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水稻叶氮含量估算
1
作者
章晓炜
周蕾
+2 位作者
丁键浠
赵宁
迟永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54-8563,共10页
氮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光合过程中各种酶的组成元素。传统叶氮含量测定具有破坏性,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提供了从空间直接探测植被叶氮含量的可能。选取水稻作为实验对象,基于冠层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植被生理参...
氮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光合过程中各种酶的组成元素。传统叶氮含量测定具有破坏性,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提供了从空间直接探测植被叶氮含量的可能。选取水稻作为实验对象,基于冠层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植被生理参数和冠层结构特征,构建叶氮含量反演模型,并探讨了不同生长阶段,各指标要素对模型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花期后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及其指数、植被生理和冠层结构数值均小于花期前,各指标会受到时期变化和施氮量控制的影响;(2)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叶绿素含量C_(ab)和荧光逃逸系数f_(esc)与基于质量的叶氮含量N_(mass)的拟合程度最优(R^(2)=0.675),使用SIF、C_(ab)和f_(esc)可以较好的指示N_(mass);(3)花期前SIF对估测N_(mass)的重要性最大,花期后C_(ab)和f_(esc)对估测N_(mass)的重要性最大。因此,物候会对叶氮含量估测产生影响,使用遥感手段反演叶氮含量需要一个多角度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卫星SIF反演区域农田叶氮含量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植被指数
物候
生态系统生产力
植被生理
冠层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整合分析
被引量:
54
2
作者
赵宁
周蕾
+6 位作者
庄杰
王永琳
周稳
陈集景
宋珺
丁键浠
迟永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648-7658,共11页
国家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的研究对于提升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行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话语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改进生态系统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
国家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的研究对于提升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行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话语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改进生态系统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已经在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国家清查、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大气反演等手段。然而,由于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尚未形成国家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整合分析。通过搜集已发表的关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碳源/汇的59篇文献,整合国家清查、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大气反演3种研究手段,分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大小以及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1960s—2010s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为(0.213±0.030)Pg C/a,其中森林、草地、农田和灌木生态系统碳汇分别为(0.101±0.023)Pg C/a、(0.032±0.007)Pg C/a、(0.043±0.010)Pg C/a和(0.028±0.010)Pg C/a。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碳汇远大于土壤碳汇,然而这种格局在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却相反,而且1960s—2010s期间中国主要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碳汇总体上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融合多源数据(地面观测、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多尺度数据(样地尺度、站点尺度、区域尺度)以及多手段数据(联网观测、森林清查、模型模拟),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碳汇
清查
生态系统模型
大气反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应用前景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键浠
周蕾
+6 位作者
王永琳
庄杰
陈集景
周稳
赵宁
宋珺
迟永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机制、量化植被光合作用时空格局以及准确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对比了叶绿素荧光主动观测与被动观测的优缺点,展示...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机制、量化植被光合作用时空格局以及准确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对比了叶绿素荧光主动观测与被动观测的优缺点,展示了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的仪器设备组成,探讨了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在探索叶绿体尺度-叶片尺度-冠层尺度能量在光合、荧光以及热耗散中的分配,阐明叶绿素荧光与总初级生产力的关联机制,验证星基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解译叶绿素荧光光谱形状4个方面的应用前景。综上,叶绿素荧光的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对于揭示各尺度上荧光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联机制,改善全球尺度植被生产力模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星基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非光化学淬灭
陆地生物圈模型
能量分配
荧光光谱形状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水稻叶氮含量估算
1
作者
章晓炜
周蕾
丁键浠
赵宁
迟永刚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54-856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1120)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24C35014)。
文摘
氮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光合过程中各种酶的组成元素。传统叶氮含量测定具有破坏性,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提供了从空间直接探测植被叶氮含量的可能。选取水稻作为实验对象,基于冠层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植被生理参数和冠层结构特征,构建叶氮含量反演模型,并探讨了不同生长阶段,各指标要素对模型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花期后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及其指数、植被生理和冠层结构数值均小于花期前,各指标会受到时期变化和施氮量控制的影响;(2)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叶绿素含量C_(ab)和荧光逃逸系数f_(esc)与基于质量的叶氮含量N_(mass)的拟合程度最优(R^(2)=0.675),使用SIF、C_(ab)和f_(esc)可以较好的指示N_(mass);(3)花期前SIF对估测N_(mass)的重要性最大,花期后C_(ab)和f_(esc)对估测N_(mass)的重要性最大。因此,物候会对叶氮含量估测产生影响,使用遥感手段反演叶氮含量需要一个多角度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卫星SIF反演区域农田叶氮含量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光合作用
植被指数
物候
生态系统生产力
植被生理
冠层结构
Keywords
photosynthesis
vegetation index
phenology
ecosystem productivity
vegetation physiology
canopy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整合分析
被引量:
54
2
作者
赵宁
周蕾
庄杰
王永琳
周稳
陈集景
宋珺
丁键浠
迟永刚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648-7658,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504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084,31400393)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文摘
国家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的研究对于提升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行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话语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改进生态系统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已经在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国家清查、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大气反演等手段。然而,由于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尚未形成国家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整合分析。通过搜集已发表的关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碳源/汇的59篇文献,整合国家清查、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大气反演3种研究手段,分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大小以及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1960s—2010s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为(0.213±0.030)Pg C/a,其中森林、草地、农田和灌木生态系统碳汇分别为(0.101±0.023)Pg C/a、(0.032±0.007)Pg C/a、(0.043±0.010)Pg C/a和(0.028±0.010)Pg C/a。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碳汇远大于土壤碳汇,然而这种格局在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却相反,而且1960s—2010s期间中国主要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碳汇总体上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融合多源数据(地面观测、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多尺度数据(样地尺度、站点尺度、区域尺度)以及多手段数据(联网观测、森林清查、模型模拟),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碳汇
清查
生态系统模型
大气反演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sink
inventory
ecosystem model
atmospheric inversion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应用前景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键浠
周蕾
王永琳
庄杰
陈集景
周稳
赵宁
宋珺
迟永刚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504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1084和31400393)。
文摘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机制、量化植被光合作用时空格局以及准确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对比了叶绿素荧光主动观测与被动观测的优缺点,展示了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的仪器设备组成,探讨了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在探索叶绿体尺度-叶片尺度-冠层尺度能量在光合、荧光以及热耗散中的分配,阐明叶绿素荧光与总初级生产力的关联机制,验证星基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解译叶绿素荧光光谱形状4个方面的应用前景。综上,叶绿素荧光的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对于揭示各尺度上荧光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联机制,改善全球尺度植被生产力模型至关重要。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星基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非光化学淬灭
陆地生物圈模型
能量分配
荧光光谱形状
Keywords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satellite-based 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terrestrial biosphere model
energy distribution
fluorescence spectrum shape
分类号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水稻叶氮含量估算
章晓炜
周蕾
丁键浠
赵宁
迟永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整合分析
赵宁
周蕾
庄杰
王永琳
周稳
陈集景
宋珺
丁键浠
迟永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应用前景
丁键浠
周蕾
王永琳
庄杰
陈集景
周稳
赵宁
宋珺
迟永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