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寒发汗法探析
1
作者 丁艳亭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1517-1520,共4页
汗法,亦称发汗法,作为八法之首,临床应用极广。辛温与辛凉为现代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发汗方法。该文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发现苦寒发汗法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从理论基础、理论源流、临床应用、内涵释义等方面解析苦寒发汗法。“火郁发... 汗法,亦称发汗法,作为八法之首,临床应用极广。辛温与辛凉为现代临床中经常使用的发汗方法。该文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发现苦寒发汗法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从理论基础、理论源流、临床应用、内涵释义等方面解析苦寒发汗法。“火郁发之”为苦寒发汗的立论之基,其发汗的机制在于调和阴阳,以寒清热、以苦开郁、稍佐辛散为其用药原则,临床可用于治疗黄疸、温病、疫病等;苦寒发汗法始于《小品方》,金元时期进一步丰富完善,近贤张锡纯灵活运用于诸多病症的治疗。苦寒发汗是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临床与科研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寒发汗 汗法 火郁 调和阴阳 张子和
下载PDF
从心胆阳虚论抑郁症 被引量:7
2
作者 丁艳亭 李明 杜琳 《山东中医杂志》 2014年第5期341-342,共2页
从心胆阳虚论述了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特点。体质虚弱,脏气不足是抑郁症的发病基础。心主神志,胆主决断,心胆阳气不足为抑郁症的内在因素;思为脾志,过度思虑,为抑郁症的外在诱因;气结不行,痰湿内阻为抑郁症的病机关键。
关键词 心胆阳虚 痰湿内阻 抑郁症
下载PDF
针引阳气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丁艳亭 杜琳 《国医论坛》 2013年第3期58-59,共2页
"针引阳气"出自仲景之书,但是如何针刺却没有详细阐发。通过对《黄帝内经》及《难经》中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探讨,得知此处"针引阳气"应当是浅刺且刺阳经之合穴以引阳气而除邪气。
关键词 针引阳气 浅刺 血痹
下载PDF
情志痹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丁艳亭 李明 杜琳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第10期8-8,共1页
痹证源自〈素问·痹论〉,原文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流于关节,而导致气血痹阻成为痹证.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将正气不足、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瘀血痰浊等归入痹证的致病因素,使痹... 痹证源自〈素问·痹论〉,原文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流于关节,而导致气血痹阻成为痹证.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将正气不足、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瘀血痰浊等归入痹证的致病因素,使痹证的辨证治疗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 痹证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腹针对虚寒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娜 蔡承穆 +4 位作者 丁艳亭 魏良燕 李多多 赵晋昕 杜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0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体针局部取穴与腹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腹针组。体针组采用《针灸治疗学》中膝关节痛治疗处方(内外膝眼、鹤顶、足三里、梁丘、阳陵泉、膝阳关)治疗,腹针组取穴... 目的观察采用体针局部取穴与腹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腹针组。体针组采用《针灸治疗学》中膝关节痛治疗处方(内外膝眼、鹤顶、足三里、梁丘、阳陵泉、膝阳关)治疗,腹针组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大横(双侧)、滑肉门(患侧)、外陵(患侧)、气旁(患侧)、下风湿点(患侧),并辨症加减取穴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次为1个疗程。采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KSS)对疼痛和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FPS-R、LK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腹针组治疗后FPS-R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体针组(P <0. 01),LK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针和体针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腹针疗法对疼痛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体针,两种针法均可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腹针疗法 体针疗法
