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丁锡平 王君宇 +1 位作者 袁贤瑞 彭泽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淋巴瘤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生存期 5d~ 4 0月。术后 1 8例患者接受放疗。经...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淋巴瘤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生存期 5d~ 4 0月。术后 1 8例患者接受放疗。经影像学证实的术后复发共 1 6例。其中最短复发时间为术后第 2 9d。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史短、临床症状重 ,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 ;即使于显微镜下全切除 ,也可于术后短期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特点 术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临床 放疗 复发时间 敏感 显微镜
下载PDF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丁锡平 王君宇 +4 位作者 杨治权 袁贤瑞 彭泽峰 侯永宏 刘运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8-379,共2页
目的 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和总结我科 1994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1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11例病人中 ,10例髓外硬膜下者 ,均一次性手术... 目的 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和总结我科 1994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1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11例病人中 ,10例髓外硬膜下者 ,均一次性手术全切除 ;1例髓内患者 ,行大部分切除。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定性诊断困难 ,CT及MRI有助于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椎管 肠源性囊肿 椎管囊肿 临床表现 影像学
下载PDF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锡平 袁贤瑞 +2 位作者 曹美鸿 奚健 黄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为颞下经岩骨入路手术处理斜坡及脑干腹侧病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各主要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 颞下... 目的 为颞下经岩骨入路手术处理斜坡及脑干腹侧病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各主要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 颞下硬脑膜外经前内侧的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的岩浅大神经沟及岩上窦所形成的三角区磨削岩骨尖。其周围结构的测量结果为:上半规管垂直于岩骨嵴,位于弓状隆起下方,耳蜗位于内听道前方、岩骨颈内动脉膝后方,内听道位于上半规管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中央。20侧中有2侧面神经膝裸露,耳蜗至膝状神经节的距离约为3.30 mm±0.79 mm,耳蜗距颈内动脉膝约2.48 mm±1.14 mm,内听道距岩斜缝约16.03 mm±1.94 mm,颈内动脉水平段距岩上窦约10.73 mm±2.00 mm。结论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能增加岩斜坡及脑干腹侧的显露,但显露范围有限,且需一定程度的颞叶牵拉。同时可能因为不熟悉解剖而误伤耳蜗、颈内动脉及第Ⅶ脑神经、第Ⅷ脑神经,选择应用时应审慎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解剖学 组织学 显微外科学 经岩骨入路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 被引量:3
4
作者 丁锡平 袁贤瑞 +5 位作者 刘运生 姜维喜 陈立华 候永宏 刘景平 奚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对23例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脑膜瘤起源部位及其主体所在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全组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23例,鞍上型11例,鞍... 目的:对23例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脑膜瘤起源部位及其主体所在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全组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23例,鞍上型11例,鞍旁型12例,其中20例(86.96%)获全切除,无死亡,全组术后Karnofsky计分90.43±14.29分,较术前平均提高30.87土12.67分(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5±7.5天。结论: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与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鞍旁脑膜瘤首选眶颧额颞下入路,大型或巨大型鞍上脑膜瘤首选眶额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脑膜瘤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神经外科进修学员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丁锡平 杨治权 彭泽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45-145,共1页
总结临床带教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经验,分析了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讲稿的优缺点,指出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不能替代临床实践的实际指导;使用前需认真备课,制作时应注意画面简洁、选图适当、适时变换版面样式,使用时应充分利用动画或 VCD... 总结临床带教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经验,分析了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讲稿的优缺点,指出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不能替代临床实践的实际指导;使用前需认真备课,制作时应注意画面简洁、选图适当、适时变换版面样式,使用时应充分利用动画或 VCD,联系临床实践,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临床教学 神经外科学
