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江流域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光明 王海龙 +4 位作者 王伟营 陈豪 丁诚志 熊合勇 李坤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92,共7页
现阶段我国已建、在建水电工程主要采用过鱼、鱼类增殖放流作为主要的鱼类保护措施,栖息地保护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介绍澜沧江水电开发过程中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为加强鱼类资源保护的适应性管理以及后续栖息地设计、建设、管理工作... 现阶段我国已建、在建水电工程主要采用过鱼、鱼类增殖放流作为主要的鱼类保护措施,栖息地保护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介绍澜沧江水电开发过程中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为加强鱼类资源保护的适应性管理以及后续栖息地设计、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澜沧江流域功果桥以上江段以高原区系的鱼类为主,功果桥以下江段东洋区系鱼类逐渐增多。从流域层面进行栖息地保护规划,需要在上游建立高原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和在下游建立东洋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干流在侧格、约龙、班达、如美库尾及卡贡河段保留了流水江段,乌弄龙至古水间保留了51.9km的流水江段,托巴至里底梯级之间保留了约26km的干流为流水江段,橄榄坝到南腊河出境口段也保留了流水江段;支流拟定大桥河、永春河、基独河、德庆河、罗闸河、右支小黑江、左支小黑河为栖息地保护河段。橄榄坝至南腊河河口段的干支流均维持了较好的自然生境,2012年对补远江进行的2次鱼类调查共调查到25种,2014年已达37种;基独河电站拆除前该河仅有少数鮡科和鳅科鱼类,电站拆除后监测到鮡科、鳅科和鲤科等鱼类15种;资助成立了澜沧江下游河段鱼类保护管理所,在澜沧江下游主要鱼类栖息地设置保护标识牌,开展鱼类保护日常巡查及栖息地环境调查,并进行鱼类保护法律法规宣传。鱼类栖息地保护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引导,提高各方开展栖息地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开展鱼类、环境等长期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栖息地保护 水电工程 澜沧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