下载PDF
试论营卫与脾胃间的双向调节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王新佩 《河南中医》 2014年第3期387-388,共2页
卫气营血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有发挥和创新。仲景继承《黄帝内经》学说的基本精神,用其来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并将其贯穿在《金匮要略》当中。营卫理论在《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新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分析营卫与脾胃之间的生... 卫气营血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有发挥和创新。仲景继承《黄帝内经》学说的基本精神,用其来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并将其贯穿在《金匮要略》当中。营卫理论在《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新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分析营卫与脾胃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可以发现"脾胃-营卫-脾胃"的双向调节关系。这样对《金匮要略》的条文会有新的阐释,也会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 脾胃 双向调节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仲景心胃相关思想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王新佩 《河南中医》 2013年第8期1197-1198,共2页
心与胃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在经络联系方面,二者在脏腑相关经脉、脉络分属、经筋分布方面关系密切;在功能联系方面,二者间有五行相生、血脉、宗气等联系。临证时仲景将心胃相关理论应用于神志疾病中阳明内热、阳明湿郁、胃虚饮停、... 心与胃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在经络联系方面,二者在脏腑相关经脉、脉络分属、经筋分布方面关系密切;在功能联系方面,二者间有五行相生、血脉、宗气等联系。临证时仲景将心胃相关理论应用于神志疾病中阳明内热、阳明湿郁、胃虚饮停、胃虚湿滞、胃虚痞烦、胃虚血弱等证型及胸痹杂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胃相关 神志疾病 胸痹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浅谈心胃相关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1 位作者 王艳 王新佩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10期764-764,共1页
1心胃相关的经络联系 脏腑经脉方面:观经脉循行可知,胃脉之别行者贯膈而上通于心,与心发生直接的联系。《灵枢·经脉第十》曰:“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灵枢·经别第十一》指出:“足阳明之正,
关键词 脏腑相关
下载PDF
桂枝汤方后注之五辛考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1 位作者 于彩云 吕翠霞 《国医论坛》 2020年第4期1-3,共3页
宋本《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言禁食五辛,禁食五辛的由来较少有医家进行探讨。本文通过梳理五辛之出处,发现五辛主要是指蒜、葱、韭菜、薤、胡荽、兴渠等辛辣及引发口腔异味的蔬菜。自晋代至唐中期,民间有春节食用五辛的习俗;佛教传入中... 宋本《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言禁食五辛,禁食五辛的由来较少有医家进行探讨。本文通过梳理五辛之出处,发现五辛主要是指蒜、葱、韭菜、薤、胡荽、兴渠等辛辣及引发口腔异味的蔬菜。自晋代至唐中期,民间有春节食用五辛的习俗;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禁食五辛的戒律。通过对比宋代以前的仲景著作,禁食五辛只见于宋本《伤寒论》。伤寒病本应当辛以散寒解表,葱、蒜亦见于伤寒之方,因此五辛之禁于医理不合。宋代佛教的平民化推动了社会习俗的改变,禁食五辛对文人士族产生较大影响。推测宋代儒臣在校订《伤寒论》时将佛家五辛之戒引入到中医学中;宋臣未能真实反映仲景著作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五辛 饮食禁忌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现代医家治疗奔豚病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1 位作者 于彩云 吕翠霞 《国医论坛》 2020年第5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现代医家治疗奔豚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57-2019年奔豚病治疗的文献资料,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通过平台中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分析现代医家治疗奔豚病的常用药物、核... 