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帕霉素及mTOR siRNA对宫颈癌HeLa细胞mTOR和4EB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建萍 李晟磊 +4 位作者 赵志华 张红新 丁胭脂 张虎 陈奎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mTOR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及雷帕霉素和mTOR siRNA对宫颈癌细胞中mTOR、4EBP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NAi技术及雷帕霉... 目的探讨mTOR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及雷帕霉素和mTOR siRNA对宫颈癌细胞中mTOR、4EBP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NAi技术及雷帕霉素分别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处理前后HeLa细胞中mTOR、4EB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OR蛋白在3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0例CIN组织和45例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55.0%(11/20)和71.1%(32/45),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与宫颈癌组织中mTO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及mTOR siRNA分别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24、48和72 h后,各组与相应对照组相比,mTOR、4EB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mTOR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过表达,其过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雷帕霉素和mTOR siRNA可抑制宫颈癌细胞mTOR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影响其下游4EBP1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ELA细胞 MTOR 雷帕霉素 小干扰RNA 4EBP1
下载PDF
Smo siRNA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及Smo、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爱叶 丁胭脂 +2 位作者 张虎 张红新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Smo siRNA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Smo siRNA-3,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后,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mo、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Smo siRNA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Smo siRNA-3,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后,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mo、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分析凋亡指数(AI)和凋亡细胞比例。以未转染、无关序列siRNA转染和转染试剂的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各对照组相比,Smo siRNA-3转染细胞24、48和72 h后EC9706细胞中Smo、bcl-2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以转染72 h降低最显著(P<0.05)。与各对照组相比,Smo siRNA-3转染72 h后细胞中Smo、bc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F=151.310、143.190,P<0.001),AI增加(F=66.270,P<0.001),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均增加(F=101.100、334.990,P<0.001)。结论:Smo siRNA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中Smo基因表达,进而下调bcl-2表达,促进EC9706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O BCL-2 食管癌 凋亡
下载PDF
Smo siRNA对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海斌 张虎 +2 位作者 丁胭脂 张红 陈奎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579-1588,共10页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影响.方法:使用Smo siRNA转染人食管癌EC9706细胞,设无关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为对照,将转染好的细胞注射到裸鼠肩胛旁区,4wk后取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影响.方法:使用Smo siRNA转染人食管癌EC9706细胞,设无关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为对照,将转染好的细胞注射到裸鼠肩胛旁区,4wk后取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Smo、Gli1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Smo、Gli1 mRNA的表达;运用TUNEL法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裸鼠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转染siRNA后,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3组组织中siRNA干扰组Smo蛋白(8.37±1.73)及mRNA(2.32±0.63)、Gli1蛋白(3.53±0.37)及mRNA(3.35±0.87)阳性表达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无关对照组Smo蛋白及mRNA分别为8.42±1.49、9.61±0.85,空白对照组Smo蛋白及mRNA8.37±1.73、9.82±0.63;无关对照组Gli1蛋白及mRNA分别为0.89±0.06、8.41±1.64,空白对照组Gli1蛋白及mRNA0.91±0.05、8.53±1.38),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及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关对照组Smo蛋白及mRNA分别为9.61±0.85、0.89±0.06;空白对照组Smo蛋白及mRNA为0.91±0.05、0.96±0.07;无关对照组Gli1蛋白及mRNA分别为0.87±0.08、0.89±0.07,空白对照组Gli1蛋白及mRNA分别为0.84±0.06、0.87±0.06;siRNA干扰组中的Smo(0.33±0.06)及mRNA(0.35±0.07)、Gli1(0.29±0.05)及mRNA(0.29±0.05)的表达量明显下调,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结果显示,siRNA干扰组凋亡率(apoptosis rate,AI)明显升高,组间两两比较A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胞质固缩、电子致密度增高,可见凋亡早期细胞,染色质固缩并凝结成形态不同的块状,凋亡晚期细胞可见,细胞核裂解为碎块状,产生凋亡小体.两对照组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细胞膜完整,线粒体等细胞器正常,细胞核基本正常.结论:Smo siRNA可通过下调裸鼠食管癌细胞中Smo基因的表达,进而体内诱导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ic HEDGEHOG SMOOTHENED 核转录因子 裸鼠移植
下载PDF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HR-HPV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邢亚萍 宋晓霞 +1 位作者 丁胭脂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V原位杂交技术对328例诊断结果为168例LSIL、1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的子宫颈组织蜡块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LSIL的病变细胞集中在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HSIL的病变细胞主要集中在上皮下层。168例LSIL患者中HR-HPV阳性率95.2%;LSIL、HSIL中HPV 16、18阳性率分别为26.2%、57.5%,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80.9%、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原位杂交检测组中,HR-HPV的阳性率为70.2%,HR-HPV阳性LSIL中,棕黄色阳性细胞位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中层,基底层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HR-HPV感染与L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LSIL患者中HR-HPV的感染开始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R-HPV 鳞状上皮 感染方式