下载PDF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志雄 刘运生 +5 位作者 袁贤瑞 刘景平 侯永宏 丁锡平 陈凌 曹美鸿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报告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术后原有颅神经症状的63.6%获得改善,27.3%同术前,9.1%... 目的 报告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术后原有颅神经症状的63.6%获得改善,27.3%同术前,9.1%较术前加重,无新的神经症状出现,无残疾及死亡病例。随访7例,时间20~23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经额颞硬膜外手术入路可较好地暴露和切除海绵窦区肿瘤,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海绵窦区肿瘤 脑肿瘤 临床表现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经岩骨入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军 袁贤瑞 +2 位作者 奚健 丁锡平 姜维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14-216,I007,共4页
目的 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对 10具 (2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 ,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 管段面神经分 3段 :迷路段长 (3.2&#... 目的 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对 10具 (2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 ,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 管段面神经分 3段 :迷路段长 (3.2± 0 .9)mm ,上下方向管径 (1.1± 0 .2 )mm ;鼓室段长 (11.7± 1.5 )mm ,水平方向管径 (1.4± 0 .1)mm ,两段成角 71.0°± 11.7° ;垂直段长 (13.9± 1.8)mm ,前后方向管径 (1.6± 0 .2 )mm ,与水平段成角 10 6 .6°± 7.7°。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 :①锥隆起是上膝部的标志 ,锥隆起与茎乳孔连线为垂直段的标志线 ;②面神经裂孔是膝状神经节的标志 ;③垂直段距离海伦嵴 (15 .0± 1.3)mm。结论 熟悉管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标志 ,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解剖学 组织学 显微外科手术 经岩骨入路 颞骨
下载PDF
皮层脑电图在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霍雷 吴雷 +3 位作者 张明宇 侯永宏 丁锡平 方加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对提高有癫痫史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ECoG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在ECoG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对提高有癫痫史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ECoG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在ECoG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及局部癫痫灶;随访58例,其中42例无癫痫发作,13例发作减少90%以上,3例效果不佳。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伴有癫痫发作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ECoG监测对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灶,减少术后癫痫的发作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癫痫 手术 皮层脑电图
下载PDF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实 刘盛泽 +1 位作者 林健 丁锡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0-382,共3页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和异常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多表现为慢性进展的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如能早期发现,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一旦肿瘤出血,则病程进展迅猛,患者短期内脊髓神经功能急剧恶化,甚至完全丧失。此时...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和异常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多表现为慢性进展的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如能早期发现,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一旦肿瘤出血,则病程进展迅猛,患者短期内脊髓神经功能急剧恶化,甚至完全丧失。此时若不能及时手术解除脊髓受压,则患者神经功能常难以恢复,致残率高。2009年5月~2010年10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7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 手术治疗 脊髓神经功能 诊断 2009年 良性肿瘤 异常血管 脂肪组织
下载PDF
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疗效及远期复发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盾 刘定阳 +6 位作者 袁贤瑞 姜维喜 罗端午 刘庆 彭泽峰 丁锡平 杨治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9-703,共5页
目的:研究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疗效,分析肿瘤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34例鞍旁脑膜瘤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级、Ⅱ级)109例(81.3%),随访病例116例,平均随访时间81.6个月,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 目的:研究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疗效,分析肿瘤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34例鞍旁脑膜瘤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级、Ⅱ级)109例(81.3%),随访病例116例,平均随访时间81.6个月,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KPS)91.9分,其中优秀90例,良好16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6例,三叉神经功能障碍7例,癫痫8例,轻偏瘫9例。96例肿瘤全切除患者中复发12例,复发率12.5%。20例未全切除病例中12例(60%)肿瘤不同程度进展。肿瘤侵犯海绵窦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海绵窦侵犯患者(P=0.043),肿瘤病理级别越高,复发风险越大(P<0.01)。结论: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手术全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肿瘤侵犯海绵窦术后需要密切随访,非典型脑膜瘤及间变型脑膜瘤复发风险大,建议术后常规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脑膜瘤 显微手术 肿瘤复发
