS REVIEW
下载PDF
砷剂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丁礼仁 沈华浩 崔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6-687,I003,共3页
关键词 砷剂 支气管哮喘 大鼠 气道炎症
原文传递
纵隔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丁礼仁 李秀珍 +2 位作者 王凯 丁信法 沈华浩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纵隔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临床少见,常发生于年轻男性,以咳嗽、胸痛、气急等为主要表现,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纵隔肿块,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现报道1例原发性纵隔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纵隔肿块 临床医生 年轻男性 主要表现 胸部X线 早期诊断 检查表
原文传递
读片园地 第75例——右下肺后类圆形肿块
8
作者 丁礼仁 罗发满 +4 位作者 王苹莉 徐志豪 李秀珍 汪慧英 沈华浩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右下肺 圆形肿块 2004年6月 读片 X线胸片示 占位性病变 右肺肿块 高考体检 痰中带血 心脏超声 胸部CT 纵隔肿瘤 患者 后纵隔 既往史 家族史
原文传递
疑难病例析评 第174例 发热-咳嗽-两肺浸润-皮下结节
9
作者 丁礼仁 方秋雁 +2 位作者 李秀珍 孙继红 沈华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09-711,共3页
患者男,34岁。因发热、咳嗽伴活动后胸闷、气急2周于2006年2月23日以“两肺炎”收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患者2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当时自测体温在38℃上下,发热自下午开始明显升高,晚上达高峰,在39℃左右,伴有夜... 患者男,34岁。因发热、咳嗽伴活动后胸闷、气急2周于2006年2月23日以“两肺炎”收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患者2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当时自测体温在38℃上下,发热自下午开始明显升高,晚上达高峰,在39℃左右,伴有夜间盗汗。伴咯痰,量不多,白色黏液痰,偶有黄色脓痰及痰中带血。活动后胸闷、气急明显,休息后可以缓解,无喘息,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病例析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发热 皮下结节 咳嗽 肺浸润 阵发性呼吸困难 痰中带血
原文传递
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钟永红 丁礼仁 +6 位作者 徐浩 王云艳 高玉红 陈婷 唐碧云 沈林峰 王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6-248,共3页
肺癌是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常首先侵犯胸腔内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获取这些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于确立诊断和分期至关重要。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的手段包括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 肺癌是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常首先侵犯胸腔内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获取这些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于确立诊断和分期至关重要。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的手段包括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及纵隔镜手术等。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气道内超声实时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术,创伤小,可获得多组纵隔淋巴结标本,具备巨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肿大 transbronchial 气道内 成像技术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诊断 肺门 超声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华浩 丁礼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综合征 发病机制 研究现状 病毒作用 非典型肺炎
原文传递
胸痛 发热 白细胞下降
12
作者 应英华 丁礼仁 +3 位作者 王苹莉 刘进 徐志豪 沈华浩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6-897,共2页
关键词 发热症状 白细胞下降 胸痛 阵发性咳嗽 体温恢复 外周血白细胞 X线胸片 左下肺炎
原文传递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
13
作者 陈科丹 徐耕 +2 位作者 丁礼仁 陈丽荣 杨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43-644,共2页
关键词 隐球菌 脑脊液 二性霉素B 氟康唑
原文传递
无肌病性皮肌炎与典型皮肌炎的回顾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小伟 王凯 丁礼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皮肌炎(DM)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1975由Bohan等提出,后Hudgson等提出了其诊断标准。无肌病性皮肌炎(ADM)是DM的一种临床亚型,于1979年由Pearson首次提出,后Euwer等提出了ADM的诊断标准为仅有DM的典型皮损而无肌肉损害,199... 皮肌炎(DM)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1975由Bohan等提出,后Hudgson等提出了其诊断标准。无肌病性皮肌炎(ADM)是DM的一种临床亚型,于1979年由Pearson首次提出,后Euwer等提出了ADM的诊断标准为仅有DM的典型皮损而无肌肉损害,1999年Sontheimer修订其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肌病性皮肌炎 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Pearson 诊断标准 ADM 临床亚型 肌肉损害
原文传递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涛 丁礼仁 姜伟敏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4190-419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法华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2例PTE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吸氧等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3-5 mg,口服...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法华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2例PTE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吸氧等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3-5 mg,口服,qd+低分子肝素7500U,皮下注射,bi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1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bt(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bt(CO2)]等肺动脉血气指标,缺损肺动脉栓塞数及改善率,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再入院率和病死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缺损肺动脉栓塞数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 H、pbt(O2)、pbt(CO2)、缺损肺动脉栓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 H、缺损肺动脉栓塞数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bt(O2)、pbt(CO2)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入院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治疗PTE较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疗效更好,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注射液 华法林 低分子肝素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