下载PDF
球形细胞静脉畸形3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5
作者 刘秋雨 鲍伟杰 +6 位作者 李春晓 薛霜 丁胭脂 刘大看 马丙鑫 付芳芳 孔令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球形细胞静脉畸形(glomuvenous malformation,GVM)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GVM共31例,分析GVM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并随访患者。结果:31... 目的:探讨球形细胞静脉畸形(glomuvenous malformation,GVM)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GVM共31例,分析GVM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并随访患者。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2~52岁,平均年龄11岁,发病部位包括四肢13例(上肢8例,下肢5例)、躯干9例和手足指(趾)端(指甲下)9例,其中27例单发,4例多发。病变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发现皮肤表面青紫色丘疹或斑块,缓慢生长并逐渐增大,呈明显肿块样。镜下见病变组织主要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边界大多不清;低倍镜下可见散在或簇状不规则扩张静脉样管腔,管壁薄、大小不一;高倍镜下管壁内可见单层或多层较一致的立方形/球形细胞环绕,部分区域细胞增生呈小巢状;部分畸形管腔壁内球形细胞数量少或缺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球形细胞强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h-caldesmon、Collagen Ⅳ,畸形脉管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ERG。获随访12例,术后未见病变复发。结论:GVM是发生于浅表软组织的单纯性静脉畸形的一种少见亚型,与经典血管球瘤明显不同,形态学表现为一层或多层血管球细胞围绕扩张的畸形静脉样管腔生长,可合并普通型静脉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 免疫组织化学 球形细胞静脉畸形
原文传递
Smo小干扰RNA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怡晖 丁胭脂 +3 位作者 张红新 赵志华 张虎 陈奎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通过Smoothened(Smo)基因位点阻断Hh信号通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方法运用Smo小干扰RNA(siRNA)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mo和GlilmRNA及蛋白表... 目的通过Smoothened(Smo)基因位点阻断Hh信号通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方法运用Smo小干扰RNA(siRNA)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mo和GlilmRNA及蛋白表达,并以噻唑蓝(M1Tr)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mosiRNA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SmosiRNA转染细胞24、48和72h后,Smo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0±1.10、2.80±1.10和1.00±0.71;Glil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0±1.34、3.00±0.71和1.20±1.10,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SmosiRNA转染细胞72h后,Smo和Glil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30±0.016和0.324±0.021,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3)SmosiRNA转染细胞72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88.06±7.56)%,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并随转染时间延长抑制率升高(P〈0.05);(4)SmosiRNA转染细胞72h后,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均明显增高。结论Smo基因具有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Smo基因 增殖 脱噬作用 RNA干扰
原文传递
2009年至2012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变化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颖颖 褚燕君 +1 位作者 史笑梅 丁胭脂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9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2009年至2012年近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的变化趋势。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住院的细菌性肝脓肿269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其伴随疾病、脓肿部位、治疗方法及病原菌进行... 目的探讨2009年至2012年近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的变化趋势。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住院的细菌性肝脓肿269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其伴随疾病、脓肿部位、治疗方法及病原菌进行比较。结果近3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发热、腹痛、白细胞增高等典型临床表现减少,伴随糖尿病比例下降,胆道疾病、恶性肿瘤、腹部手术史增加,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比例下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感染比例增加,但肺炎克雷伯杆菌仍然是最主要致病菌,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等介入方法成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2006年至2012年近3年,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比例下降,治疗本病关键在于及时合理地应用抗生素以及介入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糖尿病 肺炎克雷伯杆菌
原文传递
RNA干扰对宫颈癌Hela细胞中mTOR4EBP1表达及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建萍 李晟磊 +4 位作者 赵志华 张红新 丁胭脂 张虎 陈奎生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12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mTOR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和mTOR siRNA对宫颈癌细胞Hela中mTOR、4EBP1表达及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mTOR蛋白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mTOR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和mTOR siRNA对宫颈癌细胞Hela中mTOR、4EBP1表达及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NAi技术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处理前后Hela细胞中mTOR、4EBP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Boyden chamber体外侵袭实验,了解mTOR siRNA对Hela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mTOR蛋白在3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0例CIN组织和4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55.0%(11/20)和71.1%(32/45),正常宫颈组和CIN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浓度的mTOR siRNA分别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24h、48h、72h,各组与各对照组相比,mTOR、4EBP1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染mTOR siRNA的Hale细胞,穿越Matrigel的细胞数比各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OR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TOR siRNA可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ELA细胞 MTOR 小干扰RNA 4EBP1