下载PDF
颈静脉孔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军 袁贤瑞 +3 位作者 奚健 丁锡平 姜维喜 刘景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为颈静脉孔区病变的手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和10例成人颅骨标本的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结果:静脉孔分成三部,即神经部、岩部、乙状部,岩部为接收岩下... 目的:为颈静脉孔区病变的手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和10例成人颅骨标本的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结果:静脉孔分成三部,即神经部、岩部、乙状部,岩部为接收岩下窦、舌下神经管静脉、岩斜裂静脉和椎静脉丛分支的静脉窦;乙状部接收乙状窦血流;神经部由位于结缔组织鞘中的舌咽、迷走、副神经所组成。颈静脉孔长(13.4±1.1)mm,颈静脉孔乙状部宽(9.1±1.9)mm,颈静脉孔的乙状部高(7.3±2.2)mm,颈静脉孔的内、外口相距(12.7±1.5)mm。颈静脉球具有下述特点:(1)静脉壁相当薄,不及乙状窦及颈内静脉壁一半的厚度 ;(2)连接多处的引流静脉;(3)完全位于骨质中且位置变异较大;(4)邻近重要结构等。高位颈静脉球出现率为15%。结论:熟悉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解剖 颈静脉孔 颈静脉球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志雄 姜维喜 +6 位作者 丁锡平 杨治权 陈凌 奚健 万新 蒋星军 方加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 :15 6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 ,其中 10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14 3例治愈 ,8例术... 目的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 :15 6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 ,其中 10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14 3例治愈 ,8例术后症状无改善 ,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 ,3例因引流管移位进入脑组织致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 ,2例术后 1月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 ,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外科 手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岩上静脉保护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奚健 丁锡平 +2 位作者 彭泽峰 刘庆 袁贤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superior petrosal vein,SPV)保护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施行的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共14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岩上静脉未保留(superior petrosalve in with out protecti...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superior petrosal vein,SPV)保护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施行的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共14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岩上静脉未保留(superior petrosalve in with out protection,SPVWP)患者(SPVWP组,n=8)和岩上静脉保留(superior petrosalve in protection,SPVP)患者(SPVP组,n=141)术后发生术区血肿、小脑血肿和小脑水肿的差异。结果:149例患者中岩上静脉保留完整141例,未保留8例。8例SPVWP患者术后发生术区血肿4例,小脑水肿5例,小脑出血3例。141例SPVP患者术后发生术区血肿40例,小脑水肿56例,小脑出血12例。统计分析SPVWP组和SPVP组小脑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术区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6,P=0.422);小脑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1,P=0.434)。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尽可能对岩上静脉进行良好的保护,保护岩上静脉可能减少小脑出血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上静脉 听神经瘤 小脑出血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景平 刘运生 +5 位作者 王君宇 霍雷 彭泽峰 张明宇 丁锡平 刘志雄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 治疗 梗阻性脑积水
下载PDF
神经导航引导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永宏 刘运生 +6 位作者 袁贤瑞 张明宇 姜维喜 刘景平 霍雷 丁锡平 陈风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国产神经导航设备对 2 7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导航引导下的显微手术 ,其中肿瘤 2 6例 ,炎性病变 2例 ,病变体积为 0 13cm3 ~ 15 0 2 5cm3 ,平均 45 0 5cm3 。结果 :病变全切...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国产神经导航设备对 2 7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导航引导下的显微手术 ,其中肿瘤 2 6例 ,炎性病变 2例 ,病变体积为 0 13cm3 ~ 15 0 2 5cm3 ,平均 45 0 5cm3 。结果 :病变全切 18例 ( 6 6 6 6 % ) ,次全切除 3例 ( 11 11% ) ,大部切除 4例 ( 14 81% ) ,部分切除 2例 ( 7 41% ) ,无手术死亡。导航引导的注册精度误差平均为 3 7mm。结论 :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寻找和切除脑内深部微小的病变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显微手术 脑瘤 治疗
下载PDF
