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万佳蔚 沈洪远 +4 位作者 黄红宇 韩志君 严子禾 高明珠 黄新祥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循环肿瘤细胞(c irculating tumor cel l s,CTC)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的50例NSCLC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循环肿瘤细胞(c irculating tumor cel l s,CTC)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的50例NSCLC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良性肺部疾病患者35例及28例体检健康者。采集上述各研究组静脉血标本,检测静脉血CTC的数量,≥8.7单位判定为阳性。分析CTC计数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CTC计数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NSCLC患者外周血中CTC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CTC数值随着肿瘤临床分期递进而增加(P〈0.01)。结论:NSCLC的CTC计数与患者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可初步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运用六西格玛理论评价生化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水平 被引量:9
2
作者 万佳蔚 姜宇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σ)理论评价临床生化实验室检测方法性能,选择合适的质控方案,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6年度该院生化实验室25个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数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3-2012中制定的允...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σ)理论评价临床生化实验室检测方法性能,选择合适的质控方案,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6年度该院生化实验室25个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数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3-2012中制定的允许总误差(TEa)标准,计算各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计算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GI),评价项目检验性能及设计质量控制方案。结果 25个检测项目中,10个(40%)项目的σ值>6,11个(44%)项目的σ值在4σ~6σ,4个(16%)项目的σ值在3σ~4σ。15个σ值<6的项目中,11个项目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2个项目需要优先改进准确度,2个项目精密度和准确度均需改进。采取质量改进措施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σ值明显提高。结论6σ理论可用于分析生化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评价检测项目分析性能,并能提供改进方案,有利于实验室质量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方法性能决定图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严子禾 胡仁静 +2 位作者 胡锡池 王霞 万佳蔚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IFI患者113例,非真菌感染者44例,体检健康者53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IFI患者113例,非真菌感染者44例,体检健康者53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用ROC曲线进行评估。结果 IFI组的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对照组之间水平无显著差异;ROC曲线分析,1,3-β-D-葡聚糖的临界值定为25.3 p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90.0%、89.4%、84.9%,可达最佳诊断效果。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是IFI实验室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1 3-Β-D-葡聚糖 G试验 ROC曲线
下载PDF
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严子禾 万佳蔚 +1 位作者 胡锡池 胡仁静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目的分析无锡市2家医院葡萄球菌耐药现状,评价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等新型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09年4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葡萄球菌1 342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 目的分析无锡市2家医院葡萄球菌耐药现状,评价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等新型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09年4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葡萄球菌1 342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1 342株受检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3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分别占65.9%和85.3%。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对上述菌株均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利奈唑胺的活性与万古霉素(VAN)相当,耐药率均为0。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对葡萄球菌的M IC值多分布在2 mg/L和0.5 mg/L。结论利奈唑胺和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对葡萄球菌,包括多重耐药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在治疗过程中要监测有无耐药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耐药性
下载PDF
无锡地区2008~2009年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锡池 万佳蔚 胡仁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 研究无锡地区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表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2009年无锡地区两家三甲医院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70株肠球菌,并对其分布特点、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肠球菌属中以屎肠球... 目的 研究无锡地区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表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2009年无锡地区两家三甲医院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70株肠球菌,并对其分布特点、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肠球菌属中以屎肠球菌比例最高(52.9%),粪肠球菌次之(41.2%).来自尿标本中的肠球菌最多(77.0%),其次为胆汁(6.0%)和血液(4.0%).药敏结果表明,肠球菌属总体耐药水平较高,但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极低.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1.1%~20.2%)明显低于粪肠球菌(31.3%~82.1%),而对其它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66.3%~93.3%)则明显高于粪肠球菌(7.5%~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屎肠球菌的6重耐药率与8重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无锡地区的肠球菌属感染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或者选用利奈唑胺治疗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所引起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属 临床分布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分析技术探索外泌体介导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分子调控网络机制
6
作者 徐姝玥 万佳蔚 +2 位作者 徐蔷薇 韩志君 高明珠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445-451,I0004,I0005,I0006,共10页
