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压力下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志杰 万冰璐 +3 位作者 杨磊 孟祥芹 付晓平 蒋红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0-23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在环丙沙星抗生素压力下突变频率及在耐药发展过程中靶位基因突变、外排泵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差异。选取临床分离的印第安纳型、肠炎型和鼠伤寒型沙门氏菌的敏感菌株,在环丙沙星压力下诱导耐药突变,分别...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在环丙沙星抗生素压力下突变频率及在耐药发展过程中靶位基因突变、外排泵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差异。选取临床分离的印第安纳型、肠炎型和鼠伤寒型沙门氏菌的敏感菌株,在环丙沙星压力下诱导耐药突变,分别获得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耐药突变株。分别检测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突变株的突变频率、靶位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和外排泵调控基因ramR-ramA突变及外排泵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了母株在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存在情况下环丙沙星药物的蓄积浓度,以确定母株是否存在外排泵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环丙沙星压力下,印第安纳型沙门氏菌较肠炎型和鼠伤寒型有更高的突变频率,易获得耐药株;印第安纳血清型菌株耐药性的获得主要是由于靶位基因gyrA发生单突变,协同外排泵外排作用增强而获得高水平耐药;肠炎型沙门氏菌耐药性获得主要是由于靶位基因gyrA发生83和87位双位点突变,并随着gyrB和parC基因的多位点同时突变而获得高水平耐药,耐药性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外排泵作用参与;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抗生素压力下不易发展成耐药菌,耐药性发生主要是由于靶位基因gyrB发生突变,而伴随parC基因突变及微弱的外排泵作用导致耐药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型 沙门氏菌 药物蓄积 QRDRs 突变频率 荧光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