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79年武都南8级大地震及其同震破裂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侯康明 雷中生 +2 位作者 万夫岭 李丽梅 熊振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310,共16页
近年来,通过艰苦的野外现场考察和室内相关资料的系统调研,对1879年武都南8级大震的震级、震害、烈度分布、同震破裂及其形成该事件的发震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对武都南8级大震的宏观震中位置、震级及同震破... 近年来,通过艰苦的野外现场考察和室内相关资料的系统调研,对1879年武都南8级大震的震级、震害、烈度分布、同震破裂及其形成该事件的发震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对武都南8级大震的宏观震中位置、震级及同震破裂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重点讨论了该历史事件同震破裂的分布范围、破裂类型、规模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武都南地震的极震区主体位于甘肃东南部的武都与文县之间,且靠近武都南,为一呈北东东向展布的椭圆形,长轴长约70km,短轴长约30km,宏观震中位于极震区东部的堡子坝附近。(2)极震区内分布有3条向北东撒开,向南西收敛的同震破裂带。(3)主破裂带西起哈南白水江,东至固水子、透坊、稻畦子一带的白龙江沿岸。(4)同震破裂主要由地震裂缝、地震陡坎、地震鼓包、地震滑坡、堰塞湖等构造类型组成,其中以滑坡现象最为突出,保存也最为完整。(5)根据同震破裂的产生部位、几何结构和形成机制,可认为武都南地震的同震破裂带是在哈南-稻畦子-毛坡拉断裂带左旋走滑兼倾滑活动作用下形成的。(6)根据同震破裂的规模及发震断裂运动量实测数据,可以确定武都南地震震级已达8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都南地震 同震破裂带 发震断裂 地震滑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