目的通过多组学联合生物信息方式分析探索外泌体介导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潜在发生机制,为PM/DM提供诊断新靶标和治疗新思路。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自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PM/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外泌体样本,基... 目的通过多组学联合生物信息方式分析探索外泌体介导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潜在发生机制,为PM/DM提供诊断新靶标和治疗新思路。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自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PM/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外泌体样本,基于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定量蛋白组学技术对PM/DM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中的微RNA(miRNA)和蛋白组分开展测序分析,并使用R语言进行limma差异分析,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富集分析(GSEA)功能分析及免疫相关性分析,筛选核心基因并建立miRNA-靶基因-转录因子共表达分子网络。最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核心基因进行实验验证。统计学方法以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核心基因的检验效能。结果初步筛选出42个上调差异蛋白,61个下调差异蛋白,以及22个上调差异miRNA,19个下调miRNA,最终确定7个核心基因,13个关联差异miRNA以及4个转录因子。根据功能分析认为核心基因组织蛋白酶G(CTSG)、髓过氧化物酶(MPO)、组蛋白H1-5涉及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NF-κB通路等炎症相关途径在外泌体介导的PM/DM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肥大细胞、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2等免疫细胞在疾病的血清外泌体中表达程度较高。健康对照和PM/DM组MPO[(1.08±0.47)和(2.05±0.62),t=-3.50,P=0.004]、CTSG[(1.11±0.51)和(2.27±1.10),t=-2.72,P=0.022]、H1-5[(1.03±0.25)和(1.81±0.73),t=-2.89,P=0.019]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中,MPO[AUC(95%CI)=0.92(0.78,1)]、CTSG[AUC(95%CI)=0.81(0.59,1)]、H1-5[AUC(95%CI)=0.84(0.64,1)]表明3个核心基因精度良好。结论本研究鉴定了PM/DM血清外泌体中的关键差异分子,并构建了miRNA-靶基因-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确定了PM/DM通过血清外泌体介导的致病机制是经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NF-κB通路这两大关键通路实现的,CTSG、MPO、H1-5为其通路中的核心基因,并明确了与其相关miRNA及转录因子,这些因子或可成为PM/DM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外泌体 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 多发性肌炎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循环肿瘤细胞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万佳蔚 韩志君 +1 位作者 严子禾 黄新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对初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监测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6收治的73例初诊NSCLC为研究对象。对比73例患者术前、术后第9天CTC的变化,术前CTC与NSCLC患者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病... 目的研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对初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监测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6收治的73例初诊NSCLC为研究对象。对比73例患者术前、术后第9天CTC的变化,术前CTC与NSCLC患者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病理组织类型及肿瘤大小之间关系。结果初诊NSCLC患者组术后第9天的外周血CT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54,P<0.01;CTC水平随着TNM分期递进而增加(P<0.01),随着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升高而降低(P<0.01),随着肿瘤大小增加而增加(P<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NSCLC外周血术前CTC与CEA水平呈正相关,与CYFRA21-1水平无相关性,r=-0.067,P>0.05。Kaplan-Meier结果显示,CTC≥16.5CU时与NSCLC死亡率相关。结论 CTC是NSCLC治疗监测和预后的有益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预后
原文传递
无锡地区健康人群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万佳蔚 胡仁静 严子禾 《职业与健康》 CAS 2010年第21期2426-2427,共2页
目的建立无锡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含量参考值范围。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无锡地区697例健康人群进行血清中PGI和PGⅡ含量的测定,并计算PGⅠ/PGⅡ。结果血清中PG各组数据呈偏态分布。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P... 目的建立无锡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含量参考值范围。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无锡地区697例健康人群进行血清中PGI和PGⅡ含量的测定,并计算PGⅠ/PGⅡ。结果血清中PG各组数据呈偏态分布。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95%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55.6~256.8μg/L、≤22.0μg/L和≥6.6μg/L。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血清中PG分布均未发现明显差异,血清中PG含量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建立该地的血清PG参考范围有助于临床对胃相关疾病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健康人群 参考范围
原文传递
血清胃蛋白酶原对消化道溃疡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万佳蔚 胡仁静 《职业与健康》 CAS 2012年第23期2908-2909,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含量变化与消化道溃疡的关系。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无锡地区697例健康人和93例胃溃疡患者进行血清中PGⅠ和PGⅡ含量的测定,并计算PGⅠ/PG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PGⅠ及PGⅡ...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含量变化与消化道溃疡的关系。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无锡地区697例健康人和93例胃溃疡患者进行血清中PGⅠ和PGⅡ含量的测定,并计算PGⅠ/PG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PGⅠ及PGⅡ分别为324.0及24.1μ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综合分析,PGⅠ、PGⅡ分别取临界值178.55和14.45μg/L联合筛查时特异性较高,可达88.8%。结论血清中PGⅠ、PGⅡ含量变化对消化性溃疡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溃疡患者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佳蔚 严子禾 +1 位作者 韩志君 黄新祥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78-780,共3页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A组)和3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B组)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和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数量,分析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A组)和3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B组)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和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数量,分析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组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和外周血中CTC中位数均多于B组(68.19CU vs.1.37CU和33.50CU vs.1.01CU)(P<0.01)。A组中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数量多于外周血中CTC数量(P<0.01),且与外周血中CTC数量呈正相关(r=0.88,P<0.01)。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数量随着TNM分期递进和远处转移淋巴结数目增多而增加(P<0.01)。结论 NSCLC患者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检测可初步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尿路感染中肠球菌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锡池 万佳蔚 胡仁静 《职业与健康》 CAS 2010年第21期2421-2422,共2页
目的监测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尿路感染中分离的肠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09年该院门诊和病区的1326份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最小抑... 目的监测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尿路感染中分离的肠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09年该院门诊和病区的1326份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运用统计学软件Epilnfor 2000、WHONE 5.4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1326份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肠球菌140株,屎肠球菌72株,粪肠球菌56株,其他肠球菌1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肠球菌属总体耐药水平较高,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1.1%~20.2%)明显低于粪肠球菌(31.3%~82.1%),而对其他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则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屎肠球菌的6重耐药率与8重耐药率也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肠球菌属感染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最好,但已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出现。临床治疗应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或者选用利奈唑胺治疗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所引起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