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素先运用甘温除热法2则
1
作者 杨洪浦 张影华 +1 位作者 刘栋 丁素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85-1185,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病 中药治疗 经验 丁素先
下载PDF
丁素先主任治疗皮肤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体会
2
作者 杨洪浦 乔树芳 +1 位作者 张影华 丁素先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6-757,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病 丁素先
下载PDF
丁素先内外并治寻常型银屑病经验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育晓 冷梦莹 +2 位作者 俞鸣 张宇 丁素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6-88,共3页
介绍丁素先运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血热证型寻常型银屑病。丁老经验认为寻常型银屑病为多种原因导致内生蕴热毒邪或外感火热之邪煎熬营血,热毒蕴结不散,发于肌肤而成,临床治疗着重于清解热邪、固护肌表;又热毒燔灼营血、肌肤失养,丁老认... 介绍丁素先运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血热证型寻常型银屑病。丁老经验认为寻常型银屑病为多种原因导致内生蕴热毒邪或外感火热之邪煎熬营血,热毒蕴结不散,发于肌肤而成,临床治疗着重于清解热邪、固护肌表;又热毒燔灼营血、肌肤失养,丁老认为营血耗伤,“不通、不荣”是造成肌肤出现系列临床症状的关键,故在“清热滋阴”的基础上提出“养血润肤”的思想,气血得养得行,耗伤之营血得以恢复,病症自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并治 中药药浴 寻常型银屑病 名医经验 丁素先
下载PDF
丁素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经验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亚翠 丁素先 王红梅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2期2073-2075,共3页
丁素先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口腔扁平苔藓病因概括为四类:一是心脾湿热,壅滞化火,循经上攻于口舌;二是肝郁气滞,郁火循肝经燔灼炎上,伤津耗液,灼伤黏膜;三是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血热妄行,上炎口舌;四是气血两虚,血虚生热化燥,血热... 丁素先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口腔扁平苔藓病因概括为四类:一是心脾湿热,壅滞化火,循经上攻于口舌;二是肝郁气滞,郁火循肝经燔灼炎上,伤津耗液,灼伤黏膜;三是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血热妄行,上炎口舌;四是气血两虚,血虚生热化燥,血热妄行可致黏膜下瘀斑、出血。心脾蕴热证方用导赤散合凉膈散加减,肝郁气滞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肾阴虚证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气血不足证方用炙甘草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心脾蕴热证 肝郁气滞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不足证 丁素先
下载PDF
丁素先主任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红斑狼疮临床经验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宏 丁素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治疗 中医药
下载PDF
丁素先治疗痤疮经验介绍
6
作者 王文欢 丁素先 王红梅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1期181-183,共3页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情虽轻,但常反复发作,根治困难。丁素先主任是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结缔组织病专科门诊组长,擅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性毛囊炎、湿疹等皮肤病。丁主任认为,痤疮虽多为热、痰、...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情虽轻,但常反复发作,根治困难。丁素先主任是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结缔组织病专科门诊组长,擅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性毛囊炎、湿疹等皮肤病。丁主任认为,痤疮虽多为热、痰、湿、瘀阻滞而成,治疗如果只局限于清热、除湿、化痰、祛瘀,往往收效较差,治疗时更应结合脏腑进行辨证,才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脏腑辨证 经验介绍 丁素先
原文传递
清热祛风冲剂治疗荨麻疹、湿疹临床观察与药理实验 被引量:5
7
作者 丁素先 匡朴 +2 位作者 刘艳荣 卢桂玲 姜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7-247,共1页
清热祛风冲剂治疗荨麻疹、湿疹临床观察与药理实验丁素先,匡朴,刘艳荣,卢桂玲,姜卉天津市长征医院(邮政编码300021)清热祛风冲剂是我科在临床上应用30年治疗荨麻疹、湿疹等风热证皮肤病的协定处方。该方由荆防、黄芩、连... 清热祛风冲剂治疗荨麻疹、湿疹临床观察与药理实验丁素先,匡朴,刘艳荣,卢桂玲,姜卉天津市长征医院(邮政编码300021)清热祛风冲剂是我科在临床上应用30年治疗荨麻疹、湿疹等风热证皮肤病的协定处方。该方由荆防、黄芩、连翘、黄柏、苦参。白藓皮、生地、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祛风冲剂 药理学 荨麻疹 湿疹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狼疮脑病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附32例严重脑病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丁素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5-6,共2页
关键词 病例分析 狼疮脑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严重脑病分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34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分析
9
作者 丁素先 梁健 +3 位作者 刘刚 刘世明 边天羽 俞锡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8-20,66,共4页
对346例SLE病人12年间观察中,缓解占61.8%(214例),有效占21.7%(75例),无效2%(6例)死亡占14.5%(51例),故有效率为83.5%。中医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中,均说明中医药对SLE有一定疗效。单独使用中医药以亚急性SLE病人为好。中药的方药... 对346例SLE病人12年间观察中,缓解占61.8%(214例),有效占21.7%(75例),无效2%(6例)死亡占14.5%(51例),故有效率为83.5%。中医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中,均说明中医药对SLE有一定疗效。单独使用中医药以亚急性SLE病人为好。中药的方药中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法与补益药物同时或交替使用,并进行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组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血化瘀法 方药中 脾肾阳虚 中医辨证论治 活血化癖 气阴两虚 补益药物 狼疮方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改变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宏丽 赵俊芳 +1 位作者 李孟娟 丁素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及其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FoxP3+分子表达,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结果 SLE患者活动期组、稳定...