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滨南地区水下火山喷溢对烃源岩形成及生烃演化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万从礼 金强 翟庆龙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1,共5页
东营凹陷滨南地区沙河街组沙三段自下而上发育深灰色泥岩玄武岩碳酸盐岩油页岩岩性序列。研究结果表明 ,水下火山喷溢导致了碳酸盐岩和油页岩沉积 ,玄武岩中的火山矿物和过渡金属对周围烃源岩生烃起到了显著的催化作用 ,从而使烃类早熟... 东营凹陷滨南地区沙河街组沙三段自下而上发育深灰色泥岩玄武岩碳酸盐岩油页岩岩性序列。研究结果表明 ,水下火山喷溢导致了碳酸盐岩和油页岩沉积 ,玄武岩中的火山矿物和过渡金属对周围烃源岩生烃起到了显著的催化作用 ,从而使烃类早熟和低熟 ;橄榄石蚀变产生的氢气对烃源岩具有加氢作用 ,使其生烃量显著增加。间歇性的火山活动除形成玄武岩储集岩外 ,还导致上覆白云岩破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滨南地区 火山喷溢 烃源岩 形成 生烃演化 玄武岩 生烃演化 加氢作用
下载PDF
生油岩与火成岩的相互作用研究初探—有机酸对火成岩的蚀变及过渡金属对有机质演化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万从礼 翟庆龙 金强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2期46-51,共6页
在发育火成岩的生油层中 ,微生物和热解作用导致生油岩有机质形成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对火山矿物中的金属元素是一种有效的溶剂和迁移介质 ,特别是能促使其中的过渡金属活化和溶解。这样造成与火成岩共存的生油岩内过渡金属含量显著增加 ... 在发育火成岩的生油层中 ,微生物和热解作用导致生油岩有机质形成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对火山矿物中的金属元素是一种有效的溶剂和迁移介质 ,特别是能促使其中的过渡金属活化和溶解。这样造成与火成岩共存的生油岩内过渡金属含量显著增加 ,一些过渡金属是有机质成烃演化良好的催化剂。同时火山和热液活动还能向生油层提供过渡金属元素 ,从而使与火成岩共生的生油岩油气生成量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岩 火成岩 有机酸 过渡金属 油气生成 催化作用 有机质 蚀变机理
下载PDF
火山矿物对烃源岩生烃演化作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0
3
作者 万从礼 金强 范保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4期9-11,14,共4页
在火成岩发育的烃源层中 ,火山矿物橄榄石的蛇纹石化产生大量的氢气和甲烷 ,它们参与了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烃演化过程 ,加大和加速其生烃排量。火成岩在低温热液下蚀变形成的沸石、绿泥石和方解石等矿物对其周围的烃源岩的生烃有显著的催... 在火成岩发育的烃源层中 ,火山矿物橄榄石的蛇纹石化产生大量的氢气和甲烷 ,它们参与了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烃演化过程 ,加大和加速其生烃排量。火成岩在低温热液下蚀变形成的沸石、绿泥石和方解石等矿物对其周围的烃源岩的生烃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能够促使烃源岩低熟和早期生烃 ;其中沸石的催化活性最为显著 ,绿泥石和碳酸盐在烃源岩中的含量一般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矿物 橄榄石 沸石 烃源岩 催化作用 油气藏
下载PDF
东营凹陷纯西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万从礼 金强 +1 位作者 李继红 赵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8,140,共5页
目的探讨纯西辉长岩-变质岩油藏的形成演化过程。方法在查明纯西辉长岩活动时间及其高温、高压持续时间的基础上,结合纯西地区的构造发育史、周围洼陷的生烃史及油气分布规律,对其周围烃源岩的岩性、岩相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进行了分析。... 目的探讨纯西辉长岩-变质岩油藏的形成演化过程。方法在查明纯西辉长岩活动时间及其高温、高压持续时间的基础上,结合纯西地区的构造发育史、周围洼陷的生烃史及油气分布规律,对其周围烃源岩的岩性、岩相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建立了纯西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的成藏模式。结论辉长岩不仅大大促进了周围烃源岩的生烃、排烃过程,而且将其改造成为变质岩储层,并最终形成了特殊的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辉长岩 变质岩 烃源岩 成藏机制
下载PDF
东营凹陷纯西辉长岩对烃源岩异常生排烃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万从礼 金强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基性岩浆带来大量的热量和地幔物质,并产生极高的压力,加速了周围烃源岩的成熟演化,且促使其排烃,形成放射状排烃格局;辉长岩中的过渡金属由于有机酸的活化、迁移,并最终在周围烃源岩中沉淀、聚集,它们对烃源岩生烃起到显著的催化作用...  基性岩浆带来大量的热量和地幔物质,并产生极高的压力,加速了周围烃源岩的成熟演化,且促使其排烃,形成放射状排烃格局;辉长岩中的过渡金属由于有机酸的活化、迁移,并最终在周围烃源岩中沉淀、聚集,它们对烃源岩生烃起到显著的催化作用,使其早熟;火山热液中以及辉长岩蚀变产生的CH4和H2对烃源岩生烃起到加氢作用,显著扩大了其生烃量和提高了区域油气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烃源岩 加氢作用 生排烃作用
下载PDF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的成藏机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建伟 宋书君 +3 位作者 王新征 赵密福 万从礼 牛富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4,50,共7页
针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的含油性及其油气充注程度差异较大、成藏机理复杂的特点,根据成藏动力学和成藏运动学理论,利用动、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砂岩透镜体的成藏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 针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的含油性及其油气充注程度差异较大、成藏机理复杂的特点,根据成藏动力学和成藏运动学理论,利用动、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砂岩透镜体的成藏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油藏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超压系统内,并且围绕断裂带呈环带分布;牛庄洼陷大部分砂岩透镜体油藏具有"混源性"及"它源性"的油源条件;与超压系统周缘的幕式泄流泄压过程相对应,超压系统内烃类物质和地层水构成的混相流体也发生了幕式、自组织运移,并且砂岩透镜体的油气充注过程与地层流体的自组织活动存在着良好的耦合关系;当混相流体穿越砂岩透镜体时,透镜体砂岩与其围岩的接触面具有半渗透膜效应;在半渗透膜效应下,混相流体活动性明显控制着该类油藏的空间分布和油气富集程度。因此,处于超压系统的泄流泄压带以及内侧的砂岩透镜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透镜体 油气成藏机理 半渗透膜效应 油源条件 油气分布 油气富集程度 牛庄洼陷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裂谷盆地烃源岩中的火成岩及其活动模式——以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金强 翟庆龙 万从礼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3,237,共4页
