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胶质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丁骁杰 陈弟 +1 位作者 唐超 姚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4,共9页
脑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尤以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最差。近年来,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展现出良好疗效,成为胶质瘤药物治疗领域的潜在突破口,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神经肿瘤科医师的关注。通过综述免... 脑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尤以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最差。近年来,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展现出良好疗效,成为胶质瘤药物治疗领域的潜在突破口,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神经肿瘤科医师的关注。通过综述免疫检查点分子及抑制剂临床研究进展,介绍免疫治疗在胶质瘤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对我国胶质瘤免疫治疗后续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免疫抑制剂 免疫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脑胶质瘤精准诊疗中的作用及进展:3例报道 被引量:2
2
作者 丁骁杰 陈弟 +1 位作者 唐超 姚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0-593,共4页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中位生存期只有15个月左右[1]。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最大程度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同步放化疗以及TMZ辅助化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GBM可进一步...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中位生存期只有15个月左右[1]。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最大程度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同步放化疗以及TMZ辅助化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GBM可进一步根据基因、分子特征等分组,不同分组的GBM患者预后迥异,可能对治疗的敏感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测序技术 外显子 组织病理学诊断 诊疗 胶质母细胞瘤 治疗方法 恶性脑肿瘤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亚硝基脲类药物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单臂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迪康 丁骁杰 +3 位作者 张振宇 文剑波 耿道颖 姚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9-656,共8页
背景与目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目前尚无标准治疗。该研究旨在评估贝伐单抗联合亚硝基脲类药物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预测疗效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臂Ⅱ期临床试验(编号NCT02698280),入组复发高级别胶质... 背景与目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目前尚无标准治疗。该研究旨在评估贝伐单抗联合亚硝基脲类药物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预测疗效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臂Ⅱ期临床试验(编号NCT02698280),入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Ⅲ~Ⅳ级]患者。每6周为1个疗程,患者每3周接受1次贝伐单抗5 mg/kg静脉滴注,每6周静脉滴注亚硝基脲1次,每次90 mg/m^2。每6周根据神经肿瘤临床疗效评价(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RANO)标准评价疗效。主要疗效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t 6 months,PFS-6)及影像学评价,次要疗效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观察不良反应。统计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及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启动子等分子病理状态对疗效的指示作用。结果:共入组23例患者,最终可分析的患者有2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8.2个月(3.2~23.1个月),PFS-6达25%,中位PFS为3.7个月(95%CI:1.85~5.55)。根据RANO标准,6例患者部分缓解,9例患者疾病稳定,5例患者对治疗无反应,直接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0%。中位OS为9.2个月(95%CI:7.27~11.13)。不良反应大部分为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Th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1~2级,血小板下降、高血压及乏力多见。可分析组织的分子病理结果显示,TERTp野生型患者(n=11)的PFS较TERTp突变型(n=7)更长(6.0个月vs 1.9个月,P=0.02),MGMT启动子甲基化(n=10)较非甲基化患者的ORR(n=8)具有更好的趋势(30.0%vs 12.5%,P=0.18),TERTp野生型(n=11)较TERTp突变型(n=7)患者的ORR具有更好的趋势(36.3%vs 14.2%,P=0.32)。结论:贝伐单抗联合亚硝基脲类药物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有效且安全;TERT启动子野生型提示更长的PFS。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TERT启动子野生型的ORR趋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贝伐单抗 亚硝基脲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对流增强给药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骁杰 Alfred Jones 姚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8-422,共5页
对流增强给药(CED)是一种使药物不经过血脑屏障而直接递送至大脑或肿瘤组织中的技术。目前,国际上已开展一些通过CED输注不同药物治疗小脑幕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试验,在部分患者中观察到了一定疗效。然而,CED设备材料的应用、药物... 对流增强给药(CED)是一种使药物不经过血脑屏障而直接递送至大脑或肿瘤组织中的技术。目前,国际上已开展一些通过CED输注不同药物治疗小脑幕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试验,在部分患者中观察到了一定疗效。然而,CED设备材料的应用、药物的选择和研发、药物的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等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了CED的原理、机制,对既往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进行归纳,并对CED目前应用的困境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我国胶质瘤的治疗以及后续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展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前研究 临床试验 小脑幕 药代动力学 高级别胶质瘤 血脑屏障 脑胶质瘤 给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