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及其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FoxP3+分子表达,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结果 SLE患者活动期组、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是(3.57±1.45)%,(5.14±1.63)%,(6.03±1.96)%。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稳定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CD25+FoxP3+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FoxP3+T细胞与疾病的活动指数(DAI)正相关(r=0.659,P<0.05);而CD4+CD25-FoxP3+T细胞与DAI无统计学相关性(r=0.184,P>0.05)。活动期患者CD4+CD25+IL-10+细胞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然而CD4+CD25-TGF-β+细胞在活动期患者、稳定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Tr细胞数量减少,分泌的IL-10增加,TGF-β减少,可能导致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减弱,自身免疫耐受平衡被打破,出现激活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多;此外,T淋巴细胞激活增多,还可辅助B细胞产生更多相关抗体,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FOXP3 IL-10 TGF—β
下载PDF
2825例皮肤病患者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维云 肖尹 +2 位作者 纪华安 薛丑文 丁素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3-204,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某些皮肤病的意义。方法采用抗人Ig(IgG、IgA、IgM和补体C3)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2825例(89个病种)皮肤病患者皮损作了检查。结果9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区基底膜阳性占95%... 目的为了探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某些皮肤病的意义。方法采用抗人Ig(IgG、IgA、IgM和补体C3)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2825例(89个病种)皮肤病患者皮损作了检查。结果9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区基底膜阳性占95%,曝光区正常皮肤基底膜阳性占80%,而287例盘状红斑狼疮皮损基底膜阳性占92%,曝光区正常皮肤均阴性;62例混合结缔组织病皮损区阳性为85%;184例皮肌炎皮损血管壁阳性70%;73例系统性硬皮病皮损区阳性70%;211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层阳性93%;125例寻常性天疱疮皮损区表皮细胞间阳性95%;8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阳性为92%;71例疱疹样皮炎的阳性为90%;116例血管炎病灶区血管壁阳性为90%。结论提示SLE、DLE及大疱性皮肤病皮损的免疫荧光标记形态具有特征性改变。而且,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其它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体技术 皮肤病 免疫荧光检查
下载PDF
白癜风临床特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艳霞 贾婷婷 +2 位作者 王鹏雨 张峻岭 丁素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国内外尚无可以根治此病的方法,该文就白癜风的一般情况、发病诱因、合并症和临床表现方面对近5年来白癜风的临床研究状况进...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国内外尚无可以根治此病的方法,该文就白癜风的一般情况、发病诱因、合并症和临床表现方面对近5年来白癜风的临床研究状况进行论述总结,以期可以更好管理患者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一般情况 诱因 合并症 临床表现
下载PDF
43例皮肌炎患者皮损及肌肉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维云 肖尹 +3 位作者 纪华安 薛丑文 王萍 丁素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抗人IgIgG、IgM、IgA和补体C3DIF技术,检查了43例皮肌炎患者肌肉组织和其中21例皮肌炎患者皮肤损害的荧光分布。结果皮肌炎患者肌肉组织IgG、IgM、IgA和补体C3的阳性率分别为72.09%、23.26%、11.63%...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抗人IgIgG、IgM、IgA和补体C3DIF技术,检查了43例皮肌炎患者肌肉组织和其中21例皮肌炎患者皮肤损害的荧光分布。结果皮肌炎患者肌肉组织IgG、IgM、IgA和补体C3的阳性率分别为72.09%、23.26%、11.63%和51.16%,分布于肌膜;皮损区IgG、IgM、IgA和补体C3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9.05%、4.76%和61.90%,分布于基底膜。患者外周血IgG水平明显升高(70.83%)。结论体液免疫亢进在皮肌炎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皮损 肌肉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体液免疫亢进 免疫调节治疗
下载PDF
抗生素治疗点滴状银屑病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树芳 李维云 +2 位作者 毛舒和 丁素先 边天羽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0,共2页
银屑病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性皮肤病,其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中的点滴状银屑病与细菌感染关系密切。人们从分子水平研究发现,银屑病的免疫异常与感染的病原体中携带的M蛋白抗原有关。因此,消除或抑制产生此类蛋白质的病原体,... 银屑病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性皮肤病,其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中的点滴状银屑病与细菌感染关系密切。人们从分子水平研究发现,银屑病的免疫异常与感染的病原体中携带的M蛋白抗原有关。因此,消除或抑制产生此类蛋白质的病原体,往往可减缓抗原抗体反应,减轻乃至治愈该病。我们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7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滴状银屑病 药物疗法 抗生素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艳霞 贾婷婷 +3 位作者 王鹏雨 张峻岭 张理涛 丁素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88-291,共4页
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曾作为镇痛药、镇静药广泛用于临床,后因其严重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目前,因为沙利度胺在免疫调节、抑制炎性反应、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在皮肤科疾病方面有了新的治疗疗效。近年来,利度胺治疗口腔糜烂型... 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曾作为镇痛药、镇静药广泛用于临床,后因其严重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目前,因为沙利度胺在免疫调节、抑制炎性反应、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在皮肤科疾病方面有了新的治疗疗效。近年来,利度胺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瘙痒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等方面又有了新的研究,因此综述了沙利度胺近来在皮肤疾病的新用途,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皮肤科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宇 李红 +3 位作者 丁素先 聂振华 肖尹 纪华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2-305,共4页