许多裂谷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中分布有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综合运用东营凹陷沙三段火成岩成分、结构、构造、蚀变特征和K-Ar同位素等分析资料,结合研究区的构造地质特征,确定了火成岩成因类型以及它们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以滨南和纯西地区... 许多裂谷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中分布有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综合运用东营凹陷沙三段火成岩成分、结构、构造、蚀变特征和K-Ar同位素等分析资料,结合研究区的构造地质特征,确定了火成岩成因类型以及它们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以滨南和纯西地区为例,建立了烃源岩沉积环境中水下喷溢、烃源岩埋藏过程中浅层侵入的两种火成活动模式。探讨了两种火山活动形式对烃源岩形成、生烃演化和排烃的有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烃源岩 火成岩 火山作用模式 东营凹陷 活动模式 油气资源
下载PDF
金湖凹陷闵桥玄武岩中微量元素向烃源岩的迁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金强 万从礼 周方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金湖凹陷闵桥构造阜宁组烃源岩中发育玄武岩,并且形成了玄武岩烃源岩组合体。对阜宁组烃源岩中的微量元素系统分析发现,在生油门限深度附近,玄武岩被周围烃源岩有机质形成的有机酸蚀变改造,其中的微量金属元素被活化、溶蚀和迁移,然后... 金湖凹陷闵桥构造阜宁组烃源岩中发育玄武岩,并且形成了玄武岩烃源岩组合体。对阜宁组烃源岩中的微量元素系统分析发现,在生油门限深度附近,玄武岩被周围烃源岩有机质形成的有机酸蚀变改造,其中的微量金属元素被活化、溶蚀和迁移,然后沉淀于烃源岩中。其结果造成玄武岩原生气孔和收缩裂缝进一步扩大和连通,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同时周围烃源岩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这种元素迁移是导致玄武岩蚀变、储集性能改善的重要原因,这也使有机质热演化得到某些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闵桥地区 玄武岩 烃源岩 有机酸 微量金属元素 蚀变作用
下载PDF
裂谷盆地CO_2的一种潜在成因——论火成岩与烃源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翟庆龙 金强 万从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裂谷盆地 CO2 二氧化碳 成因 火成岩 烃源岩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滨南地区玄武岩-烃源岩共生体的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翟庆龙 金强 +1 位作者 曾怡 万从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8-451,共4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滨南地区主力生油层中发育规模不等的玄武岩,形成了玄武岩-烃源岩共生组合体。其中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富,而且岩性为钙质泥页岩和油页岩;玄武岩气孔和溶蚀孔洞发育,是良好的储集层。火山物质(包括过渡金属)与有机质在...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滨南地区主力生油层中发育规模不等的玄武岩,形成了玄武岩-烃源岩共生组合体。其中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富,而且岩性为钙质泥页岩和油页岩;玄武岩气孔和溶蚀孔洞发育,是良好的储集层。火山物质(包括过渡金属)与有机质在长期的埋藏作用中相互作用,使有机质生烃过程得到催化和加氢作用,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成大量烃类;玄武岩在有机酸作用下发生强烈蚀变作用,产生大量的储集空间。因此,玄武岩-烃源岩共生体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玄武岩 共生组合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吉林桦甸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世界 刘晓刚 万从礼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文章在论述桦甸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土壤,断裂、褶皱等构造运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现状及危害。桦甸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境内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对各类地质灾害的... 文章在论述桦甸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土壤,断裂、褶皱等构造运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现状及危害。桦甸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境内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起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诱发、恶化了某些地质灾害,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自然及人为双重因素作用下,区内各类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诱发、恶化地质灾害的自然、人为双重因素,提出防灾、减灾对策:①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工作,树立和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④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灾;⑤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和设备防治地质灾害;⑥建立群专相结合的防治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地质灾害防治队伍;⑦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行政措施并举,综合治理。对各类地质灾害应实行开发式治理,这一对策不仅可以防灾、减灾,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桦甸市 地质灾害 现状 危害 防灾减灾 对策 开发式治理
下载PDF