原文传递
先天性血管瘤40例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栋 周博 +6 位作者 李娜 孔令非 刘秋雨 丁胭脂 牛会林 朱晓爽 朱好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 hemangioma,CH)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CH病例40例,分析临床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指标,并复习文献。结果40例C...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 hemangioma,CH)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CH病例40例,分析临床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关指标,并复习文献。结果40例CH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发病部位有头面颈部(11例)、四肢(14例)、躯干(1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生时即发现,呈缓慢生长的无痛性斑块或肿块,较大者隆起于皮肤表面,多呈青紫色或鲜红色,周围可见白色晕环。低倍镜下见肿瘤组织界限尚清,呈分叶状结构生长,小叶内可见大小不等新生血管腔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呈立方样或钉突样形态,小叶内可见星状引流血管,1例快速消退型CH可见髓外造血现象;小叶之间可见多少不等迂曲扩张畸形血管腔,部分不消退型CH以畸形血管为主,分叶状结构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示血管内皮细胞呈CD31、CD34、ERG强阳性,D2-40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阴性。结论CH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血管肿瘤,形态学呈特征性分叶状生长,间质可见畸形血管;病理诊断常需与婴儿性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以及脉管畸形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瘤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小燕 许梅 +3 位作者 史立纲 丁胭脂 成琼 赵跃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37-840,共4页
目的 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的5例MNT的患者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情况,EB病毒编码小RNA(EBER... 目的 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的5例MNT的患者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情况,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5例MNT患者平均年龄59(43~63)岁,男性3例,女性2例,均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均无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疾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0.5~10.0年,均未见复发.肿物4例实性,1例囊实性,边界较清,局部有包膜.上皮样瘤细胞呈微结节状分布,形态温和,间质见丰富的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CK)、CK19、CK5/6、p63阳性,CD117、钙网膜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上皮细胞膜抗原阴性;肿瘤结节内及周边见个别CD3、CD1a、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阳性的不成熟T细胞,间质大量CD20阳性的B细胞,套区、边缘区及部分肿瘤细胞bcl-2阳性,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EBER均阴性.Ig基因重排检测提示B细胞为多克隆增生.结论 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无明显症状,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诊断需结合临床及病理,排除其他类型的胸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免疫表型分型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秋雨 胡庆 +6 位作者 缑向楠 闵志雪 付芳芳 丁胭脂 贺慧 李道宏 孔令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primary cardiac angiosarcoma,PCAS)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PCAS共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蛋白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8~53岁;6...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primary cardiac angiosarcoma,PCAS)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PCAS共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蛋白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8~53岁;6例位于右心房,2例位于心包,1例位于右房室沟。9例伴心包积液,3例伴胸腔积液,4例伴肺多发转移。细胞学见肿瘤细胞呈腺样、乳头状排列,上皮样形态,酷似腺癌细胞;组织学见肿瘤组织呈高-中等分化,见不规则血管腔样结构,瘤细胞鞋钉样或乳头状,部分区域呈片状、束状排列,细胞胖梭形,核深染不规则,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强表达CD34、CD31、ERG。伴多发肺转移结节和浆膜腔积液病例存在TP53错义突变(p.R273C),且肿瘤细胞p53蛋白强阳性。结论PCAS早期即存在浆膜腔积液和肺多发转移,组织形态呈高-中等分化,细胞学极易误诊为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且TP53突变可能与肿瘤的高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人民医院 浆膜腔积液 腺癌细胞 瘤细胞 右心房 核深染 免疫组织化学 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浅表软组织普通静脉畸形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丹婷 刘秋雨 +4 位作者 肖莉 付芳芳 胡文笳 李真 丁胭脂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于浅表软组织的普通静脉畸形(common venous malformation,CVM)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11月确诊的CVM共7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PCR法检测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本组男性31例,女... 目的探讨发生于浅表软组织的普通静脉畸形(common venous malformation,CVM)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11月确诊的CVM共7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PCR法检测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本组男性31例,女性44例,年龄1~69岁,平均年龄17岁,发病部位包括四肢(上肢13例,下肢34例)、躯干(14例)和头面部(14例)。51例出生时即发现,其余病例在幼年或青少年时被发现。病变表现为可触及的质软包块,肢体外观粗大并不同程度疼痛,累及浅表皮肤者皮损呈蓝色至深蓝色或暗红色至紫色。大体多呈暗红色质软组织,可见海绵状区域。镜下见不规则扩张的畸形脉管腔,呈网状、蜂窝状、海绵状或散在分布,位于真皮层、皮下筋膜层或肌层内,病变边界大多不清;畸形管腔管壁厚薄不一,壁内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可见黏液样变性;少部分病例可见化生性骨或软骨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ERG,管壁内肌纤维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弹力纤维染色畸形血管呈阴性;13例存在PIK3CA突变(突变率23.6%,13/55),突变类型E545K、E542K和H1047R。结论发生于浅表软组织的CVM属于常见的单纯性血管畸形,无自愈性;形态学由大小不等的扩张静脉样管腔构成,遗传学上存在PIK3CA突变,提示CVM中可能存在PI3K信号通路异常,并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人民医院 静脉畸形 浅表软组织 畸形血管 真皮层 血管畸形 平滑肌细胞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