目的:探讨现代医家治疗奔豚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57-2019年奔豚病治疗的文献资料,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通过平台中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分析现代医家治疗奔豚病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162篇,共包含方剂200首,涉及中药177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24味,排在前6位的依次为白芍、生姜、半夏、甘草、当归、桂枝等;药味以辛、甘为主,药性以温性居多,归经以脾、胃、肺为主;得出较高频次药对26个,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生姜-白芍、半夏-白芍、甘草-白芍、当归-白芍、半夏-当归;得出34项关联药物,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川芎→当归,葛根、当归→半夏,葛根、当归→白芍,半夏、川芎→当归,葛根、当归、白芍→半夏;通过复杂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2个。结论:现代医家治疗奔豚病以补益气血为主,兼以平冲降逆;补肾益气及安神定志法在奔豚病治疗中应该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豚病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数据挖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金匮要略》胸痹从胃论治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王新佩 《国医论坛》 2013年第2期9-9,共1页
从仲景条文中可以发现胸痹与胃中虚冷有一定的关联。分析心与胃之间的关系以及胸痹的治疗规律,可以认为仲景论治胸痹是从胃着手的。
关键词 胸痹 《金匮要略》 胃中虚冷
下载PDF
基于冲脉理论探析张仲景平冲证治思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光明中医》 2018年第6期773-775,共3页
通过梳理冲脉之循行、功能及病症,对冲脉理论作总结分析,发现张仲景著作中很多方证亦可归为冲脉病变,通过方证分析得知,肾气亏虚或气血不足是冲脉病变的基础。肾气(阳)不足,则不能化水,寒(水)之邪从冲脉上逆则引发悸动、气上冲之感,因... 通过梳理冲脉之循行、功能及病症,对冲脉理论作总结分析,发现张仲景著作中很多方证亦可归为冲脉病变,通过方证分析得知,肾气亏虚或气血不足是冲脉病变的基础。肾气(阳)不足,则不能化水,寒(水)之邪从冲脉上逆则引发悸动、气上冲之感,因此仲景多以桂枝、茯苓温阳利水、平冲降逆;气血不足,冲脉失其温养,虚热或寒邪易于循经内扰,因此补益气血为证治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脉 平冲降逆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阐释半夏泻心汤证病机
13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王新佩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7,共2页
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是心胃气机升降失常,即以胃气不足为先决条件,以汗、吐、下重虚中焦为诱因,以胃气不降、心火上炎为表现形式。因此该方证之病机为胃寒心热。
关键词 心胃相关 半夏泻心汤 痞证
下载PDF
艾灸治疗H型高血压的降压机制探讨
14
作者 解洪刚 秦后伟 丁艳亭 《河北中医》 2022年第4期696-699,共4页
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特异性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及慢性肾脏病等,病程后期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目前对于H型高血压并发症预防和替代疗法的研究较为缺乏,而艾灸具有... 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特异性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及慢性肾脏病等,病程后期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目前对于H型高血压并发症预防和替代疗法的研究较为缺乏,而艾灸具有降低体内Hcy水平、改善血脂异常、保护血管内皮、增强机体抗氧化等功能,在H型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将有关艾灸治疗H型高血压的优势及降压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灸法 综述
下载PDF
仲景和降胃气法治疗失眠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国医论坛》 2015年第3期2-3,共2页
从心胃相关的理论出发,对仲景著作中许多因为胃肠病变导致失眠的论述进行总结探析,发现通降胃肠、和降胃气为治疗此类失眠的主要方法。这为临床辨治失眠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亦与现代研究的"腹脑学说"相契合。
关键词 失眠 和降胃气 张仲景
下载PDF
乳痈古今用药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4 位作者 苗鑫 张莉 张萌 张明 李湘奇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8期797-800,共4页
