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大学完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的应为、有为与可为
1
作者 丁苏怡 刘慧英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聚焦和深耕“大思政课”建设,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是开放大学这一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宗旨的新型高等学校应当拓新与升华的时代课题。如今,江苏开放大学积极作为,寻求课堂主渠道、社会大舞台、资源大平台与“大思政课”的交... 聚焦和深耕“大思政课”建设,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是开放大学这一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宗旨的新型高等学校应当拓新与升华的时代课题。如今,江苏开放大学积极作为,寻求课堂主渠道、社会大舞台、资源大平台与“大思政课”的交汇耦合,谱写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开放大学大有可为,应在“大思政课”赛道中彰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使命担当;在平民教育、乡村振兴中贯通“大思政课”的“成人后”阶段;在系统办学、牵手合作中拓宽“大思政课”的广度深度;在数智突破中进行“大思政课”的“升舱”改造;在配强师资中激发“大思政课”的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大学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学习型社会下继续教育“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2
作者 丁苏怡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助力全民终身学习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我国持续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全体公民的全面发展,其中,“大思政课”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立德树人”使命。继续教育“大思政课”工作面向的是学校教育之后的全...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助力全民终身学习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我国持续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全体公民的全面发展,其中,“大思政课”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立德树人”使命。继续教育“大思政课”工作面向的是学校教育之后的全体社会成员,通过铸魂育人的火热实践助推继续教育学习者厚植思想根基、延伸学习视野、建功时代伟业。继续教育“大思政课”工作的开展,要把握好“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教育供给侧”与“教育需求链”、“教育现代化”与“学习型社会”、“教育数字化”与“沉浸式思政”几组关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继续教育“大思政课”的内容、形式、方法,从打造课堂教学新篇、打造社会教育平台、打造数智教育终端、打造金牌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继续教育“大思政课”工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学习型社会 大思政课 工作体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文化品牌的传播策略
3
作者 丁苏怡 徐亚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14期87-89,共3页
大学文化品牌包含大学的集体记忆、文化品格、识别印象,是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环境识别为一体的系统,更是缩略和直观的符号化表达,形成大学文化的遗传基因。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文化品牌可以促进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塑造大学精... 大学文化品牌包含大学的集体记忆、文化品格、识别印象,是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环境识别为一体的系统,更是缩略和直观的符号化表达,形成大学文化的遗传基因。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文化品牌可以促进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塑造大学精神的骨骼和核心,展现大学文化的价值和声誉,增强大学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文章阐述大学文化品牌的历史沿革,文化自信对大学文化品牌的意义,并从搭乘融媒快车、借助活动载体、点亮校园环境、构建云端空间方面提出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文化品牌的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品牌 大学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格局的解构、重塑与创新
4
作者 丁苏怡 《今传媒》 2023年第5期35-39,共5页
融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高校校园媒体要勇敢跳出窠臼、突出重围,在借鉴社会媒体创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校园融媒体格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从融媒体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旨归入手,分析了高校校... 融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高校校园媒体要勇敢跳出窠臼、突出重围,在借鉴社会媒体创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校园融媒体格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从融媒体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旨归入手,分析了高校校园媒体格局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高校的特点,从思想、平台、内容、队伍、技术等角度为高校校园融媒体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高校校园媒体 创新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创新开展常态化党史教育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苏怡 刘慧英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31-34,39,共5页