报告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女,52岁。因鼻部外伤后进行性暗红色斑块5个月就诊。结合皮损组织病理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是一种较罕见的感染性致死性疾病,对可疑患... 报告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女,52岁。因鼻部外伤后进行性暗红色斑块5个月就诊。结合皮损组织病理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是一种较罕见的感染性致死性疾病,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进行厌氧菌培养,提高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是早期诊断该病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 细菌性 致死性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红梅 华银双 +2 位作者 李晓莉 丁素先 徐丽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SLE患者外周血CD4^+T,CD8^+T,CD8^+CD28^+T,CD8^+CD28^-T,CD3^+CD4^+IFN-r^+T和CD3^+CD4^+IL-4^+T细胞百分率。方法 SLE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燔型、肝热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4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SLE患者外周血CD4^+T,CD8^+T,CD8^+CD28^+T,CD8^+CD28^-T,CD3^+CD4^+IFN-r^+T和CD3^+CD4^+IL-4^+T细胞百分率。方法 SLE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燔型、肝热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4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中CD4^+T,CD8^+T,CD8^+CD28^+T,CD8^+CD28^-T,CD3^+CD4^+IFN-r^+T和CD3^+CD4^+IL-4^+T细胞百分率,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不同证型SLE患者外周血CD4^+T表达均下降(P均<0.01),气阴两虚血瘀型CD8^+CD28^+T表达降低、CD8^+CD28^+T/CD8^+CD28^-T比值降低、CD8^+CD28^-T表达升高,脾肾阳虚型CD3^+CD4^+IFN-r^+T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CD3^+CD4^+IL-4^+T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组及气血两燔型(P均<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失衡,中医辨证分型与微观指标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T淋巴细胞 辨证分型
下载PDF
高脂蛋白血症Ⅱa伴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树芳 张峻岭 +5 位作者 徐丽敏 王建平 李弘 王庆文 丁素先 毛舒和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4岁.主因全身散发黄色结节,逐渐增多,无自觉症状,病史14年,于2003年12月3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岁开始在臀部出现小的黄色丘疹,以后在四肢,尤其是关节伸侧出现相同皮疹,皮疹呈进行性发展.
关键词 高脂蛋白血症 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 临床资料 高胆固醇血症 降血脂药物
下载PDF
边天羽治疗SLE脑病后遗症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正风 丁素先 王红梅 《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红斑狼疮脑病(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严重的并发症,当SLE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称为狼疮脑病(CNS-SLE,狼脑),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狼疮,是狼疮危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边天羽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奠基者,开创独具... 红斑狼疮脑病(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严重的并发症,当SLE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称为狼疮脑病(CNS-SLE,狼脑),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狼疮,是狼疮危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边天羽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奠基者,开创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皮肤病完整的学术体系,他擅长于皮肤科重症、危症的治疗,对于SLE脑病更是有独到的见解,边老师治疗狼脑应用激素并配合中药,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脑病后遗症 辨证论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狼疮方-2与强的松治疗BXSB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振宇 娄建石 +1 位作者 杨新建 丁素先 《药品评价》 CAS 2004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狼疮方二号(LCF-2)与强的松对BXSB狼疮鼠体重、死亡率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中、西药对狼疮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BXSB狼疮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合用组。采用动态观察方法测定...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狼疮方二号(LCF-2)与强的松对BXSB狼疮鼠体重、死亡率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中、西药对狼疮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BXSB狼疮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合用组。采用动态观察方法测定小鼠体重变化,死亡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率;结果(1)LCF-2组及中西药合用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中药组死亡率为0,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中西药组死亡率虽很低,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3)中药与中西药组对CD3+、CD4+、CD8+以及CD+4/CD+8T细胞均有显著的上调作用,而西药组对CD4+和CD4+/CD8+T细胞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对CD3+、CD8+T细胞作用不明显。结论中药复方LCF-2与强的松均对BXSB狼疮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二者对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各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狼疮方二号 强的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T淋巴细胞亚群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