通过查阅历代治疗乳痈的主要文献,整理相关的治疗方剂,分析其药物使用规律,比较古今异同。发现唐代以前医家认为本病之病机为营卫气血不和,因此多采用补益气血、温通经络的方法治疗,药多以人参、黄芪、肉桂、防风等为主;明清之后的医家... 通过查阅历代治疗乳痈的主要文献,整理相关的治疗方剂,分析其药物使用规律,比较古今异同。发现唐代以前医家认为本病之病机为营卫气血不和,因此多采用补益气血、温通经络的方法治疗,药多以人参、黄芪、肉桂、防风等为主;明清之后的医家认为本病多为“热毒侵袭”,因而其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药以瓜蒌、连翘、金银花、黄芩等清热解毒之品为主;乳痈的证治经历了由整体气血辨证向局部阴阳辨证的转化,由补益气血为主向清热解毒为主的治法变化,而分析促进其转变的原因当与金元时期医家火热病机的阐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痈 补益气血 清热解毒 寒凉药 温热药 火热病机 历史演变
下载PDF
艾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爱菊 解洪刚 +4 位作者 丁艳亭 秦后伟 颜娜 张聪 王子铧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7期557-560,共4页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艾灸对血压的调控作用已经得到临床证实,但相关作用机制还未完全阐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艾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特点及起效机制进行归纳总结。艾灸疗法常单独或联合...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艾灸对血压的调控作用已经得到临床证实,但相关作用机制还未完全阐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艾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特点及起效机制进行归纳总结。艾灸疗法常单独或联合其他疗法使用,辨证施灸调控血压水平。高血压前期应用艾灸疗法可改善体质偏颇,并具有一定远期疗效,其作用机制大多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流变、抗氧化应激实现,并与人体代谢异常互为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艾灸 机制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肺俞治疗咳嗽案
18
作者 朱硕 丁艳亭 解洪刚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第12期55-56,共2页
患者,女,24岁,于2017年11月20日就诊。主诉:感冒伴咳嗽1周,近3d咳嗽加重,平卧后尤甚。病史:1周前因受凉出现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干咳,声音嘶哑。服用感冒颗粒,症状减轻后停药,现咳嗽加重,咳少量白痰,质黏稠成块,不易咳出,平卧后自... 患者,女,24岁,于2017年11月20日就诊。主诉:感冒伴咳嗽1周,近3d咳嗽加重,平卧后尤甚。病史:1周前因受凉出现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干咳,声音嘶哑。服用感冒颗粒,症状减轻后停药,现咳嗽加重,咳少量白痰,质黏稠成块,不易咳出,平卧后自觉咽痒难忍,如有毛刺状异物梗喉,干咳加剧,难以入睡。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西医诊断:感冒后咳嗽;中医诊断:咳嗽,风燥伤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并治 穴位注射 肺俞 咳嗽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动物药使用特色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陶晓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伤寒杂病论》所录方剂中动物药使用广泛,其品种繁杂,分类较广,虫类药居多,且廉价易得。多数动物药需经过熬、炙等方法炮制后入药,亦有直接入药者。动物药多为咸、甘之品,其气多寒。动物药可破血逐瘀、通经下血,如虻虫、水蛭、■虫;可... 《伤寒杂病论》所录方剂中动物药使用广泛,其品种繁杂,分类较广,虫类药居多,且廉价易得。多数动物药需经过熬、炙等方法炮制后入药,亦有直接入药者。动物药多为咸、甘之品,其气多寒。动物药可破血逐瘀、通经下血,如虻虫、水蛭、■虫;可化痰散瘀、消癥散结,如鳖甲、蜂房;可重镇安神、滋阴清热,如牡蛎;可补益扶正,如阿胶、鸡子、猪肤、羊肉;有制毒纠偏、反佐之用,如蜂蜜、猪胆汁、人尿。动物类中药多入丸散剂。深入研究动物类中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动物药 炮制 功效
原文传递
宋本《伤寒论》中大黄“酒洗”考辨
20
作者 李明 丁艳亭 陶晓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27-1631,共5页
通过梳理相关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宋本《伤寒论》中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与抵当汤中大黄“酒洗”的沿革与机理进行探析。认为三承气汤与抵当汤中的大黄在唐代以前均以生品直接使用,在宋本《伤寒论》中开始“酒洗”... 通过梳理相关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宋本《伤寒论》中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与抵当汤中大黄“酒洗”的沿革与机理进行探析。认为三承气汤与抵当汤中的大黄在唐代以前均以生品直接使用,在宋本《伤寒论》中开始“酒洗”入方应用。传统观点主张大黄“酒洗”可升提药性、引药入血、缓解苦寒败胃的弊端;现代研究表明,大黄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不溶于酒,而抑制泻下的鞣质可溶于酒,“酒洗”后大黄的泻下作用增强。《伤寒论》中三承气汤与抵当汤所主治的病症急、病情重,其中大黄“酒洗”的目的当在于速下热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酒洗 炮制 《伤寒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