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10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黄安炀 马建荣 +3 位作者 丁锡平 奚建 陈兵 刘运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MRI主要表现为斜坡内陷,齿状突突入颅内,延髓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其中3例合并枕骨内陷、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手术切除颅颈部腹侧骨性畸形和增...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MRI主要表现为斜坡内陷,齿状突突入颅内,延髓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其中3例合并枕骨内陷、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手术切除颅颈部腹侧骨性畸形和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延髓、脊髓腹侧的压迫。结果痊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无死亡和脑脊液漏,术后软腭裂开2例,经再次修复后愈合。结论颅底陷入尤其是斜坡-齿状突型是经口腔前路减压的主要适应证;早期诊断与充分减压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齿状突型 颅底陷入 临床分析 经口咽前路减压手术 治疗 疗效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伽玛刀^(60)Co1.5个半衰期后治疗颅内病变187例初步报告
17
作者 仇斌 刘运生 +13 位作者 马志明 侯永宏 丁锡平 杨治权 张明宇 王延金 陈风华 刘志雄 王君宇 姜维喜 马建荣 姜冰 方加胜 袁贤瑞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伽玛刀60Co源1.5个半衰期后治疗颅内病变187例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伽玛刀60Co源处于1.5个半衰期后,治疗颅内病变有追踪及资料完整者187例(治疗组A)。男101例,女86例;年龄9~80岁,平均43.4岁。颅内肿... 目的回顾分析伽玛刀60Co源1.5个半衰期后治疗颅内病变187例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伽玛刀60Co源处于1.5个半衰期后,治疗颅内病变有追踪及资料完整者187例(治疗组A)。男101例,女86例;年龄9~80岁,平均43.4岁。颅内肿瘤154例(82.4%),脑动静脉畸形(AVM)27例(14.4%),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例(3.2%)。治疗周边剂量12~38Gy,中心剂量25~76Gy,40%~7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靶点数1~10个。视神经、视交叉辐射剂量小于8~9Gy,脑干辐射剂量小于15Gy。同时选择1995年8月~1997年8月,伽玛刀60Co源处于0.5个半衰期,治疗颅内病变资料完整的205例作为对照组B。结果治疗组随访11~27月,平均21.3月,良性肿瘤有效率86.7%~95.9%,恶性肿瘤有效率65%~92.9%,动静脉畸形有效率77.8%,三叉神经痛有效率83.3%。无永久性颅神经损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雷同(P>0.05)。结论当60Co源处于1.5个半衰期后,如果给予足够的剂量治疗颅内病变,可以达到伽玛刀60Co源处于0.5个半衰期时的治疗效果。根据上述有限的资料,我们认为伽玛刀60Co源至少可以使用9.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脑肿瘤 脑血管畸形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经岩骨入路手术中迷路保护的显微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军 袁贤瑞 +1 位作者 奚健 丁锡平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193-196,I002,共5页
目的 为经岩骨入路手术中保护迷路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幕上下联合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0具 ( 2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 ,并观测骨迷路及其与重要结构间的解剖关系。结果 骨迷... 目的 为经岩骨入路手术中保护迷路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幕上下联合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0具 ( 2 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 ,并观测骨迷路及其与重要结构间的解剖关系。结果 骨迷路为一块包绕膜迷路的质地致密、色泽亮丽的骨质 ,并构成乳突气房的内侧边界。磨削骨半规管透过菲薄的骨质显示暗蓝色的膜半规管即为“蓝线”。测量骨迷路与周围结构的距离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其中后半规管至岩骨后表面的距离 3.1mm± 1.3mm ,至乙状窦前缘的距离 8.6mm± 2 .2mm ;上半规管至岩骨上表面的距离 1.5mm± 0 .7mm ,总脚至岩骨后表面的距离 3.4mm± 1.4mm。根据乳突气房发育程度将乳突简单分为 :①气化型 ;②非气化型。气化型乳突者迷路的确认及保护较为容易 ,反之则困难。结论 经岩骨入路时 ,迷路在岩骨中的位置和乳突气化的程度是影响迷路保护的主要解剖学因素。一般而言 ,术中根据骨质的质地和色泽确认骨半规管并且不逾越“蓝线”对保护迷路的完整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学 经岩骨入路 骨迷路
下载PDF
Chiari畸形Ⅰ型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胜 樊剑锋 +3 位作者 丁锡平 彭仁君 黄鹤 奚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99-302,共4页
Chiari畸形为一组后脑和颅颈交界区异常的集合,通常具有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下疝的特征。当前,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无明确的共识,尽管不同的外科医师的确切手术方式不同,但手术的目标仍是一致的,即解除脑干压迫,恢复脑脊液在枕骨大孔区... Chiari畸形为一组后脑和颅颈交界区异常的集合,通常具有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下疝的特征。当前,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无明确的共识,尽管不同的外科医师的确切手术方式不同,但手术的目标仍是一致的,即解除脑干压迫,恢复脑脊液在枕骨大孔区正常流动,缩小脊髓空洞大小。该文就Chiari畸形的分型(尤其是Chiari畸形Ⅰ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腹超声以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锡平 邬雪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9期114-115,共2页
目的:针对异位妊娠患者,使用经腹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方式进行诊断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经腹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诊断,比较异位... 目的:针对异位妊娠患者,使用经腹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方式进行诊断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经腹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诊断,比较异位妊娠不同超声方式检查结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的阳性率为93.7%(59/63),经腹超声诊断的阳性率为79.4%(50/63),经阴道超声诊断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诊断时,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异位妊娠的检查诊断提供更多科学的依据,提高异位妊娠的检查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异位妊娠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