党史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史教育常态化是时代赋予的实践要求和精神传承的使命担当。高校要结合实际创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党史教育路径,以党史教育为重要抓手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完成。在开展... 党史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史教育常态化是时代赋予的实践要求和精神传承的使命担当。高校要结合实际创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党史教育路径,以党史教育为重要抓手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完成。在开展常态化党史教育过程中,要避免话语不够严谨、内容平铺直叙、形式单一枯燥等不足,深度挖掘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注意显隐结合、线上线下融合,不断创新党史教育的路径,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史教育 高校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丁苏怡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16期220-222,共3页
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高校用宣传引导助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高校要抓实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切实占据高校舆论主阵地。面对这场“疫情大考”,高校要迅速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常态化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高校用宣传引导助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高校要抓实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切实占据高校舆论主阵地。面对这场“疫情大考”,高校要迅速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常态化机制,本文对其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开展策略及机制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高校新闻宣传 舆论引导
下载PDF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性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丁苏怡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1-65,共5页
隐性教育是高校重要的思政育人方式。宣传作为覆盖性极强、贴近学生心理、具备亲和力的一项工作,能在“课堂外”潜移默化影响师生,为隐性教育开拓育人空间、创设育人环境、坚守育人阵地。勾画宣传和隐性教育“同心圆”,能让全员全程全... 隐性教育是高校重要的思政育人方式。宣传作为覆盖性极强、贴近学生心理、具备亲和力的一项工作,能在“课堂外”潜移默化影响师生,为隐性教育开拓育人空间、创设育人环境、坚守育人阵地。勾画宣传和隐性教育“同心圆”,能让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迸发出别样的火花。当前高校宣传工作与隐性教育结合不够紧密,要从建立融媒体矩阵、深耕校园文化、做好队伍建设、深度凝练成果、做好舆论引导等方面创新宣传工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教育 思政 宣传工作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建构方略 被引量:1
8
作者 丁苏怡 《传播与版权》 2022年第8期95-97,101,共4页
新媒体时代,媒体话语环境错综复杂,话语表达灵活多变,话语权力斗争依旧矛盾重重。高校校园媒体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进行话语的主观建构是其面临的一道“思考题”。高校校园媒体要摸透话语本身的规律,从价值构建、修辞... 新媒体时代,媒体话语环境错综复杂,话语表达灵活多变,话语权力斗争依旧矛盾重重。高校校园媒体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进行话语的主观建构是其面临的一道“思考题”。高校校园媒体要摸透话语本身的规律,从价值构建、修辞手法、表达形式、议程设定、媒体融合方面建构话语框架,更要提炼高尚的内涵精神,研究适宜的工作方法,对自身话语进行深层次的重构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 校园媒体 媒体话语
下载PDF
灾难报道的伦理规范和人文素养探析
9
作者 丁苏怡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第9期135-137,共3页
灾难发生过后,新闻媒体的报道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媒体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感。部分媒体的报道出现了“营销灾难”、侵扰当事人家属、私自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等伦理失范的现象,文章分析对比这部分媒体和权威媒体对于灾难的报道模式、伦... 灾难发生过后,新闻媒体的报道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媒体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感。部分媒体的报道出现了“营销灾难”、侵扰当事人家属、私自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等伦理失范的现象,文章分析对比这部分媒体和权威媒体对于灾难的报道模式、伦理规范和人文素养。通过理论探索、新闻语篇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从案例中分析权威媒体对于灾难报道的人民立场、前沿的呈现、叙事的斟酌和群像的描绘。认为灾难报道呼唤规范的报道模式,应当秉持法治观念下的人民立场、生命神圣思想下的理性克制和边界意识下的真相保护。文章结合新闻工作实际对灾难报道的伦理规范和人文素养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灾难报道的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报道 新闻伦理 人文素养 权威媒体 营销灾难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和文化育人的结合点与生长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苏怡 《林区教学》 2023年第2期5-9,共5页
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和文化育人的结合点在于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契合的育人内容、交融的开展方法和互融的教育情境。将文化育人这一较为成熟的语境引入“四史”教育中,会为“四史”教育创造蓬勃生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活力。然而,“... 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和文化育人的结合点在于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契合的育人内容、交融的开展方法和互融的教育情境。将文化育人这一较为成熟的语境引入“四史”教育中,会为“四史”教育创造蓬勃生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活力。然而,“四史”教育和文化育人的结合不能“无序生长”。为实现其从“有序发展”到“精耕细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守正创新,注意协调平衡;培育文化认同,铸就文化自信。高校可以抓住研学富矿、场域突围、媒体融合、多维育人、云端共享、原创策动等生长点,让“四史”教育和文化育人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文化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