无机与有机混合成因的天然气藏 被引量:29
12
作者 金强 荣启宏 万从礼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45,共5页
东营凹陷西南部花沟地区发现的二氧化碳气藏,多数专家认为是幔源气。本文通过该区高青断裂下降盘的一个二氧化碳气藏与其上倾方向上的一个生物甲烷气藏的对比研究,认为它们都是无机与有机混合成因的气藏。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较高的气藏... 东营凹陷西南部花沟地区发现的二氧化碳气藏,多数专家认为是幔源气。本文通过该区高青断裂下降盘的一个二氧化碳气藏与其上倾方向上的一个生物甲烷气藏的对比研究,认为它们都是无机与有机混合成因的气藏。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较高的气藏幔源气为主,混有少量有机成因气;生物甲烷气藏以有机成因气为主,混有少量无机气。根据碳同位素组成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分析,认为研究区不存在纯的幔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无机成因气 有机成因气 混合作用
下载PDF
花沟地区单断湖盆陡坡带和缓坡带沉积体系的组成与识别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从礼 金强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花沟地区是东营凹陷西南部一个典型的箕状洼陷 ,它由高青断裂下降盘的陡坡带、中央深洼带和位于鲁西隆起之上的缓坡带组成。对该地区单断湖盆研究后发现 ,在断陷湖盆稳定扩张期陡坡带主要发育水下扇沉积体系 ,该体系由水下河道、河道朵... 花沟地区是东营凹陷西南部一个典型的箕状洼陷 ,它由高青断裂下降盘的陡坡带、中央深洼带和位于鲁西隆起之上的缓坡带组成。对该地区单断湖盆研究后发现 ,在断陷湖盆稳定扩张期陡坡带主要发育水下扇沉积体系 ,该体系由水下河道、河道朵叶复合体、河口裙边扇、滑塌裙边扇、浊积扇和深湖泥质披盖等 6个相单元组成。高青断裂的活动强度以及相邻凸起之上的碎屑供给控制了该水下扇的发育。缓坡带上发育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由分支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复合体、浊积扇和浅湖滩坝相等 4个相单元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带 缓坡带 沉积体系 湖盆 地震勘探
下载PDF
Interactions between basalts and oil source rocks in rift basins:CO_2 generation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强 许丽 +1 位作者 万从礼 曾怡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7年第1期58-65,共8页
Basalts interbedded with oil source rocks are discovered frequently in rift basins of eastern China, where CO2 is found in reservoirs around or within basalts, for example in the Binnan reservoir of the Dongying Depre... Basalts interbedded with oil source rocks are discovered frequently in rift basins of eastern China, where CO2 is found in reservoirs around or within basalts, for example in the Binnan reservoir of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In the reservoirs, CO2 with heavy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δ13C>-10‰ PDB) is in most cases accounts for 40% of the total gas reserve, and is believed to have resulted from degassing of basaltic magma from the mantle. In their investigations of the Binnan reservoir,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the CO2 would result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ource rocks and basalts. As the source rocks around basalts are rich in carbonate minerals, volcanic minerals, transition metals and organic matter, during their burial history some of the transition metals were catalyzed on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to hydrocarbons and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carbonate minerals into CO2, which was reproduced in thermal simulations of the source rocks with the transition metals (Ni and Co). This kind of CO2 accounts for 55%-85% of the total gas reserve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rmal simulation, and its δ13C values range from -11‰- -7.2‰ PDB, which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CO2 found in the Binnan reservoir. The co-generation of CO2 and hydrocarbon gases makes it possible their accumulation together in one trap. In other words, if the CO2 resulted directly from degassing of basaltic magma or was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it could not be accumulated with hydrocarbon gases because it came into the basin much earlier tha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much earlier than trap formation. Therefore, the source rocks around basalts generated hydrocarbons and CO2 simultaneously through catalysis of Co and Ni transition metals, which is useful for the explanation of co-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 gases and CO2 in rift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玄武岩 富油源岩 相互作用 二氧化碳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