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CT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于神经内科住院的表现有缺血性脑卒中(CIS)症状的病人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3±7.6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双...目的探讨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CT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于神经内科住院的表现有缺血性脑卒中(CIS)症状的病人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3±7.6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双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21例。两组管电压、碘对比剂剂量分别为80 k V、50 m L和120 k V、100 m L。对2组病人分别进行CTA检查,并进行相应后处理以显示颅内动脉斑块。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2组影像噪声、血管强化程度、影像质量评分及X线辐射剂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双低剂量组的噪声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间CNR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管电压组大脑中动脉M1段及椎基底动脉监测点的CT值均高于常规管电压组(均P<0.05)。双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质量评分均显示良好(均>2分),两组间各种影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剂量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结论双低剂量组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及成分,可对其稳定性做出较精确的判断,并能有效降低X线对人体的电离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双低剂量CT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CT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于神经内科住院的表现有缺血性脑卒中(CIS)症状的病人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3±7.6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双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21例。两组管电压、碘对比剂剂量分别为80 k V、50 m L和120 k V、100 m L。对2组病人分别进行CTA检查,并进行相应后处理以显示颅内动脉斑块。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2组影像噪声、血管强化程度、影像质量评分及X线辐射剂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双低剂量组的噪声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间CNR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管电压组大脑中动脉M1段及椎基底动脉监测点的CT值均高于常规管电压组(均P<0.05)。双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质量评分均显示良好(均>2分),两组间各种影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剂量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结论双低剂量组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及成分,可对其稳定性做出较精确的判断,并能有效降低X线对人体的电离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双低剂量CT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